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间的乡村新篇
光影交错处,乡村焕新时。乙巳春节,人们共享当下温暖情感,憧憬未来美好生活。光影间,一幅幅新时代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2/5/3fa8fcce-f50e-4ab9-b9de-2c8639380907.JPEG
乡村振兴:新春沃土里希望生长
春节前夕,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段村蔡文明家中,他正和家人一起忙活着备年货,做烧肉、炸丸子、酥肉……满屋飘香,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欢欢喜喜迎接新年的到来!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2/5/f87a2276-d7be-4f94-b740-a29253525a29.JPEG
图片由AI生成
以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助力肉羊养殖提质增效,段村总能抓住产业发展的机会。段村借助乡村振兴东风,对羊产业扩量提质,锚定打造“黄土高原废旧窑洞生态养殖示范样板”目标,通过校地合作,邀请山西农大教授来段村肉羊养殖场进行指导,改造10处院落40间废旧窑洞,配套改造园区水电路网基础设施,建成了存栏3000只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区,新建了四座智能化养殖大棚,在养殖区安装摄像头,对肉羊生长、进食、产犊进行监控,为羊建立档案资料,推动肉羊产业向“数字化”迈进。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2/5/3daca81d-13c7-4e0f-9863-4b4cc7702c82.JPEG
图片由AI生成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要产业建设根基牢固,也要人民生活品质有保障。近年来,段村接入了城市供水管网,自来水入户全覆盖;实现动力电、5G网络全覆盖,全村生产生活用电和通信有保障;家家还改建了水冲式卫生厕所,铺设了排污管道;村民通过煤改电奖补,实现了冬季取暖清洁化。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2/5/ab571ab1-a5a8-40e7-9aa9-4ed568d27183.JPEG
图片由AI生成
如今的段村,宽敞的休闲小广场上,村民们坐在亭下闲话家常,肉羊养殖场里羊群一只只膘肥体壮,正在圈舍内悠闲地吃着草料,羊肚菌在现代化设施大棚里萌发菌丝……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2/5/56aa9afe-a214-458a-ad9a-e89f45dbd607.JPEG
破茧重生:受灾乡村暖意融融
春节期间,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一派喜气洋洋的热闹景象。写春联、送福字、敲锣舞狮……浓浓年味扑面而来,村里的“百姓广场”上文艺演出精彩纷呈,村民们在欢声笑语中喜迎佳节!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2/5/728c9410-8b40-449d-b849-9b6f4801e53d.JPEG
图片由AI生成
依靠自己的双手重建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第六埠村早已恢复往日的生机。因2023年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受灾,这里的1万多亩田地、2000多个大棚被淹没。加速推进灾后重建,修复水毁基础设施、进行道路修复,提升改造种植农业基础设施……一年多以来,第六埠村干劲满满。2024年,村民杜洪刚一家申领了补贴款和保险赔款,13亩玉米地和2个蔬菜大棚很快恢复生产。如今,大棚里的第二季茼蒿也收割完卖了钱,家庭收入达到了受灾前水平。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2/5/32774c7a-afa6-4808-849e-de2064fcce44.JPEG
图片由AI生成
不仅要兜牢民生底线,还要让百姓生活更上一层楼。第六埠村以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新图景。2024年以来,第六埠村着力打造“京津蔬菜第一村”品牌,探索“单位采购、社区团购”销售模式,并依托乡村“创富工坊”进行蔬菜展示和销售,蔬菜产量突破6000万斤。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2/5/b48d041b-25e5-46be-bfee-99b3c83ef545.JPEG
图片由AI生成
同时,第六埠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多条研学路线,把市民游客引进来,让特色农产品销出去,助力乡村振兴。2024年共计接待900多个研学团队,村集体收入同比2023年翻了一番。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2/5/fadcb527-f797-4163-a053-4d7848cfcc26.JPEG
农文旅融合:山水间的发展新篇
春节期间,李发顺全家将上下两层的小院拾掇得干干净净。门口挂起的红灯笼格外亮眼,院子里点缀着中国结、“福到我家” 平安福挂件,还有几副红对联,二楼围栏上金黄的玉米挂满了一溜儿,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氛围。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2/5/5b7236bd-8ac3-407b-9204-975348a33845.JPEG
图片为AI生成
李发顺家在云南省腾冲市司莫拉佤族村,这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佤族聚居村寨。这里优美的田园风光和浓郁的佤寨风情,近几年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2/5/fabb09b2-7d7a-4d0f-b814-667b06771214.JPEG
司莫拉在佤语里的意思是“幸福的地方”,从以前的贫困村到现在的4A级旅游景区的转变,很大一部分是靠该村的旅游业发展,古色古香的原生态民族村寨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近年来,司莫拉佤族村采用“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2/5/c1ba6aea-58d3-4d69-b49e-0ddd188c888d.JPEG
图片为AI生成
如今,在旅游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昔日靠种地和外出打工的佤族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农文旅融合发展不仅调动了他们共建特色村寨、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也使传统古村落焕发出勃勃生机。
新春佳节,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浓浓的年味不断在乡间升腾,村民们满怀信心和憧憬,让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2/5/20a0431b-2ff4-48c9-99fe-affd25f522ae.JPEG
编导:张宝亢
作者:王安浩维、赵彩琳、刘润芝、胡震泽、徐伟、赵雪
AIGC技术:贾云鹏、莫雪淳、郑晓发
技术支持: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