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菲律宾自然文化环境
一. 自然环境
菲律宾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简称菲律宾,是一个群岛国家,由7,107个岛屿所组成,有名称者仅有2,800余个,散处于北纬5度至20度,东经116度至127度之间,南北长1,944公里,东西宽1,014公里,陆地总面积299,400平方公里,海岸总长1万7,461公里,自然港口61处。吕宋岛(Luzon)为最大岛(首都马尼拉即位于此岛上),位于菲律宾北部其次为棉兰老(Mindanao)、萨马(Samar)、黑人岛(Negros)、民多罗(Mindoro)、雷伊泰(Leyte)等。
菲律宾群岛地处热带,全年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每年仅有干湿二季之分,自12月至翌年5月中旬为干季,6月至11月为雨季。东部因东北风的影响,气候与西部略异,干季的雨量也不少,年雨量2,300mm~3,500mm。首都马尼拉6月至11月雨量较多,12月至翌年5月为干季。最高平均气温5月摄氏32度左右,最低1月摄氏25度左右。南部棉兰老一带,因邻近赤道,雨量比较均匀。菲律宾位于台风路径上,5月至12月为台风季节,北部首当其冲,每每造成严重灾害,南部棉兰老台风较少。
菲律宾是个农业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3以上。主要粮食作物是稻米和玉米。椰子、甘蔗、马尼拉麻和烟草是菲律宾的四大经济作物。值得菲律宾人引以自豪的当属水果生产。菲律宾盛产椰子、香蕉、芒果、菠萝,其中椰子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世界总产量和出口量的六成以上。菲律宾的工业以农、林产品加工为主。另有一些纺织、水泥、汽车装配等工业。矿产资源主要有铜、金、银、铁、铬、镍等20余种。铜蕴藏量约37.16亿吨,金1.36亿吨,镍1.27亿吨。并有丰富的地热资源,预计有20.9亿桶原油标准能源。此外,棉兰老岛发现了铀矿,1976年以来在巴拉湾岛西北部海域发现石油,储藏量为3.5亿桶。森林资源丰富,有红木、樟木等名贵木材,面积1250万公顷,覆盖率约40%。水产资源丰富,鱼类品种达2400多种,金枪鱼资源居世界前列。
二. 人文及社会环境
(一)人文环境
菲律宾首府(National Capital Region)为大马尼拉都会区(Metro Manila),包括马尼拉市(Manila)、奎松市(Quezon)、马卡迪市(Makati)、巴赛市(Pasay)、加洛干市(Kalookan)、巴石市(Pasig)、巴拉那戈(Paranaque)及曼达鲁永市(Mandaluyong)等13个市及4个镇;其他主要城市有宿雾(Cebu)、达沃(Davao)、怡朗 (Iloilo)、碧瑶 (Baguio) 及三宝颜 (Zamboanga) 等。
人口在2015年达到1亿人,年増率约1.04%,由于人口成长就业压力日增,已严重影响经济成长。菲律宾是由许多不同民族、文化所组成的,故有多元性的语言、宗教、文化存在。
菲律宾有90多个民族。主要民族有比萨扬人、他加禄人、伊洛克人、比科尔人、卡加延人等,共占全国人口的85%以上。少数民族有华人、印度尼西亚人、阿拉伯人、印度人、西班牙人和美国人,还有为数不多的土著民族。居民约85%信奉天主教,5%信奉伊斯兰教,少数人信奉独立教和基督教新教,土著居民多信奉原始宗教,华人多信奉佛教。
菲律宾群岛上的阿埃塔人的祖先是菲律宾最早的居民。其次是约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自亚洲大陆由水路迁到菲律宾的原始马来人,他们带来了新石器文化。
新马来人从公元前200年到公元16世纪分批迁入菲律宾,他们带来了金属工具和拼音字母,是后来比萨扬人、他加禄人、伊洛克人的祖先。总之,从史前时期的矮种人、马来人的混合中逐渐形成了今天菲律宾的众多民族。在这些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后来又移入了华人、印度人、阿拉伯人等亚洲人,此后又和欧洲白种人相互通婚,吸收了其他民族以及人种的成分。
平原地区各民族人数最多,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方面占主导地位,最早受到基督教及其文化的影响。西方文献称他们为“基督民族”其数量上占全国的90%,所在地区是菲律宾群岛最富裕的地区。正因为如此,平原民族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也高,因而大民族多。而山区的民族由于条件艰苦,虽然出生率也高,但自然增长率却不高,因而都是小民族。
比萨扬人 或译米沙鄢人,是菲律宾最大的民族。约有218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2%,主要分布在萨马岛、保各岛、宿务岛、内格罗斯岛和帕奈岛。另外,比萨扬人还从这些原住岛向附近岛屿移民,移民较多的是棉兰老岛、巴拉望岛和苏禄群岛。比萨扬人的语言分为许多方言,各方言差别极大,几乎是不同的语言。而且讲不同方言的居民,在民族学上也有某些差别。在米沙鄢群岛上居住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3,这里每平方公里平均200多人。宿务是比萨扬人分布区内最大的城市,是菲律宾的第二大城市,还是米沙鄢群岛的文化中心。这里有省级最高学府、国家图书馆分馆、气象站等。比萨扬人所经营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椰子、烟草等。竹编、草编是比萨扬人传统的手工业。各种规格的菲律宾席子驰名世界。比萨扬人信仰天主教,但仍保留万物有灵信仰的残余影响。设家庭祭坛,供奉祖先。
他加禄人 他加禄是菲律宾第二大民族,人口1230万,主要分布在吕宋岛中、南部地区。他加禄人是菲律宾各民族中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民族。菲律宾政府把他加禄语定为国语。大部分他加禄人生活在农村,从事农耕活动。农具主要是铁铧木犁和耙。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玉米种得也相当多。另外,还广为栽种香蕉、椰子树、芒果树、咖啡树以及各种蔬菜。还栽种马尼拉麻、甘蔗、烟草等。他加禄人信仰天主教,因此比较隆重的节日都与天主教有关。
伊洛克人 伊洛克是菲律宾第三大民族,人口有570万。伊洛克人原居住在吕宋岛西北部地区,后逐渐移向卡加延河谷地,以及棉兰老岛等其他岛屿。伊洛克人主要经营水稻,他们是种植能手。除了一般品种的水稻外,还培育出了香稻和粘稻。伊洛克人还是菲律宾群岛上第一个引种棉花的民族。伊洛克人广泛信仰天主教中菲律宾独有的教派一一阿格拜教。亦称菲律宾独立教。1920年,菲律宾天主教徒在争取独立的斗争中创立此教派,因主张民族独立,被称为“菲律宾独立教”。
吕宋岛地区民族 吕宋岛地区住着许多小民族。他们人口不多,各自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在文化习俗方面有许多共同点。在这些民族中经济最发达、外界了解最多的是伊富高人,分布在北吕宋岛中部的科迪勒拉山脉东坡。其次坎卡奈人有19万,分布在伊富高人住区以北;卡林阿人有近10万,分布在卡林阿~阿巴尧省;邦都人有8万,分布在吕宋岛西北部山区;延吉安人有6万多,分布在吕宋岛的西北部;伊巴坦人有两万,生活在吕宋岛与我国台湾省之间的巴坦群岛的巴布延群岛上。
