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印度造不出的高原防寒装备,中国能大批配发,性能好价格低得惊人|印度|防水|陆军|防寒靴

时间:2020-10-22 14:52 0 2278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印度论坛报》(Tribuneindia.com)网站10月20日发表文章,分析印度陆军为何不穿国产的高海拔防寒服装和装备:因为没有产业链,造不出来。
  文章称,在今年八月份,当印度陆军意识到部署在中印边境的数万名印度士兵有可能必须在高海拔、高寒地区越冬的时候,就开始了疯狂采购特殊服装和登山装备(SCME)。印度国防部和陆军的官员散布到欧洲,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在“紧急采购”流程下花费巨资采购这些服装和装备。
  文章无奈地承认,尽管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和鞋类生产国之一,但它在制造羽绒服,保暖裤,手套,袜子,手套,帽子甚至是三层雪地靴等服装方面完全失败,毫无建树。印度陆军需要的极地帐篷、睡袋、背包和相关的基本登山生存装备也全部依赖进口。印度陆军在印度国内最大的装备供应商军械厂组织(OFB)能够生产一些适应极寒气候的服装和设备,例如夹克,裤子和靴子,但这些产品不仅不合身且性能不达标,无法抵御中印边境高原地区的低温。
DSC0000.jpg

  印度陆军展示采购来的欧美防寒服装和装备
  印度陆军曾经在9月份向外界展示过采购来的欧美名牌防寒服装和装备,有眼尖的网友指出其中有瑞士户外装备名牌“Black Diamond”(黑钻)的服装和装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到电商网站上搜一下这个牌子的服装都多少钱:基本上全套配下来要上万元人民币。
  很显然,印度在边境地区的数万名士兵不可能人人都有这样的装备。而《印度论坛报》的文章还指出,印度陆军花高价采购回来的欧美防寒服装和装备,很多都是二手货。印度审计机构CAG就曾经谴责印度陆军以高价购买了31,779个“不合标准”的睡袋,此外还购买了不符合规定规格的“劣质”背包。
DSC0001.jpg

  我军为边防士兵装备的新型羽绒服内胆
DSC0002.jpg

  我军为边防士兵装备的新型羽绒服内胆
  与印度陆军面对国内产业链的缺失而捉襟见肘不同,中国陆军为高海拔和高寒地区的士兵装备了最新研制的保暖服装和装备。据中央电视台和《解放军报》报道,由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牵头,西部战区组织,联勤保障部队参与,联合国家登山队登顶珠峰、极地研究中心南北极科考的服装供应商,为高原边防部队紧急研发、生产了一批新型防寒被装。这批物资专门为部队官兵量身定制,技术含量高、保暖效果好、整体材质轻,将于近期陆续配送到一线官兵手中,为极寒条件下完成各项训练执勤任务提供坚强保障。新闻中提到的供应商包括多个知名民用防寒服装和户外装备厂家。
DSC0003.jpg

  我军为边防士兵装备的新型防寒靴
  众所周知,我国长期是服装生产大国,也是户外装备的生产大国,在长期为欧美品牌代工生产的过程中,中国厂家也逐渐积累起了自己的技术和品牌实力,国产品牌已经逐渐占领了中低端市场,并向着高端市场进攻。这次我军为边防官兵配发的服装和装备就颇具技术含量。以新型防寒靴为例,它采用耐低温发泡中底、专业高海拔登山橡胶大底等新材料,总重较07式防寒靴大幅减轻,在鞋头、后跟与双侧脚弓位置加入防磨、防踢片,保护脚趾、脚跟、脚踝,提高使用寿命。
DSC0004.jpg

  新型防寒靴由探路者公司生产
  据试穿过这个系列产品的网友反映,这次配发的防寒靴也采用了国产防水透气材料(类似美国Gore-Tex)面料,实际上07式防寒靴也已经使用了这种面料。得益于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07款防寒靴最终做到了200元以内价格配发全军,而这款最新的防寒靴大量装备的价格仅在三百元左右。
DSC0005.jpg

