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管理员8 发表于 2024-11-25 09:51

“幸福草”在斐济结出“共赢果”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1/25/9565e451-f606-49e1-91f2-58af63e39f18.JPEG
中方专家指导斐济农户进行菌草田间管理。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1/25/3aee88b9-7d1c-49c8-9c96-b9b4d26c6a56.JPEG
工人使用菌草饲料生产设备对菌草进行粉碎。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1/25/d9fa4ff6-9d45-45e6-bac2-c039ffe3bdf6.JPEG
在援斐济菌草技术示范中心,工人在菌草菇培育室内工作。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1/25/9c315be0-3df6-47ee-98d1-1ad34d61c3e6.JPEG
工人正在包装菌草菇。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1/25/55cf516f-b689-494d-81de-d1769a7562ab.JPEG
农户用菌草喂食马匹。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1/25/832e9ab6-c342-4eb9-96f5-a061787b7ea0.JPEG
布拉阿格鲁菌草技术示范基地一角。
  以上图片均为本报记者白元琪摄
“中国愿同有关各方一道,继续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使菌草技术成为造福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幸福草’!”菌草技术是习近平主席亲自倡导、亲自推动,惠及众多发展中国家的重大发展合作项目。习近平主席长期关心菌草技术国际合作,高度评价菌草这一中国特有技术在国际发展合作中发挥的重要积极作用。
2014年,在中斐两国领导人的共同推动下,中国援斐济菌草技术示范中心成立。2023年,依托中国援斐济菌草技术示范中心,中国—太平洋岛国菌草技术示范中心在斐济正式启用。近日,本报记者走进中国—太平洋岛国菌草技术示范中心,实地采访“幸福草”在斐济结出的“共赢果”,深切感受菌草技术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增进人民福祉发挥的重要作用。
“斐济人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斐济楠迪,一场雨不期而至。雨中前行许久,一面“发展菌草业造福全人类”的标语突然映入眼帘,转过弯,示范中心就到了。
示范中心有一条夹在高高的巨菌草中间的土路,被技术专家自豪地称为“菌草大道”。“巨菌草长势惊人,11月份一天能长5到8厘米。”冒雨走在“菌草大道”上,中国援斐济菌草技术示范中心项目组组长林兴生向记者介绍,“我们将菌草、菌菇、动物三者结合,打造了一个占地3公顷、集‘植物—菌物—动物’三物循环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园。除此之外,还有一块约10公顷的菌草草种繁育基地。”
在示范中心的培育室,专门培育的可食用彩色蘑菇像花儿一样绽放。示范中心的中国技术人员积极探索,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以优质菌草为养料,培育出了种类丰富的蘑菇,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
“菌草中心项目的落地改变了斐济不能种植菌菇的历史,使种植蘑菇成为新兴致富产业。”2012年,斐济农业和水道部楠迪推广官阿特勒尼·乌伊纳卡洛与中国专家紧密合作,率先将菌草技术引入斐济。“菌草技术改变了斐济的农业发展格局。菌草不仅可以培育出高品质的食药用菌,还可作为优质饲料,带动畜牧业的发展,是斐济人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她说。
“6年前,报纸上一篇关于用菌草培育蘑菇的文章,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意识到,这很可能是未来的一个高收益产业。”阿什米尔曾是一名计算机网络维护工程师,为了尽快掌握菌草种植技术,他主动来到项目地参加培训学习。一年后,他在中国专家和当地农业部门的帮助下,通过安装空调、加湿器和通风系统,在集装箱内成功模拟出蘑菇生长的最佳条件,开始了蘑菇种植事业。他还改装了一台水泥搅拌机,将菌草拌料的效率提高一倍以上,充分保障了菌菇养料的供应。“我的集装箱蘑菇房每月能产出价值1500至2000美元的蘑菇。未来如果扩大规模,收益将会更加可观。”阿什米尔满怀信心地说。
在中国专家的悉心指导下,斐济民众逐渐掌握了培育平菇、灵芝、鸡枞等10多种食用菌的技术,收入显著提升。“普通农户仅需利用房前屋后的10平方米闲置土地培育菌草平菇,一年种四茬,便可收获近1200公斤的菌菇,总收入预计可达2万斐济元(1斐济元约合3元人民币),远远超过当地农民的年均收入。”示范中心专家苏日柏说,中国—太平洋岛国菌草技术示范中心已成为太平洋岛国发展菌草产业的重要示范基地。
“为太平洋岛国的生态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斐济境内水系发达,瑞瓦河、锡加托卡河等河流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资源。“我们因水而兴,却也因水而忧。”原斐济农业部推广司司长库马,如今在楠迪市郊经营一个约1公顷的农场。他对记者说:“我的农地毗邻楠迪河。每逢雨季,奔腾的河水裹挟着泥沙,不断蚕食着河岸。眼睁睁看着辛苦种植的作物被河水连根卷走,心疼啊!”
