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向世界传递出气候治理新希望
https://images.haiwainet.cn/2024/1126/20241126013601101.jpg11月15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人们与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的标识合影。(图源:新华社)
11月2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时就巴库气候大会(COP29)达成新的气候资金集体量化目标(NCQG)回应称,此次会议成果体现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展现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努力和意愿。在本届大会中,与会的近200个国家代表经过多日会议和谈判,达成了名为“巴库气候团结契约”的一揽子成果,再次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积极信号。
巴库气候大会进一步巩固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大势。本届大会中,参会的近200个缔约方达成了就《巴黎协定》第六条下国际碳市场机制达成一致,这标志着国际碳市场机制运行细则已经明确。此外,大会还达成了到2035年发达国家每年至少3000亿美元的资金目标及每年至少1.3万亿美元的气候融资目标,为发展中国家开展气候行动、明年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奠定了基础。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穆罕默德日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国际社会需共同推动创新解决方案,才能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法国国际台France24对此评论称,这是一直拖延的气候谈判多年来在争论中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联合国支持的碳交易框架可以将投资引导到产生大量碳排放额度的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有义务提供充足、可预测、可持续的气候资金支持。气候变化作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发展中国家需要气候资金以支持采取气候行动、实现减排以及适应新目标。在《巴黎协定》就明确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其他国家可自愿出资。然而,气候资金短缺至今仍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之一。本届大会中关于NCQG这一核心议题各方达成了新的成果,到2035年以前,发达国家应每年提供3000亿美元给发展中国家,以支持气候行动。但这一数字距离发展中国家所实际需求的资金仍有较大差距。联合国新闻报道称,许多发展中国家代表批评大会达成了“一份无力的侮辱性协议”,对协议结果深感失望,并认为协议未能提供气候危机所需的资源。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表示“原本希望在资金和减缓方面取得更有雄心的成果。”中方与会代表也在发言中表示,会议达成的NCQG成果文件中,发达国家的资金承诺远远未能满足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发达国家的资金义务,必须进一步明确。
“中国正在为全球绿色转型提供重要驱动力”。针对全球绿色转型,中国不仅在政策层面提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4年度报告》,明确了关于COP29的基本立场和主张;在实践层面,中国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角色和创新实践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同时,中国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方面的决心和行动,也为全球绿色转型进程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强大动力。当前,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55.3%。这些成就不仅有利于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也为全球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驱动力。对于中国在应对气候挑战方面做出的贡献,COP29首席执行官埃尔努尔·索尔塔诺夫评论称,“中国正在为全球绿色转型提供重要驱动力”。彭博社也评论称,中国已成为每年气候大会上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在减缓全球气温上升方面能做出的贡献比任何其他国家都要大。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即将到来的2025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在全球气候治理的新起点上,COP29的一系列成果彰显了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也期待国际社会能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全球气候合作迈上新台阶。(海外网评论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