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导演请指教是怎么变成辩论节目的?

时间:2021-11-19 10:16 0 584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文原创自微信公众号“南都娱乐”,微信号:nanduent

吵架比短片还精彩
由《演员请就位》节目组原版人马打造的新作《导演请指教》自官宣阵容起便引发热议,于上周末正式上线的第一期正片内容可谓“不负众望”地承袭了前作风格,“腥风血雨”一触即发。
如果说相国强、包贝尔的短片引发的还只是各方基于创作层面的激烈探讨;下半期里梁龙、毕志飞的作品直接让矛盾升级:前者使观众与影评人battle不休,后者则深陷演员、制片人、影评人集体围攻,几度哽咽落泪。
DSC0000.jpg



混战中,李诚儒的犀利质疑仍然稳定发挥,句句令人尴尬到脚趾抠地。论精彩程度,抓马的点评环节早已超越了导演的作品,也似乎让节目与其“挖掘、扶持优秀导演”的初心渐行渐远。
《导演请指教》为什么会变成一档吃瓜群众喜闻乐见、却令影迷们大失所望的“吵架节目”?我们该如何理解节目中的冲突?一档好的影视创作真人秀应该是怎样的?热闹的口水仗落幕后,还有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01
初心何在?
“做节目,初心和善意是很重要的。太遗憾了。本应该是主角的电影人和电影本身,被抛在一边,成了大家站在对立面的工具。”第一期节目播完后,一位媒体人在朋友圈如是写道。
在导演竞技沦为语言竞技之前,这档节目的初心究竟是什么?
《导演请指教》节目的官方定位是“影视导演竞技真人秀”,由四位制片人、十六位导演以及多位演员共同创作作品,致力还原市场机制,同时挖掘、扶持新人导演,为优质作品提供创作平台和资源助力。
DSC0001.jpg



然而从执行层面上看来,节目的种种操作使其无法达成以上目的。
首先是受邀导演的人选,“这个节目本身的设定就有问题,说是扶持新导演,包贝尔还需要扶持吗?吴镇宇关锦鹏也更不需要扶持。”影评人张友(化名)在接受南都娱乐采访时说道。
十六位导演的资历参差不齐、跨度惊人,有关锦鹏这样获过重量级奖项的资深前辈,有梁龙、韩雪这样试图跨界的艺人,还有此前作品备受差评的“争议选手”包贝尔、毕志飞,以及王文也这样初出茅庐、尚无作品问世但自带话题的“华谊千金”。
DSC0002.jpg



其中,真正担得起“需要机会和扶持的新人导演”这一身份的如王一淳、德格娜等人,实际占比不到三成。其他既非新人,亦非导演,更不需要帮助的艺人的加盟,越发让节目显得像一档明星体验类真人秀
除了受邀导演自带话题和流量,点评嘉宾中,以李诚儒为代表的影评们素来毒舌,发言犀利,也注定了节目不会太平。在媒体人小雨(化名)看来,节目某些地方的剪辑有点刻意制造冲突的意思,“不管李诚儒有没有讲话,都要切他的镜头,(节目组)仿佛找到了流量密码。”
DSC0003.jpg



张友表示,参加节目的这十六位导演中,他会关注的是德格娜与关锦鹏。“其他人里如果有口碑好的也会看一下,但基本上对这种节目设置,不太抱期待。”
毕竟,仅仅两天的摄制时间,对于产出一部优质作品而言实在是不太友好,更何况其中还不乏导演行业的纯新人,要“创作优质作品”显然是难以落地的。
张友认为,节目的设定无法支撑住其立意。对于新人导演来说,想要寻求机会和平台,每年的电影节都有创投项目;对影迷来说,“要是真的想看短片,每年短片竞赛一大堆,现在还有线上影展,为什么不去看那些?反而去看这些只有两天时间赶出来的,连半成品都算不上的东西?”
02
标准混杂
在张友看来,第一期节目中相国强、包贝尔的两部短片作品质量都算不上及格。“都是一两星的水平,相国强虽然是电影学院老师,但拍得像学生作业,把技巧‘一锅炖’。就像王晶说的,这种(作品)香港已经有几十部了,你还拍来干嘛?”
DSC0004.jpg



同样是改编哪吒这一IP,包贝尔导演的短片却获得了制片人团队的一致认可,甚至让陈祉希直言对其改观。但张友认为,包贝尔的作品“口碑好是建立在相国强很差的基础之上”,节目先抑后扬的反转用意明显。
此时,专业鉴影团与制片人的意见也出现了分歧: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孟中指出,包贝尔的作品在双线叙事并不完整,并称制片人团队的评判标准不一,对相国强抠技术,而在包贝尔这却只谈感情。
DSC0005.jpg



这样的观点冲突和标准混乱的情况,在之后梁龙和毕志飞的作品点评环节中进一步加剧。
梁龙的作品《疯狂的外星人》是部颇具先锋感的黑白默片,由于上座率暴跌惨遭停播。大众观影团认为其不知所云,而另一边专业鉴影团却大加赞赏,其在表达时有意无意流露出的高姿态更加引起前者的不满。
DSC0006.jpg