  我军为边防士兵装备的新型防寒睡袋(含帐篷)
  我国厂家不但在这些服装,鞋袜,户外装备的生产规模上占据世界领先定位,而且还形成了面料,填充物,材料和零配件等等完整的产业链。就拿户外装备迷们所熟悉的防水透气面料来说,美国Gore-Tex面料几乎是所有顶级户外装备的标配,但国产防水透气面料近些年来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防水透气面料与传统的防水但不透气的面料不同,它既能防止雨雪渗透到面料内侧,又能让人体出汗蒸发出来的水蒸气透过面料释放到外界。而传统的不透气防水面料会让人体出的汗凝聚在衣服里面,令服装的保温性能大幅度降低。防水透气面料实现既防水又透气的秘密在于,水蒸气分子的直径为0.0004微米,而雨水中直径最小的轻雾的直径为20微米,这些面料富含数微米大小的小孔或者缝隙,即能让水蒸气分子通过,又能阻止最小的水滴。
  这类面料做得比较好的国外厂家有美国Gore-Tex,杜邦,3M,日本的东丽等公司。我国能提供这类面料的企业逐渐增多。
  在国内先进材料和大规模生产能力的加持下,我国军用高原防寒服装和装备能够以比印度军队便宜得多的价格迅速大批量生产。这个优势是印度短期内绝对赶不上的。印度在边境地区与中国对峙,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作者:微胖 版权稿件,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相关推荐:
  对比惨烈!解放军住上保温营房 印军还在跟隧道杠
  最近,印度媒体又双叒叕high了。
  10月3日,印度的一条名叫阿塔尔(Atal)的隧道建成通车了,印度举国欢腾,印度总理莫迪都亲自跑去为隧道举行开通仪式。
DSC0006.jpg

  据介绍,阿塔尔隧道位于海拔3000米的印度喜马偕尔邦山区,全长9.02公里,耗时10年建成。
  然后就被印度媒体急不可耐地封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
  矮油,世界第一哦!厉害厉害。
DSC0007.jpg

  除了海拔,印度看重这条隧道的主要原因,还在于这条隧道的战略价值。
  这条隧道将喜马偕尔邦默纳利与拉胡尔-斯比蒂山谷连接起来,并将默纳利与中印边境地区列城之间的道路距离缩短46公里,时长缩短4至5小时。
DSC0008.jpg

  简单来说,这条隧道联通了印度边境重镇列城和印度内陆,大大加强了印度冬季对拉达克地区的运输能力,用印度《金融快报》的话说,它将大大有助于武装部队的运输行动。
DSC0009.jpg

  ▲印度《金融快报》的报道
  (图片来自观察者网)
  也难怪莫迪说:这是历史性一天!
  后来又发推说:阿塔尔隧道是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基础设施项目。
DSC00010.jpg

  ▲莫迪在阿塔尔隧道开通仪式上讲话
  (图源:环球网)
  改变游戏规则?印度是发明了核聚变还是造出了钢铁侠?
  可是本来这个印度人自high的说法,传到国内自媒体可不得了了,一时间“印度修好边境隧道,大批印军可抵达前线!”“印军隧道对中国边境造成巨大压力!”“莫迪亲临!印度边境隧道一举改变中印对峙局势!”
DSC00011.jpg

  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拜托,一条9公里长、双向两车道的隧道而已,美国航母逼近的时候中国都没怕过,一条隧道能起多大作用?今天校长就和大家唠唠这条隧道。
  1
  这条隧道的战略价值有多大?
  很抱歉,这条隧道的战略价值压根就没吹得那么大。
  首先,我们都知道木桶原理,其他板子再长是没什么用的,关键看那块短板子。
  阿塔尔隧道也是一样,它通车了没什么用,因为还有三个山口没通隧道呢。
  从印度内陆想去拉达克的边境重镇列城,主要有两条公路,一条是从克什米尔谷地的斯利那加到列城,但全程需要翻越喜马拉雅山脉,非常难走。另外一条就是阿塔尔隧道所在的默纳利--列城公路。
DSC00012.jpg

  ▲通往列城的两条路
  默纳利--列城公路是季节性公路,中间有四个大山口,阿塔尔隧道所在的洛塘山口是其中四个山口中海拔最低的一个山口,这条隧道原本叫洛塘隧道(Rohtang Tunnel),后来因为要纪念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Atal Bihari Vajpayee),就用瓦杰帕伊的名字命名——阿塔尔(Atal)。
DSC00013.jpg

  ▲莫迪和瓦杰帕伊(左)
  阿塔尔隧道从2000年就开始立项,然而真不是黑印度,印度花了十年时间,才把工程招标(找了澳大利亚公司中标)和公路延伸到隧道口这一堆乱七八糟的事搞定,等到开工已经到了2010年。
  仅仅9公里的隧道,印度一挖就是7年,效率慢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洛塘山口降水充沛,山体含水量极大,经常是挖着挖着就塌方了,因此在2017年隧道竣工后,一直在做防水和排水,又做了三年才算完工。
DSC00014.jpg

