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特写:袁隆平院士灵骨在长沙安葬

时间:2021-11-15 15:11 0 483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新网长沙11月15日电:特写:袁隆平院士灵骨在长沙安葬
中新网记者 唐小晴 杨华峰 徐志雄
15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追思会暨灵骨安放仪式在长沙市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这位一生研究水稻、根植于泥土的老人,长眠在他深爱的土地上。
DSC0000.jpg



袁隆平院士的骨灰上覆盖着国旗。 杨华峰 摄
在悲伤和思念中,袁隆平院士家人和生前同事、学生等前来送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罗锡文、邹学校、刘仲华、刘少军出席仪式。由湖南省农科院主办袁隆平院士追思礼,展开对老先生的深情怀念,以及分享近期科研成果进展。
DSC0001.jpg



礼仪队将袁隆平的骨灰送入安葬地。 杨华峰 摄
今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倾尽一城花,只为奠一人。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发布后,社会各界悲痛万分,无数各地民众冒雨到殡仪馆排队献花。
当日,在唐人万寿园陵墓,挂着数十条纪念袁隆平的横幅,一块写有“追忆千里稻香,致敬不朽丰碑”的大型牌匾十分醒目。无数民众自发前来送别,他们戴着的特制口罩上,印着袁隆平生前爱说的一句话:“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DSC0002.jpg



家属为安葬地添土。 杨华峰 摄
袁隆平生前喜欢的《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被循环播放。礼仪队手捧袁隆平遗像、灵牌和花篮,缓慢走向墓地。队伍后跟着三台被鲜花覆盖的灵车。第一台灵车上放着袁隆平院士的骨灰盒,上面覆盖着国旗,家属陪在他身边。
吉时到,袁隆平院士灵骨安放仪式正式开始。全体肃立、默哀、安放随葬品、全体孝晚辈添土……现场庄重肃穆。封穴完毕,全体人员三鞠躬表达对袁隆平院士的感恩与思念之情,并向袁隆平院士纪念墓行注目礼、放飞和平鸽。
DSC0003.jpg



家属手扶袁隆平院士的骨灰盒纪念袁隆平。 杨华峰 摄
自发前来悼念的民众、学生排队献花。湖南农业大学大三学生袁雅文和同学流泪满面。“袁爷爷是我们的超级偶像,他亲切、和蔼可亲,对科研一丝不苟。2019年开学典礼上,他寄语我们知识、汗水、灵感、机遇‘八字秘诀’。”袁雅文说,每位农大学子都把袁隆平的种子精神当作动力,“袁爷爷艰苦研发杂交水稻不放弃,我们年轻人遇到困难也不能放弃。”
袁隆平生前喜欢用小提琴演奏《我和我的祖国》,陵园特意安排专业人员现场演奏。得知这一消息,洋梵弦乐团29岁的廖静主动报名。现场,她和同伴在墓地用小提琴演奏《我和我的祖国》送别袁老。“想要用自己的方式送袁爷爷最后一程。我们一直都很喜欢、尊敬袁爷爷,他非常亲切,为国家做了很多贡献。”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的廖静说。
袁隆平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是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冲破了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从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
这位自称“90后”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生都在为其广为人知的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不懈奋斗。袁隆平的学生、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方志辉告诉记者,在非洲,特别是马达加斯加发展杂交水稻,倾注了袁老很大的心血。“我们始终铭记老师‘电脑上种不出水稻’的教诲,继续践行他‘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梦想,让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上更多人民。”方志辉说,袁老走后,他和团队成员将继承老师遗志,加大杂交水稻种子在马达加斯加的本土化生产,建设好杂交水稻走向非洲的桥头堡。
DSC0004.jpg



民众向袁隆平院士墓地鞠躬。 杨华峰 摄
袁隆平院士灵骨安放仪式现场,记者注意到,袁老遗像背后的巨石上,镌刻着袁老的名言:“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如水稻般金灿灿的墓盖上,放着一碗稻谷、一碗米饭,这是一位名叫胡双辉的安江镇农民企业家送来的。“稻谷和大米是袁老的最爱,我用农民的方式送别他。”胡双辉说。
袁老虽走了,但他牵挂的杂交水稻事业仍在向前。目前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全年亩产达到1530.76公斤,耐盐碱杂交稻示范也取得阶段性进展。杂交水稻现已在印度、美国、巴西等多个国家大面积种植。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恭读祭文时所说:“这位热爱人民、朴实无华、淡泊名利的科学家,这位为人低调宽厚、亦师亦友的长者,这位任则必勤、执着追梦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永远的离开了,但他仿佛又从未离开过我们,他将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