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赤子之心 纯粹之境

时间:2021-7-19 11:17 0 1124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微信图片_20210719111504.png

左上角小图:许江致词之影。第一排:座谈会之影。第二排:吴山明艺术年表。第三排:吴山明艺术历程。第四排:吴山明艺术馆开馆特展人山人海的参观人潮。


2021年6月19日下午,吴山明美术馆召开专家座谈会,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出席并讲话:
“ 吴山明美术馆的落成是中国美院,也是杭州美术界的一件大事。美术馆的创意、建设到现在的开馆展览,倾注了吴老师很多的心血,如今,美术馆顺利落成,这对吴老师在天之灵是最大的安慰。

我对吴老师第一个评价就是“新一代浙派人物画的旗帜”。一年多之前,方增先先生去世,那是创建浙派人物画的一代旗帜,萧萧落叶,漏雨苍苔。一年多后,又一代巨星吴山明先生也去世了,曾日月之几何,两代巨星相继陨落。两位均是我们的师者,其艺均代表一代画艺的最高水准。但他们的艺风有何殊异呢?我想吴老师最大的特点即是意笔的自觉。方先生一代人创造性地运用中国画的笔法来解决当代人物的造型问题,并赋予独特的神形兼备的语言方式。又在长期的磨洗中,凝练折叙之笔与大块渲染之间跳匿转换的风飚狂蹈式的表现手法。吴山明老师后出十年,有较好的造型基础的跬积,有人物画笔法的广泛积累。明漪绝底,奇花初胎。我想吴山明老师很早就关注到墨的情趣。墨既是中华历史上高贵之物,又是笔墨表现的最具风神、最含情趣的核心部分。这是一种天赋的自觉,吴老师从这里发现了宿墨,在人物画这一造型要求很强的田园里,展开意笔人物的长期探索。宿墨者,隔夜之墨。墨有一种净化的倾向,接近某种纯然神气的东西,宿墨的变化,沉淀的关系,具烟云的意味。吴老师肯定对随着时间变化而呈现的墨色之变给予特殊且旷日持久的关注,并孜孜不倦地将之化入人物的刻画和意笔用意之中,将笔与墨之间的互动共生演化为有情有意的东方式的意味和韵致。

吴山明先生以他60年的艺术磨洗,以他卓越的笔墨自觉,以他通明的人性洞察,以他壮若潮水的创作激情,铸练了绘画艺术的风神,提升了浙江浙派人物画的时代高度,他的艺术既是现代浙派的旗帜,也是中国当代人物绘画一座高峰。

吴老师还是国美中国画教学的领军者,从艺六十年,任教五十六年,这在今天艺术界是少有的,而且他担任中国画的学术领军时间亦长。他最为倾注心血的是意笔人物画的教学,早在1985年,吴老师就借“全国中国画教学座谈会”之机,主持中国画系,正式将“意笔线描”列入教学大纲。 1986年出版《意笔人物画技法》,1987年在央视举行“意笔人物画”讲座,并远赴德国汉堡美术学院讲学。 1991年吴老师主持修订《中国画系教学大纲》,同年《意笔人物画技法》第二版发行并获奖。当年,他还主持出版《吴山明意笔人物线描集》。 1993年《美术》连续发表《中国意笔人物线描简论》。

意笔,总是意笔。 《文赋》有言: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在物与文之间,“意”是中介;在中国人充满想象的艺术中,“意”是得以精神自由的依据。吴山明老师很早就把握住了中国绘画的“意之大者”,并将这种“意”的神形兼备,富有远见地归入线描的训练。在他大量的意笔渍墨探索的同时,卓有远见地进行线描和技法的梳理,反反复复地在教学中深化线描训​​练,孜孜不倦地向全社会推广意笔内涵、线描方法。吴老师还是一位仁心厚道的师者。他的面容原就慈眉善目、惠风和畅,美院上上下下没有不感受到他的和颜慈心、乐于助人的。我在香港最早的展览,1993年一画廊的个展,就得益于吴老师和高老师的穿引介绍。他的身上有一种诚心善意的圆满,他的教学能有那样收摄生徒的心,都与他自在的这份圆满有关。这份诚善的圆满,犹之惠风,荏苒在衣,是一份厚朴的真性情。

当吴山明美术馆落成时,我们倍感怀念,看着他的画卷,感觉他栩栩如生,仍然在我们的中间。在吴先生的告别仪式上,我的挽联是:陶钧墨韵,澡雪神情,一甲子铸就中华意笔高境;慈爱树德,师道立心,半世纪养成现代浙派领军。

此刻,我仍然将此联献给吴山明老师,献计他意笔万仞,蕴味悠长的赤子人生。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