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套路!还上当?
中国侨网:目前,海外疫情仍然胶着,涉疫情诈骗层出不穷,诈骗手法也在不断翻新。虽然小侨已经提醒了很多次,但总有人上当。
今天,小侨再带大家一起看看最近常见的诈骗手法,希望大家看过之后能记住,并告诉身边的亲朋好友,不要再上当受骗了!
“使领馆”来电要求报备信息?
不要理会!
近日,不少驻外使领馆对领区内中国公民开展信息登记。部分不法分子利用了这一点,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冒用使领馆的领事保护电话展开诈骗。
在使领馆通报的多个案件中,诈骗分子往往假称为使领馆工作人员,致电当事人,以预防新冠肺炎之名,要求对方提供个人信息进行“报备”,进而获取受害者的个人资料。
对此,多个驻外使领馆表示,对于使领馆要求报备个人信息的具体要求,应从使领馆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获取。一般情况下,使领馆不会通过电话或电话录音个别通知当事人报备个人信息。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网站截图
使领馆还提醒,中国公民的信息报备完全基于个人自愿前提。使领馆的电话不会通过语音提示跳转至人工服务,也不会要求当事人提供个人姓名、出生日期、护照号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若接到类似电话,大家不要理会。如不慎上当受骗,应及时向当地警方报案,并同时向国内公安机关报警。
“保险公司”主动赔款?
别贪小便宜!
由于疫情的影响,不少国家关闭了航线,很多人的旅游计划都泡汤了。有人焦急之际,就被骗子钻了空子。
日前,美国新泽西国土安全和防范办公室就此类诈骗发出警告。在此类骗局中,骗子假冒保险公司,声称制定了新条款,可涵盖疫情相关费用,包括因疫情导致的旅行取消、延误等,从而骗取个人资料及钱财。
遇到这类情况,小侨建议,大家首先要确定自己是否买过相关保险,其次应通过保险公司官方渠道进一步核实。千万不要着急、贪小便宜,否则很容易落入圈套。
收到通报疫情邮件?
当心被“钓鱼”!
疫情期间,不少企业推广远程办公,将业务转移到网上,和疫情有关的网络诈骗活动也重新抬头。
西班牙交通总局日前表示,有骗子冒充交通总局人员,通过电子邮件要求用户交罚款,意图窃取用户的私人数据。
而在一些疫情严重的地区,骗子利用人们渴望获取疫情信息的心理,使用“钓鱼”手法,引诱人们下载恶意软件,或者点击窃取信息的链接。
资料图:当地时间5月19日,加拿大安大略省进入其重启经济“三部曲”的首阶段。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在一宗发生在加拿大的案件中,有骗子冒充加拿大首席卫生官谭咏诗,用电子邮件进行“钓鱼”。邮件内容显示为“新冠肺炎疫情重要更新”,其中嵌入了恶意软件。
小侨建议,疫情期间,大家不要轻易点击与疫情相关的链接。特别是在无法核实链接真实性的情况下,千万不要点击或下载。
亲人患新冠急需用钱?
务必核实真假!
有不法分子将目光对准了老年人,谎称他们的亲友感染新冠病毒,或者因为涉及疫情相关事宜需要用钱,利用部分老年人警惕性较低的心理进行诈骗。
资料图:2019年7月,美国纽约市警开办宣传会,呼吁华裔老人勿轻信不明电话向陌生人汇款。(美国《世界日报》/牟兰 摄)
日前,家住日本东京都的一位70多岁女性接到电话,对方自称为其哥哥,说自己目前正在从事与疫情相关的工作,但不慎丢了公司的资料,急需现金解决问题,向“妹妹”求助。
该女性相信了“哥哥”的话,被骗取了约1400万日元的现金。
日本警方表示,当接到“亲友”打来类似电话时,应该直接与亲友本人联络。如果感到可疑,应立即和身边的人商量,或与警方、地方政府等机构联系咨询
因刑事指控被“警方”找上门?
全是套路!
冒充当地政府机构、官方组织的诈骗手法早已屡见不鲜,而在疫情期间,这类诈骗也频出“新招”,令人防不胜防。
近日,澳大利亚珀斯的一名中国留学生接到电话,对方称要向其通报上海医疗中心的新冠病毒检测结果,然后转接了所谓的“上海警方”。
自称警方的诈骗分子声称,该学生面临刑事指控,并要求她汇款核实身份,同时须接受刑事检查,以便自证清白。
出于担心等心理,这名学生通过即时通讯应用程序与“警察”联络,并将自己的护照页副本传给了对方,最终被骗走了1.38万澳元。
资料图:5月19日,银川警方破获一起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银川市公安局供图
在该案中,西澳大利亚消费者保护机构的合规协调员建议,应尝试与诈骗者提到的所有人员单独联系,并仔细辨别相关网站的真伪。如果对方提供的地址信息不全,或并未列明地址,则一定要提高警惕。
其实说来说去,诈骗的套路一直都是那么几个。总而言之,如果不想被骗,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到不轻信他人。如果不慎被骗,也要冷静应对,并及时寻找相关部门报案止损。
希望大家提高警惕,不要再被骗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