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腾讯被工信部点名,央视:用户苦App违规操作久矣

时间:2021-11-27 09:42 0 399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动真格了!腾讯被工信部点名,要求对于即将发布的App新产品,以及既有App产品的更新版本,上架前需经工信部组织技术检测,检测合格后正常上架。消息一出,迅速登上数条热搜,引发热议。“监管越来越规范了!”“权益保护是好事!”……从网友们的留言中也能看出,用户苦App违规操作久矣,安全清朗的网络环境是民之所呼。
DSC0000.jpg

  据报道,本次工信部对腾讯公司采取的是过渡性行政指导措施。原因主要是今年以来,在工信部开展的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中,腾讯公司旗下9款产品存在违规行为,共计4批次被公开通报,违反了2021年信息通信业行风纠风相关要求。对此腾讯公司也回应称,正持续升级App对用户权益保护的各项措施,并配合监管部门进行正常的合规检测。
  此事之所以引起网友热议,一方面是因为整治App影响面广,涉及用户利益,难免要多说几句;另一方面,大家也对此次监管能够如此“快准狠”表示惊讶,毕竟被点名的是互联网“巨头”,而这也恰恰说明了监管整治的适当性和必要性:越是用户基础大,越要维护好用户权益,若有违规必须依法依规整治,在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揪住最容易出问题的部分严抓严查。
  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App违规处理用户个人信息、设置障碍、骚扰用户、欺骗误导用户等问题,监管整治一直在路上。截至目前,工信部已组织检测21批次共244万款App,累计通报2049款违规App,下架540款拒不整改的App。此外,还不断强化应用商店关键责任链管理,督促加强自查清理,应用商店已主动下架40余万款违规App。监管部门果断出手,无疑释放出清晰的信号:不论违规的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不论是态度不端正还是整改不彻底,合规工作容不得借口,要坚决维护互联网用户合法权益,对违规行为持续保持高压震慑,违规必究,没有例外。
DSC0001.jpg


