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土诠释“法”的温度,红果短剧《法官的荣耀》为何能引发热议?
撰 文丨星野编 辑丨美圻
文娱价值官解读:
ID:wenyujiazhiguan
对从不看短剧的雯雯来说,当同事安利她看《法官的荣耀》时,她是抗拒的。但在点开《法官的荣耀》第一集之后,她不知不觉看了下去,并一口气追完了剩下的四集。看完之后,雯雯第一时间向同事感叹:“没想到短剧更新迭代这么快,竟然有这么贴近百姓生活的故事。”
雯雯告诉文娱价值官,她边看边忍不住在每集下面进行留言,“我每一集都流泪了,不是悲惨,而是被故事中的人间真情所打动。”在《法官的荣耀》评论区,我们还发现了更多如雯雯这样“真情实感”的观众——“拍的好细腻,还以为是正剧呢”“真的好真实,太戳心窝子了”“这剧立意也太绝了”……他们不仅认出了这部短剧故事背后的真实原型,更呼吁导演能接着拍下去,因为这样接地气、动人心的短剧实在太少了。
从“集集落泪”的观众评价中,你很难想象《法官的荣耀》其实是一部普法短剧。作为短剧市场中稀缺的现实主义题材,这部短剧通过鲜活生动的现实题材故事,站在普通观众立场的平实视角,实地取景、村民出演的创作手法,打造出了一部真实可信而又温情动人的精品之作。
作为由红果短剧、听花岛联合出品的法治温情题材短剧,《法官的荣耀》自4月11日一上线就在全网社交平台引发了热烈回响,不仅剧中两大老戏骨的精湛演绎让观众惊叹,关于家暴、抚养权等议题的呈现更是引发了观众的讨论深思。
《法官的荣耀》展现了基层法官扎根乡土、守护公平的日常图景。剧中,法学院毕业生林子涵以法官助理身份加入“流动法庭”,跟随经验丰富的法官张志民深入田间地头调解纠纷。她在与乡亲们“同坐一条板凳”的司法实践中,领悟到“国徽虽沉,但公平正义必须背进千家万户”的职业信念。《法官的荣耀》既呈现了基层法官“用法律丈量土地,用温情化解矛盾”的专业素养,也勾勒出他们在乡土法治实践中精神蜕变的成长轨迹。
此外,《法官的荣耀》还通过五桩源自真实案件的故事,聚焦了村民村长纠纷、老人赡养、孤女抚养、售卖假烟、反家暴、妇女权益等社会热点话题。多方位呈现了法律的温度,法官与村民的淳朴温情。这些交织着法律理性和乡土人情的叙事,是当下短剧市场上极度稀缺的题材类型,彰显了精品短剧在社会价值方面的全新追求,也为行业指示了内容升级的新方向。
法律条文是冷的
但执法守法人的心是热的
在《法官的荣耀》中,法律条文褪去了冰冷外衣,化作守护村民尊严和幸福感的温暖屏障。第一集《争牛》中,老李头为争回被村长强占的牛犊,宁愿倾家荡产也要进行DNA鉴定,这场看似荒诞的民事诉讼背后,折射的不仅是《民法典》对财产权的保护,更是法律对农民生存尊严的捍卫。在林子涵和张志民两位法官的协调、帮助下,老李头夺回牛犊,既保护了自身的合法财产,又维护了自己在村里的面子,法律的威严和法律的温情于此尽显。
在孤女抚养权争夺案中,法官突破传统亲属关系限制,为未婚姑父开辟合法监护路径,既彰显《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本意,又让司法判决浸润着人性的暖流。在调解赡养纠纷时, 法官引导老人与干儿子签订遗赠抚养协议,在法理框架内让孝道有了新的升华。面对为救妻卖假烟的村民,法官在依法处罚的同时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将惩戒与救济熔铸成有温度的正义。
“法律条文是冷的,但执法守法人的心是热的”,在法律条文和人情伦理之间做出调和的,正是充满了人文关怀与人性“温度”的法官。《法官的荣耀》中塑造了两位既有血有肉又对比鲜明的基层法官。他们并非刻板冷酷的执法机器,而是让每一位观众感同身受的普通人,他们会为现实感到无奈,也会为弱势群体依法给予适当的帮助,他们既善用法理为村民解决纠纷,又善用情理为村民化解矛盾。
作为新生代法律人的缩影,初出茅庐的林子涵涉世未深,虽然对于农村社会复杂现实缺乏理解,但锋芒毕露的热血正义感却让观众动容。面对两个互相推诿赡养责任的儿子,她毫不留情地当场戳穿他们“叫苦喊穷”的谎言,并当面直斥“你们的妈妈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对你们好,你们不懂珍惜,人家只是一饭之恩,却记得涌泉相报。”
