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麻省剑桥牛津街:无论结果如何,特朗普已经“赢”了

时间:2020-11-4 12:49 0 1951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SC0000.jpg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麻省剑桥牛津街】
  辩论之前写过一篇小作文,简单挖了一下之前的选举,数了数双方手里的牌。现在“十月惊奇”各自剩下的牌不多了,而情况仍然不够明朗,在这里作为一名生活在美国的普通人总结了下相关内容和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
  本人并非专业政评人士,若一些解读存在疏漏,也希望大家指出。
  一、“懂先生”连任吼不吼啊?
  上一次把各方当选对中国的影响放在了最后,本来是想做一个收尾,但是发现大家关注点都在这里。国内论坛上看好拜登和看好特朗普的人吵得和美国人吵得一样激烈,也进一步说明了这次选举情况的扑朔迷离。所以这次第一个话题就先借此展开谈一谈,双方胜选后的对华政策上会有什么样的特点。
  具体到对华政策上,大致有几种说法,有说谁上来都一样的,有说特朗普是商人更容易打交道的,特朗普搞垮美国对华有利的,还有说共和党真小人好过民主党伪君子的,但奇怪的是,尽管两个人都执政过多年,国内对两人对华政策细节的预测却相对较少,仅以上面几种说法一笔带过,语焉不详,因此有必要对美国未来对华政策作两套较详细的展望。
  首先说一下特朗普。执政四年下来,特朗普的执政方针已经并不像之前一样无法捉摸。借沈逸老师的说法,特朗普“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面对伊朗的反击没有扩大冲突的胆量,但是可以因为自己的政治利益,对某些应对疫情至关重要的政府机构开刀。本质上,特朗普的决策本能地追求短期利益,但是会尽力避免卷入有严重不确定影响的事件,例如大规模冲突或战争。另外,特朗普在作出决定之前,会习惯性对外放出消息否定其下决心的事实,但是利益面前他则是非常诚实的。签中美贸易协定避免中国在他追求连任时扩大贸易战,还有近期的“祝福”甲骨文收购,特朗普可以通过习惯性否定给人造成一种不可捉摸的印象,但利益是不会骗人的。只要短期对他有利的事情他一概不会放过,无论长期下来他会损失多少。
  具体到对华政策上,特朗普上任以后对华政策一直向极右转变,因新冠达到冰点。上任伊始,特朗普任命官方报道中“习主席的老朋友”布兰斯塔德担任大使,包括访华,其实证明其在对华关系上是有野心的。而彼时,特朗普执政还没有稳定,其人事任命(比如蒂勒森任前国务卿)和政策方向有迎合中间派选民和建制派精英的部分。近些年来,随着其政策方向在人事变动后逐渐走向极右,在之后从动用“汇率操纵国”、到“中国病毒”、到关闭领事馆、乃至对抖音微信下手,中美关系跌入冰点,但是仍在下探。在可预见的将来,随着布兰斯塔德的回国与新大使的任命,这个下探趋势将得到延续。而美国如果经济持续不景气,对华政策可能会达到冲突边缘,到时候宣示新冷战的人可能就是特朗普自己了。
DSC0001.jpg

  美国驻华大使馆声明证实布兰斯塔德离任
  特朗普的对华政策,首先基于其重国内、轻外交的特点,其次是基于种族主义、排外主义、“旧的就是好的”这几大鲜明特点,并且不大可能对中国如若实施的“主动激烈的对抗手段”采取同等水平的反制措施。
  首先是基于种族歧视,这一点在新冠之前还不明朗,只有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主任斯金纳说,“中国是美国唯一的非白人对手”。而现在,全世界只有一个国家让领导人在全世界面前喊“中国病毒”。由于美式主流文化对亚洲人的种族歧视得到了普遍的纵容和默许,许多事实上种族歧视的内容仅仅被套上了意识形态的外衣就“合理化”了。
  基于国内排外主义这一点,可以从对国外学生学者的针对中看出端倪,其中中国学者人数较多并且受到特别针对,因而影响巨大。实际上,特朗普针对这些人的地方并不是他们对国家安全真的有什么危害,让选民相信他能“把中国人抢走的工作拿回来”。换句话说,他对身在中国的中国人干什么不感兴趣,如何对付身在美国的中国人(也包括其他国家公民)、实现其反移民政策才是其重中之重。
