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全球气候之变|美中情局预测“世界气候大战”,主战场在哪里

时间:2021-11-1 08:14 0 354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近日,据俄罗斯媒体日前报道,美国中情局(CIA)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未来几十年由于地球的气候变化,世界将面临一场全球性的军事冲突。这也再次凸显了气候问题对于全球安全的重要性。 DSC0000.jpg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出现次数增多,对军队的影响也逐渐增加。
  气候问题事关战争成败
古往今来,天气、气象对于军事行动的影响一直是各国军事家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在众多兵书战册中无不强调“天时”。在过去,各方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在战时具体气象变化对军队作战效能的直接影响。如气象会制约武器、侦查装备效能的发挥,以及军事人员的部署和作战行动,在战争史上利用恶劣天气发起突然袭击或突围的例子举不胜举。而现在全球整体气候变化对于军队的影响也开始成为关注的焦点。
研究表明,近年来极端天气的产生与气候变化有着莫大的联系。不久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第六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报告指出,全球变暖正导致一些地区暴雨、洪涝、干旱、台风、高温热浪、寒潮、沙尘暴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而且强度增大,过去“几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极端天气事件,似乎正变得越来越常见。今年的报告里还首次单独设立了“气候变化中的极端天气事件”一章,并首度对复合型事件进行分析,指出人类影响可能增加了复合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概率,而未来几十年里,所有地区的气候变化都将加剧,极端高温、降水事件等将越来越频繁。
事实上,随着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以及破坏力的增大,一些国家的军队已经尝到了苦头。极端天气不但让部队的作战训练难以正常展开,而且直接影响军事人员、装备和设施安全,导致非战斗减员。以美国为例,数年来美国国防部都认为环境变化可能对军事能力构成威胁。2018年美国气候与安全中心的一份报告指出,北卡罗来纳州的勒杰恩营、加利福尼亚州的彭德尔顿营等若干美国国内关键军事设施面临气候变化风险。2018年10月,“迈克尔”飓风袭击佛罗里达州,驻扎在佛罗里达州廷德尔空军基地的多架F-22“猛禽”战机遭到损坏。2019年3月,美国中西部几个州遭遇冬季风暴侵袭,内布拉斯加州的奥夫特空军基地有三分之一被汹涌的洪水淹没(该基地位于奥马哈市贝尔维尤,是美国战略司令部的总部,部署了用于指挥核武器的战略指挥机等军机),其维修费用超过4亿美元。 DSC0001.jpg
2018年10月,“迈克尔”飓风横扫廷德尔基地,导致20余架F-22战斗机受损。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报告中CIA的研究人员提出,最迟在2040年世界将开始“气候冲突”,各方将相互使用技术(首先是指地球工程技术),加剧干旱和洪水等自然灾害。很明显,美方认为未来气象战将不可避免。气象战是指将人工影响天气和气候的气象武器运用于军事目的的一种作战手段,它通过造成对敌方不利、对己方有利的气象条件,以达到战胜敌方的目的。
其实,气象战在之前就已经被实行过,如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秘密地在老挝、越南和柬埔寨的毗邻地区进行人工降雨,先后耗资2160万美元,投入1400多人,出动飞机2600多架次,投掷催化弹47400多枚,造成了局部地区洪水泛滥、桥断坝毁、道路泥泞难行,使得“胡志明小道”由原来每周约9000多台车辆的通行量减少到只能通行900多辆,严重地破坏了北越军队的运输线。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军当时人工降雨给越南带来的损失,比整个越战期间飞机轰炸造成的损失还要大。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气象战中除了人工降雨外,还出现了很多大胆且极具破坏力的设想。如采用地下核爆炸和非核爆炸等手段,人为地诱发或制造针对敌方的地震或海啸,以达到自身军事目的的“地震武器”;或者通过向敌国上空的臭氧层撒播化学药剂,将臭氧层撕开“空洞”,使敌国直接暴露于太阳紫外线之下,从而改变当地气候,影响动植物生长,使敌方人员制病,削弱敌国战争潜力的“紫外线武器”等。
