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李彦宏写新书:智能交通时代的拐点已经到来,我非常庆幸

时间:2021-12-2 11:47 0 394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李彦宏发布署名文章:影响人类未来10-40年的重大变革
  12月2日消息,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新书《智能交通:影响人类未来10—40年的重大变革》正式发行,这也是在2017年编写的《智能革命: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变革》,2020年编写的《智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态》之后,李彦宏写的第三本关于人工智能的书。
  今日,李彦宏发布署名文章表示,之所以选择智能交通作为人工智能“科普—思考—研究”的一个垂直和纵深方向,是因为当前这个领域最能够考验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全栈式能力、深度学习水平、行业解决方案的价值与综合社会效益。
  提及写作细节,李彦宏表示写作的时间大多在节假日。跟妻子说“在写书,一本讲智能交通的书”。她说了,“你是一个有情怀的人”。“我听了很受用,于是就写得越发起劲了。”李彦宏讲道。
  他还强调,智能交通时代的拐点已经到来。“我非常庆幸,当我们国家有领先的科技人才红利,当我们有这么多的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当我们有‘先行先试、敢为天下先’这样的政策理念的时候,在其他地方没有的场景,在我们这里会有;在其他地方没有解决过的问题和困难,我们有机会首先去解决。”
  以下是李彦宏署名文章原文:
  《智能交通:影响人类未来10—40年的重大变革》,是我写的第三本关于人工智能的书。第一本是2017年编写的《智能革命: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变革》,第二本是2020年编写的《智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态》。
  这本书写作的时间大多在节假日,妻子看到我总是坐在电脑前面一动不动,就好奇地问我在干吗?我说“在写书,一本讲智能交通的书”。她出人意料的说了一句——“你是一个有情怀的人”。我听了很受用,于是就写得越发起劲了。
  我对书有着特殊的感情。我在北京大学读的本科专业是“信息管理”,学的是如何建立一套庞大的知识管理体系,只不过后来这个体系被迅速计算机化了而已。如果没有互联网,也许今天的我会坐在某个大学的图书馆里,日复一日地给图书编写目录吧。当然,这也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这也意味着,从走进大学校园的第一天,我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北大的书何其多也,虽然我爱好并且花了很多时间学习计算机,但在燕园之中、书山墨海的熏陶下,我对书始终有一种敬畏之情。
  1998年,在响应国家召唤、回国创业之前,我颇为“不务正业”地写了一本小书——《硅谷商战》,讲述在硅谷多年间,发生在我身边的商战故事。当时国内对于硅谷的高科技发展史、竞争史非常关注,也有很多报道,但罕有以第一视角和亲身经历来讲述这些重要历史事件的作品。我恰好有这样的条件,同时又觉得介绍硅谷的发展,对于中国高科技行业寻求跨越式赶超或许有所借鉴,所以即使当时非常忙碌,但还是抽空完成了这本小书。这也是我在国内第一次正式出版个人专著。
  虽然当时已经接触了大量计算机相关的信息,但我还是选择了以书为载体,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当时的信息载体里,书的信息密度更大、对事实和知识的表述更为系统和严谨。而与之相应的,是当时国内方兴未艾的互联网知识(信息)体系,以及人们获取信息的不平等和不便捷。
  这种状况也更加坚定了我创办百度的初心,那就是让人们更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而后的20年,搜索引擎果然彻底改变了人们获取、使用知识的方式;百度也从最初的信息检索,进化出了当今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体系,果然是“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用知识沉淀思考,以期对时代的发展或多或少起到一些正向推动的作用,这可能才是我的初心所在。
  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我们即将进入智能社会时代的前夜,我出书的频率变高了。
  如果说,《智能革命》是一部科普书,重在介绍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是为了让公众对人工智能有一个比较清晰完整的认知;那么《智能经济》已经不完全志在科普,而是着眼于人工智能技术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人工智能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基建、新动能的价值所在。
  而《智能交通》这本书写作的初心和设定的出发点,比以上两本的定位,还要更为深入一些——希望探讨的是如何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如何将交通事故降低90%,如何助力国家“3060”双碳目标达成,以及未来城市应该是怎么样等问题。
  交通对于人工智能来说算是一个的细分领域,但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却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一个民生问题、一个跟每一个人的每一天都息息相关的问题、一个仅靠市场力量不能真正解决的问题,是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充分凝聚共识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智能交通恰好也是百度有大量探索和实践的领域。国家层面的战略指引、企业层面的创新实践,两者相得益彰,将加速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加速智能交通体系的构建,让我们的出行更美好。
  这本书不凭空立论、也不随意假设。它里面写到的,要么是已经发生的历史,要么是正在发生的事情,而后才是基于现实的预测。它要证明人工智能对社会、对交通、对人们的福祉和价值,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它必须做非常踏实的案头工作,也必须从大量实践中抽取真实、完整而又对未来有启示性的真实案例。
  我之前谈到过自动驾驶的三重境界,在写智能交通这本书,我自己也经历了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研究和收集”,我认真地研究了人类的交通简史,并试图在书中呈现出这个领域信息和知识的丰富性,以及历史的颗粒度,也整理了不少国际交通领域的理念和实践。
  第二重境界是“认知”,就是基于这些知识和实践,构建一个逻辑和认知的框架,这个框架可以用来解释书中所述人工智能和交通领域理念和实践背后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第三重境界是“推演”,这里的“推演”,不是空想,而是基于现有的事实、结合前沿技术,去设想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甚至智能社会,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改变,“以终为始”去寻求最优解。
  我之所以选择智能交通作为人工智能“科普—思考—研究”的一个垂直和纵深方向,是因为当前这个领域最能够考验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全栈式能力、深度学习水平、行业解决方案的价值与综合社会效益。
  被很多人称为“未来学大师”的斯坦尼斯拉夫·莱姆曾说:“我们总爱以一种直线的方式对新技术的未来发展做出延展,所以十九世纪的空想家和蓝图描绘家们会构想出‘满是气球的世界’和‘全是蒸汽的世界’——这两个构想今天看来都很可笑。……历史与这种简化的呈现毫无关系。它绝不会把任何线性的发展路径展示在我们面前,只会用曲折迂回的线条来展示非线性的演化轨迹。”
  同样,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起起伏伏并非一帆风顺的过程。但我能感到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关于未来如何打开的思考逐渐成熟了,若干重要历史事件到底为何产生叠加效应、什么是具有巨大的偶然性但实则有深层次的必然性——智能交通就是我们吃的比较透的领域,所以我也愿以此为例,贡献一些思考,希望能够帮助社会各界触类旁通地思考人工智能在各自领域的价值。
  在我看来,智能交通时代的拐点已经到来。我非常庆幸,当我们国家有领先的科技人才红利,当我们有这么多的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当我们有 “先行先试”“敢为天下先”这样的政策理念的时候,在其他地方没有的场景,在我们这里会有;在其他地方没有解决过的问题和困难,我们有机会首先去解决。
  解决问题,就是创新。我们的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未来很大程度上要靠人工智能。我们也非常有信心,身处这样一个时代,身处这样一个环境当中,有机会通过技术创新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想再次强调,人工智能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技术,而不是概念;人工智能也是一种思想,而不仅仅是具体的工程化问题。只有从思想体系的高度加以认识,才能谋全局;从实体技术的角度加以思考,才能更好的付诸实践。这个过程无疑是漫长的,这本书也不过是无数的努力中的一点凝聚。
  继续向前思考,继续书写历史,不负与这个创新的智能时代相遇,是我们的承诺,也是希望。(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