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科技新闻
›
Sci-Hub生日解封,一次放出233万篇新论文!与出版商十年 ...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46961
主题
146978
回复
173066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科技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3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43
李云泽:保险业要加快由追求速度和规模向以价值和效益为中心转变
0/39
从4.5%降至3.5%!振兴银行存量存款利率下调,**能否单方面暂停“加息”
0/42
央行科技司:正在加紧出台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合规指南
0/42
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助力北京市银行业协会举办声誉风险管理培训
0/34
理财公司掀起降费大战,部分产品费率低至0
0/34
回应被罚50万元,国开行:将严格按照监管要求落实整改措施
0/41
东莞万江举行2024年“百千万工程”政策宣讲会,搭建政企交流桥梁
0/33
21理财私房课丨市场涨、投资亏,这一导致逆势亏损的“理财刺客”需警惕
0/35
大家财险因财务数据不实再领罚单,今年前三季度亏损1.7亿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Sci-Hub生日解封,一次放出233万篇新论文!与出版商十年斗争,开放知识任重道远
时间:2021-9-11 10:37
0
694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来源:大数据文摘(ID:BigDataDigest)
作者:Caleb
被推特封过号,被运营商封杀过,还上过无数次法庭……
9月5日,饱经风霜仍然坚挺的全球最大的免费学术论文下载网站
Sci-Hub
十岁了!
为了庆祝十岁生日,Sci-Hub的创建者Alexandra Elbakyan在推特上表示,将在Sci-Hub放出超过
233万
篇新的文章,至此,Sci-Hub数据库中已有将近
8800万
篇免费研究论文。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文章都来自荷兰出版商Elsevier和国际出版商 Springer,其中398,548篇关于医学,184,598篇关于工程,171,929篇关于化学,以及7篇关于牙科。
更让人激动的是,针对Sci-Hub的
限制也已经被解除
了,可以上传最新的研究论文了。
对此网友们也是十分激动,有人留言表示,Alexandra Elbakyan“为科学做的事比大多数科学家做的都要多”。
也有人表示,自己“从微生物学到工程学,都离不开Sci-Hub”。
出版商有多恨,科研人就有多爱
尽管Sci-Hub十周年纪念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好消息,但我们都知道,Sci-Hub其实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2011年,由于饱受获取论文成本过高问题的困扰,哈萨克斯坦程序员Elbakyan决定一个“影子图书馆”。于是9月,Sci-Hub正式上线。
由于Sci-Hub用户
不需要订阅或付款
就能够使用原本存放在付费数据库的论文文章,并提供搜索原出版社网站内的文档文件服务,上线后便大受追捧。
甚至在2017年,一位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Daniel Himmelstein还以Sci-Hub为对象进行了研究,他表示,
Sci-Hub上的论文基本能满足大部分的论文需求
。
但与之相对的便是
学术出版商
们对Sci-Hub的攻击。
多年来,Sci-Hub一直在和出版商们“斗智斗勇”。2015年,一名法官裁定Sci-Hub侵犯了美国版权,对运营商发出禁令。2017年,另一家美国法院判定,由于版权遭到侵犯,出版商Elsevier将获得1500万美元赔偿金。2019年,美国司法部对Sci-Hub进行了调查,因为他们怀疑该网站涉嫌与俄罗斯情报机构有联系。
2020年12月,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Wiley和美国化学学会(ACS)在印度联合起诉Sci-Hub。这次,Sci-Hub遭到了
全面封锁
,无法公开新论文。
前段时间,Sci-Hub也不得不开始寻求网友的捐赠。
面对此般情景,19位印度科学家直接向法院提交申请,罗列了Sci-Hub为什么受欢迎,出版商为什么讨厌等原因,还强调了开放获取的重要性。
于是,今年,印度高等法院下令推迟案件审理,15场庭审下来也没有得出什么结果。就这么拖着拖着,当初的关停的禁令也已经失效了。就这么阴差阳错的,Sci-Hub又“活”过来了。
也正是因为Sci-Hub深得人心,每次Sci-Hub受到威胁时,用户便会团结起来,对数据进行备份。今年5月,Sci-Hub用户一共就备份了
77TB
数据。
威胁了出版寡头,
但仍是治标不治本
在国内,从Sci-Hub生日至今,相关话题仍然得到了众多关注。
知乎网友@如雪就谴责了出版商们的行为:
出版商们对知识本身没有任何贡献,却对
论文作者和读者两边割韭菜
,做着无本万利的生意。一方面论文作者需要交版面费,不同期刊收费不同,少的一篇论文几百美元,多的则一篇论文几千美元,某些专门圈钱的刊物会更贵。
