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科技新闻
›
iPhone13揭开国内苹果供应链隐忧:该反思什么? ...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47981
主题
147998
回复
174120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科技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3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95
负债不够存单来凑,年内多家银行同业存单罕见“提额”
0/100
华泰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江门中心支公司被罚35万,原因曝光!
0/82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警惕不法贷款中介诱导消费者“债务重组”
0/86
金融引擎助力生态振兴,恒丰银行亿元资金助力废弃矿坑综合治理项目
0/73
虚列费用!惠州这家保险公司被罚22万元
0/76
金融机构科技投入超3500亿 数字化转型步入深水期
0/68
蛇年纪念币钞难抢?还能捡漏吗?多家银行回应
0/67
评评“理” ⑲:招行APP业绩榜NO.1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14%,性价比得分却很低丨银行热销理财产品测评系列
0/73
智库报告|科技金融落地之年,商业银行答题如何?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iPhone13揭开国内苹果供应链隐忧:该反思什么?
时间:2021-10-10 09:08
0
748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文 | 王新喜
日前,发生在苹果身上有两件事,值得深思。
其一是有国外大神针对iPhone13做了一个零部件的拆解,引发了业内的热议。
从拆机中发现,iPhone 13pro的基带来自高通,CPU/GPU是苹果自研,电源IC芯片由苹果自己供货。屏幕和内存来自三星,闪存来自日本东芝(铠侠) ,CMOS传感器来自日本索尼 。WIFI6模组的核心SOC来自美国博通的BCM4387。这些核心零部件占据整个BOM成本的70%。当然国内供应商的零部件也不少,其中包括镜头、电池、外壳、板材、线材、PCB板、马达、天线、麦克风、扬声器等。比如京东方提供手机控制面板,蓝思科技生产手机金属外壳,另外舜宇光学提供手机镜头等。
也就是说,在iPhone13系列产品中,没有一项核心零部件是来自于中国供应商,苹果也相对做到了对其核心零部件的自主掌控力,也降低了对国内供应链的依赖,从这份拆解报告中,iPhone13其实也揭开了国内的苹果供应商大而不强的一角。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是,苹果剔除了包括欧菲光在内的34家中国供应商。也就说,苹果一方面在压缩中国供应商的比例,一方面强化了对核心零部件的掌控,持续弱化中国供应商在整个苹果供应链的核心地位。
之所以说苹果在有意识的弱化中国供应商在苹果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是因为一直以来,在苹果的供应商名单中,中国占据了一半以上。
在今年发布的全新iPhone13系列中的零部件来自于200多家供应商,而中国依然占到了其中的110多家,而针对这些非核心领域的企业,苹果也在通过双供应商模式持续保持着对这些非核心零部件的主导权与掌控力,所有的非核心零部件基本都是由两家或者多家企业一同供货,让这几家企业互相竞争,压低成本,必要时还可以剔除换掉其中之一,培养新的厂商加入。苹果尽量做到不让任何一家企业坐大威胁到苹果对这一部件的掌控力,也让大部分非核心部件的供应链厂商没有话语权。
即便如此,库克治下的苹果还不放心,从近年来的动向来看,它一直试图向印度、越南扩充产能与工厂,扩大供应链厂商名单,将供应链尽量分散在全球不同的国家,弱化它过于依赖中国市场供应商的问题,强化自己的主导权。
但是,至少从目前来看,围绕iPhone等产品,中国供应商尽管没有一家进入到苹果的关键核心零部件厂商阵营,但在摄像头模组,PCB线路板,天线,FPC柔性印刷线路板,扬声器,触控马达,玻璃盖板,玻璃后盖,金属结构件,精密连接器等非核心零部件部分,苹果也依然难以在中国市场之外找到完美的替换者。
因为涉及到这些部件,也只有中国市场有完整的供应链体系。
比如从典型企业来看,京东方提供了手机的控制面板,蓝思科技生产制造手机金属外壳,歌尔声学给iPhone提供了声学模组;泰骏科技提供柔性PCB板、德赛电池和欣旺达提供了手机电池,日月光昆山公司提供基板材料、封装和测试服务;环球晶圆昆山厂与和硕做晶圆代工,蓝思科技和伯恩光学给苹果提供玻璃盖板。浙江水晶光电提供IRCF,金龙机电为iPhone提供线性马达,环旭电子提供WiFi模组,立讯精密供应数据线,瑞声科技供应音频设备,舜宇光学生产镜头、立讯精密、瀛通通讯、东山精密等多家国内供应商提供无线充电线圈模组等等。
国内的企业生产的这些部件不涉及关键核心技术,出现问题或者品质不过关就可以换一家。但总的来说,苹果要更换这些企业,也只是在国内换。在国外,无论是越南,还是印度,要保证它具备中国工厂的产品品质与标准,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在中国,围绕iPhone的生产提供各种配件,包括天线、框架、涂料、薄膜、各种模组,这些组件目前几乎都是由中国广东、福建、上海一带的企业生产,无论是印度,越南、泰国等其他国家均无法第一时间产生高效率的供货,甚至良品率也无法保证。