  基于“旧的就是好的”这一点,来源于其支持传统工业、支持旧(冷战)意识形态和对现代科技的抵触,而不大可能对主动激烈的对抗手段采取同等水平的反制措施来自于其干大事而惜身的特点,这两点不去详谈。
  在新冠的影响下,中国面对的国际政治环境将是本世纪以来最紧张的,包括欧洲在内的许多国家,民间对中国的敌视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种敌视也会决定未来政治的走向,对此,国内应该做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内循环的准备。中美关系方面,意识形态斗争与种族主义方向并不重合,揭穿特朗普某些意识形态包装的对华种族歧视攻击对于争取欧洲支持是有必要的。欧洲的意识形态化更重,种族平等理念更深入人心(举个例子,被公认为极右的勒庞,今年出人意料地公开反对对华人的种族歧视攻击),把对美斗争与反种族歧视有限联系在一起,至少会让欧洲第三国在搅浑水之前有所顾虑。同时,特朗普反全球化、对激烈的对抗手段缺乏反制,随意使用政治工具(说通俗一点,斗地主先扔炸弹)三点是可能被利用的。
  说完特朗普,简单说说拜登。
  拜登这个人是中规中矩的政客,如果他上台,没必要改变奥巴马时期的对华政策大方向。奥巴马时期是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时期,在这一时期美国吸纳了大量中国高端人才。当然,由于美国专注于改变国内政策方向,这一段时间(2009-2016)也是国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最激烈的时期。拜登上台可能会寻求缓和对华关系,但是他无法阻止美国内部逐渐扩大的反华潮,而且中国也不是过去的中国了。
DSC0002.jpg

  11月1日奥巴马和拜登在密歇根为大选做冲刺拉票 视频截图
  拜登如果上台,对华政策有基于意识形态、基于全球领导力两大特点,对中国将有更多政治利益交换。
  基于意识形态这件事,可以说是民主党的老调重弹。不同于共和党传统政客基于个人价值观与经验,和特朗普政府基于种族主义核心、意识形态外表的对华方案,民主党对于他们这一套意识形态是非常看重的。有一件小事可以看出两党的不同,2008年,希拉里和佩洛西曾以中国人权问题为由,要求布什不去中国观看奥运会,结果老布什小布什无视了他们,一家七口能去的都去了。因此,国内一些没有提过的相关问题可能会随着拜登的当选被重拾起来。
  基于全球领导力这件事,美国将在一系列问题上回归国际组织,而目前美国的国力仍然会让它在回归的过程中不会遇到巨大的阻力(虽然说TPP有可能回不去了)。在一些新闻看不到的地方,比如科技、防疫、推动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中美具有共同利益,在双方关系不紧张的情况下可能会回归广泛的合作。但是,美国总统毕竟为美国国家利益工作,中国将在国内舆论环境、南海、台海、香港等多方面面临挑战。同时,新冠导致欧美对中国的负面情绪会在极大程度上促进欧美的团结,而西欧也不可能像对待特朗普一样对待拜登,甚至有可能为了展现对拜登的欢迎而刻意与美走近,影响到与中国的关系,这些对中国将来影响力的扩大都会造成挑战。
  无论谁当美国总统,都会客观上打压中国的产业升级,只是方式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都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应对国际环境恶化与关键产业链被卡这两方面。
  二、民调不准所以川皇必胜?再谈民调不可信论
  写这个的时候正好遇到拉斯穆森发了新的数据,特朗普领先一个点。而且近期的讨论中不断有人抛出“民调不靠谱,所以特朗普必胜”的结论。因此还是有必要回到2016年的民调,来探讨民调的可信度。我的观点是:2016年普选民调是准确的,但是今年则未必。