张友告诉南都娱乐,观众和影评人的观点不一致其实是很常见的状况,二者归根结底属于两个系统。“影评人看的是艺术性,普通观众看的是娱乐性,有交集,但不一定相干。就像你在玩游戏,玩得正开心,有人告诉你这个游戏有缺陷,这本来就是没啥意思的事。”
虽然双方各执一词,但有趣的是,最后这部短片在专业鉴影团这边的上座率也并没有及格。刚才的夸赞并不实际生效,仅为自我彰显的表达。
DSC0007.jpg



到了毕志飞的《新小城之春》,专业观影团的评判标准似乎又悄然变成了导演的影史知识与专业理论。本来影片刚放映完的效果不算太差,还颇有点为毕志飞正名的意思。但在制片人和影评人几番关于中国影史和东方美学的提问后,毕志飞刚在观众心中建立起的好感又摇摇欲坠。
接着,李诚儒更是全盘否认毕志飞的独创性,而陈祉希和方励又指出了短片最根本的问题:价值观、情感观的落后以及新时代下女性视角的缺失。在这一轮接近二十分钟的点评中,几乎每一个发言人都在提出全新的概念和评判标准。
DSC0008.jpg



最新这期节目中更是出现了疑似双标的情况:制片人先是认可了吴镇宇尚未完结的短片《记》,后又说自己并没看懂,而影评人则称“电影不需要让观众看懂”,有感受就够了。然而就在上周,另一位影评人却分明对相国强表示,导演需要在个人表达和市场受众间找到平衡。
两期节目下来,各方意见几乎没有统一的时候。《导演请指教》恰恰用事实证明了,一部电影也许注定无法讨好所有人,而它本身就有着多维的认知体系。因此在不同的立场和标准之下,争辩的结果难免是混乱失焦的。
03
电影与综艺如何统一?
节目组安排“大众观影团”、“专业鉴影团”以及制片人团队这几个天然会产生分歧的群体来共同评判导演们的作品,不仅还原了行业形态,更是能拉满综艺效果。可惜节目中大多数电影人都缺乏综艺经验,承受不住设定里的强冲突。
唯有蔡康永懂得如何成就一档节目。先导片里,李诚儒三次拒绝他的邀约,却主动提出要与吴中天导演合作。蔡康永开玩笑说,自己可以在剧本里加上跟吴中天一样的“卖房”情节,瞬间缓解了尴尬的氛围,连李诚儒也被逗笑。
蔡康永有着二十多年的节目主持经验与超高的情商,这才能驾轻就熟地为自己解围、为他人找台阶。而对大多数习惯了表达自我的导演和影评人而言,在一个其专业领域的节目中被拒、挨批、遇冷,那可是容不得插科打诨、一笑置之的事,必须严肃辩驳。然而越争辩,展现出的问题和漏洞可能就越多,对方的表达欲也会再度被激发。
DSC0009.jpg



“这些很专业的东西,一旦吵红了脸,就容易把严谨给丢了,千方百计偷换概念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张友在意的是,本应是重点的电影和作品,反而会在双方的争辩中被消解掉,“除了话题,什么都留不下来,而且话题也是很糟糕的印象。”
在专业领域的科普上,《五十公里桃花坞》在后期制作上补充社交概念;《明日创作计划》将学员们根据作品的和弦编配分类剪辑,并配以解说,而《导演请指教》中,观众们却很难在情绪主导的争论中吸收到干货。
显然,无论是选角上的“埋雷”、还是赛制的设定,《导演请指教》在追求综艺效果上着实动了脑筋,结果是本末倒置,既不能留下优质的作品,吵作一团的点评也只会越发令人疲惫。
作为一档影视题材的真人秀,艺术创作才是能让节目立住的“根”,而能让作品出圈的综艺效果必须以此为基础。两者之间难免会有冲突的地方,如何弃卒保车,做好平衡和取舍尤为重要。
DSC00010.jpg



在这点上,2020年播出的《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算是个成功的案例,节目效果精彩出圈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和段子,两者的正向循环、相互成就其实是扎实的创作厚积薄发的结果。
节目核心主创李诞在其《脱口秀工作手册》一书中提到,做脱口秀与做节目遵从的是两种思维。在做《脱口秀大会》第二季前,曾有综艺导演建议节目组改版,“我们做节目的思路是,垮掉了也好看,哭了,吵架了,都好看”,但李诞以脱口秀演员们“还没做好准备进入综艺世界”为由拒绝了改变。
直到做完了第二季节目,李诞认为演员们积累了较强的创作能力后,他才终于有底气在《脱口秀大会》第三季录制前的动员大会上,在白板上写下“节目最大”四个字,大刀阔斧地改版,引入1v1淘汰等激烈的赛制,在综艺效果上发力,以此让脱口秀实现破圈。
DSC00011.jpg



反观《导演请指教》,节目最核心的主题是电影创作,但呈现的作品却尚未达到及格标准,充满着火药味的争论起初或许还能博得关注,但注定无法留住观众——开播第二周,热搜榜上已几乎不见节目相关话题,最新一期播出当晚,猫眼热度榜排名仅居第八,豆瓣开分4.1。
DSC00012.jpg



值得玩味的是,话题先行、流量至上、忽视内容——或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想要还原影视生态的《导演请指教》,也的确是这个行业的一部分缩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