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中柬“铁”到什么程度?这些故事就是答案
https://mk.haiwainet.cn/image/2025/4/18/989b8280-51d5-429b-b503-8417e32e16c8.jpg?id=26523d6d-6a2b-4204-8eec-82ae24b11283资料图:这是2024年9月25日在柬埔寨磅士卑省拍摄的金港高速公路(无人机照片,图/新华社)
提起“铁杆朋友”,中柬关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从政治互信到经贸合作,从医疗援助到区域合作,中柬关系的发展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国家交往,形成了一种“铁”的友谊。那么,中柬“铁”到什么程度?这些中柬务实合作的真实故事便是答案。
中柬基建合作,打通发展“大动脉”。基础设施建设是中柬合作的坚实基石,如同为柬埔寨这片土地编织了一张腾飞的翅膀。由中国企业承建的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是柬埔寨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宛如一条金色的巨龙,蜿蜒在柬埔寨的大地上,将柬埔寨首都金边与最大深水海港西哈努克港紧密相连。交通的巨变,不仅缩短了两地的距离,而且为当地居民通向幸福生活搭建了桥梁,柬埔寨人真里就是其中一位。五年前,真里住在柬埔寨东北部的腊塔纳基里省,每月靠洗摩托挣得的一百美元微薄收入艰难维持一家的开支。2022年金港高速路通车后,在中国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真里从零开始学习高速事故处理流程、路产知识、定损明细等专业内容,最终通过考核,进入K26路政巡排大队担任路政员至今,收入比五年前翻了几番,一家人的日子有了盼头。柬埔寨《高棉时报》评论称,金港高速的良好运行,将为柬埔寨未来更多高速公路的通车打下基础,也将为人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柬埔寨发展理事会总秘书处副秘书长洪宋宁表示,互联互通会促进经济要素流动,带来发展和繁荣,特别是在基础设施领域,中国的投入增强了当地民众的信心,让他们感到生活更有盼头。
中柬经贸合作,共筑产业“新链条”。中国长期是柬埔寨最大贸易伙伴国和最大投资来源国,两国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不断深化。以作为中柬务实合作样板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为例,目前,该经济特区已吸引来自中国、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企业入驻,产业覆盖汽配、光伏、机械等高附加值领域,创造了约3万个就业岗位。这些企业的入驻,不仅为柬埔寨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还促进了当地产业工人的技能提升。以汽配产业为例,入驻企业带来了现代化的汽车零部件生产技术与工艺,培养了一批熟练掌握相关技术的柬埔寨工人。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围绕汽配企业形成了上下游配套产业,如零部件加工、物流配送等,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条。柬埔寨首相洪玛奈日前表达期待称,柬方愿同中方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柬埔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任尼亚·占达利斯表示,“西哈努克港经济区为促进柬埔寨经济增长和为当地人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做出了贡献。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与其他‘一带一路’旗舰项目一道,在帮助柬埔寨实现其雄心勃勃的目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柬民生合作,浇灌百姓“幸福花”。中柬合作始终聚焦民生福祉,处处体现“以民为本”的温度。在医疗援助方面,中国援建的考斯玛中柬友谊医院于2022年投入使用,配备先进医疗设备,为柬埔寨患者治病解忧。今年60多岁的柬埔寨人棱萨阮长期受眼神经疾病困扰,在多次尝试西医治疗无果后,选择来考斯玛中柬友谊医院找中国医疗队求助。在详细了解病情后,中国医疗队为他制定了针灸结合中药的治疗方案。目前,棱萨阮的病情已明显缓解,他曾对中国医生说,“是你们让我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在减贫帮扶方面,中国这些年来在柬埔寨铺设“友谊路”,挖掘“幸福泉”,打造中柬友好扶贫示范村。达弄村是位于金边以南的一个贫困村,近年来,在中方相关机构的帮助下,达弄村建设了乡村道路,村民喝上了清洁饮用水,居住环境显著改善,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多次前往中国考察扶贫项目的柬埔寨民间社会组织联盟论坛项目计划部主任谢莫尼勒评价称,“中国的精准扶贫取得了巨大成功,积累了丰富经验。柬中友好扶贫示范村是一个全方位的扶贫建设模式,将为柬埔寨的减贫工作带来更多启示。”
从金港高速公路到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从金边的摩天大楼到乡村的菌菇大棚,中柬合作的故事写满了希望。面向未来,中柬这对铁杆朋友将继续携手,更好地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推动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行稳致远。(海外网评论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