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蔡徐坤不止“赊歌”还卖“迷盒”,粉丝疯狂消费何时休?

时间:2021-9-3 10:39 0 1006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文原创自微信公众号“南都娱乐”,微信号:nanduent
卖《迷》的方式才是最迷的……
在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仅两天后,又一位“顶流”艺人身陷风波。
8月29日,有媒体发现蔡徐坤于4月13日上线、单价26元、销量超320万张的数字专辑《迷》中,仍有6首歌未发布,且歌名、发布时间皆不明确,此般“贷款发歌”的预售行为被质疑涉嫌违法。
30日,该专辑上架五首新歌,至今仍有一首作品未发布。而五首新歌中,有一首是此前发表过的歌曲的新版本,还有几十秒的纯音乐以及两分多钟的短曲,被部分网友认为这些作品是迫于舆论压力而临时赶制的。
31日,蔡徐坤工作室发布致歉信,称其“未尽到提前以显著方式提醒告知全部歌曲上线时间的义务”,未来将完善专辑的消费提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DSC0000.jpg



为还原“赊歌”事件全貌,南都娱乐采访了购买过该专辑的消费者、律师以及音乐行业从业人员,探讨“赊歌”操作的合法性及其目的。
有消费者向南都娱乐透露,比预售专辑更让他“不爽”的,是其官方限定周边“迷盒”的预售:不仅发货周期长达两个月,部分产品的设计也不如预期。
音乐公司工作人员则表示,由于制作、宣发等因素,分批上线或发售专辑歌曲是行业内越来越多的现象,但像蔡徐坤的《迷》这样率先预售整张专辑的操作却并不多见。
01
不仅“赊歌”,还卖“迷盒”
小忻(化名)通过《偶像练习生》节目喜欢上蔡徐坤。4月13日《迷》这张专辑上线后,她第一时间就购买了一张来听。“作为一个支持者,我就先买了,也不知道到底出了几首歌。”点开专辑之后,她看到歌曲列表中显示,还有一部分歌曲还未发布。
先卖专辑、后发歌曲,看似荒谬的预售行为,实则却没有被法律明令禁止。上海融力天闻律师事务所的许超律师向南都娱乐证实:“目前并没有法律禁止这种预售行为,所以严格来说,并没有明显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
“不过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角度,消费者有知情权,消费者有权利知道其他歌曲的上线日期,如果蔡拒绝明确或提供,就属于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他提到,“预售行为对出售方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出售方要证明对买受方有明确的、显著的提示,否则也是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消费者知情权的规定,目前蔡工作室出的道歉函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弥补的。
许超告诉南都娱乐,如果有消费者举报或者投诉,市场监管部门是可以对预售行为的规范性进行指导、规范、限期整改。
然而,作为消费者的小忻在当时却没觉得“先买后听”的操作有什么问题。在她的印象中,其他歌手也有类似的情况,而且这张专辑的概念就是“迷”,所以“会陆续出歌,来铺垫它整个的背景、故事线。”
DSC0001.jpg



小忻表示,自己当然也希望新歌能快点上线,但也关注歌曲的内容本身。她告诉南都娱乐,蔡徐坤还有一些在舞台上已经表演过的歌曲还没出音源,因此尚未发布的作品应该是早前就完成制作,但还在打磨。
她还透露,由于粉丝群体中会有“大粉”引导发言,即使有粉丝对专辑的预售方式有疑惑或不满,这些声音也“很快会被压下去”。
在小忻看来,预售专辑至少还有一部分歌曲可以现听,而真正让她有些“不爽”的一次消费,是购买其官方周边“迷盒”。
据了解,蔡徐坤于6月15日开启官方限定版周边“迷盒”的预售,包括毛巾(79元)、T恤(188元)、帆布袋(119元)、口罩(39元/盒)四种品类。然而,粉丝们“限时不限量”地购买周边产品时,却并不知悉“迷盒”中内容物的具体样式。
DSC0002.jpg