巧合的是,在不久前迪拜举行的全球绿色经济峰会上,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胡安·曼努埃尔·桑托斯发表观点称,尽管今天核战争的威胁仍然存在,但人类正在面临更糟糕的情况,那就是气候变化。不难看出,未来如果气象战真的爆发并失控的话,那么桑托斯的预言就可能成真。 DSC0002.jpg
美国核潜艇在北极地区活动。
  气候变化加剧地缘冲突
除了设想使用气象武器外,此次的报道认为未来气候变化会导致地缘矛盾进一步激化。
纵观历史,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始终与气候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气候会变化影响降水、粮食生产与人口增长。由于气候变化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从而引发生活资料的短缺,在这种生态压力和一定的社会背景下,战争高峰期和社会动乱随之产生。有研究显示,历史上玛雅帝国的三次萎缩与三场大旱联系密切,尤其是公元600年至1000 年的干旱期,还引爆了社会冲突。而在现代,有观点认为阿萨德政权未能有效地管理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干旱加上近150万人流离失所,由此造成的社会动荡不休与后来叙利亚内战的爆发息息相关。CIA报告称,刚果、印度河、湄公河和尼罗河流域等地区,有可能成为未来气候战争中的热点,这些地区有可能因为河床和水流方向的改变而发生冲突。
个人认为,目前看来最有可能因为气候变化而导致冲突的地区是北极。过去北极被认为是边缘地带,但是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冰盖日益缩减,北极的地位也陡然提升。北极冰川的融化带来了三个巨大的变化:一是降低了人类开发北极地区丰富资源的成本,使北极的资源开发成为了现实;二是随着冰川的融化,两条重要的新航道即将出现,一条是由格陵兰岛经加拿大北部到阿拉斯加北岸的西北航道,一条是从北欧经新西伯利亚海、科楚奇海直达白令海峡的东北航道(俄罗斯方面称之为北方航线或北海航线),前者联通太平洋和大西洋,后者联通欧洲和亚洲,都将成为世界航运的“黄金水道”,其战略价值不可估量;三是冰川的融化将在北冰洋生成大片可供渔业捕捞的优质天然渔场。 DSC0003.jpg
俄罗斯战略核潜艇在北极地区进行发射弹道导弹训练。
  巨大的战略和资源诱惑,使得北极周边国家纷纷开始行动。其中,俄罗斯对于北极博弈最为积极。2014年俄罗斯在北方舰队基础上组建了北极战略司令部,以协调俄罗斯在北极地区部署的所有军事力量。同年俄罗斯完成了北极“三叶草”军事基地的建设工作。截至2019年,俄罗斯已在北极的新地群岛、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北地群岛和新西伯利亚群岛建设了400多座军事基础设施。同时自2021年1月1日起,俄罗斯将北方舰队正式升级为独立军事行政单位,与俄罗斯西部、南部、中部和东部军区级别相同,实际上给予了北方舰队“第五军区”的地位。
美国近年来也开始将目光聚焦北极。在2013年5月,美国出台国内首份《北极地区国家战略》报告,并把北极放在战略优先地位。2019年6月,美国国防部发布新版《北极战略》报告,概述其在“战略竞争时代”保护美国在北极的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战略方法。今年3月16日,美陆军公布报告《重获北极优势》,主要阐述了北极的地缘政治状况,北极环境变化对战争的影响,北极的军事能力,并提出了美国陆军在北极的战略目标和作战框架及五条工作路线,旨在开发作战理论、训练和装备,使美军及其盟友和合作伙伴适应在极端寒冷天气、山区和高海拔的独特环境中作战。
气候的变化导致未来在北极爆发冲突的可能性上升。如俄罗斯将北方航道视为俄罗斯北极开发的核心内容,维护对北方航道排他性的控制权一直是俄罗斯确保自身北极安全利益的关键部分,在2018年11月俄罗斯国防部国家国防管理中心主任米津采夫就表示,从2019年起外国军用舰艇在使用北方航道航行前,须向俄政府相关部门通报。而俄罗斯这一诉求无疑与美国主张的全球海洋“航行自由”理念直接冲突,因此未来一旦美国方面的舰艇进入北方航道,双方就有可能出现不友好的接触。
(作者系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远望智库特约研究员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