  ▲赤脚修路的印度工人
  (图片来自“随水文存”)
  然后印度媒体就high了,甚至拔高到了“改变游戏规则”的程度。
  可是先别急着高兴啊,你只是贯通了海拔4000米的洛塘山口,后面还有海拔5328米的塔格朗拉山口(Taglang La),还有5060米的拉龙山口(Lachlung La)山口和4915米的尼克山口(Nikila La)等,这些山口,海拔更高,修路更难,一到冬天下雪该封山还是封山,默纳利--列城公路仍然是一条季节性公路。
DSC00015.jpg

  ▲从洛塘山口往下看
  (图片来自“随水文存”)
  你看,光阿塔尔隧道贯通了又有什么用呢?
  其次,制约印度在前线部署力量的最大短板,根本不是从内陆到列城的公路,而是从列城到各个对峙地点的前线公路,因为大量物资和人员要从列城再走400公里山路分发到各个山头和对峙地点。
  这些前线公路更是坑,以土石路为主,都是发卡弯,这种前线公路的运输能力,莫迪说了不算,印度军方说了也不算,大自然的规则说了算。
DSC00016.jpg

  ▲印军前线公路
  比如从列城到加勒万河谷,要翻越一座海拔5359米的卡东山口(Khardung La),这是世界第11高的公路山口,同样是季节性通车。
DSC00017.jpg

  ▲(图片来自“随水文存”)
  而且由于地处喜马拉雅南麓,天气变幻莫测,经常会有毫无预兆的暴雪,有时候车开着开着就被暴雪或雪崩埋了......
DSC00018.jpg

  ▲(图片来自“随水文存”)
  再加上一些通往一线山头的运输线,甚至连土路都没有,只能靠人背肩扛。
  原本印度计划在冬天来临之前,动用所有力量向高山区域抢运物资,但今年寒潮气流到来比往年早了半个多月,零下十度以下的气温和大雪封山,让印军的物资捉襟见肘,不得不从印度境内征调大量骆驼作为运输工具,在难以到达的区域紧急抢运紧要物资。
DSC00019.jpg

  但是骆驼毕竟也是生物,耐寒也是有极限的,等到极寒天气,印度如何进行补给呢?
  应该会有很多热闹可看。
  第三,这条隧道的运力也完全无法满足运力需求。
  默纳利--列城公路虽然贯通了阿塔尔隧道,但是受其他山口和路况的影响,运力也是完全不够的。
  如果放在以前,公路加上空运以及前线官兵的忍饥挨饿,运力倒是能勉强维持。
DSC00020.jpg

  ▲默纳利--列城公路上的堵车盛况
  (图片来自“随水文存”)
  但现在印度可能出于给自己壮胆的考虑,硬是往拉达克地区塞了8万印军,加上各种后勤和乱七八糟的武装大约20万人!
  这可是增加了20万要吃饭的嘴啊!
  根据测算,这种默纳利--列城公路日通行500台次5吨以下货车就是极限了,也就是2500吨物资,而前线呢?
  人吃马嚼可不是小数。
DSC00021.jpg

  ▲通行的多是这种小型卡车
  单单说燃料,取暖用油不能少吧?
  印度每个住人的帐篷二十四小时要用煤油炉取暖不能断吧?
  断了这零下几十度的低温可真难熬;装甲车辆每隔一段时间要热车吧?
  这些都得要烧燃料
  这还不算坦克装甲车辆消耗的润滑油等辅油。
DSC00022.jpg

  ▲印度帐篷中的煤油取暖炉
  再说说水,高原山地缺淡水,而且中国班公湖很讲政治,印度一侧是咸水,不能饮用,虽然积雪后可以融雪取水,但是又要消耗宝贵的燃料。
DSC00023.jpg

  ▲美丽的班公湖
  运输的大头是弹药,一门火炮一个基数大概3吨,为一场战争做准备起码要5个基数,也就是说一门炮的弹药就要3辆5吨卡车做保障......
  再考虑到高山地带极寒天气和高山缺氧对士兵的伤害,印军士兵要穿保暖服、睡保暖睡袋、住北极帐篷,这种东西虽然不那么重,但很占运输体积......
DSC00024.jpg

