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英媒发现:年轻一代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与父母完全不同| ...
菲龙网新闻部
有 492 人收听 TA
192172
主题
191584
回复
43996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国际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新闻部发布过的帖子
0/1302
青海省纪委通报违反八项规定典型:趁上级领导父亲去世送2万礼金
0/1318
湖南纪委通报谢高进被开除党籍:大吃大喝并食用野生保护动物
0/1535
罕见!今年中纪委这份名单点名十“虎”,“八项规定”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样吗?
0/2707
欧洲“气荒”,武契奇却很淡定,因与普京有约!
1/2852
普京这堂“历史公开课”,不简单!
0/1600
五省市同日宣布省级党委常委履新,其中四人为“戎装常委”
0/1271
“台独”分子逃到海外怎么办?专家:通过司法协助条约缉拿归案
0/1215
中纪委机关刊披露!市委原书记带头违纪,落马后当地一大批干部被查
0/1166
外交部严正警告:不要一错再错!人民日报五天连发五问,揭批美方种种谬论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英媒发现:年轻一代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与父母完全不同|美国|英国|日本|德国
时间:2020-10-26 14:17
0
2241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10月25日发表题为“谁需要民主?中国4亿‘千禧一代’更关注苹果手机”的文章称,美国最后一场总统辩论会上,双方就中国话题放狠话。而在北京,许多谙熟科技的年轻人关注的却是最新款苹果手机。他们属于迅速成长的千禧一代,越发自信、有主见,受到零售商追捧,也是这个新兴超级大国未来企业和政治领袖的来源。在享受中国经济和科技丰硕成果的同时,这一代许多人并没表现出在政治自由上的不开心。事实上,对一些人来说,美国打出的民主品牌显然不如中国共产党带来的稳定更具吸引力。
在这个新冠病毒最初肆虐的国度,生活已惊人地恢复正常。在一个“寻常周末”聚集酒吧、餐厅、健身房的人群中,不到30岁的通信专家应(音)和男友及伙伴在一家热闹的火锅店用餐,然后去了北京胡同里的时髦酒吧。此前,他们在社交媒体上讨论了美国大选辩论。
《华尔街日报》上周讨论这个群体不断上升的形象和经济影响力:30岁的中国人出生以来经历了人均GDP高达32倍的增长,而1990年出生的美国人只经历了3倍增长。伦敦经济学院教授金刻羽说:“中国千禧一代与前几代人不同。“他们自信、有钱、幸运。最重要的是,他们对自己的国家及经济前景无比自豪,不认为(西方)民主适合中国。”
驻北京的美国商业分析师莫天安说:“很多中国人看美国总统大选,都有惊讶和欣慰感。惊讶的是(美国)花那么多钱、政治上投入那么多精力。欣慰的是自己没生活在这样一个政治功能失调的制度下。”华盛顿史汀生中心智库的中国项目主任孙芸(音)说:“中国人对美国选举政治如此混乱和粗鄙感到困惑。在很大程度上,这标志着中国人感到西方民主制度不好,也标志着中国人真的相信美国制度是有缺陷的。”咨询公司Young China Group的负责人扎克·迪奇沃尔德说:“除了初期的疫情处置,中国政府展示了非常有效的国家能力、资源、动员力。”他认为,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妖魔化,与中国年轻一代更爱国、更不喜欢民主国家和西方价值观有很大关系。
与父母或祖父母将美国偶像化、浪漫化不同,年轻一代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完全不同。他们在一个治理良好、现代化、繁荣稳定的中国长大。当真正第一次看清美国时,他们对美国的破旧和不安全感到失望。28岁的金融业从业人员陈(音)说:“我们年轻一代自豪、自信。外人可能会觉得我们这代人被洗脑了。其实不是,我们出国旅游、留学,了解外面世界,为自己国家和我们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经历了疫情,我们现在当然觉得中国制度运作得更好。我们感到安全放心。”
青年律师钧(音)说:“真的感到中国前进了,把病毒甩在后面。当然这可能是过度自信。但我们知道,当疫情来临时,政府现在行动非常迅速。”
作者菲利普·舍韦尔,陈俊安译
相关阅读:
金灿荣:从历史到今天中国人怎样看美国
初识美国
“偶然”中美国种下了好感
从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到广州算起,中美接触至今已有221年;从184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有正式官方接触算起,也有161年了。可以说,已经有足够长的时间使我们相互认识。截至目前,我们对美国比对其他国家更关注,更有好感,对美国的意见分歧也最多、最复杂,这是百余年持续不断的一个特点。