  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回应人民群众迫切需求,也为互联网监管指导指明了方向。个人信息保护来到新阶段,维护网络信息安全,不仅需要监管部门出手,也需要行业、企业、平台、个人等多方共同参与。
  任何发展都不能以牺牲用户权益为代价,否则只能带来虚假繁荣,再难长久。监管是为了规范而非限制,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不仅有利于每一个用户,更有利于行业和全社会的长远发展。
  延伸阅读:
  突发!腾讯旗下所有APP将暂停更新,监管在释放什么信号?
  来源: 证券之星
  从年初以来,各大互联网巨头的日子应该说并不好过,在反垄断政策下,阿里、美团先后遭遇大额处罚,而最近另一家互联网巨头,腾讯也被传出多款APP暂停更新的消息,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
  腾讯被工信部行政指导
  据央视报道,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消息,今年以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的APP侵害了用户权益专项整治中,腾讯公司旗下9款产品存在违规行为共计4批次被公开通报,违反了2021年信息通信业行风纠风相关要求。
  按照有关部署,工信部对腾讯公司采取过渡性的行政指导措施,主要要求是,对于即将发布的APP新产品,以及既有APP产品的更新版本,上架前需经工信部组织技术检测,检测合格后正常上架。
  根据工信部审查新规,要求11月24日至12月31日,所有APP上架前(包括版本变更)需通过工信部审查,预计审查一次需7天。
  腾讯公司11月24日下午表示,公司正持续升级App对用户权益保护的各项措施,并配合监管部门进行正常的合规检测。在此期间,用户可正常下载使用App现有版本。
  经小编测试,目前腾讯系App在各应用商店下载使用一切正常。
  而此次腾讯被工信部采取过渡性行政措施的原因,有分析认为可能和最新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有关。
  今年11月1日起,《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生效,监管部门加大了对各家企业的用户数据合规监管。
  11月5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的通知》决定,自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聚焦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优化企业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和优化开屏弹窗信息展示方式等。
  互联网巨头业绩普遍下滑
  与此同时,各大互联网巨头的三季报也是陆续公布了三季度的业绩,互联网巨头业绩普遍出现下滑,其中腾讯的业绩已经算是相对较好的了。
  腾讯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三季度其营收为1423.7亿元,同比增长13%。
  利润方面,归属于公司权益持有人的净利润为395亿元,同比上升3%,非国际会计准则(Non-IFRS)下净利润317.5亿元,同比下滑2%,系十年来的首次下滑。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阿里巴巴实现营业收入2006.9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归母净利润53.67亿元,同比下降81.3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8.30亿元,同比下降34%。
  百度三季报则显示该季度实现营收319亿元、同比增长13%,非国际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为50.9亿元、去年同期为69.9亿元,同比下滑27%。
  此外,据证券时报报道,11月18日该公司商业化产品部召开全员大会,会上披露其国内广告收入过去半年停止增长。
  反垄断利剑高悬
  互联网巨头业绩尤其是净利的下降,除了普遍性的广告业务下滑以外,也和反垄断政策对其行业生态的改变和行为的限制也有很大关系。
  近年来,在平台经济反垄断的背景下,腾讯、阿里、美团等互联网科技巨头日子都不好过。
  其中阿里和美团更是被处于了高额罚款。
  2021年4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处罚决定书,责令阿里巴巴集团停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并处以其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4%的罚款,计182.28亿元。
  2021年10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美团停止违法行为,全额退还独家合作保证金12.89亿元,并处以其2020年中国境内销售额1147.48亿元3%的罚款,计34.42亿元。
  市场监管总局近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对四十三起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件立案调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四十八条、四十九条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涉案企业分别处以50万元罚款。
  其中包括阿里巴巴投资有限公司收购高德软件控股有限公司股权案、腾讯控股有限公司收购中国医疗在线公司股权案、淘宝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收购饿了么股权案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1月18日,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大楼,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成立。
  互联网巨头为何总被反垄断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互联网巨头总成为反垄断的常客呢?
  第一是互联网中心化趋势加剧。讽刺的是,曾经的互联网是去中心化的代名词,在互联网还是野蛮生长的时代,上网谓之"冲浪",有种探索未知的刺激感。
  那个时候,每个领域都有对标的产品,每个方向都有无限可能,每个网站都有自己的对手。
  如果你想吐槽,可以去天涯社区发个贴子,义愤填膺与各色人等对骂;如果你诗意大发,可以去榕树下发篇文稿,凑齐个人文集后沾沾自喜,如果想看新闻,可以去四大门户。
  到了今天,大的互联网企业通过不断的并购与控股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服务已经越来越"中心化"了,特别是从PC端到移动互联网之后,这种趋势还在加剧。
  第二是互联网行业有着别的传统行业无法企及的边际成本优势。也就是用户越多,成本越低,并且非常明显。传统行业,虽然也会用户越多,成本越低,但是并不明显。
  这是因为传统行业硬件成本是无论如何省不掉的。也就是说各个厂商在材料技术差不多的前提下,同体量的公司成本不会有巨大差别,大家半斤八两,就不会很快形成垄断。
  第三就是流量集群效应。比方说你现在自己建立一个网站,淘宝网二号。那么你要吸引足够的买家和卖家,网站才能运营起来。
  而对于卖家来说,他们一定要去找买家流量多的平台,买家也会找卖家多的平台以提供多选择给他,最后大家在你创立的和淘宝网之间,选择淘宝的越来越多,到达临界点,你的平台就垮台了。
  这迫使互联网企业要不断寻找新的流量,也决定了互联网企业需要不断的扩张。但扩张的方式往往就是一哄而上,大打价格战,最后一地鸡毛,而且消费者也愈发认识到今天薅的羊毛,明天会加倍还给巨头们。
  在这个背景下,就需要有另一股力量加以规范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