面对因为妻子患病不得已选择卖假烟的村民,她会忍不住与张法官感慨,“为什么世界上有这么多让人无能为力的事?”在为村民们打官司的这段时间,她对人情和法律的执行,有了更深的理解。
与林子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经验丰富的老法官张志民,彰显出基层法律工作者的乡土智慧。他处理案件时犹如行走的艺术,既能在孤女抚养权争议中活用《民法典》确认非血缘监护权,又能在反家暴案件中兼顾人身安全与心理疏导,让法律条文化为对于村民利益、世道人心切切实实的保障。
作为长期扎根农村土地上的司法实践者,张志民法官对于村民们的苦衷、忧虑洞若观火——接到村里小卖部卖假烟的报警之后,他并没有直接认定店主是“奸商”,而是实地来到店里,通过屋里面浓烈的中药味儿和“连风扇都不舍得买”的线索,发现了背后救妻的“真相”。面对林子涵对于农村种种问题的迷茫困惑,他会一次次耐心开导“虽然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们更要知道,在法律之外,还有人情在。”
故事结尾,晋升为法官的林子涵,迎接新赴任的更年轻的法官助理的到来,法律的温度,就在一代代法官的传承中延续下去。
《法官的荣耀》不仅展现了基层法官的温情,更用细腻的镜头捕捉了乡村的善意底色。无论是村民之间的真诚互助、当事人的悔悟、旁观者的正义感,还是母子情、夫妻情、婆媳情等人间真情,每一集中感情的流露与爆发,都会让观众带入其中为之泪下。
当老李头为争牛受尽嘲讽时,原本冷眼旁观的村民最终站出来指责村长的不公;面对逃避赡养责任的儿子,乡亲们抄起烂菜叶一路追打。最动人的是卖假烟的廖大强被罚时,村民们默默凑钱帮他渡过难关,这种心照不宣的帮扶,远比说教更能体现乡土社会的道德力量。
剧中没有将村民塑造成等待拯救的群体,而是让他们的善良与法律形成默契呼应。在流动法庭的审判现场,国徽映照的不只是法官的公正,还有围观群众对公平的朴素追求。正如老法官所说,村民自发维护正义的行为,本身就是法治精神的生动实践。
平视视角讲述法治故事
扎根乡土成就真实质感
《法官的荣耀》之所以引发如此观众的情感共鸣,是因为它打破了传统普法剧的俯视姿态,坚持以“平视”的方式讲述基层的法治故事,让观众带入年轻法官助理林子涵的视角,一步步深入乡土社会法理人情的现实,不知不觉经历了一场“法与生活”的洗礼。
刚入职时,林子涵对村民纠纷的处理方式充满困惑,比如不理解张志民法官为何要为一头牛的归属帮老李头申请DNA鉴定。但随着参与案件,她逐渐明白:对村民而言,一头牛可能关乎全家生计,而法律的意义正是守护这些“小事”。当遇到被家暴的苏红梅时,她已能主动结合法律条文和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帮助方案。观众跟随她从青涩到成熟,通过一桩桩案件,逐步理解法律不仅是条文,更是有温度的生活智慧。
从观众视角出发不仅让《法官的荣耀》有极强的代入感,也让每个角色都鲜活可信:法官会因当事人的狡黠头疼,也会被人性的光辉打动;村民既有小算计,也有大温暖。当林子涵最终理解“国徽的重量不仅是法律威严,更是百姓信任”时,这种认知正是“平视”创作理念的最好诠释——法治的进步,离不开法官与民众的相互理解与共同奔赴。
正如听花岛主创团队所说:“我们努力去实现一个词:平视。不只是在呈现乡村法官对村民的影响,也呈现了村民对法官的影响。这种法官和村民的双向影响和双向奔赴,是我们觉得很有情怀的部分。”
不仅如此,作为一部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山东省广播电视局指导的普法短剧,为了让剧情真实可信,真正辅助于普法宣传,《法官的荣耀》从剧本创作、前期采风到后期拍摄,都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贯穿始终。
创作采风的过程中,剧组了解到在山东淄博沂源县人民法院东里法庭共有5名正式干警,这个法庭距离县城43公里,是淄博市最偏远的一处法庭。多年来,这个法庭的干警们坚持走进田间地头开展普法宣传,积极推行巡回审判,把法庭搬到村中、果园、搬到农户家中,与群众“坐到一起、谈到一块、想到一处”,群众亲切地称之为行走在大山里的“流动法庭”。《法官的荣耀》的主线和两位法官形象就是从此而来。