  2016年各大民调最终结果,拉斯穆森预测希拉里赢1.7%,IBD预测希拉里赢1%,ABC/WP预测希拉里赢3%,RCP均值希拉里赢3%,最后希拉里普选票赢2.1%,所以归根结底普选票预测大多数还是靠谱的,问题是摇摆州民调出现了偏差,而且这种偏差的数据有可能影响了双方竞选资源的分配,加上特朗普一定的运气成分,才使得特朗普最终翻盘。2016年的内容在之前一篇风闻中我简单提过,这次就不赘述了。有关沉默的大多数,我注意到一件有趣的事,那就是四年前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社交媒体,网络上发言支持特朗普的人远远少于现在。是特朗普支持者更多了还是他们有理由敢说了,这个就见仁见智了。但是考虑到特朗普前三年还是四平八稳,客观来说干得不错,支持特朗普在现在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DSC0003.jpg

  旧金山湾区一辆特朗普支持者的车“高调”行驶着 图自 社交媒体
  但是相比2016年,今年的情况对民调才是真正的考验:要预测各个摇摆州哪些人会在新冠影响下坚持出来投票,同时,提前投票、邮寄选票和今年看起来远高于过去的投票率,为选举增加了不确定性。因此,除非拜登在选前一个星期的每一个民调中都有超过百分之五的领先优势,否则双方的获胜概率都不超过百分之六十,结果可能会和民调有较大的差距,但是这个差距多大,是偏向谁,恐怕谁也不好说。当然,如果拜登在选前一个星期的每一个民调中都有超过百分之五的领先优势,那么可以说其获胜概率高达百分之七八十,不过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出现。总的来说,这次预测美国大选结果是一项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当然,那些信誓旦旦说特朗普百分之百当选,拜登百分之百当选的人,已经远远超出了结合实际情况理性分析的范畴,变成一种信仰了。与其说他们认为谁更可能当选,不如说他们更希望谁当选,谁当选更符合他们的个人利益。对于这种人,我们就不要用自己的理性判断挑战他们的信仰了。
  三、口哨与小狗——第二次辩论中拜登的“狗哨”
  之前,左栏转了知乎上@闲吟客的一篇文章,提了一下拜登的石油政策可能会对宾州石油工人的选票产生影响。其实纵观整场辩论,双方都在改变之前的形象,特朗普往拜登的方向走了两步,拜登呢,则往特朗普的方向走了两步。
  特朗普往拜登的方向走了两步,是因为其放弃了首场辩论插话的策略。对于这个变化,静音麦克并不是决定性因素。首场辩论特朗普之所以多次放飞自我插话打断,应该是其团队希望让选民留下一个拜登没办法说完整一段话的印象。拜登自小口吃,对于一个有类似障碍的人来说,说话被经常打断,无法表达完整观点,是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心理影响的,甚至会因此出错。特朗普团队的盘算大概是,如果拜登因此而出错,可以在选民心中加深特朗普给拜登安的“老年痴呆”等负面印象。相比之下,这一招付出的成本几乎为零——特朗普的大嘴巴已经尽人皆知,多插几句话不会有本质影响。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特朗普宣传了半年的老年痴呆拜登居然头脑清楚地挺下来了,并且对这个插话作了有效的防备:对选民说话,而不对特朗普说话。在这个情况下,插话显然不起作用,而在静音麦的启用之后,插话被打断带来的戏剧性效果对特朗普没有好处,所以这个盘算加上特朗普团队精心缝制的“拜登老年痴呆”这顶帽子,到此算是被证明没有奏效,无论拜登口误再多,再拿拜登老年痴呆说事,就像是说自己的选民老年痴呆一样了。
  但是特朗普团队并不是没有办法,除了老年痴呆这一顶帽子,还有另一顶“极左社会主义”的帽子在,这顶帽子针对的是摇摆州佛罗里达为数众多的古巴裔选民,也包括依靠传统能源为生的得州、宾州、新墨西哥等州产油区的工人。特朗普及其团队的初步想法就是,在辩论中给拜登下套,让他不得不说出支持恢复奥巴马医保(特朗普口中的“社会主义医保”),结束石油工业这样的话。但没想到的是,拜登不仅稳稳笑纳了这顶帽子,还嫌帽子太小不够戴。不仅仅说要恢复奥巴马医保,还要扩大其范围;不仅仅说特朗普种族主义,还说解放黑奴的林肯是种族主义者;最后还应着特朗普的话说出要结束石油工业,把特朗普看呆了。如果这是一次失误,那么后面作掩饰还容易理解,但是这么轮番语不惊人死不休,失言了还要借机会多说两句不high不休,这实在不像拜登平时四平八稳的风格。那么如果不是拜登想不开故意输掉选举,又会是什么原因呢?