“它不告诉你里面的设计是什么样子的,买了才知道。但它就是‘迷’这个概念,也不能说什么。”小忻于6月买了一整套周边(总价425元),但在两个多月后才陆续收到货,“我觉得这个周边的(发货)周期太久了,说实话有一点不爽。”
虽然不确定产品的样式是否合乎心意,但由于该周边为限时订购,粉丝们生怕错过机会而纷纷下单。记者注意到,在相关电商平台上,四种“迷盒”周边的总评价数为“10万+”,可见订单量之多。
DSC0003.jpg



记者发现,“迷盒”周边的消费者反馈以正向好评居多,但也有部分消费者反映“迷盒”包装有受损的情况。
DSC0004.jpg



收到全部的“迷盒”后,小忻才看到每件周边的“真面目”,结果却并不完全尽如人意:“T恤我觉得是不错的,可以穿出门,口罩没我想象中好看,帆布袋的设计我不喜欢。”
律师许超表示,该“迷盒”周边“和盲盒类似,游走在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边缘”。两者不同之处在于,购买盲盒的消费者知道内容物可能会有哪些款式,而“迷盒”的消费者仅仅了解部分产品的尺寸和颜色,并不知道其设计、材质等细节。
DSC0005.jpg



盲盒拼的还是概率,这个‘迷盒’拼的是制造商的人品。”他评价道,“包括盲盒在内的这类产品,目前都存在监管难的问题,一般只有消费者举报或投诉后,市场监管部门才会介入调查。”
此外许超还强调:“这里除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还涉及是否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粉丝买完发现不值,是否可以退货。”经记者核实,“迷盒”周边可以在付完尾款后发起退货。
DSC0006.jpg



但需引起注意的是,数字专辑作为虚拟商品并不支持退货。四个月来,《迷》中6首歌曲迟迟未明确上线时间,但消费者也不能够申请退款。
02
“赊歌”为什么香?
《迷》的预售引发争议后,很快便有网友指出,其他歌手的专辑也采取了类似的销售模式。比如毛不易的最新专辑《幼鸟指南》,其于5月底发售同时发布主打歌,其余歌曲在一个月内分批次上线。此外还有林俊杰、范丞丞等歌手也有相关作品涉及此种预售形式。
DSC0007.jpg



那么,“赊歌”的行为在音乐市场上到底有多普遍?音乐人、音乐公司为何越发倾向于将专辑作品“分批解锁”?
音乐公司工作人员东东(化名)告诉南都娱乐,虽然“最近分批上线的歌真的越来越多了”,但是像蔡徐坤的《迷》这样先售卖整张专辑,再陆续发布歌曲的情况在当下的市场上还比较少见。
(这种预售)真的就是针对粉丝了,因为路人不会先买一整张的。”东东表示,不少歌手的数字专辑都采用陆续发歌的形式,但要么是免费可听,要么是每首歌曲分别进行售卖,极少出现预售情况。
只有流量和头部歌手才付费,大部分音乐人不敢付费,因为就算付费,也没有多少人会买。比起收这个钱,还不如让更多的人听到,降低(被人听到的)门槛。”东东无奈道,“但其实音乐本身就是该付费的。”
而越来越多的专辑愿意将歌曲分批次上线,则主要是出于制作时间及宣发周期的考量。
“有的人是因为制作还没全部完成,主打先做出来了。”东东告诉南都娱乐,相比起实体专辑,数字专辑给音乐人更多自由发挥的创作空间,时间上也更宽裕,“不用非要一口气把所有的歌都出完”。
在宣发上,分批次发歌也极具优势。“现在很多偶像都(把专辑)拆开(发布),因为对于追偶像的人来说,他们就希望有物料持续地更新嘛,或者发先行曲,还可以不让粉丝等那么久。”
另一方面,分批次上线歌曲也从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听者们的负担。东东认为,比起坚持听完一整张专辑,许多听众会更愿意收听单曲,“发专辑一直有个现象就是大家只听主打歌,如果一张专辑一起上的话,其他收录曲其实容易被埋没了。分批一首一首上,反而给每首歌都留足了宣传的时间。”
DSC0008.jpg



