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卫星十年影像|“苏”式工笔精绘“强富美高”
“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这是江苏在新时代承担的重要使命任务
十万平方公里的江苏大地上
以“强富美高”为坐标
以卫星影像为视角
奋斗作笔
十年答卷
挥洒“大写意”
精绘“工笔画”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2/12/b7578080-1afb-4a0a-b20c-7a1f31799f55.JPEG
承担着“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的重大使命
苏州工业园区“三十而立”
正青春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2/12/9157aade-58b5-4ad4-9259-04d4830c5b12.JPEG
图为2023年7月3日拍摄的苏州工业园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纳米技术应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
三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33所中外知名高校院所
15所“国家队”科研院所
5000多家科创企业
创新资源加速聚合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2/12/49187d53-3018-429f-8467-ffdae4eb08f4.gif
这是苏州工业园区热红外卫星影像图
图中红色区域代表地表温度
城市建设、交通设施、工业生产等越活跃
地表温度越高
层层叠叠、不断生长的亮点
令苏州工业园区
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
最耀眼的区域之一
十年间
苏州工业园区呈现出
更大范围、更密集的热力
10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投资174个项目
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高达74.8%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2/12/ee037be1-befa-4645-a9dc-249f5a4b32a3.JPEG
2024年6月,货轮停靠在连云港港集装箱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中欧班列整装待发
黄海之滨、云台山下
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在此牵手
作为中国首个落地的“一带一路”建设实体项目
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十年成长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2/12/05c983b0-5964-4713-9bc8-409015101b40.gif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拥有22万平方米集装箱堆场
3.8公里铁路专用线
年最大装卸能力41万标箱
中亚五国成连云港陆海联运的“腹地”
也因此有了自己的“大海”
国土面积占全国1.1%
GDP占全国10%
十年
江苏“经济强”的标识不断被擦亮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2/12/f7fdc789-9f1a-4b52-ae42-f7ed6d408254.JPEG
新征程上
培育新优势
台阶步步上
内涵日日新
“强”的潜力加速激发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2/12/a71bb935-bbf0-4b4c-99be-a469651e20fb.JPEG
位于镇江西部的世业洲
是长江第四大岛
空中俯瞰形似元宝
风景虽好
生活不便
人们出行一度要靠划船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2/12/47d7abad-4a03-4244-af5a-9ff6c2dd326a.JPEG
2014年,岛民在江中划船。新华社发(季翔 摄)
十年来
河塘清淤、村道修整、农村改厕
污水处理、医疗资源下沉
江中小岛变身江中乐园
小桥流水畔
村舍掩映绿意间
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四季春农业园里
草莓、葡萄、桃子
高效农业春满园
每到节假日
音乐节、帐篷节活动不断
吸引着城里人纷至沓来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2/12/72bc29b2-2688-41b9-9d4e-6aceefdf3b3b.JPEG
2024年,世业镇永茂圩自然村村民洪家勇在自家院中。新华社发
于绿水青山中找到金山银山
2023年,世业洲上的永茂圩村
集体经济总收入达360万元
村民人均收入近3.2万元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2/12/35364731-61e4-4b52-a79e-abf8d900ef13.gif
位于徐州贾汪区的潘安湖
曾是当地面积最大
沉降最严重的采煤塌陷地
痛定思痛之后
迎来涅槃变革
摇身变成国家湿地公园
湖水清澈、草木茂盛
潘安湖畔的马庄村
“小香包”成为致富“金荷包”
村民用双手“绣”出美好生活
香包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2023年,马庄香包产值突破1000万元
农民乐团从乡村走向国际舞台
农民跳起“田野上的华尔兹”
富了口袋,更富了脑袋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2/12/bb3781f7-ba3f-4c70-a71a-eb018531ec3a.JPEG
2022年5月22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香包”传承人王秀英带着孙女孙歌尧在直播展示香包。新华社记者 赵久龙 摄
富庶之地如何富民?