棉兰老岛山区民族 棉兰老岛山区民族有:苏巴农人、马诺博人、比兰人、塔尤考洛人、曼达亚人等。这些民族绝大多数从事原始的农业。主要农作物是早稻。此外,还种植番薯、番匣、匣子等蔬菜。经济作物有烟草、棕榈树、蕉麻。棉兰老岛山区族与吕宋岛山区民族一样,未曾遭到西班牙的有效统治,因而保留了他们的传统文化。这些民族绝大多数是万物有灵的信奉者。
摩洛人 菲律宾的摩洛人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集团,包括许多民族。“摩洛”为西班牙所取,意为信伊斯兰教的摩尔人。摩洛人分布在棉兰老岛西部和西南部。到1983年,摩洛人总数为216万多人。
华人 在菲律宾群岛各个岛屿,非南岛语系的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民族是华人,有120万。现今的华人自7世纪开始移居菲律宾,主要来自中国的福建、广东两省。华人中绝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华裔,分布在各个岛屿的商业中心,多数集中在马尼拉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华菲混血后裔。他们多数是商人、手工业工人、小业主,有大实业家。在大城市,华人经营的餐馆极受欢迎,生意兴隆。华人保留了本族语言、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他们庆祝自己的传统节日,出版华文报纸,办华文学校,喜爱华语电影和戏剧。1986年的《菲律宾共和国宪法》承认华人的现有菲律宾国籍。如今华人与土生菲人和睦相处,大大促进了菲律宾经济的发展。
其他小民族 在吕宋岛平原地区,还居住有一些较小民族,人数30万到180万不等。吕宋岛平原地区的小民族与邻近较大的民族在语言、文化方面接近,经济联系密切。他们都从事农业。
(二) 文化与教育
文学艺术 菲律宾是个有着丰富文学传统的国家,远在西班牙殖民统治之前,菲律宾就有了自己丰富的口传文学和文字文学。口传文学的内容主要有三种类型:(1)神话与传说,叙述世界的创造以及男、女、花、鸟、动物等的起源;(2)歌曲与诗歌,歌颂神灵和英雄的功勋;(3)反映古代马来人朴素哲学观点的寓言、谚语和谜语。较为著名的有古代伊富高人留传下来的著名叙事诗《阿丽古荣》、史诗《呼得呼得和阿里姆》、《邦都地区的狩猎歌》、《孤儿之歌》等,棉兰老玛拉瑙人留传下来的《达兰干》、伊洛干诺人留传下来的史诗《拉姆安格的生活》以及古代民间故事《麻雀与小虾》、《安哥传》和《世界的起源》等。这种口传文学至今还在民间广为流传,对菲律宾的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早期的文字文学,由于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的摧残,保存下来的很少。主要有写穆斯林世系的《萨耳西拉斯》;古代班乃岛纪年史《马拉塔斯》,描述婆罗洲大督们在普蒂大督领导下来到班乃岛的故事;以及公元1250年时班乃岛马迪亚斯图颁布的《马拉塔斯法典》和公元1433年颁布的《卡兰蒂雅奥法典》。
在西班牙殖民统治约300年间,为了麻痹菲律宾人民,殖民当局于1593年出版了《基督教教义》,同时还大量传播欧洲中世纪的骑士诗歌和祈祷书、圣徒传等,多数作品以中世纪的欧洲为背景,主题是歌颂骑士的勇武和男女之间的爱情,有些作品则描写了穆斯林与天主教徒之间的斗争。
随着菲律宾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斗争的发展,许多优秀文学作品相继问世。19世纪上半叶,菲律宾著名的他加禄诗人弗朗西斯科.巴尔塔萨尔在狱中写了《弗罗兰第和罗拉》。这首长诗用骑士诗歌的形式,以反抗异族侵略、抨击民族叛徒和歌颂爱情、自由为主题,被誉为菲律宾近代文学的第一篇杰作。长诗优美流畅、深沉忧伤、讽刺辛辣、语言生动,富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引起菲律宾人民的强烈共鸣。巴尔塔萨尔也因此被人誉为“菲律宾人的诗王”。
19世纪末叶,菲律宾杰出的民族诗人和作家何塞·黎刹的作品,深刻地渗透着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斗争的爱国主义基调。对促进菲律宾人民的民族觉醒和奋起斗争起了很大作用。黎刹9岁时就以爱国主义长诗《我们祖国的语言》一鸣惊人。1879年创作的《献给菲律宾青年》,在当时知识分子中引起很大反响,获得了全国诗歌比赛一等奖,黎刹于1887年在柏林发表的反殖民主义的长篇小说《不许犯我》(或译《社会毒瘤》)及其续集《起义者》(或译《贪婪的统治》),揭露了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神权统治和天主教修道院的残忍与伪善,描绘了菲岛人民受压迫、受剥削的悲惨生活图景,并表现了菲律宾人民的觉醒和抗争,影响广泛,促进了独立运动的发展。鲁迅先生曾给予很高的评价。这一时期较有名的诗人还有何塞.帕尔马,他一生中创作了不少题材广泛、感情丰富的诗篇,主要代表作有《菲律宾诺斯》、《深信》等。
何塞·黎刹 Jose Rizal (1861-1896)
1901年菲律宾沦为美国殖民地之后,英语逐渐代替西班牙语,出现了不少用英文创作的著名小说。他们继承了菲律宾民族文学的传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英文作品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08—1924年,成为“模仿时期”。作者多为大学生,创作大多模仿美国的小说。这一时期较著名的作家有佐伊罗和乔治。佐伊罗是第一个用英语写长篇小说的菲律宾作家,于1921年出版了爱情小说《忧伤之子》。乔治的小说有《发光的信号》等。第二阶段,1924-1935年,称为“实验和独创时期”。这个时期共有两批作家。第一批作家的主要代表是克莱门西达、何塞·潘加尼班等。第二批都是青年作家,虽然他们受到欧洲文学的影响,但作品都有浓厚的乡土色彩。第三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到60年代,被称为“更伟大的独创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青年作家,文学运动的主流仍然是爱国主义的民族主义文学,题多数是宣扬热爱家乡,热爱民主与自由,歌颂纯洁的爱情,反对异族侵略等等。近年来,菲律宾政府提倡发展菲律宾语文学,并采取了一些鼓励措施,使菲律宾语文学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水平还远远不如英语文学。
美术 菲律宾的现代绘画艺术风格多样,有多种流派如路斯抽象派、贺雅抽象表现主义、新写实主义和写实主义等。菲律宾较著名的现代画家有50多位,其中最受菲律宾人民喜爱的是维森特、费尔南多、阿西斯和洛伦佐等。维森特是一位精通多种绘画艺术的大师。他的画深刻描绘了菲律宾普通村民的各种劳动场面。为了表彰他在绘画和现代美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做出的贡献,菲律宾政府在他逝世后授予他“民族画家”的称号。费尔南多是抽象派著名画家,他的作品也反映了菲律宾群岛的美学和多彩的人民生活,在菲律宾文化中心艺术剧场的帷幕上有他画的一幅杰作《创世纪》。
音乐舞蹈 菲律宾民族素以能歌善舞著称。全国几十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民族音乐和舞蹈。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入侵以后,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最严酷中吕宋平原、米沙鄢群岛和沿海地区,西班牙音乐和舞蹈也大量传入。随着时间的推移,菲律宾中吕宋和米沙鄢地区的民族音乐和舞蹈也受到西班牙音乐舞蹈的很大影响,但后来逐渐突出菲律宾民族的特色,进而菲律宾化,成为广大菲律宾人民乐于接受的民间乐曲20世纪以后,由于美国的入侵,这些地区的音乐和舞蹈又受到美国的影响,西方的轻音乐和交际舞广为流行。菲律宾独立后,政府为了弘扬民族文化,鼓励提倡民间艺术,决定从1973年起,每年7月在菲律宾民间艺术剧场举行一次“菲律宾民间艺术节”,届时各省市、各地区都派出文艺演出队汇集到首都马尼拉,参加演出比赛。
