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12月17日外媒科学网站摘要:研究称植物性饮料不会比牛奶更健康

时间:2024-12-18 10:29 0 56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2月17日(星期三)消息,国外知名科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如下:
《科学》网站(www.science.org)
研究发现变性患者更容易患上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是指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影响所有人群,可能导致残疾、生活质量下降以及经济困难。众所周知,女性、65岁以上的人群和有创伤史的人更容易受到慢性疼痛的影响。然而,最新研究表明,另一个高风险群体是变性人群。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WRU)医学院开展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项研究,分析了跨性别和顺性别患者的医疗记录。结果显示,跨性别患者患慢性疼痛的概率是顺性别患者(性别认同与出生时生理性别相符的人)的1.5到2倍。该研究近期发表在《欧洲疼痛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Pain)上,研究作者进一步推测,这种差异可能与跨性别群体较高的焦虑和抑郁率有关,而性别肯定激素疗法也可能影响疼痛感知,从而进一步增加风险。
先前的研究表明,两种主要形式的性别肯定激素疗法——睾酮治疗和雌激素治疗——可以影响疼痛感知,尽管背后的机制尚不清楚。这项新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联系:在调整了年龄、种族和既往健康状况等因素后,研究发现,接受激素疗法的跨性别患者患慢性疼痛的可能性比未接受激素疗法的跨性别患者高出20%。
此外,研究人员还分析了焦虑和抑郁的影响。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在跨性别群体中尤为常见,而它们已被证实会增加慢性疼痛的风险。结果显示,患有焦虑和抑郁的跨性别患者被诊断为慢性疼痛的可能性是未患这些疾病者的1.2到2倍。
由于该研究基于观察数据,研究人员警告称,结果显示的是关联关系,而非因果关系。他们强调,这项研究的结论并不是性别肯定激素疗法会导致慢性疼痛。相反,研究人员指出,变性人所面临的歧视和社会支持缺失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加剧慢性疼痛,而激素疗法可能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放大作用。
《每日科学》网站(www.sciencedaily.com)
1、AI血液检测可发现乳腺癌早期迹象
一项研究表明,将激光分析与人工智能(AI)相结合的新型筛查方法,首次能够识别出早期乳腺癌患者。研究团队称,这种快速、非侵入性的技术能够揭示疾病初期血液中发生的细微变化,而现有检测方法往往无法捕捉到这些变化。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新方法有望改善疾病的早期检测和监测,并为多种癌症的筛查测试奠定基础。
目前,乳腺癌的标准检查包括身体检查、X光或超声扫描,以及乳腺组织活检。现有的早期检测策略主要根据年龄或是否属于高危人群进行筛查。
通过这项新方法,研究人员利用优化后的激光分析技术——称为拉曼光谱分析,并结合机器学习,在疾病最早阶段成功检测到乳腺癌。
研究小组指出,类似技术已被用于筛查其他类型的癌症,但通常只能在第二阶段才能发现疾病。
在一项初步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12名乳腺癌患者和12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液样本。结果表明,该技术在1a期(最早期)乳腺癌检测中的准确率高达98%。
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生物光子学杂志》(Journal of Biophotonics)上。
2、研究称植物性饮料不会比牛奶更健康
