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LPR按兵不动:年底降准预期升温,畅通政策传导仍有后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2024年最后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出炉。1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4年12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10%,5年期以上LPR为3.60%,均与上月持平。
12月LPR报价保持不变,符合市场预期。一方面,作为LPR报价的定价基础,本月政策利率,也就是7天期逆回购利率保持稳定,已在很大程度上预示12月LPR报价会保持不变。另一方面,10月LPR报价跟进9月政策利率下调25个基点,下调幅度较大,加之三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整体环比仍在收窄,报价行缺乏下调LPR报价加点的动力。
2019年8月,央行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后的LPR由各报价行按照对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的方式报价。在当前的货币政策框架下,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是指7天期逆回购利率,加点幅度则主要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还告诉记者,12月LPR报价按兵不动也可能是兼顾内外政策环境,平衡稳汇率和宽货币目标下的选择。美联储虽然宣布12月降息25个基点,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对后续降息空间的表述整体仍然偏鹰。
明明认为,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为“适度宽松”,后者还提到了“适时降准降息”,可见央行宽货币立场仍然明确,后续LPR伴随7天期逆回购利率调降或仍有空间。此外,当前贷款结构中低于LPR减点的贷款占比高达43.33%,优化LPR报价质量的诉求下,LPR单边下调或有较大空间。
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仍是关键
今年以来,央行多次降低政策利率,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和债券市场融资利率下行。其中,LPR下降三次,1年期LPR从3.45%降至3.10%,下降3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从4.20%降至3.60%,下降60个基点,降幅均为历年最大。目前,无论是新发放企业贷款还是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均处于历史低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多名受访人士告诉记者,从高层表态来看,2024年降准幅度和政策利率下调幅度可能较大,从而在总量上保障流动性更加充裕,在价格上适度降低成本。也有行业人士提出,如果LPR下降速度过快,银行息差缩窄压力过大,不利于银行保持发展的稳健性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持续性。
从这个角度来讲,如何在继续引导利率下降的同时兼顾银行自身经营稳健性,是2025年摆在行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对此,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未来LPR与政策利率可以实现非对称下降,即政策利率下调幅度大于LPR下降幅度。同时,银行应通过下调存款利率、压降隐性存款成本等措施,进一步降低负债成本。
监管部门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强化利率政策执行、畅通政策传导。12月14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的2024—2025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下一阶段,加强利率政策执行仍将是一项重点工作。同时,加大对货币政策向债券、信贷等不同市场传导效率差异的关注和研究。要引导金融机构切实提升资产负债调整和自主理性定价的能力,持续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更高效、更可持续地将政策效果传导到实体经济,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建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李文杰认为,当前政策利率向存贷款利率的传导仍存在“堵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这背后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LPR与真实的贷款市场基准利率偏离,二是政策利率对贷款市场基准利率的调控缺乏强效机制。
一方面,LPR是由央行选定的20家报价行报出的“最优质客户贷款利率”平均值,旨在代表贷款市场基准利率。但在实际运行中,部分报价行的报价与其对最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出现了较大偏离,导致LPR对贷款市场基准利率的代表性下降,相应LPR基准效应降低,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下降。
另一方面,LPR虽然与1年期MLF利率脱钩,转而参考7天逆回购利率,但后者和商业银行对最优质客户贷款利率的联系仍待进一步强化,二者之间仍然缺乏一项有约束力的机制,不排除LPR报价与实际最优质客户贷款利率有再度偏离的可能。
李文杰表示,疏通政策利率向存贷款利率传导“堵点”,核心还是要健全政策利率调控贷款基准利率的机制,并规范商业银行竞争秩序,纠正非市场化行为。可以考虑将同业存单利率纳入政策利率向贷款市场基准利率的传导机制,原因在于同业存单利率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敏感,政策利率向同业存单利率的传导较为顺畅。同时,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切实推动贷款利率的理性定价,在保持合理息差的基础上,实现存款利率的同步调整。
12月以来降准预期再度升温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告诉记者,近期政策利率及LPR报价保持不动,根本原因在于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后,10月以来经济景气度上升,10月和11月官方制造业PMI指数连续处于扩张区间,供需两端宏观经济指标整体上行,楼市也在回暖。当前进入政策效果观察期,重点是将前期“有力度”的政策性降息及10月LPR报价大幅下调效应向实体经济传导,引导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下行,激发投资和消费动能,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王青还称,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货币政策基调从“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为近14年以来首次调整,释放了逆周期调节力度显著加大的信号。在货币政策转向过程中,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将体现为“量增、价降”,年底前银行将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新发放贷款规模,特别是会加快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的拨付进度,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都有下调空间。
当前市场关注的一大焦点是,央行行长潘功胜此前提到的年内第三次降准究竟何时落地。对此,王青表示,尽管地方债发行高峰已过,但着眼于支持银行加大信贷投放,继续支持政府债券发行以及持续释放稳增长信号,年底前央行或将降准0.25—0.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5000亿元到1万亿元,这也能兼顾春节流动性安排。此外,当前正处于一揽子增量政策发力阶段,央行将综合运用质押式逆回购、国债买卖、买断式逆回购、适量续作MLF等政策工具,着力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年末时点资金面波动性会明显低于往年。
截至12月20日11时,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短端品种全线下行。隔夜品种下行1.0P报1.414%,7天期下行0.7BP报1.620%,14天下行18.3BP报1.852%。从回购利率表现看,截至12月20日13时30分,DR007(银行间质押式回购7天期利率)加权平均利率报1.5644%,仅略高于政策利率水平。
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表示,在诸多工具中,降准所提供的流动性期限最长、成本最低,政策效果颇为明显。所以,降准的时间点很重要,如此高效且珍贵的工具应在关键阶段使用。在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市场预期偏弱的阶段,降准的信号作用有助于激发出更多的信贷需求、提振市场的信心。而在政府债券加快发行的阶段,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充裕容易受到扰动,实施降准可以支持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见效,打好政策“组合拳”。
“截至目前,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6.6%,相较5%的隐形下限仍有一定空间。降准可以释放长期流动性、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提升货币乘数并传达宽松意图,预计在2024年12月再下调一次之后,2025年或将有两次大约100个基点的降准。此外,央行还将通过国债买卖、买断式逆回购等更为精细的方式调节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充裕。”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温彬如是表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