教育 1946年菲律宾独立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教育事业也得到较快的发展。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70年代开始,菲律宾政府着手进行教育制度的调整和改革。1972年,菲律宾政府颁布了“教育发展法令”,制定了菲律宾1973-1983年十年教育发展规划,规定这一时期的教育目标是广泛开展普通教育,为国家培养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中级技术人才和高等专业人才。1974年菲律宾政府又颁布了“新劳动法令”,力图通过发展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造就一支能够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大军。70年代以后,菲律宾大力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在初、中级教学中加强劳动生产教育、实用工艺和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重点则逐渐转向工程技术等应用学科方面,各种技术职业院校有了较大的发展。
菲律宾小学有公立、私立两种。政府规定,公立小学实行义务教育,不得拒绝任何一个儿童入学。学习成绩好,家境贫寒的学生可以享受奖学金。菲律宾公立高等院校也设有少量的奖学金名额。
虽然菲律宾政府在70年代以前己规定菲律宾语为教学用语之一,但是菲律宾的各级学校却仍一直沿用英语教学,菲律宾语仅作为一门必修课。为了増进民族团结和便于汲取现代知识,70年代以后,菲律宾政府积极实行英语和菲律宾语双重语言教学的政策。目前,菲律宾的普通教育是六六制,小学6年,中学6年,共12年。大学年限长短不一,视专业而异。大学毕业后的学生修硕士学位课程一般为2年,修博士学位课程为2 3年。菲律宾的主要高等院校有菲律宾大学、棉兰老国立大学、圣托马斯大学、亚典耀大学等。
三. 政治环境
1521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率西班牙远征队在菲律宾宿雾登陆后,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即以自己名字将菲国岛屿命名为菲律宾群岛。1565年西班牙人进据,开始其377年殖民时代,1890年代菲律宾人反抗情绪高涨,1898年宣布菲律宾独立,随即因美国侵占而沦为美国殖民地。美国统治期间,菲律宾人曾于1935年获得了自治。二次大战期间,日本于1941年击退美军,占领菲国。美军于3年后再度夺回。1946年全菲正式独立为菲律宾共和国,罗哈斯(Roxas)为第一任总统,1965年马科斯上台,统治了21年,直至1986年始被人民力量(people power)推翻,其后阿基诺夫人与拉莫斯继任总统,埃斯特拉达于1998年6月30日就任,但在2001年1月20日被第2次人民力量推翻,由阿罗约副总统接任,2004年阿罗约复于总统大选中胜出。2010年阿基诺三世参议员当选第15任总统。在2016年总统选举,达沃市长杜特尔特以压倒性的选票当选第16任总统,给菲律宾人民带来了“菲律宾梦”。
(一)政体
1946年菲律宾独立后施行1935年制定的宪法,其后历经变革,目前菲国宪法系1987年所制定之新宪法。菲律宾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之总统制。总统、副总统直接民选产生总统为国家元首、行政首长及三军统帅,任期6年,不得连任。立法部门系设有参议院与众议院之两院制国会。
(二)行政
行政权属于总统,中央政府各部门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府设有文官长,内阁则有外交、财政、司法、国防、农业、公造暨公路、教育暨文化体育、劳工暨就业、卫生、社会福利暨发展、土改、内政暨地方政府、观光、贸工、能源、交通暨通讯、科技。环境暨天然资源、预算暨管理、新闻及国家经济发展等21个部,另有资通讯科技委员会、高等教育委员会、住房都市发展委员会、大马尼拉发展委员会等。
(三)立法
国会设参众两院,统称Congress。参议院(Senate)24席,任期6年,由全国普选。众议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250席,任期3年。
(四)司法
司法权授予最高法院和依法设立之上诉法院、地方法院、廉政法院及回教法院。最高法院由1位首席法官及14位副法官组成,由总统委任。在最高法院指导下,另设有“司法及律师理事会”,以首席法官为主席,理事会成员任期4年,系由总统所委任。
(五)政党
(1)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杜特尔特所属的政党,是现在的执政党。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Partido Demokratiko Pilipino-Lakas ng Bayan)简称“PDP-Laban”是由菲律宾人民主党和人民力量党在1982年合并组成,准备参加菲律宾1984年举行的国民议会选举。菲律宾人民主党是以当时卡加扬迪奥罗市长阿基里诺·皮门特尔(Aquilino Pimentel Jr,)为首的政治人士脱离了那个时候反对马科斯政府的“棉兰老联盟”,然后组织的。而“人民力量”党则是原自由党参议员阿基诺二世(即菲律宾现任总统阿基诺三世的父亲)在1978年组建一个政党,参加当年国民议会中期选举,这个政党简称为“Laban”,在菲律宾语里即有“反抗”或“作斗争”的意思。
人民力量党派出21位候选人在大岷地区参加1978年中期选举,然而由于这是马科斯政府操控的选举,人民力量党没有任何人当选。在“人民力量党”和“菲律宾人民主党”合二为一时,亚谨诺二世参议员已流亡美国,所以“人民力量党”是由众议员米特拉和科拉松·阿基诺的弟弟小何塞·佩平·科胡昂戈(Jose S. Cojuangco,Jr.)。这两个反对马科斯强权政府的反对组织合并后,由小何塞·佩平·科胡昂戈和洛伦素·塔纳达(Lorenzo Tanada)领导。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主张实行民主社会主义,反对美国在菲建立军事基地,反对大量向外国借款和吸收国外投资,要求释放政治犯,加强民族团结等。阿基诺参议员遇刺后,该党的主要领导人在是否参加1984年国民议会选举问题上发生分歧,以名誉主席塔纳达为首的一批人反对参加1984年5月的议会选举,并坚持反美国立场,而大部分党员则同意参加议会选举,并主张在对美关系上采取妥协态度,结果塔纳达在1984年辞去名誉主席职务,随着形势发展,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的壮大与发展非常迅速。到了1985年,该党在菲成为最大反对党。
