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成本增加造成米价上涨
世界日报:尽管大米供应充足,但由于农民面临生产成本增加的状况,导致菲律宾的主粮大米的零售价在大马尼拉地区每公斤上涨了约2披索。
农业部助理部长克丽丝丁·伊万格利斯沓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去壳大米的购买价已达到每公斤20披索,而在其他地区,其价格已飙升至每公斤23披索。
她说:“一些农业物资的价格上涨了,这肯定会影响他们的生产成本。我们现在正在努力进口其他农业物资,帮助我们的农民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菲律宾的过往经验,大米的市场价一般是农场出货价的两倍。
未去壳大米的农场出货价是指农民和贸易商之间的销售价格,定价主要由农民决定。
据农业部的价格监测显示,截至周五,本地生产的大米售价为每公斤34至60披索,而一年前为每公斤38至50披索。
进口大米的价格为每公斤40至55披索,之前为每公斤37至50披索。目前,市场上没有进口普通精米。
伊万格利斯沓指出,虽然某些农民正设法以更高的价格出售未去壳大米,但其他农民却能够以更低的价格出售他们的产品。
她透露:“我们与蕊描·依诗夏省和丹辘省的农民进行了交谈,他们表示,由于使用了不同类型的肥料,他们降低了未去壳大米的价格。现在,他们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在Kadiwa连锁商店以25披索的价格出售大米,不需任何补贴。不过,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监督,因为如果我们的农民能够以12披索的价格出售他们的未去壳大米而收入不减,即使他们使用了其他类型的肥料,零售商也应该感觉到较低的售价。”
伊万格利斯沓表示,菲律宾有充足的大米供应,因为我国拥有64天的缓冲库存,足以满足本月700万吨的需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