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一天飙升2700亿!特斯拉成“空头”杀手,无视证监会调查!马斯克高抛低吸,套现超600亿,持股反而上升

时间:2021-12-8 15:50 0 383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特斯拉似乎正成为“空头”狙击手,而作为全球首富——马斯克却大玩高抛低吸不亦乐乎。
昨夜美股全线大涨,特斯拉也不例外!截至收盘,特拉斯大涨4.24%,市值飙升43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7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特斯拉在多重利空之下的强劲表现。
一是,据外媒报道,美国证监会已就举报人对特斯拉的投诉展开调查,投诉内容是特斯拉多年来未能正确通知公众其旗下太阳能电池板系统的缺陷以及有可能带来的火灾风险。12月6日,特斯拉股票盘中一度暴挫近6%、市值跌破1万亿美元,但收盘时跌幅明显收窄。
二是,多家“空头”继续看空特斯拉。有华尔街投行分析师认为,该公司股价有望“进入年内第三次熊市”。摩根大通近期发布了一份分析师评级,将特斯拉2022年12月的目标股价定为250美元,大大低于特斯拉的收盘价。
三是,来自特斯拉CEO马斯克近期频繁的减持操作。据统计,马斯克已经连续四周抛售特斯拉股票,套现金额超过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37亿元)大关。值得注意是,他总持股数不降反而增长,原因是近期以极低的价格行权增持1070万股,并有望明年8月份前继续买入1000万股。
事情的来龙去脉
早在2019年,特斯拉前员工史蒂文·亨克斯 (Steven Henkes)就特斯拉太阳能系统提交投诉后,美国证监会就发布了对特斯拉的调查并要求提供信息。
在投诉书中,亨克斯表示,特斯拉和其收购的SolarCity并没有在交易完成前后向股东披露“财产损失、用户受伤风险、火灾等的责任和风险”。亨克斯透露,他此前已经通知管理层,特斯拉需要关闭易着火的太阳能系统,同时向安全监管机构报告并通知消费者。当他的电话无人理会时,才向监管机构投诉。
虽然特斯拉曾经告诉消费者,“需要对太阳能电池板系统进行维护,以避免出现可能导致系统关闭的故障。”但亨克斯认为,”公司没有警告火灾风险,没有及时关闭系统以降低风险,也没有向监管机构报告问题。”
且据CNBC报道,其与另一位前特斯拉员工交谈得知,后者帮助他们证实了“Henkes的许多说法”。该员工表示,特斯拉的太阳能系统仍然存在火灾风险。
据了解,亨克斯此前是丰田北美质量部门的主管,于2016年转到SolarCity并担任质量工程师,SolarCity被特斯拉收购后,其工作是确保特斯拉能够做出关于对太阳能系统及时、安全的报告,即主要负责火灾风险的部分。因此,在举报特斯拉后,亨克斯于2020年8月被解雇,他起诉公司声称被解雇是为了报复其此前提出安全问题。
DSC0000.jpg