马科斯在1985年下半年宣布在1986年2月举行总统选举,名报人、街道议员芝洛·罗塞斯和商人均认为,让遇刺参议员亚谨诺遗孀科拉松·亚谨诺作反对派总统候选人,才有机会选赢马科斯,于是芝洛·罗塞斯发动百万人签名呼吁科拉松·亚谨诺参选。群众的呼唤让科拉松·亚谨诺愿意出来参选,然而,另一个称为“民族民主联合组织”(United Nationalist Democratic Organization)的反对派组织却打算推荐参议员萨尔瓦多·劳雷尔为总统候选人。在菲律宾红衣教主辛海棉的努力下,科拉松·阿基诺在“民族民主联合组织”旗下参选总统,萨尔瓦多·劳雷尔作为科拉松·亚谨诺的副总统候选人。乙沙人民革命推翻了马科斯政府,科拉松·亚谨诺取而代之,两党成为执政党,劳雷尔任副总统兼外交部长,皮门特尔出任地方政府部长。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主席当时由阿基诺夫人的弟弟小何塞·佩平·科胡昂戈担任。1988年,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发生分裂以科胡昂戈和米特拉众议员为首的大部分人脱离该党,另组菲律宾民主斗争党(LDP),于是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剩下了阿基里诺·皮门特尔为首这一派,大大削弱了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的实力,因此,在1992年的总统选举,阿基里诺·皮门特尔没有参加总统选举,改为支持自由党党魁萨隆加竞选总统。
在2001年5月的参议员选举中,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仅能推荐了几名候选人参加竞选,结果只有阿基里诺·皮门特尔和塞吉奥·奥斯敏纳当选参议员。该党的主要影响范围是南部的卡加扬迪奥罗和中部的宿务。在2007年中期选举,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在众议院只获得3席。
在2010年总统选举,菲律宾前总统约瑟夫·埃斯特拉达领导的群众力量联盟和由菲律宾前总统约瑟夫·埃斯特拉达领导的群众力量联盟合作,推举埃斯特拉达再度竞选总统,而时任马卡地市长的杰约马尔·比奈以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主席的身份代表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参选副总统。选举结果是杰约马尔·比奈当选副总统。两年后,为了2013年中期选举,以副总统杰约马尔·比奈为代表的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和另外五个六个菲律宾全国性主流政党,以及21个地方政党合作,决定推出十二位参议员候选人,但是,身为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总裁的皮门特尔(Aquilino Pimentel III)于2013年竟然不在联合爱国联盟旗下,反而以自由党候选人参选参议员,这也就导致副总统比奈在翌年三月离开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自立门户。
在2016年5月9日之前,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在参议院占有一席,而在众议院里则没有席位,在全国八十一个省里有一个省长是属于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在2月7日宣布总统候选人达沃市长杜特尔特成为该党的新主席。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总裁皮门特尔(Aquilino Pimentel 111)在声明中说,一个以杜特尔特领导的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将启发政党的各阶层,并且为他们注入活力。他说:“杜特尔特的领导将肯定启发我们的政党各阶层,并且为他们注入活力,实现在5月大选取得胜利的目标。”皮门特尔说:“我们完全信任他。加上他的远见、勇气和政治意愿,我们将为人民争取到更美好的将来。”
在2016年的大选中,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推荐杜特尔特为总统候选人,然而,在参议员候选人,该党却没有一位候选人,但是,众议院候选人之中有二十三位是代表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的候选人,参选省的则有五人,副省长候选人有六位。然而,当杜特尔特当选总统后,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立即美丽转身成为最大党。
(2)自由党(Liberal Party):在阿基诺三世任总统时期,自由党是执政党,这个政党是菲律宾第一任总统曼努埃尔·罗哈斯于1946年创立,早期成员主要是从国民党内分裂出来的自由派人士。70年代后期,该党在秘书长阿基诺(菲上一任总统阿基诺的父亲)的领导下,反对马科斯独裁统治,后来成为推翻马科斯政权的主要力量之一。2001年阿罗约政府上台后,该党加入执政联盟,后又脱离执政联盟,并推选阿基诺三世参加2010年总统大选,阿基诺三世最终以42%的得票率当选菲律宾第15任总统。在2016年总统选举中,代表自由党参选总统的罗哈斯败北,副总统候选人罗布雷多赢得了副总统。
(3)基督教穆斯林民主力量党(LAKAS-CMD):系前总统拉莫斯于1991年底创立,由人民力量党、全国基督教民主联盟、菲律宾穆斯林民主联盟、团结党等整合而成。主张实行两党制,通过修宪扩大地方政府权力,改革选举制度,将总统任期六年一届修改为四年一届,可连任两届;主张通过谈判实现民族和解,促进社会稳定。经济上重视农业发展,増加就业,扶助贫困,加快私有化进程;倡导经济外交,奉行开放政策。1992年该党在大选中获胜,成为执政党。1998年大选中败于菲律宾民众奋斗党联盟。2001年阿罗约就任总统后,该党成为执政联盟的核心。2002年10月,该党针对2004年大选,对执政联盟进行再次整合改组。该党主席是雷比利亚,总裁是前众议长诺格拉雷斯,前总统拉莫斯任名誉主席。
(4)民族主义人民联盟(NPC-Nationalist People's Coalition):是菲律宾工商界大亨爱德华多·丹丁·科胡昂戈(Eduardo Cojuangco JR. 许焕戈)在1992年竞选总统时成立的政党联盟。尽管科胡昂戈在总统选举中输给了拉莫斯,但他领导的民族主义人民联盟在众议院赢得了47个席位,比当时处于混乱状态的力量党还多出10个席位。选举结束后,民族主义人民联盟和自由党(拥有13名众议员)决定合作支持力量党的德维尼两亚出任众议长。作为交换条件,民族主义人民联盟在众议院获得了一些委员会主席的职务。民族主义人民联盟是执政党还是反对党很难分得清楚。由于它的政策比较灵活,再加上实力比较雄厚,因此成为执政党争取拉拢的对象,它总是在关键时刻同执政党联盟结成合作伙伴,如科胡昂戈既是民族主义人民联盟的名誉主席和精神领袖,也曾是马科斯总统和埃斯特拉达总统的同伙,1998年,他支持埃斯特拉达作为总统候选人。2000年10月,埃斯特拉达被弹劾后,该党成为独立党派。阿罗约上台执政后,科胡昂戈率领该党支持阿罗约政府,旨在减轻政府对他的经济清算。为了使该党在国会赢得80多个席位,科胡昂戈在2001年的选举中为本党众议员候选人提供了许多竞选经费,最后至少有54人当选。该联盟据说目前在众议院拥有68个席位。该党的政治纲领是支持阿罗约政府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扩大对外经贸合作,打击恐怖犯罪活动,对外主张同美国以及中日等国保持友好关系。
在2001年的选举中,民族主义人民联盟有54人当选。2004年,民族主义人民联盟与群众力量联盟政党要推举爱德华多·科胡昂戈代表该党参选总统,但他在后来明智地放弃参选,分为两个阵营分别支持阿罗约和费兰道·波因参选总统。在2010年的总统大选,该党又再次分开,支持自由党候选人阿基诺三世和国民党候选人曼尼·比利亚尔竞选总统。