创作初期环节,主创团队多次前往沂源县人民法院东里法庭深入调研,从真实案例中提炼出五个典型故事。每个案件均参照真实法律文书改编,确保剧情既贴近生活又有法可依。为了让演员更贴近法官真实状态,剧组深入基层法院,与法官们朝夕相处。为了让剧情更加严谨、专业,还邀请了多位资深法官和法律专家对每一个案件情节、每一句法律台词进行把关。
为了还原故事发生的真实背景,剧组选择山东省沂源县作为全程拍摄地。剧中大部分群演均由当地村民担任,这些平日种桃务农的乡亲们,白天忙着秋收,下午抽空参与拍摄,有时甚至因抢收庄稼忘记时间。他们用原汁原味的方言演绎自己的生活,让田间争吵、村口调解的场景充满泥土气息。面对镜头紧张的村民们常因导演喊“卡”而僵住,直到一位退休老村长现场点拨:“平时该怎么聊天就怎么聊天。”这才让拘谨的乡邻们松弛下来,重现出农村茶余饭后的鲜活场景。
服化道团队为还原细节也下足功夫:总制片人带领团队做了三版装造方案,为剧中所有角色设计了105套造型方案,从选品到搭配、定妆、现场执行,均实现1:1还原。 剧中所有群演几乎纯素颜出镜,有的服装会有做旧处理。而剧中所看到蒲扇、草帽、背篓、公文包等配饰,都与现实相差无几。这种对真实的极致追求,让法律文书与庄稼地、法槌声与蝉鸣声自然交融,成就了这部剧独特的生活质感。
“果燃计划”助力精品创作
短剧成为普法公益新载体
今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司长冯胜勇在短剧创作相关的发言中指出:横屏竖屏都要水平,长短平台都要精品。微短剧精品化之路,是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金钥匙”,必须矢志不渝走下去,创新是密码,有创新才能有活力、有竞争力;内容始终为王,好内容才是通行证。
《法官的荣耀》这样一部兼具艺术性、商业价值与社会意义的精品短剧,正是对上述发言的最新注脚。这部短剧引发的社会反响,以及对于普法传播的积极意义,说明短剧已经超越娱乐范畴,成为连接文化、商业与社会的超级接口。
值得一提的是,《法官的荣耀》是红果短剧“果燃计划”推出的又一部精品力作,也是“果燃计划”推动短剧探索多样品类,帮助行业提质升级的又一成功案例。
去年12月,红果短剧正式发布面向全行业精品短剧合作的“果燃计划”,将通过“投资扶持”和“精品推广”双重激励,通过联合投资、保底分账等模式,鼓励更多创作者投身短剧创作,推动精品短剧诞生。
红果之所以推出“果燃计划”,正是为了解除更多创作者的后顾之忧,增强团队做短剧的信心,从前期到后期宣发、运营上提供全方位支持,让精品创作者得到足够的回报,从而吸引更多传统影视专业团队投身短剧,刺激行业水准的不断提高。
今年以来,红果短剧持续加大“果燃计划”扶持力度,鼓励精品短剧创作,目前已收到数百份项目书,上线孤独症公益短剧《重寻星光》、文旅微短剧《许你一世缘牵》等多部精彩剧集,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兼顾“真善美”的选题、竖屏美学呈现及专业制作水准,探索“微短剧+”的多元生态。
以首部孤独症公益短剧《重寻星光》为例,这部短剧不仅填补了公益短剧的市场空白,让短剧成为承载善意和温暖的新载体,更通过真实动人的故事呈现,引发了普通观众对于孤独症患者生存状况的关注,让“友善接纳孤独症群体”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社会共识。
从《法官的荣耀》这样的普法短剧,到《重寻星光》这样的公益短剧,“果燃计划”推出的一部部精品,告诉我们短剧行业还有更宽广的题材类型、市场空间有待发掘。在平台扶持的助推和创作者合力探索之下, 微短剧还将爆发出更大的社会能量,短剧精品化的理念也将进一步深入人心。
本文为文娱价值官原创作品。
邮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关注视频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