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中印两军举行第六轮军长级会谈|中印|军长级|两军|吴谦|现地

时间:2020-9-23 07:01 0 1815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原标题:中印两军举行第六轮军长级会谈)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表示,9月21日,中印两军第六轮军长级会谈在莫尔多边境会谈会晤站举行。经双方协商,共同发布联合新闻稿,有关内容如下:
  9月21日,中印两军举行第六轮军长级会谈,双方围绕稳控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局势坦诚深入交换意见,一致同意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加强现地沟通联络,避免误解误判,停止向一线增加兵力,不单方面改变现地态势,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导致局势复杂化的行动。双方还同意尽快举行第七轮军长级会谈,采取务实举措妥善处理现地问题,共同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
  此前新闻:
  美专家:印度可夺取中国其他领土 迫使解放军撤退
  中印发生边境对峙以来,西方媒体对这个话题十分关注,而且出于一贯以来牵制中国的目的,对整个事件所持的立场也基本是站在印度一方。近日,两位美国战略防务专家在《连线》网站发表文章煽风点火,鼓吹印度不能对中国让步。文章称,如果印度无法迅速扭转现在的局势或采取反制措施,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要做到这一点将变得更加困难。
  这两位美国战略防务专家称,如果印度改变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所谓“拉达克东部”地区实际控制线(LAC)上对大部分土地的“占领”,那么印度的选择只能用“糟糕、更糟糕和一败涂地”来形容。
  文章称,根据麻省理工学院助理教授维平·纳朗(Vipin Narang)和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教授克里斯托弗·克莱里(Christopher Clary)最近为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国际研究中心撰写的一篇论文称,印度面临着扭转中国“占有领土”既成事实的糟糕选择,在实践中很难实现。
DSC0000.jpg


  【中印边境士兵照片】
  他们警告说,采取反制措施的最佳时机是在其未完全控制之前。他们引用了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的丹奥尔特曼(dan altman)的话说,如果中国在所谓“拉达克地区”上“占领”土地的既成事实不能迅速逆转或反制,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做(反制)会变得更加困难。
  文章称,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加强并巩固了自己的军事存在,并形成了一种“新常态”,这正是中印两国在所谓“拉达克地区”的真实情况写照。此外,题为《班公湖困境:中印冲突后的选择》的分析认为,中国正在争取时间巩固其在战略要地的防御工事并进行坚守。
  两位美国战略防务专家发表的论文表示,在一场国际军事争端结束时,甚至在之后持续十年的时间里,胜利者往往会继续保持对绝大多数土地的控制权,而这可能是印度必须要面对的新现实。
  根据分析,印度第一个糟糕的选择是试图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其“占领”的土地上直接驱逐出去,这是是不明智的,这意味着印军要部署更多的部队并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这在战术和战略上都有先天的缺陷。毕竟,时间是站在中国这边,解放军目前正在巩固新的阵地。这反过来又会使印度更加难以“在任何地点上进行有限的协同进攻,更不用说全面进攻了”。
DSC0001.jpg


  【印度边境安全部队(BSF)在印巴边境巡逻】
  文章称,所谓拉达克地区的地形非常利于防御。据印度军队估计,在平原地区,进攻防御比例是1:3,即一个防御者抵御三个进攻者。而在山区,这一比例却是1:10,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更高,这与1999年印度军队与巴基斯坦爆发的卡吉尔战争中所经历的情形相似。
  麻省理工学院的报告称,对印度来说,第二个“更糟糕”的选择是,通过夺取中国在其他地方的领土,并以此作为交换条件,迫使解放军最终撤出所谓“拉达克地区”。虽然印度边防特种部队(SFF)在八月底控制了班公湖南岸的部分主要高地,但印度高级军官认为,这不足以迫使解放军脱离接触、撤军。
  然而,报告警告称,在海洋领域,尽管印度海军在印度洋地区与解放军海军实力相当,但其在南海和西太平洋等地区,印度的军事选择极其有限。
  此外,在外交上,印度也可能寻求加强与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的结盟关系,这种联盟目前还无法“迫使中国选择放弃”。
DSC0002.jpg