(5)联合爱国联盟(“The United Nationalist Alliance”简称为“UNA”):本来是由多个政党合组的联盟,以应对2013年举行的菲律宾中期选举。其前身是反对派联盟“United Opposition (UNO) coalition”。“反对派联盟” (United Opposition (UNO) )是由菲律宾前总统约瑟夫·埃斯特拉达领导的群众力量联盟“Pwersa Ng Masang Pilipino(PMP)”,在2012年4月4日,与以时任副总统杰约马尔·比奈为首的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Partido Demokratiko Pilipino-Lakas ng Bayan(PDP-Laban)” 签署了一项联合协议,而组成的联盟。这个联盟是由六个菲律宾全国性主流政党和21个地方政党组成的。
在阿罗约总统当权的2007年中期选举时,这两个政党就已组合成联合反对派。随后,这两个政党在2010年总统大选又再一次携手合作,并同上述的地方政党结盟,推出前总统约瑟夫·埃斯特拉达和时任马卡地市长的杰约马尔·比奈为正副总统候选人结果,约瑟夫·埃斯特拉达被阿基诺三世击败,而杰约马尔·比奈则赢得了副总统。
联合爱国联盟原定在2013年中期选举中推出十二位参议员候选人,然而由于菲律宾政党对党员约束力薄弱,导致党员对所属政党忠贞程度非常低,遇到选举时党员临时举择政党参选的事件频频发生。联合爱国联盟有三参议员候选人当选,他们是比奈副总统的女儿南西·比奈、埃斯特拉达和霍纳桑三位当选。
2014年3月1日比奈正在与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断绝关系,以成立一个新的政党,新政党将由他出战2016年5月的总统大选。比奈原为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的全国主席,而该党的总裁是皮门特尔参议员。由于比奈离开菲律宾民主人民力量党,比奈的儿女一一参议员南西·比奈、众议员亚美艺尔·比奈和马加智市长俊俊·比奈一一他们都将随他一起离开该政党。2014年9月,比奈决定让这个新政党用(The United Nationalist Alliance)这个名字来命名。由比奈担任党主席,霍纳桑任党副主席,JV包蒂斯塔律师担任秘书长。这个以比奈为首的政党在众议院有八席众议员,在参议院里有五个参议员,还有拥有正、副省市长有八位,省市议员有四十四位。
(6)摩洛民族解放阵线(Moro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简称摩解):南部穆斯林武装组织。1968年创立,旨在棉兰老地区建立独立的伊斯兰国家。1987年南部各省举行公投,建立由棉兰老岛四省组成的“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ARMM),密苏阿里任主席。1996年,政府与摩解达成和平协议。2001年,密苏阿里与阿罗约政府发生利益冲突,其支持者于11月在霍洛岛发动武装叛乱。政府迅速平叛,宣布密犯有叛乱罪。密潜逃至马来西亚沙巴,被马政府逮捕并于2002年1月引渡回菲。2007年2月,阿罗约总统下令执行与摩解的和平协议条款,希望通过和平、发展、多种信仰对话及国际合作实现与摩解的最终和解,解决菲南部冲突。阿基诺总统就任后基本延续这一政策。
(7)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Moro Islamic Liberation Front,简称摩伊解):菲最大的穆斯林反政府组织,现有武装力量12500人,主要活跃在棉兰老岛,1978年,以哈希姆·萨拉马(Hashim SALAMAT)为首的强硬派从摩解脱离后建立。2003年萨拉马去世后,穆拉特(Al Haj Ebrahim MURAD)任主席。主张建立独立的伊斯兰国家,坚持武装斗争。摩伊解与政府虽多次签署停火协议,但均未能得到有效执行。2000年4月摩伊解与政府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摩伊解的营地被政府军全部攻占,其武装力量溃散后,继续以小股武装袭击政府军和民用设施。2001年开始,阿罗约政府与摩伊解重开和谈,并曾签署停火协议与和平协议,但双方武装冲突仍时有发生。2003年,南部地区发生多起恐怖爆炸案件,政府认为是摩伊解所为,宣布通缉其主要领导人,威胁要将摩伊解列为恐怖组织。此后,在马来西亚协调下,双方进行多轮谈判,取得了一定进展。阿基诺总统主张同南部“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等分离组织进行全面和谈,推动外国斡旋调停,促进国家团结和民族和解。2012年10月,菲政府同“摩伊解”达成和平框架协议,2014年3月正式签署。
(8)菲律宾共产党(Communist Party of the Philippines):成立于1930年,1967年发生分裂。1968年,在何塞·西逊(Jose SISON)主持下进行改组重建,此后发展迅速,20世纪80年代中期党员达到3万多人。主张通过武装斗争和建立统一战线,夺取国家政权。1969年,菲共在中吕宋建立新人民军,开展武装斗争。新人民军现有1.1万人。菲政府自1993年起与菲共领导的全国民主阵线举行和谈。双方时谈时战,迄未达成实质性和平协议。“9·11事件”后,菲政府对新人民军采取了强硬措施,包括军事打击。2002年,菲政府将新人民军宣布为恐怖组织,并促使美国和欧盟也将新人民军列为国际恐怖组织,冻结其海外资产。菲共与政府关系破裂,双方和谈停顿。2004年2月和谈重启,但由于美国政府将菲共及其武装列入“恐怖组织”名单,导致谈判陷入停顿。阿基诺总统主张同“菲共”和谈,但有关谈判未有实质进展。其他政党有民主行动党(Aksyon Demokratiko)、地方发展优先党(Promdi-Probinsiya Muna Development Initiative)、改革党(Reporma)、民主战斗党(LDP-Laban ng Demokratikong Pilipino)、 民族党 (Nationalista Party) 等。
(六)政治概况
2010年5月举行之总统大选,首次采用计算机计票,开票过程迅速,阿基诺三世参议员大幅领先并当选,渠选前宣称将对阿罗约操作2007年总统选举及其家人涉及贿赂等案件进行调查,卸任总统阿罗约虽选上众议员,惟其后被提诉拘捕,伊任内之商业合约亦多被接任政府取消。
四. 国家象征和风俗民情
国名 菲律宾共和国 菲律宾在很早以前,是以吕宋、麻逸、苏禄、胡洛等地的名称闻名的。1521年葡萄牙航海者麦哲伦奉西班牙殖民主义者之命踏上这个群岛时,正好是天主教宗教节日,于是就为群岛起了一个有宗教意义的名称--圣拉哈鲁群岛。后来因为麦哲伦干涉岛上内争被当地人民杀戮,这个名称也就被人们遗忘。1542年,西班牙航海家洛佩兹继麦哲伦之后第二个来到这个群岛。为了在亚洲炫耀西班牙帝国的“功绩”,便按照西班牙皇太子菲律普的名字,把群岛命名为菲律宾群岛。1898年6月,菲律宾人民推翻西班牙殖民者的统治,宣布独立,将国名改为菲律宾共和国,但随后即成美国殖民地。1946年7月,菲律宾摆脱美国的殖民统治,宣布独立,国名仍称为“菲律宾共和国”。
国徵 菲律宾共和国的国徽呈盾形,盾形的下面有一条飘带,上面写着“菲律宾共和国”。盾形国徽的图案代表菲律宾的三个历史时期,即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美国殖民统治时期和菲律宾共和国时期。国徽的上方和中部代表菲律宾共和国时期,底色都是白色,上方有个金黄色的五角星,代表菲律宾群岛的三大区域吕宋、米沙鄢和棉兰老。中部是有八道金黄色辐射线的太阳,表示阳光普照全国,国徽的左下方代表美国殖民统治时期,蓝色的底面上绘有一只向左看的金黄色的美国秃头鹰,左爪握着橄榄枝,表示和平;右爪握着三支矛,表示随时准备战斗,以保卫和平。国徽的右下方代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红色的底面上绘有一只跃立的金黄色的狮子,这是采用当时西班牙王国国旗上的竞狮图形。