河岸侵蚀是当地沿河地区的一大顽疾,它不但导致水土流失,还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政府每年投入巨额资金治理河道,但收效甚微。”库马说。
在一次技术培训会上,库马了解到巨菌草根系发达,具有固土护坡的显著优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在农场河岸边种植了这一菌草品种。“它们像一张张密网,将肥沃的土壤牢牢锁住。”如今,郁郁葱葱的巨菌草成排扎根在河岸上,有效阻止了河岸滑坡。
“巨菌草还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效益。”库马指着岸边满树的成熟芒果对记者说,“巨菌草改善过的土壤非常适合种植水果。累累果实,既可满足自家需求,还可销往多个市场。菌草和果树的结合,为我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我建议政府大力推广这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赢。”
据统计,种植巨菌草的土地,土壤流失率比玉米地减少了97.05%至98.9%,水量流失率也下降约80.0%至90.9%。苏日柏表示:“巨菌草在促进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潜力巨大。它的根系发达,既是防治水土流失的‘屏障’,也是治理土地盐碱化的‘良方’。”
说起巨菌草在治理土地盐碱化上的作用,当地一家国际酒店集团的管理人员佩尼滔滔不绝。“我们这里紧靠海边,土地盐碱化严重,甚至能从刚割下的草茎中尝到咸味。”佩尼管理着10多匹马,几年前他曾多次尝试在酒店附近种植牧草,以满足马匹饲料需求,但因土壤含盐量高达1.9%,无法成活。在中国专家的帮助下,佩尼选育了耐盐性强的巨菌草品种。4个月后,巨菌草长得比人还高,土壤盐分含量则大幅下降,降到了0.3%左右。
“自从马儿吃了菌草,变得膘肥体壮,充满活力。而我经营的骑马体验项目也越来越受欢迎。”佩尼送别记者时,手里捧着一大串香蕉,笑得合不拢嘴。“这片以前寸草不生的盐碱地,现在变成了绿油油的田地,可以种各种蔬菜水果了。我用菌草做肥料,种出来的香蕉更大更甜!”
“许多斐济人亲切地称菌草为‘幸福草’,因为它帮助许多农户脱贫致富,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斐中菌草合作是一个千家万户可参与的民生工程,不仅为斐济培养了农业人才,更为太平洋岛国的生态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阿特勒尼·乌伊纳卡洛向记者表示。
“与发展中国家携手发展振兴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幸福草”不仅走进了斐济千家万户,还帮助培养一大批本土人才,他们成长为菌草事业的中坚力量,为当地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新活力。
如今的中国—太平洋岛国菌草技术示范中心已具备生产科研、加工推广、培训示范、科技教育等功能,可以完成菌草育种、种植、加工、生产、储存、包装、灭菌等各环节工作。
在示范中心,一条年产300吨的菌草菇生产线引起记者的注意:自动搅拌机、装袋机、锅炉和真空高压灭菌锅、无菌接种线、环境自动控制的培养和出菇系统……各类菌草技术设备应有尽有。走进车间里,机器轰鸣,几名斐济本地工人正把一丛丛菌草送入机器里粉碎,随后,搅拌、装袋……
中斐菌草合作生动诠释了中国“授人以渔”的宽广胸怀。截至目前,示范中心已在斐济成功举办了50多期培训班,培养了2700多名本土菌草技术人才。项目组的中国专家还经常深入偏远地区进行示范种植和技术指导。一大批学员通过实践,掌握了菌草拌料、覆土栽培平菇、菌草菇烹饪等一系列技能。“我们还为斐济当地1000多名中小学生开设了生动的‘菌草课堂’,激发他们对菌草创新成果的兴趣。同时,我们选派了77名斐济人员赴华进一步学习深造。我们还举办了首期太平洋岛国菌草技术培训班,为11个太平洋岛国培养了34名技术骨干人才。”林兴生说。
来自斐济瓦图莱鲁学院的普瑞文便是其中一员。此前,示范中心在瓦图莱鲁学院建立合作示范基地。作为该学院的职业中心负责人,普瑞文因此有机会前往中国学习菌草技术,并与中国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如今,他在学校成功搭建了菌草育苗室。“在中国学到的知识,帮助我在斐济快速推进菌草项目。”普瑞文说,“未来,我们计划为每位学员提供一套蘑菇培育启动工具包,鼓励他们在自家后院开展小规模种植。”
中国驻斐济大使周剑表示:“菌草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携手发展振兴的真实写照”。作为“南南合作”的示范项目,菌草技术已在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应用推广,可服务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13个目标,为许多国家脱贫和生态保护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人民日报斐济楠迪电记者章念生、王云松、白元琪、虞金星)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25日   第 03 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幸福草”在斐济结出“共赢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