《迷》的发布周期长达四个多月,至今仍有一首《Outro-》尚未发布。对此,东东表示“也可能是还没做完”,她告诉南都娱乐,歌曲的录制时间并不长,但后期制作也可能需要很久,“细细打磨、各种更改,和所有搞创作的一样,可快可慢。”
03
“限购专辑”有用吗?
至于该音乐作品的质量究竟如何,或许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但在一半以上的歌曲尚未发布、也并无任何作品出圈的情况下,《迷》的超高销量才是其最“迷”的地方。
同是先预售后发歌,比起林俊杰等实力派歌手的几十万销量,蔡徐坤的《迷》的数据着实惊人。该专辑于4月13日上线后仅用不到2小时就创造了QQ音乐的“殿堂史诗唱片”认证纪录,至今销量超过325万张、销售额破八千万,无疑又是粉丝群体“氪金打榜”的典型例证。
DSC0009.jpg



“不买一百张,怎么好意思发微博?”小忻调侃道。她告诉南都娱乐,自己坚持理性消费,专辑、周边都只买一份,但饭圈中却不乏重复购买、冲动消费的现象。而“分批次解锁歌曲”的形式,可能也会诱导粉丝在新一波作品上线后再去购买同一张专辑。
“粉丝现在是这样子的,出了什么事情都要买几张专辑庆祝一下,比如蔡徐坤生日,甚至对家艺人出事等等,可以无限往上叠加。”小忻说。
所幸的是,为响应整治饭圈乱象,QQ音乐与网易云两大在线音乐平台已分别于28、29日发布公告,对数字专辑采取限购措施,用户已购买的专辑无法再重复购买。自30日《迷》的五首新歌上线以来,销量增长了一万多张,其中包含不少前来围观的吃瓜路人,而此前购买过该专辑的粉丝无法再次冲击销量。
DSC00010.jpg



曾有媒体这样报道数字专辑的收入分成:“一般说来,一张数字专辑的收入三成会给到音乐平台,七成给到版权方——也就是唱片公司。唱片拿到分成后会进行再分配,词曲作者一般能拿到16%,艺人能拿到15%~30%,剩下的就归唱片公司所有。”
如今,用户不得重复购买同一张数字专辑,平台、艺人、唱片公司、词曲作者的收益将会由此减少,这是否会对整个音乐市场造成影响?
音乐公司工作人员东东告诉南都娱乐,当前售卖数字专辑的主要是流量艺人与头部歌手,更多的音乐人、音乐公司的收益来源是版权费及线下演出等业务。因此,专辑限购对他们的损伤并不太大,该措施针对的还是粉丝的非理性消费
DSC00011.jpg



然而,专辑限购措施真的能让偶像型歌手的销量数据“脱水”,让作品有望实现真正的“出圈”吗?
答案仍然是否定的。据小忻对饭圈的观察,专辑限购只是提高了粉丝们“氪金打榜”的技术门槛而已。“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们可能会开很多不同的(账)号,甚至出现黄牛组织代买等等。”
今日广电总局再发通知,在“坚决反对唯流量论”一条中明令禁止了选秀节目引导、鼓励粉丝以购物、充会员等物质化手段变相花钱投票。然而,从“倒奶打投”到“氪金打榜”,粉丝们为偶像花钱的主观意愿却始终强烈,哪怕专辑的作品并不完善、哪怕“迷盒”中的产品质量成谜,仍然心甘情愿地前赴后继。
DSC00012.jpg



但粉丝们应该意识到的是,任何看似高级的概念包装或营销手段都不应成为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借口,而大量的重复购买、攀比数据的行为也是极不理性的消费。
从“赊歌”到“迷盒”,蔡徐坤的《迷》,或许只是饭圈超前消费、非理性消费现象的冰山一角。平台采取的限购措施可以助力规范市场,形成更良性的竞争,但抵制粉丝的非理性消费仍然任重道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