  联想到之前特朗普对白人至上主义者“stand back and stand by”(退后,待着)的狗哨,看来这次辩论哨子不知道怎么跑到了拜登的嘴里。这种大跨步提高医保范围,结束石油工业的激进言论,很难不让人想到一个人,对,那就是桑德斯“桑书记”。
DSC0004.jpg

  特朗普首场辩论中在主持人华莱士的提问和拜登的“挑衅”下对白人至上主义者喊话“退后,待着” 视频截图
  桑德斯的支持者主要是美国青年学生,而在之前的2016年,桑德斯在最后时刻被不明不白搞了下去,才让希拉里上场,使得相当一部分支持桑德斯的人失望从而没有去投希拉里。2020年,民主党算是吸取了教训,首先政治立场偏左的沃伦分走了一部分支持者,其次桑德斯早早退选支持拜登,营造一种无论如何都要投民主党的和气氛围。然而,拜登长期以来模糊的政治立场使得部分桑德斯支持者仍然有疑惑,在特朗普、不投和拜登三者之间徘徊。拜登或许是发现桑德斯的支持者仍然没有转化成自己的选票,才主动在辩论中提出一系列向桑德斯靠拢的政策,以推高这一部分人的选票数量。然而,这种做法可能不仅仅影响到得州,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新墨西哥州、宾州,以及决定性地影响佛罗里达的投票结果。拜登做这件事,到底是精确计算的结果,还是事后被证明是昏招,在今年摇摆州小数点后一位的较量之下,恐怕还要一段时间才能知道。换句话说,拜登有简明扼要的新的政治主张了,特朗普还没有;但是政治主张是否受欢迎,还有一定的时间才能知道。
  对于全家雷打不动、死站一个党派的选民来说,支持谁都已经确定了。而对于那些自主选择投票的人来说,双方其实都不是最好的选择。选民希望出去正常旅游社交,又怕感染新冠;希望经济发展,又怕失去美国的国际地位;希望解决长久以来的种族歧视问题,又忌惮于部分低素质少数族裔的暴乱。这些决定了今年大部分人其实仍然不得不在两个不那么好的人之间选一个。
  特朗普可以吸引的人大多数是失业后急于寻找工作的、农村的、在奥巴马医保中利益受损的人,以及警察群体;拜登则容易吸引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民众,大多数学者、学生,由于新冠而失业的一部分和由于新冠被减薪的人,还有城市选民。
  在特朗普支持者眼中,特朗普前三年的经济增长值得肯定,而最后一年他即使在新冠的影响下也在努力开放工作挽救经济,硬汉精神值得肯定;特朗普致力于实现法律与秩序,而大家不堪黑人运动之扰;而替换传统能源则是要了他们引以为豪的以车为基础的“美国生活方式”的命。特朗普实现了其大量竞选承诺,包括对华强硬,而拜登自己则是一个劣迹斑斑的老年人,与华盛顿官僚沆瀣一气,与中国乌克兰有不清不楚的利益关系,一事无成,难当大任。
  而反过来,拜登支持者则看到了完全不同的情况:托特朗普的福,美国新冠死亡人数不断上升,特朗普治下经济增长并未强于奥巴马,但是因新冠爆发股市熔断经济衰退,而他本人无视美国人民安危开放经济为自己牟利;他抗疫无能,对疫情举手投降,对福奇倒是火力满满;特朗普的选举承诺破坏了美国的根基,是赤裸裸的为选举违反法律;美国种族歧视深入骨髓,特朗普没有办法统一所有人,反而出于选举考虑火上浇油造成族群分裂。拜登固然不是最好选项,但是他可以带来一批技术官僚,强于特朗普任人唯亲,将个人凌驾于国家之上。
  借《亮剑》一句话讲,这不是意识形态的冲突,更像是现代城市文化和传统美国乡村文化的对立。由于今年系统不同于往年,到目前为止的高投票率,目前没人可以说利好哪一方。当然,在目前的情况下,无视新冠影响是不可能的,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各州之间仍然互相存在的旅行禁令,邮寄投票,和相当一部分州关闭的酒吧。
  四、特朗普采取的策略与拜登的应对策略