过去十年间,全球植物性饮料市场取得了显著增长,燕麦、杏仁、大豆等植物性饮料逐渐成为牛奶的热门替代品。每年有数百万升植物性饮料进入消费者的购物篮,其中一个原因是它们的碳足迹通常低于牛奶。但如果消费者认为植物性饮料比牛奶更健康,那他们可能就错了。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与意大利布雷西亚大学合作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对此进行了强调。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如何影响十种不同植物性饮料的营养质量,并将其与牛奶进行了对比。
牛奶从奶牛身上挤出时本质上已是一种成品,而燕麦、大米、杏仁等植物性饮料在转化为可饮用形式时需要经过广泛加工。此外,所有接受测试的植物性饮料都经过了超高温(UHT)处理,这种方法在全球被广泛用于牛奶的长期保存。而在许多国家,牛奶通常只在超市的冷藏区销售,并经过更温和的低温巴氏消毒处理。
UHT处理会引发“美拉德反应”,即食物在高温油炸或烘烤时蛋白质与糖发生的化学反应。这种反应会降低产品中蛋白质的营养质量。
相比之下,UHT处理后的牛奶每升含有3.4克蛋白质,而测试的10种植物性饮料中有8种每升蛋白质含量仅为0.4至1.1克。此外,所有植物性饮料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都明显低于牛奶,而10种植物性饮料中有7种的糖含量高于牛奶。
热处理不仅降低了植物性饮料的营养价值,还可能产生新的化合物。研究人员在4种由杏仁和燕麦制成的植物性饮料中检测到了丙烯酰胺,这是一种致癌物质,也存在于面包、饼干、咖啡豆和油炸土豆(如炸薯条)中。
此外,研究还在多种植物性饮料中检测到了α-二羰基化合物和羟甲基糠醛(HMF)。这两种物质具有反应性,若高浓度存在可能对人体健康不利,但研究人员指出,这些植物性饮料中的浓度尚未达到危害水平。
《赛特科技日报》网站(https://scitechdaily.com)
1、“原子喷涂”精确操控材料特性,将材料科学转变为绿色科技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名为“原子喷涂(atomic spray painting)”的技术,利用分子束外延(MBE)对铌酸钾进行应变调谐,从而增强其铁电性能。铌酸钾是一种在先进电子设备中至关重要的材料。这项技术有望在绿色科技、量子计算和太空探索领域带来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杂志上。
该技术通过“应变调谐”,即拉伸或压缩材料的原子单元胞(构成晶体结构的基本重复单元)来改变其特性。研究团队借助分子束外延技术,将原子层精确沉积在衬底上,成功制备出高精度的应变调谐铌酸钾薄膜。
研究人员指出,这种新型MBE技术与作为模板的晶体衬底相结合,成功实现了对材料应变的精准调节。
铌酸钾是一种铁电材料,具有自然的电极化特性,可通过外部电场反转其极化方向,类似于磁铁在外部磁场中翻转磁极化。铌酸钾的应变调控尤为重要,因为它不含铅。与含铅的铁电材料(如钛酸铅和锆钛酸铅)相比,铌酸钾更环保且安全,不会带来人体毒性和环境污染。然而,未经应变调控的铌酸钾,其铁电性能通常不及含铅材料。此次研究成果展示了铌酸钾作为一种高性能、环保铁电材料的巨大潜力。
接下来,研究人员需克服“实际应用的关键障碍”——在硅基材料上生长这些薄膜,因为硅在电子工业中被广泛应用。此外,研究团队还将通过优化薄膜生长工艺,进一步提升材料的电性能。这将为铌酸钾在实际设备中的应用铺平道路,例如高温存储器、量子计算器件和更环保的高科技设备,特别是在太空探索等领域。
2、突破太阳能瓶颈:低碳串联电池实现25.7%转换效率
德国波茨坦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串联太阳能电池,通过将钙钛矿与新型有机吸收剂结合,实现了25.7%的太阳能转换效率,为太阳能技术设立了新的标杆。
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是当前太阳能研究的核心目标。通过选择性吸收短波长光——例如光谱中的蓝/绿光及红/红外光——可有效最大化阳光利用率,进一步提升电池效率。这种策略已被广泛认可。
目前,最佳的光吸收材料通常由硅或CIGS(铜铟镓硒化物)制成。然而,这些材料需要较高的加工温度,导致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较高。
为此,研究团队将钙钛矿与有机太阳能电池相结合,成功创造出一种低温加工、碳足迹更低的串联太阳能电池,达到了创纪录的25.7%太阳能转换效率。
他们的研究成果已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详细阐述了这一突破性工作的具体方法与应用前景。(刘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