国旗 菲律宾共和国国旗是在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争取自由和独立的斗争中制定的。上半部为蓝色,下半部为红色,左边为一个白色等边三角形。三角形中央有一个黄色的太阳,周围有八道长的光线和一些较短的光线;三角形的每个角落各有一颗黄色的五角星。蓝色代表和平、真理和正义;红色代表爱国心和勇敢;白色等边三角形代表平等。三角形里的太阳代表自由,表示阳光普照全国。八道光线代表1986年最先拿起武器反抗西班牙统治的八个省,其余的光线代表其他各省。三颗星象征菲律宾群岛的三大区域--吕宋、米沙鄢和棉兰老。
国歌 菲律宾共和国的国歌是《菲律宾民族进行曲》。歌词作者为何塞·帕尔马。1898年美国侵略军侵占马尼拉后,菲律宾人民在抗战派领袖阿·马比尼和安·卢纳将军的领导下继续英勇抗战。当时,何塞·帕尔马在卢纳将军创办的《独立报》报社当记者,亲身经历了中吕宋激烈的抗美战争。他于1899年利用原菲律宾著名钢琴师和作曲家胡连·菲利佩于1898年6月谱成的《马达洛菲律宾进行曲》的曲调,以西班牙文填词,成为菲律宾国歌。他创作的菲律宾国歌歌词,充满了反抗侵略,向往自和热爱祖国的激情。
国服 菲律宾男子的国服叫“巴隆他加禄”衬衣。这是一种丝质紧身衬衣,长可及臀,领口如同一般可以扎领带的衬衫,长袖,袖口如同西服上装。前领口直到下襟两侧,都有抽丝镂空图案,花纹各异,颇为大方。据说,在西班牙人统治时期,为了便于从远处区别西班牙人和菲律宾人,殖民者下令所有菲律宾人必须把衬衣穿在外面,不许把衬衣下摆扎在裤内。后来,菲律宾人开始在衬衣上刺各种图案,以此表示菲律宾人的自豪。50年代初,这种服装被正式推为菲律宾男子的国服,成为外交场合,庆祝活动和宴会的正式礼服。
菲律宾女子的国服叫"特尔诺”。这是一种圆领短袖连衣裙。由于它两袖挺直,两边高出肩稍许,宛如蝴蝶展翅,所以也叫“蝴蝶服”。这种服装结合了许多西欧国家,特别是西班牙妇女服装的特点,并经过三四百年的沿革,而成为菲律宾妇女的国服。
国花 菲律宾国花是被称为“桑巴吉塔”的茉莉花。这是一种灌木类植物,一般高一米多,花色洁白、香味浓郁,有单瓣和双瓣两种。据说,古代菲律宾男子向她心爱的姑娘求婚时,一般都赠送茉莉花花环。如果姑娘将花环挂在脖子上就意味着接受了他的爱。然后,他们在月光下用他的加禄语誓约:“桑巴吉塔”(我答应永远爱你)。因此,茉莉花在菲律宾又称之为“誓爱花”。
“桑巴吉塔”是忠于祖国、忠于爱情的象征。菲律宾青年常常将它作为献给爱人的礼物,向对方表达“坚贞于爱情的心声”。每到鲜花盛开的5月,姑娘们都佩带上茉莉花环,唱起赞歌,互相祝愿。在国际交往中,菲律宾人也常把茉莉花献给外国贵宾,以表示纯真的友谊。
国树 菲律宾的果树是纳拉树,它是紫檀木的一种。这种树高大挺拔,终年常绿,迎着太阳开放出金光灿烂的花朵。木质坚硬细致,是制作高级家具和乐器的良好材料。纳拉树的树皮在受伤时会渗出一种猩红色液体、菲律宾人说,这象征自己民族血管里流动着的,而又随时准备为捍卫独立洒在祖国大地上的鲜血。这种树可作为染料和制药原料。菲律宾人民选择纳拉树作为国树,以象征本民族坚强不屈,乐于献身的高尚品质。
国果 香飘遐迩、名闻世界的水果--芒果,是菲律宾的国果,它形呈椭圆,甜中带有微酸,味道有点儿像桃子。成熟后呈黄色,异香扑鼻。芒果是菲律宾人民最喜欢的热带水果。
风俗民情
衣着 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菲律宾前,菲律宾人穿用棉纱、麻纤维制成的衣服。男人穿的上衣称“康岗”,无领、短袖,下身用一条叫“巴哈”的布裹着腹部,上衣下摆略低于腰。衣服的颜色多为蓝色或黑色,只有尊长着红色的衣服。现在菲律宾人的服装变化很大,西装在中上层人士中广泛流行,而老百姓的衣着则比较简单。男子上身穿衬衣,喜用白色,下身穿西装裤女子喜欢穿无领连衣裙。大部分青年着西式皮鞋,老年人仍穿用木头、麻或草做成的拖鞋。
菲律宾穆斯林男子着短外衣和宽大的长裤,围一条"沙隆"(一种花围裙)作为腰带。到麦加朝圣过的信徒头上围一条白色头巾或戴一顶白帽子。妇女穿紧身的短袖背心,钉上两层金属钮扣,穿紧脚口的宽大裤子,或穿裙子。妇女像马来人一样结发型,有时裹着颜色鲜艳的头巾,他们戴手镯、项链和耳环。
少数民族的穿戴各不相同。如伊富高人男子往往上身袒露,下身围一条T形花布;女子穿着类似裙子,颜色鲜艳。丁冈人衣服极为简单,男子普遍仅在腹部围一块布,有的也穿前襟分开的上衣;女子穿短上衣,用布缠绕腹部,矮黑人的服装最为原始,男女均用布或树叶围于腰间。
饮食 菲律宾人的主食是大米、玉米。农民在煮饭前才舂米。米饭是放在瓦缸或竹筒里煮,用手抓饭进食。菲律宾人最喜欢吃的是椰子汁煮木薯、椰子汁煮饭,然后用香蕉叶包饭。玉米作为食物,先是晒干,磨成粉,然后做成各种食品。城市中上层人士大多吃西餐。菲律宾穆斯林人的主食是大米,有时也吃玉米和薯粉,佐以蔬菜和水果等。按照伊斯兰教教规,他们不吃猪肉,不喝烈性酒。他们和其他马来人一样喜欢吃鱼,不喝牛奶。烹调很简单,喜欢使用刺激性的调味品。进食时用手抓。咀嚼槟榔的习惯在菲律宾穆斯林人中非常流行。
婚姻 菲律宾各个民族的传统婚姻习俗差异很大。一般菲律宾人多半是自由恋爱结婚。在广大农村则流行男青年弹吉他用歌声向他所倾心的姑娘求爱。在恋爱中,男子多赠女方以化妆品、水果、花束等,花的颜色则以白色和桃色为佳,茶色和红色乃属禁忌之色。结婚仪式均在教堂中举行。菲律宾穆斯林的婚姻由父母决定。男方须通过媒人向女方家庭提出求婚,并交付聘金。婚礼仪式由伊斯兰阿訇主持,并举行盛大宴会款待客人。菲律宾实行早婚制,少女十二三岁便被视为已达结婚年龄。
土著人的婚俗多种多样。居住在北吕宋高山地区的伊戈罗特人的婚姻主要有两种方式,父母主婚或自由试婚。一般来说,较富裕的家庭,为了使自己家庭的财产、地位不致旁落,在儿女幼时即由双方父母作主订婚。到了十四五岁时,便正式成婚,如果婚后一方表示不满意,只要女方尚未受孕,便随时可以分开,男女另找对象。不能生育的,也随时可以分开。由于这些民族认为结婚的最大目的就是生儿育女,因此,在青年男女正式结婚前,接连试婚好几次的现象屡见不鲜。巴交人允许多偶婚,堂兄弟姐妹则禁止通婚,如具有后一种关系的人要结婚,必须作一些“预防”措施和仪式,如将一些贵重物品丢入海中等。矮黑人的男子求婚,必须以弓箭射女子在远处安置的竹筒,如果没有射中,说明男子没有能力养活妻子,就难以达到求婚的目的。
五. 中菲关系
(一)双边政治关系回顾
早在唐朝时期中国人就与菲律宾各地有贸易往来。菲律宾在很早以前,是以吕宋、麻逸、苏禄、胡洛等地的名称闻名。明朝永乐年间,有文莱、满剌加、苏禄、古麻剌朗国等四个国家先后有七位国王亲自率团前往中国访问。文莱、苏禄和古麻剌朗国王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遗嘱要托葬中华。明朝都按照王的待遇厚朴。苏禄和古麻剌朗国都在今日菲律宾国内。西班牙统治菲律宾时期,菲律宾南部的苏禄国和中国政治关系良好。1898年,清朝在菲律宾开设领事馆,中国驻菲律宾第一任领事陈纲是在菲律宾出生的侨生。1948年蒋介石访问碧瑶,与基仁诺总统会谈,并发表公报。同年,中国决定把中国派驻菲律宾外交机构升为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
新中国成立,在冷战的大背景下,中菲关系曾多年处于冰封时期,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出席万隆会议期间同菲律宾外长进行了接触。此后,两国贸易和民间往来逐步打开。