  首先要确定的一点是,无论大选结果如何,特朗普现在已经“赢”了大选。原因很简单,美国分立的“三权”现在基本都在他手里:白宫代表的行政权,众议员按州多数、参议院绝对多数代表的立法权和最高法院多数代表的司法权。在大法官巴雷特走马上任以后,可以说特朗普的总统位置,只要他不想交出来,就可以不交出来,选票欺诈什么的就是个借口,换其他借口也没什么问题。
  然而要堵住反对者(至少是大部分反对者)的嘴,一个合适的名头很重要。为了这个名头,特朗普在想办法造尽可能大的新闻。从夫妻双双得新冠、到拜登儿子“拜冠希”,特朗普团队的料基本就是不死不休。第一次辩论之后立刻得了新冠,休息三天后奇迹般痊愈,留下白宫相关人员感染一片、一地鸡毛。
  哈佛大学政府系学者付泽提到特朗普有两点优势:1)其“地推”的竞选策略弥补了其在民调中的劣势;2)疫情也许会产生“聚旗效应”有利于现职总统。对于前者,特朗普染疫明显限制了其活动,对竞选造成负面影响。而对于后者,关键摇摆州反映出来的数据并不明显。
  许多人喜欢拿特朗普与约翰逊作类比,但是这个比较忽略了英国人和美国人性格上关键的不同。英国有着面对敌人不屈不挠、淡化危机的传统,而这种传统在二战中德国空袭、地铁袭击等危机事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新冠对于英国人来说是“另一个危机”,这也可以解释约翰逊支持率的提升——英国人至少承认危机的存在,只是对危机有所淡化。而相比之下,美国本土近百年来除了911以外没有遇到过新冠这样的外部直接威胁,而特朗普的做法则是认为这个威胁不存在。这种“鸵鸟政策”之下,特朗普支持者固然可以无视疫情威胁,但正视疫情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支持他,特朗普自然也没办法把染疫率转变成支持率。
  然而,拜登的儿子“拜冠希”的“电脑门”却被证明是有效的策略,原因并不仅仅是《纽约邮报》报道本身,而是社交媒体删帖从反面增加了其可信度。近两个星期以来,特朗普在摇摆州的支持率有着明显的上升,同时拜登支持率下降,意味着中间及偏保守派选民开始站队,除了归功于巴雷特大法官的任命,剩下的就是“拜冠希”神助攻的功劳了。
DSC0005.jpg

  10月16日“电脑门”发生后摇摆州民调走势 RealClear Politics民调数据截图
  民主党的直接反击包括曝光特朗普750美元纳税和他的中国海外账户,但是效果还不明显。
  然而,就算美国人看不明白,中国人也应该看明白了。不论特朗普还是拜登爆的料,都是典型的“美式黑料”:故事关键证据多数难以证实,有的存在明显逻辑问题,通过故事本身可以简单粗暴地发现传播者针对的人群,并且通过反推可以清晰地看到讲故事的人想要获得什么利益。
  之前特朗普被曝辱骂老兵就是这样的例子——没有关键录音证实,针对军人及军属,发起人是民主党利益相关,达到劝阻温和保守派和中间派选民给特朗普投票的目的。特朗普的税也是一个道理,针对的是他有偷税嫌疑,但是国税局没有可以曝出来的材料,那么750美元的税就没有关键证据,然而这篇新闻一出,特朗普选票已然被影响了。
  同样,“拜冠希”同学的故事也是一个道理——如果拜登真的有足够的本事,为什么要让儿子寻寻觅觅地在民主党铁票仓特拉华州跑到一个特朗普粉丝那里修电脑?而且一般修电脑的人一定是电脑要急用,他反倒贴上兄弟的贴纸然后一留就是半年,生怕别人不知道这和拜登有关。
  相比于在电影中追求细节完美的中国人而言,美国人讲故事煽动情绪的能力很强,但是基本逻辑和细节就不一定完美了。要知道,魔鬼常常藏在细节中。当然了,对特朗普而言,他才不管细节,他宁可用行政手段也要施压联邦调查局,把这个案件做成对拜登本人的调查,打击其选民投票热情,其他的并不重要。别的不说,你看他四年前当选后动希拉里一根毛了吗?