江苏以实践作答
努力让农民和市民不再有明显界限
让城乡生活品质不再有明显落差
努力实现
百姓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
环境宜居宜业、公共服务普及普惠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2/12/4356b21c-cb45-482e-ba5b-4a0adc7e886a.JPEG
高线不断刷新
差距逐步缩小
“富”的成色愈发饱满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2/12/2d87d510-0af9-499d-8672-8fe7bfd262c0.JPEG
冬日暖阳下,太湖贡湖沙渚饮用水源地风景壮丽
远处碧波万顷,水光接天
近处水草摇曳,鱼翔浅底
很难想象
2007年,太湖发生水危机时
这里的蓝藻臭味扑鼻
卫星遥感技术可高精度捕捉
蓝藻暴发引起的水体变化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2/12/16103e6d-9c71-47ca-af8e-f425b665ff89.gif
2020年以来蓝藻暴发面积逐年降低
2024年暴发面积约为2020年的5%
全年水质藻情达到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
十年,太湖治理交出新成绩单
浅湖深治,美成在久
江苏扛起上游担当
重塑“湖”与“人”的关系
在太湖流域五市全面开展
控源截污、生态扩容、绿色转型
推动生态、生活、生产、生意
“四生合一”系统重构
唱响新时代人水和谐共生的“太湖美”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2/12/baef7639-7369-480c-bc8a-2f51a3d460f1.JPEG
2024年3月,“太湖之星”正在湖中清淤作业。新华社发
拥有长江干流岸线166公里的南通
是万里长江奔流入海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
以前这里曾是全国最大进口硫磺集散地之一
“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
2016年,南通启动
五山地区滨江片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2/12/0b93e7e3-ab32-495a-af5e-637163192a58.gif
卫星捕捉五山沿江变迁
昔日黑色印记,如今绿色地标
一幅生态和谐的美丽画卷正在江海大地徐徐展开
洲岛到岸线、再到全域
江苏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摆在压倒性位置
大江巨变
母亲河日益恢复好气色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2/12/a3a7f16f-cc80-4119-bb14-09257e60eb77.gif
十年间
江苏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强度
分别下降26.4%、30.9%左右
连续3年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连续6年保持Ⅱ类
江豚重现江苏段,桃花水母再现太湖
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触目可及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2/12/04bc76f8-b757-4d27-9e8a-af73838e6d8c.JPEG
铺陈更绿底色
“美”的神采尽显气韵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2/12/6a9f1362-9ef1-4afd-81d0-9871947db989.JPEG
运河原点,扬州三湾河畔
千年运河水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边蜿蜒流淌
这座建在国家文化公园里的博物馆
预约门票常常“秒空”
一条大河蜿蜒近3200公里、绵延2500余年
将这样巨大体量的文化遗产浓缩在展陈空间里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展出春秋以来
古籍文献、书画等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套)
提供多元沉浸化的新体验
成为展示中国大运河全流域
全历史周期的标志性工程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2/12/208bd07d-8bc0-4274-98b1-9bb64e08579d.gif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2/12/ec07f8da-06b5-47c0-8c72-c25a98805637.gif
全长1600多米的平江路
基本延续了唐宋以来的街坊格局
拥有古建众多
被称为“没有围墙的江南文化博物馆”
评弹声声婉转雅致、余韵悠长
苏绣、宋锦、缂丝、苏扇等非遗匠心独具
许多年轻人着汉服、梳发髻前来
网红店开在老宅中
评弹声与吉他声遥相呼应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2/12/d0db3c79-1c0c-41b1-a828-100aee23f4d4.JPEG
游客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休闲游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十年间
热红外卫星视角下的平江路
古城格局肌理未变
商气、人气、烟火气却越来越旺
新时代的苏州的“双面绣”
传统又现代,古老又年轻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2/12/4cffaa1b-6d3f-4d57-ad38-9ecad01c78e2.gif
高质量发展成果在江苏浇灌出绚丽的社会文明之花
全省共有备案博物馆362家
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参观者接待量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全省13个设区市全部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传承中现坚守
活化中见底气
开放中显自信
“高”的境界持续攀升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4/12/12/7415386f-1405-444c-bc4a-340b4af4c90e.JPEG
夯实经济强的内涵基础
锁定百姓富的价值取向
筑牢环境美的内外条件
追求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精神境界
在江苏
答卷仍在书写,嬗变处处可见
策划:刘亢
统筹:凌军辉
记者:蒋芳、毛俊、邱冰清
技术支持:自然资源江苏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