  ▲印军紧急向西方采购的冬装
  这还不算士兵吃的食物、做饭燃料、单兵携行弹药、车载武器的弹药、各种更换频率更快的车辆铅酸蓄电池以及车内橡胶配件(极寒天气橡胶零件易碎裂)等等的零配件啥的……
  这些乱七八糟的物资和海量的运输需求,指望默纳利--列城公路上修通一个阿塔尔隧道就能解决?那真是想多了。
DSC00025.jpg

  ▲奔驰在西藏公路上的十轮大卡车
  再看看中国这边的新藏公路,道路宽12米,日通行能力是单向800-1200辆,自驾过219国道的车友都知道,这条路上跑的可都7轴半挂车,30吨载重……
  这就有点尴尬了......
  第四, 印度这次大张旗鼓向全世界宣告阿塔尔隧道,也是蜜汁操作。
  不但展示了隧道出入口的具体位置,就连隧道具体参数都公布出来了。
DSC00026.jpg

  真以为的巡航导弹钻不进隧道口吗?
  2
  说实话,就这条9公里、双向两车道的阿塔尔隧道,在咱基建狂魔眼里,真不够看的,青藏高原上十几二十公里、双向四车道的隧道遍地都是,印度阿塔尔隧道在中国也就一个省道的水平。
DSC00027.jpg

  ▲拉达克公路上翻车是很正常的事
  (图片来自“随水文存”)
  比如中国西秦岭隧道,全长28.236公里,穿越西秦岭山区,工程于2008年8月开工建设,2014年7月19日全线贯通,实际工期5年左右。
  恐怖的是,这还是中国十年前的技术水平,如果是现在,恐怕更快。
  更恐怖的是,中国已经不满足于在青藏高原挖隧道了,中国在2018年提出了一个逆天的计划:挖一条隧道,打通喜马拉雅山,把中国的铁路直接延伸到尼泊尔!
DSC00028.jpg

  这条铁路叫中尼铁路,包括中国段和尼泊尔段,从西藏日喀则到中尼边境口岸吉隆,全长540公里。
  打穿喜马拉雅山脉,工程难度远远大于青藏铁路的修建,在很多外国人眼中都是无法想象的事。
  建国初期中国在修川藏公路挖掘隧道的时候,使用的都是简单的风镐和铁镐铁锹这样的原始工具,工程进度慢,还经常出现人员伤亡。
DSC00029.jpg

  但如今不一样了,中国人有神器在手:国产盾构机!
  作为开凿隧道的专用机械设备,超大直径盾构机的国际市场一直被欧美及日本品牌垄断。
  但是,中国已经自主研发制造出直径高达15米的盾构机,一举将中国变成了盾构机制造大国!
  也正是有了这个东西,基建狂魔大有挖穿地球的架势!
DSC00030.jpg

  ▲中国国产盾构机,便宜还皮实,谁用谁知道
  中尼铁路一旦建成,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不但有助于尼泊尔的旅游业,更能打破印度对尼泊尔的封锁,进一步加强中尼关系,在印度北方再次安插一个铁杆盟友。
  至于中国通往一线部队的前线公路修建,中国也有神器在手:全地形步履式挖掘机!
DSC00031.jpg

  挖掘机大家都不陌生,“挖掘机技术哪里强,山东技校找蓝翔”的梗每个人都知道,不过这种常见的履带式挖掘机遇到复杂的山地就不行了,根本爬不上去。
  于是中国徐工的ET110型“步履式单斗液压挖掘机”诞生了,这种挖掘机带有支腿和轮胎,支腿和轮胎可以上下左右任意调整,具有特殊的挖掘性能曲线,可在斜坡面上作业,还能通过装置的联合动作,实现一步一步的“山地爬行”
DSC00032.gif

  有了这个好东西,山地施工可谓如有神助。
  考虑到考虑到高原空气稀薄,人的体能大大受限的情况,这一挖斗下去干一个小时,恐怕能顶上印度100个人的工作量。
DSC00033.jpg

  也难怪印度看中国修路急眼了,赶紧搞出个隧道涨涨面子。
  可是跟“基建狂魔”比基建,不就是关公门前耍大刀么?
DSC00034.jpg

  3
  前面说的都是基建能力,印度不服不行。
  不过要说通往印度一线山头的运输线,印度觉得自己占优势了。
  因为根据印度法律,印军可以征用拉达克的藏民向前线背东西,而且不用支付任何报酬!
DSC00035.jpg