  竞选策略上,或许是担心拜登出问题,他的老搭档奥巴马选择出山,高超的口才应该会给拜登一些加分,但是鉴于参加者寥寥,其影响还不好估计。
  同样,关于近期的突发事件,拜登车队在得州被围堵,以及进一步的警察暴力与逐渐极端化的游行示威,由于距离大选日期过近,民调很有可能难以准确反映其结果,这些突发事件引发的投票结果变化究竟多大,答案我们只有到选举日才能知道了。
DSC0006.jpg

  拜登竞选车队在得州遭特朗普支持者车队“伏击” 视频截图
  五、美国将何去何从
  这一场竞选下来,大家跟着坐了一回过山车,看了一圈热闹,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美国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而且很难随着领导人的更替而解决。
  美国的两党政治观赏性确实不错,但是其本身只是一个形式,目的是为了提供来自不同利益阶层的全面观点,从多个角度分析利弊,其本质内容还是要拿出对国家足够好的政策并组织力量实现。
  然而,近些年来(尤其是2012年后)两党都发现,制造对手贪污腐败、通敌卖国、执政无能的故事并广泛传播,要比提出更好的政策更加容易;煽动选民的非理性情绪要比让选民理性选择更加容易;利用执政党优势犒赏自己选民,打击对手票仓要比竞选集会喊破嗓子更加容易。
  这样的发现催生了一批只懂得竞选不懂得治国的政客,就像只懂得应试不懂得应用知识的学生。奥巴马这个美国人眼里的“高分低能”虽然不是这种人的代表,但是已经多多少少露出了端倪。而特朗普则是这个制度下的极端,如果说奥巴马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特朗普则是一个能把抄卷子和替考用到极致的人,至于其真实水平,不能说没有,但是不重要了。选举的逻辑是,如果你可以不去管疫情,然后还可以赢得选举,那么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在疫情上呢?
  用打击对手代替政策较量的结果就是,两党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要为反对而反对。你支持科学抗疫,我就说科学不能影响政治,你支持戴口罩,我就反对戴口罩。结果就是本来应该有全国性共识来解决的问题,被硬生生搞出来一半人反对。尊重科学,保护环境,反对种族歧视,帮助弱势群体,这些本来应该是所有人都支持的事情,都要荒谬地有一半人明里暗里的反对,那什么事情又能做成呢?
  结果我们就看到了,美国虽然国力还在,但是美式务实精神已经几乎被消磨殆尽,没有人从跨党派的基础上去想什么对这个国家有好处,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只想着把选民当蛋糕来切,去保证自己的利益,能撒手不管就不去做事情。很多政客记住了存异,忘记了求同。
  在中国长大的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什么是“发展才是硬道理”,什么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构成了横跨各个阶层的主流社会共识,也构成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四十年来经济飞速发展的基础。然而,大洋彼岸的这个国家,连这些基本的共识也无法达成。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