  【正在驶向所谓“拉达克”地区的印度军用卡车】
  报告称,第三个“一败涂地”的选项可能让印度别无选择,只能接受中国“占领土地”既成事实,并利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的定义和不划定的模糊性,承认它不是印度领土,从而麻醉国内的影响。
  报告还补充说,面对几乎没有军事、外交或经济选择来扭转中国所形成的既成事实,印度可能别无选择,只能默默接受。印度需要在边境地区部署一支更强大的军事力量。在经济繁荣时期,尝试这样的威慑行为都是一项挑战,而在今年爆发的新冠病毒大流行病及其引发的毁灭性经济危机面前,这样的威慑行为几乎不可能实现。
  报告还表示,在目前,印度的首要工作是避免中印边境流血事件发生,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可能导致两个邻国之间形成长期的对峙。
  文章最后称,尽管报告提出了印度可以寻求应对中国的三种可能选择。其中前两个选择是非常糟糕的,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合常理的。但最重要的是,印度的军事策划者需要意识到,没有战术的战略是通往胜利的最慢途径,没有战略的战术是战败前的喧嚣。
  (作者:宁浦 版权作品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
  专家:中美进行战略竞争 印度认为这是一个天赐良机
  印方屡屡挑衅,背后有着怎样的战略考量?我们是否低估了印度的战略野心?就相关问题,观察者网专访了此前曾赴中印边境地区调研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
  观察者网:近期,印军多次在边境向我军发起挑衅。您之前正好也去到边境地带进行调研,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在调研过程中的见闻和了解到的情况?
  刘宗义:因为形势比较紧张,我们没有到最前线去,只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在亚东、吉隆,我们都到了海关。在普兰,离强拉山口大概还有几公里的样子,我们就停下了。班公湖地区我们没有到达。
  在亚东,我们的海关是在下边,对面的山头上三面环绕的都是印军的碉堡,每隔10米、20米就有一个,所以我们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过去,印军在前线采取的一直是“蚕食政策”,不断蚕食我们的土地,占领战略制高点,所以中印边界一线,几乎所有的战略制高点都是被印度控制的。
  这一次,我们在班公湖和加勒万河谷稍微采取一点强硬的反制措施,印度就指责我们在“侵略”。西方舆论也是这样,实际上对我们非常不公平。印度有这种行动已经几十年了,西方一直是睁一眼闭一眼,我们中国稍微采取一点反制措施,他们就大肆指责。
  过去,我们为了维护两国关系的大局,给自己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坚持以和为贵、协商解决。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印度国内和西方都认为中国忍气吞声是一种理所当然的状态。他们认为在任何涉及领土边界的问题上,中国就不能反抗,只能任人宰割。这也让印度继续步步紧逼。这种情况让人非常愤懑。可以说,现在中印出现对峙和流血冲突,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形势造成的,而是多年积累的恶果。
  原先在典角这个地方,在我国领土范围有一个温泉。附近的边民可以去泡温泉,牲畜身上有了疾病,比如说长了疖癣,也可以赶去泡一泡。现在温泉完全被印方控制住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及时的反制,久而久之就受制于人了。
  现在边民们的生活也很艰难。年轻人基本上没有动力像那些五六十岁的老年人去积极地守边、反蚕食。因为作为普通民众来说,他们守边就意味着要把自己的牲畜赶上高山牧场,在这样的条件下,牲畜很容易死亡,可他们却得不到什么经济补偿。此外,我们一线的一些基层干部,他们也要经常巡边,条件也非常艰苦。
DSC0003.jpg


