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抬起手臂,向下移动;摊开手掌,活动手指,再紧紧抓住桌上的蛋糕……通过传感器相连,数据采集师做出各种动作,身旁的类人机械臂同步照做,如出一辙。
这一幕,发生在北京中关村(亦庄)国际机器人产业园里。春节假期,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的科研人员争分夺秒开展数据采集。全球首个实现拟人奔跑的全尺寸纯电驱人形机器人“天工”,正诞生于此。
数据采集室外面,是人形机器人的训练场地。这里既有平坦道路,也有高低坡地,还有草地、砖石路、沙地等模拟地形。“天工”迈步走来。它高约一米六,身形纤瘦,关节灵活,步履稳健。只见它熟练地上下坡,顺利地通过各类地形,最高时速可达12公里。在演示区域,听到“请把苹果递给我”的口令后,“天工”迅速伸手,将苹果放到发令者手中。
自主研发新算法,使机器人获得更强的运动规划与控制能力;进一步采集训练数据,夯实机器学习模型训练的基础;通过多模态大模型解决任务理解和执行问题,完成更加复杂和精细的任务……国创中心科研团队通过种种努力,让人形机器人更稳健、更拟人。
科研人员介绍,人形机器人有其独特优势。例如,有的作业区域跟人的身形相仿,传统工业机器人进不去。人形机器人也可以自如上下楼梯,在不同的任务地点间移动。
目前,已计划在工业制造、物流仓储、高压电力巡检、危险作业等环境对“天工”开展实训,助力人类执行多种任务,未来还将走入商业服务、家庭养老陪护等场景。
人形机器人是高科技集成,也是多产业协同。“天工”身上,就汇聚了精密减速机、特种传感器、驱动器等产业链条上各类高端产品。国创中心总经理熊友军说,面向未来,将继续瞄准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联合行业力量集中攻关,推动技术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本报记者 刘诗瑶)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01日 第 02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