菲龙网编辑部7 发表于 2021-10-20 10:44

陈佩斯不让儿子考满分:“考100分回来我揍你”


  【网易娱乐综艺原创栏目《综议感》,停不下来的不只有真人秀,还有生活】
  几个人围在一张桌前喝茶聊天,凑出了一档综艺节目。


  窦文涛带着《圆桌派》第五季来了,在第二集和陈佩斯、马未都、周轶君聊了一场“父与子”。
  01|父亲是权威
  1984年,央视春晚上的一个小品《吃面条》让陈佩斯变得家喻户晓,《拍电影》、《羊肉串》、《主角与配角》、《警察和小偷》等经典作品一个接一个地出现。


  作为国内一流的喜剧明星,陈佩斯和自己的父亲、儿子其实也都是同行。
  出生在演艺世家,父亲陈强就是知名演员,看着他们四处巡演精神高度紧张的样子,陈佩斯起初并不喜欢这一行,也不想成为其中一员。
  但陈强始终把握着儿子的人生大方向,于是为了让儿子可以从乡下回来,他要求陈佩斯去考部队的文工团,


(陈佩斯与父亲陈强)
  “你做一行好好做,将来有饭吃”。
  就这样,陈佩斯还是带着父亲的告诫踏上了这条喜剧之路。
  聊到这里,周轶君说父子关系比母女关系更难相处,在大多数家庭中,的确如此。
  “父亲”这个身份往往就已经象征了一种不外化的权威,表面宽松内里严厉,看似父子在日常间寡言居多,可父亲会特别关注到儿子在关键时刻的每一步,做下不容反驳的决定。


  马未都对此深有同感,“我爹对我们什么都很宽松,但是实际上是很严的”、“他是一个军人,他自己给你作出很多表率,不越雷池一步”,这也让他在耳濡目染下继承了父亲的某些优良品质。
  02|不让儿子考100分
  某种程度上来说,“父与子”是一种传承,儿子也会越来越像父亲。
  1990年,陈大愚出生了,陈佩斯多了一重“父亲”的身份。
  他对儿子的教育理念是自然成长,希望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以玩为主,不要“揠苗助长”、“泯灭天性”。


  陈佩斯对陈大愚说:“上学以后不许考100分,考了回来我揍你。”
  在那段时间里,60分就足以让这对父子满足,“我很庆幸当时的选择”。
  没有学习的压力,陈佩斯懒理各种邻居和家长的异样眼光,带着儿子到处玩,爬山玩水,父子俩的感情非常深厚,也很少产生冲突。
  在“教育内卷”的今天,家长们大多矛盾又被动。
  都想给孩子幸福的童年,又害怕孩子被狠狠甩在后头,谁也没有勇气“脱卷”。
  有人说最焦虑的父母是中产父母,夹在社会中层害怕孩子以后过得不如自己。
  也许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超越父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
  “他凭什么过得比我好,跟我一样就差不离了”,马未都笑着说。
  “为什么一定要一次比一次好,如果真是这样,等于把自己放到绝境上去了,你登到最高处就等着摔嘛。”
  “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期许是那么高,那么不依不饶,强烈到怀疑爱的限度”,窦文涛疑惑不已。


  面对部分极端渴望孩子“出人头地”的父母,陈佩斯给出了回答:“我们很少给予爱,把所有的爱都变成了恨,恨他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一定要把他塑造成什么什么样,要赢在人生起跑线上,虐待孩子,不让他们玩,爱就变成了恨。”
  传统父母总是习惯用否定的态度来面对孩子,防止他们骄傲自满,用一个又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创造竞争压力。
  这个心态也在一波又一波的“卷”里逐渐走偏,高分几乎成了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
  事实上,在窦文涛看来,“情商、智商需要在一个健康平衡的环境里培养出来,这不是靠单向的考分就能应付未来生存的。”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成人后更好地走向社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谈及源头,马未都聊到了所谓的“成功”,“市场价值是今天社会的评判标准之一,所谓流量换钱,不停地拿钱来衡量所有成功者,这肯定是不对的,因为成功有各种标志。”
  “社会上什么事情都是金字塔,精英才多少人,老拿他们说事儿,那这个社会怎么办?”
  “老要去争当金字塔的尖儿,社会就不稳定”,陈佩斯补充道。