中国皇后号
与其他一些西方国家一样,最早到中国的美国人也是传教士和商人。但是,鸦片贸易、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人对英法等国(还有后来的俄日)印象极坏。而美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执行的是“小舢板”政策,即跟在英国军舰后面,搭英国以武力迫使中国割地赔款、开放口岸的顺风车,既占到了中国的便宜,但又不成为中国应对的矛盾焦点。由于中国最早接触的美国人基本上是传教士和商人这类人,一开始就接触到美国平民化的一面,这在客观上有助于美国留给中国人一个较好的印象。
美国传教士 狄考文
最早关注美国的是中国的精英阶层。中国的精英阶层对美国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的大多数国家(包括欧洲国家)还都是王朝,而美国的国家结构比较独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世界上惟一的共和国。中国的精英对美国的知识兴趣就要比对其他国家浓厚。当时中国接触美国的渠道是民间,既不是官方也不是军队,美国那种既务实又冒险、积极向上的精神都给中国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浦安臣
蒲安臣外交使团
所以,我越来越感到历史的偶然性在中美接触过程中的作用。如果中美之间最初的交往不是这样,那后面的发展轨迹就可能会不同了。在整个晚清,美国在西方国家中最受中国的信赖,所以才有美国人浦安臣代表中国政府出访,才有1868年美国人蒲安臣代表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签订《蒲安臣条约》这样的故事,这在国际关系史上很罕见。这说明首先是浦安臣个人赢得了晚清精英阶层的信任,而他的背后就是他的国家美国。
我认为,1840年到1895年是中国国际关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又以19世纪70年代初日本的介入为标志,分为英法主导和日俄发挥积极作用两个时期。在这一阶段,美国实际上不起多大作用,但正因为它是“社会”先行,而不是官方和军队主导,所以获得了中国很大的信任。
民国时期
美国的影响持续上升
1895年之后中国的国际关系进入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美国成为东亚国际关系中的积极因素,特别是1898年爆发美西战争,美国的势力一下子达到了原来西班牙在远东的殖民地——菲律宾之后。
从当时的国际关系结构看,英法受到德国的强大威胁,减少了对东方的投入,日俄矛盾上升,美国也开始关注亚太地区。从中外关系结构看,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自1840年就开始恶化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达到最低点。当时不仅国际社会瞧不起中国,中国人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对政府的信任都降到低谷,出现整体性社会危机,政治丧失合法性,经济殖民地化,社会心理衰败。在这种时期,美国成为东亚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因素,对中国的政策意义开始上升。
在此之前,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意义不大。美国1894年成为世界GDP的首强,有资格进行国际规则游戏了。美西战争后,它成为西太平洋的主要角逐者,在1895年中国对外关系进入到新阶段的同时,美国成为国际关系的游戏者。当时英法对中国还维持着强大的影响力,跃跃欲试的德国也介入了山东半岛,但最为活跃的是日本、俄国和美国。当然,那时美国的实力还不够高,它也还只是个小配角。当时英法处于守成状态,德国的重点是在欧洲开疆拓土,当时在东方矛盾比较突出的是日俄矛盾。
美国开始积极介入东方事务的标志是1898年的美西战争,它占领了菲律宾以至西太平洋,并开始实行门户开放政策。此时美国的金刚钻(经济实力)有了,“海权论”也已经出来了。但美国是个经济大国,同时又是个军事小国,所以美国国内还没有意愿去揽主导东方事务这个瓷器活。美国进入中国的政策视野并成为可以依赖的国际力量,从国际关系政策角度来讲比较有意义,还是在这个之后。
巴黎和会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争夺远东的斗争中,日俄矛盾比较突出。日本成功地利用了英日同盟,并得到美国方面的潜在支持,赢得了1904到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成为东亚首强后,日美矛盾上升。有资料显示,在西奥多·罗斯福时期(1901年-1909年),美国对日本就有所关注。美国学者和军界甚至提出,有可能发生日美冲突。就中国来讲,随着美国在这个地区的活跃,加上前期美国的形象比较好,美国仍然是中国依赖的一个对象。八国联军之后,美国率先退回庚子赔款余额,在中国的“公关”工作做得好,巴黎和会上美国提出的“十四点”对中国的精英影响很大。美国在一战前后,给中国的印象还是好的。但是,威尔逊的作为——在巴黎和会上向其他列强妥协、默许日本吞并中国山东半岛,导致中国精英层大失所望,其直接结果就是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