其次,在中国,华强北、中关村、华南城等实体以及网络电子零件市场,则可以迅速为生产一件货品采购全部的材料运送到厂房。此前有数显示,组装一部iPhone需要大约400个工序,包括抛光、焊接、钻孔和上螺丝。一天能生产50万部iPhone,大致相当于一分钟350部。这在其他国家与地区是很难办到的,这事关iPhone的生产、出货效率以及产品的品控与质量。
这也是为什么苹果在中国的多家供应商因为受到限电的影响,就波及到iPhone13系列手机的正常出货,iPhone13系列也因此迎来了最长等待期。
在这背后,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制造业技术的进步,制造业有相对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与渠道体系与电子零售市场,一方面是中国有大量熟练且相对廉价的产业工人,比如说中国的代工厂为iPhone贡献了绝大部分的组装生产业务,在中国的工厂占据了富士康超6成的产能,立讯精密也已经崛起,而由代工厂生产业务最关键与最为核心的资源是熟练的产业工人。
庞大的熟练产业工人给苹果iPhone带来了更好的电子材料加工工艺、沉积和镀膜技术、复杂测试和组装能力,这些能力是中国熟练的产业工人占据着主导权的制造领域,也为iPhone系列产品的生产与加工以及产品品质带来了更好的助力。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从核心技术层面来看,围绕苹果的中国供应链呈现大而不强的特征。但尽管如此,但在一定时期内,中国的国链供应商依然还是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苹果在全球内还无法做到全部替代。
但总的来说,苹果还在尽量扩充供应商名单,数据显示,库克治下的苹果,其供应商数量已从当年乔布斯时代的150家左右增加至800家,供应商扩充也相对稀释了中国供应商的占比。
苹果不断壮大全球供应商的同时,也在剔除中国供应商的名单,尽量让围绕iPhone的中国供应链的比例降低。基本上,苹果在供应链环节,已经不再担心受制于某家企业。此外,富士康也在扩大海外的产能并表示海外代工产能已经增加至30%。
苹果的大战略是降低对中国供应商的依赖,在这种战略下,也让国内供应链企业处于危机与不确定性之中,比如说,依靠着苹果的订单,其镜头模组供应链位居全球第一,然而在被苹果踢出供应链之后,欧菲光的利润暴跌90%。
这对中国果链供应商而言,其实是一种预警。iPhone13揭开国内苹果供应链大而不强的一角,如何在未来更长的时间,获得生存空间,强化竞争力,值得这些厂商去思考。
在笔者看来,有多种思路,首先是补短板,攻克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如果不补齐这一块的短板,那么国产供应链处于中下游的行业地位就将一直无法改变,这是一条艰难但又必须要去突破的路。
其次是将鸡蛋放入多个篮子,降低对苹果业务的依赖,一方面可以跟苹果公司进行合作,但不能把所有的精力与利润寄托都放在上面,苹果擅长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有2~3家备选方案,中国供应链企业也应该如此,在零部件的打造层面,应该将一部分精力放在国产手机等其他厂商身上。
比如有部分企业已经在多厂商布局,国内手机面板制造商蓝思科技就开始积极与国产手机品牌展开合作,现在华为已经成为了蓝思科技的第一大用户,这样一来,即便有一天被苹果抛弃,也不至于活不下去。
当然,这也会成为一种趋势,因为如果国内供应商无法分享到苹果生态圈的高利润,且随时处于被抛弃的危机之中之时,自然会转向服务于其他增长势头向好、稳定性与确定性更好的厂商。而能够满足苹果需求的供应链的厂商,自然有一定的经验去推动国产厂商的需求与产能升级,它与国产手机厂商的需求也是相对匹配的。
其次是多元化发展客户,向笔记本、PC、VR等上下游方向扩展新的业务空间,同时尽量投入更多研发,提升技术与产品品质,做到不可替代性的价值。
此外,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制造业的未来。我们知道,中国制造业的核心优势在于中国整个制造业产业链相对完整,以及拥有一批熟练的产业工人在,这批熟练的产业工人在全球其实具备不可替代性价值,但从目前制造业的现状来看,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在降低,许多年轻人也越来越不愿意进入制造业领域,与之对应的是,送外卖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多,这是国内制造业优势未来是否能维持的一大隐忧。
国内的制造业并非像欧美发达国家那种自然发展到顶端之后顺理成章进行全球化扩张之路,而是制造业的工业基础与科技水平尚处于发展阶段之时,资本和劳动力与人才却在远离制造业,流向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等来钱快的领域,对实体经济与制造业缺乏一种真正的敬畏与重视。
对于国内制造业来说,既要能产业升级,又要能留住产业工人,这无疑是非常艰难的。如何在全球制造业再次分工之前形成核心优势向上游迁移,也是国内制造业需要思考的难题。
苹果的做法其实也给了广大厂商提了一个醒,如何守住制造业优势、如何确保供应链厂商的核心价值与命运掌控在自己手里——答案只有一个,即在自己的核心腹地把自己做到无可替代以及永远要有Plan B。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