另一方面,除去部分开源期刊,读者想查阅论文则需要自己所在单位(比如大学图书馆)出钱购买论文数据库、或者自己个人购买单篇论文,一篇论文价格在几美元到几十美元。
更过分的是,
出版商们已经形成了垄断
。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研究成果都是由5大集团出版的:Reed-Elsevier(里德-爱思唯尔),Wiley-Blackwell,Springer(施普林格),Taylor & Francis(泰勒弗朗西斯),以及根据采取标准的不同,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学会)或 Sage Publishing(塞奇出版公司)。
借助学术期刊的垄断地位,购买学术期刊数据库费用很贵(几百上千万),而且每年以超过10%幅度涨价,个别年份甚至涨价20%,30%。这导致很多大学和研究机构不堪重负,纳税人的钱都被这些出版商拿走了。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5140254/answer/2108745790
学术出版的利润率甚至超过了互联网巨头
就目前而言,Sci-hub无疑是有着巨大意义的,因为它对出版寡头形成了有效的竞争。
但网友@mengyi sun指出,“Sci-hub始终
治标不治本
”。
毕竟Sci-hub的大部分文献来源,还是已经由商业杂志社整理出版的作品。而且现在的商业杂志社甚至对学术评价具有垄断权(看看多少评价机制是建立在商业杂志的名头上),所以恐怕还是
无法彻底拔除商业化学术出版这个毒瘤
。要最终除去这个毒瘤,只能由公共资助建立一个更好的评价平台——但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1055323/answer/1295903108
可能这也是国外学者多将Sci-hub创始人Alexandra Elbakyan称为“科学罗宾汉”或者“学术界侠盗”的原因所在吧。
知识盗窃?知识开放?
在国内,“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对论文等知识的垄断也曾激起过许多争议。
2016年,
北京大学
等高校就曾因相似的理由打算中止与知网的合作。北大图书馆发表声明称:“我们仍在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谈判,努力坚持争取到合理的条件,不向商家过分的涨价行为轻易妥协。”
同年,
武汉理工大学
在微博表示,“目前2015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合同到期,由于续订价格涨价离谱,我校与中国知网(CNKI)公司的谈判不成功”。
2018年,
太原理工大学
在官网发布2019年暂停访问“CNKI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的通知,称因与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就“CNKI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续订价格及使用方式未达成一致,经研究决定,自2019年1月1日起,该校师生暂停访问 “CNKI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
同方股份2018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同方知网的毛利率达到58.83%
以Sci-Hub为代表的网站通过论文公开免费下载的方式促进知识的公共化,到底是否利大于弊?
2019年针对此有过一次较为系统的辩论。辩论双方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基因组学博士后丹尼尔·希梅尔斯坦,而认为弊大于利的则是贾斯丁·斯宾塞。
斯宾塞认为,Sci-Hub等网站正在为社会传递一个危险的信号,即“任何知识都应该是免费的”,以及“搭建高质量的同行评审期刊平台不会产生一定的成本”。同时这些机构也
鼓励了盗版的正当性
,这将威胁社会文化。“更令人担忧的是,有证据表明,一些欧洲的图书馆,开始利用存在这些能够免费获取文献的网站,作为和机构谈判的筹码”。与此同时,有迹象表明,这些出版商也正在推进一些更加公益性的项目。
对此,丹尼尔则表示,学术知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公共性,
并不可将Sci-Hub简单类比为“知识盗窃”
。在丹尼尔看来,“获取文献的高成本”是一个印刷时代的主题。彼时由于不可忽视的物流成本,为获取文献收费是必要的。
然而在数字出版时代,提供文献的媒介成本很低,这与数据库高额的收费不匹配。“我们应当转变看待出版的观念”。“为什么这些机构能获得如此垄断知识的权利?主要还是因为作者们更希望在他们旗下那些更有声望的期刊上发表文章。但这并不构成高额收费的正当性理由”。
同时,他还指出,“开放获取知识”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中还有着不可替代的好处。随着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转向文本和数据挖掘。“包括治愈复杂的疾病在内的许多研究领域,我们都越来越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来广泛地搜寻文档中的信息。而每一项‘锁在墙内’的文档都对这类研究是一种阻碍”。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大数据文摘
(ID:
BigDataDigest
),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