对美国的失望其实是个契机,它反映了中国朝野对整个国际社会的失望。当时中国国内灾难深重,军阀割据,武夫乱华,中国人对自己的失望达到历史顶点,所以对外部的美国有期望,但是期望导致失望,所以历史教训是:中国的命运只能靠中国人自己。
九国公约
1922年,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签定《九国公约》,成功地逼迫日本退出山东,这让中国国内一部分国民党人成为坚定的亲美派。华盛顿会议以后,美国退守本土,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在那段时间,中国正处于黄金十年,当时的经济增长达到13%。也有人认为,日本攻打中国是看到中国的快速增长,要是不进攻中国,以后就没机会了。总之,那个十年中美关系是正常的。
中国历史转折期
美国对中国民族觉醒无意识
确实,20世纪40年代,中美关系曾达到又一个高峰。40年代时,在中国抗战时期的临时首都重庆地区,美国飞虎队的形象代替了中国传统的门神。这是中美关系的第二个高潮,中国共产党对美国的评价也很高。
美国飞虎队
但内战的时候,这种形象被破坏了。马歇尔在访华的时候还是真心地希望中国搞联合政府,从美国自身的利益来看,他们也是希望中国避免内战的。但是,由于冷战的影响,美国的意愿出现了偏差。美国和国民党结盟,而国民党的腐败和内部的脱节导致美国形象受损。中国共产党成为美国这种做法的受害者,最早也最敏锐地意识到美国会给中国造成危害,因而积极对民众揭露美国的错误做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抗日战争使中国民众的民族自决意识空前提高。此外,中国现代民族意识的觉醒,还与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的宣传有关。
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总之,在抗战结束以后,中国人的民族自主意识非常强烈,但美国人没有意识到这些。中国共产党对美国态度的变化,主要是因为美国后来支持国民党。当然其中也有国际因素。有学者认为,毛泽东写《别了,司徒雷登》一文,是写给苏联看的。当时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已随蒋介石集团到了广州,而美国大使司徒雷登还留在南京,周恩来派得力助手黄华到南京与司徒雷登接触。当时苏联负责国际事务的政治局委员米高扬正在西柏坡,他对此很敏感,就让毛表态,于是毛泽东就写了这样一篇非常刻薄的文章。
新中国
去恶魔化、去浪漫化的漫长过程
1949年以后,美国的形象更加坏了。中国外交选择了一边倒,与苏联站一条线。这是当时稳定政权的必需。朝鲜战争以后,中共就发起了全面的清除“亲美”、“崇美”、“惧美”的运动。后来,美国采取的反制措施导致了中美之间的23年僵局,其间在朝鲜半岛和越南发生了两场热战。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美国就是一个帝国主义恶魔的形象,尽管中国党政领导层对美国的心态远不是这么简单。
珍宝岛冲突
毛泽东打开中美关系之门,是典型的地缘政治考虑。1969年中苏爆发珍宝岛冲突,毛泽东感觉到中苏之间实力的差距和危险性,于是出于地缘政治的需要打开了中美和解之门。美国也有这个需要,且赶上了一个非常现实主义的尼克松当总统。
1979年以后,中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中美关系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美国的形象也进入到新的阶段。美国在中国民众中的形象进入到一个新的最好时期。1979年到1989年,中国民间与官方意见几乎相似;但1989到1999年,官方对美国的意见挺复杂的。一些部门批评美国,但务实的部门还是非常理性的。1999年炸馆事件对中国民众的伤害太大。还有赵梅提到的那一系列事件。
1999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
1979年到1999年这期间,中国人看美国人的特点非常明确,美国就是我们现代化的指标。以前,美国在某些方面是指标,但是还有一些别的指标,如苏联模式、日本模式、东亚模式等。但在这个期间,美国是最好的指标,这是毫无疑问的。对美国生活方式的接触和了解,使许多中国人向往美国。美国是个标准。1999年以后,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比较全面和深入,中国的主体性增强,全体中国人自信心增强,判断美国的时候越来越强调中国的视角。还有,就是美国对华政策的负面因素,它在本质上没有平等看待中国。随着了解的深入,对美国的浪漫看法就没有了。中国人对美国人的看法越来越多元化。这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来源:政委灿荣)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