中国同菲律宾于1975年6月9日建交。建交以来,中菲关系总体发展顺利,各领域合作不断拓展。中菲除互设大使馆外,中国在宿务设有总领馆,在拉瓦格开设领事馆。菲在厦门、广州、上海、重庆、香港和澳门分别设有总领馆。中菲结有27对友好省市,分别为杭州市和碧瑶市、广州市和马尼拉市、上海市和大马尼拉市、厦门市和宿务市、沈阳市和奎松市、抚顺市和利巴市、海南省和宿务省、三亚市和拉普拉市、石狮市和那牙市、山东省和北伊洛戈省、淄博市和万那威市、安徽省和新怡诗夏省、湖北省和莱特省、柳州市和穆汀鲁帕市、贺州市和圣费尔南多市、哈尔滨市和卡加延一一德奥罗市、来宾市和拉瓦格市、北京市和马尼拉市、江西省和保和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达沃市、兰州市和阿尔贝省、北海市和普林塞萨港市、福建省和内湖省、无锡市和普林塞萨港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宿务省、河南省和达拉省、黄冈市和依木斯市。
1996年江泽民主席对菲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同意建立中菲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合作关系,并就在南海问题上"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达成重要共识和谅解。2000年,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菲律宾共和国政府关于二十一世纪双边合作框架的联合声明》,确定在睦邻合作、互信互利的基础上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2005年胡锦涛主席对菲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确认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战略性合作关系。2007年1月,温家宝总理对菲进行正式访问,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愿共同全面深化中菲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战略性合作关系。
建交以来,中菲高层互访不断。马科斯总统(1975年6月)、科拉松·阿基诺总统(1988年4月)、拉莫斯总统(1993年4月)、埃斯特拉达总统(2000年5月)、阿罗约总统(2001年11月、2004年9月)等先后访华。李鹏总理(1990年12月)、乔石委员长(1993年8月)、江泽民主席(1996年11月)、朱镕基总理(1999年11月)、李鹏委员长(2002年9月)、吴邦国委员长(2003年8月)、胡锦涛主席(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2007年1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2009年11月)、阿基诺三世总统(2011年9月)等先后互访。
2012年3月,中国政府特使、农业部副部长牛盾访菲。9月,菲总统特使、内政部长罗哈斯来华出席中国一一东盟博览会。10月,中国政府特使、外交部副部长傅莹访菲。11月,菲旅游部长吉米内兹出席上海国际旅游博览会。
2013年8月,菲外长德尔罗萨里奥来华参加中国东盟特别外长会。2014年11月,阿基诺总统应邀来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其简短会面。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应邀来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阿基诺总统会见了习近平主席。
因为"美国重返亚太",导致2012年4月黄岩岛事件发生。由于阿基诺当局拒绝两国双方进行协商,跑到海牙临时仲裁院状告中国,导致菲中关系陷入冰点。2016年菲律宾总统大选,杜特尔特当选为菲律宾新总统,宣告中菲关系的春天来了。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菲律宾共和国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18日至21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杜特尔特此访成果丰硕,两国签署13项双边合作文件,两国友好关系全面恢复。
(二)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2013年,双边贸易额380.7亿美元,同比增长长4.6%,其中中国出口198.4亿美元,增长18.6%,进口182.3亿美元,下降7.2%。
截至2013年12月底,菲累计对华实际投资额为30.8亿美元,我累计对菲直接投资额为3.8亿美元。其中2013年,我对菲直接投资额为4383万美元,菲对华投资6726万美元。中国在菲签订承包工程新签合同10.9亿美元,完营业额12.5亿美元。
1999年两国农业部签署《关于加强农业及有关领域合作协定》。2000年双方有关部门签署中方向菲方提供1亿美元信贷协议书。由中方援建的“中菲农业技术中心”于2003年3月在菲竣工。中国优良杂交稻种和玉米在菲试种成功,现正逐步推广。2004年两国签署《渔业合作谅解备忘录》。2007年1月,两国农业部签署《关于扩大深化农渔业合作的协议备忘录》。2011年两国经贸部门签署《经贸合作五年发展规划》。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4年中菲双边贸易额为444.4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6.75%。其中中方出口234.59亿美元,同比増长18.27%中方进口209.83亿美元,增长15.1%,中方贸易顺差为24.76亿美元。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4年中资企业在菲新签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额117.36亿美元,完成额89.58亿美元。
2014年中国对菲律宾非金融类投资5769万美元。截至当年底,中菲累计非金融类投资4.58亿美元。2014年菲律宾对华实际投资9707万美元,同比増长44.3%,截至当年底,菲累计对华投资31.89亿美元。
根据菲律宾国家统计署统计,2015年中国是菲律宾第二大贸易伙伴,是菲律宾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和第三大出口市场。从菲中进出口商品结构看,菲律宾从中国进口占其总进口份额的17%,主要以电子产品、交通通讯机械设备、食品等商品为主对中国出口占菲总出口的10.9%,主要以电子产品、矿产品、农产品、木材制品等商品为主。由此可以看出,中菲贸易在产业内、产业间都有很强的互补性,且在多元化进出口商品结构、贸易投资促进的基础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文教、科技、军事等领域的交往与合作
