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历丨600多年前,夏医生的“外科装备”都有啥?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4/7/502e4427-f06f-4a51-8110-cea9d19216f9.JPEG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4/7/e6a6cd37-0f59-457a-964d-3039a95fea76.png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里
外科手术一直是西医的强项
今天(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
跟我们穿越到明代挂个号
见识下古代老中医是怎么做外科手术的
三个看点带你了解
明代医疗器械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4/7/1889a6d6-c963-4b37-9ab5-cb148f0ac90d.JPEG
600多年前的“柳叶刀”找到了
别再说中医不会做手术了
600多年前的这套手术工具
主打一个全面
不仅有镊子、剪子
还有大家眼熟的“柳叶刀”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4/7/8defadde-60a7-4f17-97bd-8251a921d2da.gif
这套明代医疗器械是我国目前为止
出土最早、最全的一套中医外科医疗器械
接下来我们就挑重点盘一盘
明代中医都具体用啥做手术
柳叶式外科刀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4/7/972bca61-815c-40d0-84dd-544e44c5ecb4.JPEG
它和现在医生用的柳叶刀非常相似
刀端尖锐呈柳叶形
刃口较长
主要用于切开、切除病灶比较深、范围比较大的病变
用刀时平行于皮肤,横向切
平刃式外科刀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4/7/a9b1146b-7319-4ed8-a175-bb92f3946283.JPEG
和前者柳叶刀不同
它的刀端比较扁平
主要用于切开较小面积的病灶
用刀时垂直于皮肤,纵向切
这两把医刀为我们提供了14世纪时的实物
剪子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4/7/6e8b6bd8-7650-466f-bc65-3adccbad00fa.JPEG
这两把剪子分别是组织剪和线剪
基本和现在的剪刀一致
前者剪除一些死皮、腐肉和坏死组织
后者在外科手术中常用来拆线
淋洗壶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4/7/7a9665f1-de10-4101-a511-644bdc91646f.JPEG
中医传统疗法外科淋洗法的一种工具
用法是把热药倒入壶状容器中
不断淋洗患处
这台手术的主刀医生是谁?
20世纪70年代中期
在长泾(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平整土地时挖掘出一座古墓
出土了这套医疗器械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4/7/94fb89ff-304b-4c5a-b453-02b6b18aa0f4.JPEG
而古墓的主人正是
元末明初的中医外科名家夏颧(号雪洲)
他品行端正,博学多才
精于疮疖外科
重视病人的药物调理
并能自制药膏、药丸
明于医疗碱艾之术
后人称颂
雪洲学博行善,施医惠贫,以针济人。
外科医疗器械的出土
说明夏颧精于针灸、医术高明的记载不仅靠谱
而且反映了元明之际
江阴在外科手术和外治医学上的发展水平
是我国古代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实物资料
上班暂停 小编去找江阴老中医开药方了
说到中医
现如今可是吸引了不少年轻人
作为闻名全国的中医之乡
江阴成功引起了小编的注意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4/7/fdd758b7-5915-4fdd-ba54-dbc8414fedfb.gif
据《江阴市志》记载
早在魏晋时期
江阴就有医学记载
唐初设立医药博士
宋代设置医目
元代设置医学教授和惠民药局
江阴的中医文化自宋元积累至明清辉煌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4/7/4bbbf887-2665-4784-a2e4-12085da82c8c.gif
再加上自古滨江近海
独特的地理位置
孕育出丰富的中草药资源
涌现出一批中医大拿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4/7/a52a0f2b-9f28-4089-827b-b3e209cf831a.JPEG
熟知的中医流派有
温病学派、伤寒学派、经方学派、杂病诊治“龙砂八家”、澄江针灸学派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4/7/15be6205-3475-4f4c-a929-c21455e6a4de.JPEG
其中,经方学派的鼻祖
“近代经方大家”曹颖甫
所著的《经方实验录》
奠定了临床经方应用规范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4/7/f217c74b-b380-4a41-acbc-61998a1aa782.JPEG
温病学派的创始人柳宝诒
创设了距今已有135年历史的致和堂
致和堂有多出名?
南有庆余堂,北有同仁堂,中有致和堂
便是最好的诠释
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
还是江阴地区唯一一项国家级非遗
心动不如行动
小编已经在去江阴挂号和看展的路上啦~
得一剂妙方
祛一处病症
佑一方安宁
传承和创新千年瑰宝中医药文化
为我们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4/7/4efa1c06-4ac2-48db-a931-95aad595a786.png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4/7/c5662bfd-5d74-4e5c-b323-59bd3816b403.JPEG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武慧峰
文案丨王楠
视觉丨喻偌洢
审校丨左中明 肖大贵
记者丨汤涛
统筹丨刘莹 武贺
特别鸣谢丨江阴市博物馆 总台江苏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