  这不就是21世纪的“抓壮丁”么?
  这一条,中国确实没法比,毕竟印度有低人权优势(人家可是西方公认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
  相比之下咱就不一样了,老乡们的好意心领了,但现在我们真的不用老百姓的“小推车”
  因为咱有无人机!
  此前曾曝光的西藏军区演练高原地区无人机空中送餐的新闻。
DSC00036.jpg

  这种无人机机身采用T800碳纤维和航空铝材制造,以锂电池为动力源,最大续航时间60分钟,最大飞行半径14.4千米,最大载荷25千克,一架无人机就可以供应一个班的热食。
DSC00037.gif

  最特别的是在下方设计了一个YT-MSP线轮投放模块,这种缓降线轮投放模块十分先进,可以有效防止投掷的物资在空投中被摔坏。
DSC00038.gif

  ▲缓降线轮投放模块投送野战食品
  只需要操纵无人机飞向前沿阵地,在目的地上空悬停,缓降线轮就能将挂载保温箱精准投送
  至任务地域,为前线官兵送上热腾腾的饭菜和急需的药品等物资。
DSC00039.gif

  ▲哈瓦H16可以轻松更换各种模块
  最神奇的是,送完饭这种无人机回去充个电,换个挂载任务模块,就可以秒变武装无人机,可以挂载两个38毫米榴弹发射器,一个垂直榴弹发射器,或者8枚手榴弹投掷器,甚至排爆处理爪。
DSC00040.jpg

  如果有必要,也可以挂一个大喇叭,给印度人放一曲“我在东北玩泥巴”。
DSC00041.gif

  这波操作实在666。
  在这些神器和设备加持下,解放军在中印边境对峙中,生活条件可比山对面的印度同行要强多了。
  10月7日,《今日印度》网站的记者现场探访了在印控拉达克地区新建的印军前线营房设施。
  整个营房应该是活动板房套件修建,虽然看起来比原来的帐篷好了很多,但配套设施较差,十分醒目的烟囱证明印军取暖完全依靠烧煤油的炉子,24小时都要消耗千里迢迢开来的煤油,另外还有二氧化碳中毒的危险。
DSC00042.jpg

  ▲烟囱密布的印军营房
  而中国这边的保温方舱无疑先进得多,由宿舍、食堂、集成盥洗室、干式自洁厕所、库房、微电网、供暖设备等7个模块组成,能够为部队更好执勤巡逻、科学安全过冬提供可靠保障。
DSC00043.jpg

  ▲度假酒店的感觉有木有?
  这种营房采用双层玻璃、集成钢榫结构、夹芯聚氨酯保温复合一体板建成,套件体积小,完全适应各种道路运输,运达目的地后就能让官兵自行组装建设,就像搭积木一样就能把营房建设起来了。
  换句话说就是,解放军到哪里,营房就能建到哪里。
DSC00044.gif

  中国这套方舱最大特点,就是采用被动式太阳房与主动式太阳能集热相结合方式为室内供暖,室外-40℃条件下,可保障室内温度高于15℃,遭遇长时间的雨雪天气时,也可采用柴油暖风机应急供暖。
DSC00045.gif

  而印军营房则只有单层玻璃,屋顶也没有隔热层,只有一层薄薄的彩钢顶,想必冬天会相当酸爽……
  中国营房采用风—光—柴—储多源微电网,而印度只能靠柴油机供电,这燃料运输压力又消耗了一分。
DSC00046.gif

  中国方舱配备集成盥洗室、生物降解干式自洁厕所,不用自来水冲洗,而印度供水需要占用运力倒也罢了,供水也只能依靠室外水塔,小兵兵很好奇,这水塔在零下四十度的低温中真的不会结冰吗?
DSC00047.jpg

  ▲印军“样板房”
  而且,这还是印军用来宣传的“样板房”,一线山头上住帐篷的印军,显然是连这种条件都享受不到的。
  中印双方的国力差距,就这样在营房设施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4
  我们都知道印度媒体爱自high,屁大个事情搞得像得到了天顶星科技一样,所以我们要学着淡定一点。
  不然每次印度媒体high一下我们都要跟着“震惊”一下,还过不过日子了?
  中印的实力对比,也不是一条隧道能改变的。
  以为修一条隧道就能一劳永逸高枕无忧,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很傻很天真了。
  当然,前提是,某股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不要发动“鸦之言灵”:
  印度这个隧道啊,它别坍塌就行了。
   DSC00048.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