  西藏军区某团的巴弄卓康哨点 图自西藏军区微博@高原战士
  观察者网:最近,印度防长辛格宣称,为应对中国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印度已将印中边界地区的重要道路和桥梁修建的预算增加了一倍。印方在边界大搞基建、不断扩大兵力等等操作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对于辛格的表态,您怎么解读?
  刘宗义:印度已经把边界地区的基建作为一个重要任务来完成。这些年,印度为什么频频和我们中国发生边界对峙?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就是他们的基建能力在大大提高,使得他们能到达更多过去到不了的地方。特别是2014年之后,印度在边界地区的基建发展很快,甚至有的时候他们白天不修路,晚上偷偷修,一天能修一两公里。
  这次边界对峙发生之后,因为印度在拉达克地区的道路交通设施非常差,在大雪封山之后,有半年的时间是没法输送物资的,这形成了它的一个软肋。特别是这次对峙如果拖下去,拖到冬天的话,他的这种弱势就非常明显了,所以他们现在非常着急,想要大力推进边界地区的基础设施,与中国抗衡。这已经是印度的既定政策,所以辛格的表态一点儿都不令人奇怪。
  观察者网:针对近期的边境冲突,很多专业人士都对印度的意图进行了分析。印度战略界为什么觉得自己一定能在冲突中占得便宜?
  刘宗义:印度觉得自己已经紧紧把住了中国人的脉,并且把得很准。他们认为中国为了维护大局就不敢反击,只能忍让。特别是在目前的国际背景下,中美战略竞争正在进行,所以印度认为这是一个天赐良机。
  2017年洞朗对峙,印度人得了好处。他们实际也希望这次中印在班公湖和加勒万河谷的边界对峙能再次上演洞朗对峙那种结局。他们的预判就是中国人不敢交火,只能和平解决。
  印度从1962年开始,就在认真地研究中国。2014年莫迪上台之后,莫迪政府特别希望能够按照他们的意图解决边界问题,所采取的手段就是不断在边界地区推行“前进政策”或“攻势防御”政策,进而向中国施压,希望中国就范。
  就像5月初,对峙刚开始的时候,印度当时说一切局势都在掌控之中,双方可以和平解决目前的状况。但是到了6月15日,印方吃了亏,他就不愿意和平解决,开始不断向中国施压。到了八月底,他又占了便宜,就又宣称想和平解决了。
  观察者网:在您的判断中,印度的战略目标到底是什么?现在中国已经走出了疫情,印度却因抗疫不力深陷其中。在军队中,也有近2万人感染病毒。疫情会迫使印度调整战略吗?
  刘宗义:不太可能,因为抗衡中国已然成为印度的既定战略。而且在抗疫上,印度已经是破罐子破摔的感觉了。
  我们要看到这种既定战略的形成,与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情绪是息息相关的。特别是2014年莫迪上台以后,印度人当时感觉非常良好,觉得自己迎来了独立之后的第三个强盛期。第一个是尼赫鲁时期,第二个是英迪拉甘地时期。他们认为在莫迪的领导下,印度可以实现崛起,成为与中国、美国平起平坐的大国。而莫迪也希望解决与中国的边界问题,然后调转枪头,集中精力收拾巴基斯坦,实现南亚独尊的地位,进而将其战略重心向印度洋方向转移。在印度看来,印度洋是21世纪的全球战略枢纽。
  于是我们就看到,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前夕,边界地区就曾突发对峙。莫迪总理当面向习主席提出要恢复核定实控线。2015年5月,莫迪访华期间,边界争端尤其是实控线问题成为印度各大媒体报道的重点,印方希望中国能够“打破常规”,与印度解决边界问题。所谓“打破常规”就是中国让步。之后在2017—2019年,边界上都发生过对峙。印度就企图通过这样的施压,迫使中国按照他的意图解决边界问题,或者至少是把实控线先确定下来。实际上实控线确定了,基本就划定了边界,然后他就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巴基斯坦,把它的战略重心、主要资源集中到印度洋,从印度洋上截住中国,控制中国的生命线。
  当然,印度也认识到他的经济水平是无法实现这个目标的。因为莫迪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都是急功近利的,他希望能超越中国,但事实上他是通过不断夸大GDP,来向世界炫耀印度所谓的经济成就,但实际上印度国内经济发展面临很大的问题。
  2019年莫迪第二任期开始后,,印度进行了局部战略的调整。比如在克什米尔,推行宗教民族主义政策。实际上在印度军队里边,深受RSS这些极端民族主义组织的影响,很多的高级军官都跟RSS走得很近。并且在边界问题上,印度一直以对华领土方面的蚕食,所取得的成果,作为考核标准,将之与前线部队的奖惩和军官的升迁紧密挂钩,造成的结果就是印军在边界上一直咄咄逼人。同时印军内部也有一些民族主义分子,可能是不受印度政府约束的,他们听从的可能是RSS的指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很难搞清楚。
DSC0004.jpg


  海拔最高的秋迪检格拉哨所的边防官兵,负责监视班公湖北岸
中印第六轮军长级会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