  “一个社会的成功不是精英的成功,是普通人的成功”,作为在场的唯一女嘉宾,周轶君有感而发。
  父母真的不能接受孩子当一个普通人吗?这在今天的教育环境下值得思考。
  03|父子关系是一个圈
  陈大愚在18岁高中毕业后就被送到了美国学习生物专业,在国外求学两年,陈大愚主动放弃了原本的学业,选择“子承父业”。


  爷爷、父亲都是这一行,陈大愚有一种传承的责任感在,但陈佩斯开始没觉得儿子是块搞喜剧的料,观察了两年才试着接受这件事。
  儿子长大了,父亲却老了。
  陈强第一次生大病的时候患了脑栓塞,看见父亲躺在病床上的样子,陈佩斯瞬间觉得自己又长大了一些,所有的担子都得扛起来。
  “他的主我也得替他去做,过去轮不着我”。
  窦文涛想起自己三四十岁的时候和父亲闹到不行,矛盾颇深。转眼看到八十岁的父亲时,那个风烛残年的背影,忽然就什么想法都没了,“我现在觉得他没有缺点”。
  窦文涛分享了一个细节,把父亲接到北京的家中,老人坚持自己手洗衣服,不肯把衣服和窦文涛的放在一起用洗衣机洗。
  窦文涛不解,以为是父亲怕费电,多次劝说之下得到了答案,“我知道你们年轻人嫌老人脏,嫌老人身上有味儿,不愿意把衣服和老人一块儿洗”。


  这个细节让窦文涛想到就鼻酸,如果父亲不是真的自己失去能力了,绝对不会想麻烦孩子一点点。


  许鞍华曾说:“人老了要接受年轻人的帮助,人老了别要强。”
  随着年龄增长而带来的生理变化,人的关系是在不断相互改变的。
  威严的父亲会老去,回到“老小孩”,听命令的儿子会长大,要站出来照顾一切。
  父子关系就好像是一场沉默的交接仪式,都说男人的成长就在一瞬间,也许就是父亲变弱的那个刹那。
  父子一场,最后都会回到一个圈。
  很多人会抱怨父亲老了之后脾气变得又怪又犟,一提起来都是“倔老头”之类的形容词。
  殊不知这是“老人的自尊心”,他们不甘老去,更不想成为负担。
  做儿女的,需要再多一点理解和尊重,耐心哄一哄这个“老小孩”。
  做父母的,需要多一点接受和释怀,用坦然的心态求助,听取孩子的意见。
  再看看陈强、陈佩斯和陈大愚,这祖孙三代在机缘巧合之下,或主动或被动,都投身了喜剧行业。
  陈佩斯是听父亲的话为了有碗饭吃入行,陈大愚则是为了自己喜欢推翻父亲的安排后入行。
  和父亲陈强的强势不同,陈佩斯很难得地给了儿子充分自由的成长环境和就业选择。
  但在今天的教育氛围下,“鸡娃”和“焦虑”让现代父母和孩子都不胜烦扰,同时也引发了很多家庭矛盾,让叛逆更加来势汹汹。
  原本亲密的孩子和父母在成长的阶段里会逐渐分离,却又会在某个节点重新贴合,亲情的矛盾大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散去,。
  这意味着父母在老去。
  看见挺拔高大的身躯变得佝偻,黑发换成白发,那些曾经的争执和分歧也就都散了。
  想起《请回答1988》里的一句话,“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孩子的童年快乐也只有一次,当父母不过分执着于让孩子出人头地时,也许大家都会轻松一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佩斯不让儿子考满分:“考100分回来我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