中菲在文化、科技、司法、旅游、国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两国迄今签署了14个双年度文化合作执行计划,举行了13次科技合作联委会会议,共确定了244个科研合作项目。新华社在马尼拉设有分社,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在菲落地。两国签有:《科技合作协定》(1978年)、《文化合作协定》(1979年)、《民用航空运输协定》(1979年)、《中菲刑事司法协助条约》(2000年)、《体育合作备忘录》(2001年)、《信息产业合作备忘录》(2001年)、《打击跨国犯罪合作备忘录》(2001年)、《引渡条约》(2001年)、《打击贩毒合作协议》(2001年)、《旅游合作备忘录》(2002年)、《海事合作谅解备忘录》(2005年)、《青年事务合作协议》(2005年)、《卫生和植物卫生合作谅解备忘录》(2007年)、《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2007年)、《文化遗产保护协议》(2007年)、《卫生合作协议》(2008年)、《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菲总统府新闻传播办公室友好交流与合作谅解备忘录》(2011年).《体育合作备忘录》(2011年)、《旅游合作谅解备忘录》(2011年)等一系列合作文件2004年,双方建立年度防务安全磋商机制,但在阿基诺任内终止。
(四)重要双边文件
1、1975年6月,周恩来总理和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北京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菲律宾共和国政府建交联合公报》。
2、2000年5月,菲律宾总统埃斯特拉达对华进行国事访问,与江泽民主席在北京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菲律宾共和国政府关于21世纪双边合作框架的联合声明》。
3、2004年9月,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对华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菲律宾共和国联合新闻公报》。
4、2005年4月,胡锦涛主席对菲律宾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菲律宾共和国联合声明》。
5、2007年1月,温家宝总理对菲律宾进行正式访问,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菲律宾共和国联合声明》。
6、2009年10月,杨洁篪外长对菲律宾进行正式访问,双方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菲律宾共和国政府关于战略性合作共同行动计划》。
7、2011年9月,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对华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菲律宾共和国联合声明》。
近几年中菲军事交往増多。2002年4月,菲国防部长礼耶斯访华。6月,菲海军舰队首次访华。9月,中央军委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访菲。2004年,菲武装部队总参谋长阿巴亚和国防部长克鲁兹先后访华,双方建立年度防务安全磋商机制。2005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上将赴菲,与菲国防部副部长桑托斯举行中菲首次防务与安全磋商。2006年5月,菲武装部队总参谋长森加上将访华。10月,菲国防部副部长桑托斯访华,双方举行第二次中菲防务安全磋商。同月,我海军北海舰队访华,与菲海军举行非传统安全联合演习。2007年5月,章沁生副总长访菲,双方举行第三次中菲防务安全磋商。9月,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访菲。
双边关系中的问题:中菲两国在南沙部分岛礁归属问题上存在分歧。双方经过多轮磋商,同意通过双边友好磋商寻求解决分歧的办法。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于2004年9月1日签署了《在南中国海部份海域开展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2005年3月,越南同意加入中菲合作,中越菲三国石油公司签署《在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亚作协议》。2014年10月,中国海事局与菲律宾海洋警卫队在马尼拉首次举行了中菲联合搜救沙盘演习。
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菲律宾是中国的重要邻邦,也是东盟重要的成员国之一,中国历史十分重视与菲律宾之间的友好关系。就经贸关系来说,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菲两国的双边贸易额与日俱増,2002-2007年,双边贸易増长速度高达30%以上。到2007年,中菲双边贸易额达到306.2亿美元,菲律宾享有150多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截至2008年9月底,菲累计在华投资实际使用金额25亿美元。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中菲两国贸易额下降至285.8亿美元,但中国依然是菲律宾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中国目前采取了一系列刺激内需的财政政策,相信中国国内需求的増长也将拉动菲律宾对华出口额的增长。菲律宾是亚洲地区接受中国提供的政府优惠贷款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政府向菲律宾提供的优惠贷款已达18亿美元,是菲方接受的政府开发援助的第三大提供国。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4年中菲双边贸易额为444.4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6.75%。其中中方出口234.59亿美元,同比增长18.27%;中方进口209.83亿美元,增长15.1%,中方贸易顺差为24.76亿美元。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4年中资企业在菲新签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额117.36亿美元,完成额89.58亿美元。2014年中国对菲律宾非金融类投资5769万美元。截至当年底,中国对菲累计非金融类投资4.58亿美元。2014年菲律宾对华实际投资9707万美元,同比增长44.3%,截至当年底,菲累计对华投资31.89亿美元。
根据菲律宾国家统计署统计,2015年中国是菲律宾第二大贸易伙伴,是菲律宾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和第三大出口市场。从菲中进出口商品结构看,菲律宾从中国进口占其总进口份额的17%,主要以电子产品、交通通讯机械设备、食品等商品为主对中国出口占菲总出口的10.9%,主要以电子产品、矿产品、农产品、木材制品等商品为主。由此可以看出,中菲贸易在产业内、产业间都有很强的互补性,且在多元化进出口商品结构、贸易投资促进的基础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原载:《华侨华人菲律宾生活指南》由马尼拉华助中心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