图源:领英
SolarCity收购伊始便有争议
SolarCity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弗里蒙特,其主营业务为向住宅、商业和工业客户销售和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以及其他相关产品和服务。该公司于2006年由Peter和Lyndon Rive创立,值得一提的是,此二人为马斯克的堂兄弟。特斯拉于2016年斥资约26亿美元收购了SolarCity,并将其太阳能业务重组为Tesla Energy。
然而,市场对该交易并不看好,2016年6月21日,也就是SolarCity宣布合并的日期,特斯拉的股价下跌了十分之一,市值蒸发了30亿美元。高盛的股票研究分析师当时认为,“这家能源公司是太阳能初创公司中‘处境最差’的公司。”
往后事情的发展也验证了市场的判断,收购后,SolarCity的新装机数量骤减,2021年第一和第二季度,特斯拉分别安装了92和85兆瓦的太阳能发电设备。这还不到收购前SolarCity每季度安装量的一半。
因此该收购案引起了股东方的不满并招致诉讼,该案的原告包括几家养老基金在内的多家机构指控马斯克在交易中“误导投资者”。他们认为,这笔价值高达26亿美元的交易不符合特斯拉股东的最佳利益,相反,这相当于“对SolarCity的救助。”因为SolarCity在被收购前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并在同行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交易完成后,特斯拉还承担了SolarCity数十亿美元的债务。但马斯克辩称,他没有从该交易中获得任何经济利益。
他表示,“由于这是一次股票对股票的交易,我持有的两家公司股份几乎完全相同,因此没有经济收益。” 据估计,在2016年1月,他分别持有SolarCity和特斯拉21%和22%的股份。此外,他还辩称,“没有向董事会成员施压以批准这笔交易。”
据最新数据,第三季度,特斯拉能源收入为8.06亿美元(占总收入的5.9%),而成本为8.03亿美元,利润相当小。
在两大板块内,太阳能发电设备功率为83兆瓦,同比增长46%,“太阳能屋顶的部署同比增长了一倍以上,并在第三季度继续增长。我们正在进一步降低成本,特别是在安装方面,以提高我们能源部门的盈利能力。”
储能系统部署近1295兆瓦,同比增长71%,略高于上一季度。特斯拉在三季报中表示,“我们最近宣布了新的Megapack工厂,容量为40亿瓦时,而过去12个月的Megapack部署总量为3亿瓦时,我们对这项业务广泛的应用潜力感到非常兴奋。”
DSC0001.jpg



马斯克“左手减持,右手增持”
受各种利空因素影响,特斯拉股价在最近多个交易日内持续下挫。华尔街技术分析师认为,特斯拉有望“进入年内第三次熊市”。
具体来看,特斯拉于2月23日进入首次熊市,当日收盘比1月26日创下的收盘价883.09美元低20.9%,并于3月8日触底至563美元,跌幅为36.2%;。第二次熊市始于5月份,并于5月19日触底至563.46美元,比4月的峰值低26.1%。
然而强者恒强,分析师所预测的“第三次熊市”只坚持了几分钟。12月6日特斯拉股价盘中一度跌近6%,跌入熊市区间数分钟后随后便持续回暖,收盘后跌幅不到1%;7日更是迎来强力反弹,单日涨幅4.24%,总市值达1.06万亿美元。
伴随着近期走低的股价,马斯克也继续其减持的操作。据美国证监会文件,12月2日,埃隆马斯克抛售了超过93.4万股特斯拉股票,价值约10.1亿美元,这已经是其连续第四周抛售,套现金额超过100亿美元大关。
DSC0002.jpg



然而,马斯克对特斯拉持股总数却不降反增,这是什么情况?原因是,他一边高价减持,另一边低价行权增持。资料显示,近期他以每股6.24美元的行权价大量购买特斯拉股份 。自11月6日以来,马斯克已经行使了购买特斯拉1070万股股票的期权,美国证监会12月2日的文件显示,他目前持有特斯拉约1.7亿股,反而比减持计划前还多了50多万股。
瑞银分析师Patrick Hummel则认为,特斯拉明年业绩将续超预期,因此将特斯拉目标股价从725美元上调至1000美元,并维持对该股的“中性”评级。
日前投行Jefferies汽车分析师Philippe Houchois对特斯拉的12个月目标价给出了最乐观的估计,为1400美元/股,评级买入。Houchois认为,特斯拉将继续快速扩大生产,保持强劲的利润率,以更好地与传统汽车公司竞争。未来特斯拉甚至可能成为“全能能源公司”,就像亚马逊成为“全能商店”一样。这位分析师表示,特斯拉自称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产量从2021年的89万辆提高到2000万辆,这是“离谱的”,可能并不会实现。他反而愿意考虑这样一种情况:届时特斯拉的汽车产量将超过800万辆,从而在全球市场上占有约10%的份额。
延伸阅读:
马斯克终于卷起来了!谎称SpaceX要破产,只为激励员工加班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徐丹
DSC0003.jp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马斯克忙着准备移民火星、卖房产时,他旗下的航天公司Space X却传出了破产危机。
近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SpaceX) CEO埃隆·马斯克 (Elon Musk) 表示,星舰的“猛禽”发动机生产出现了危机,如果SpaceX明年无法实现两周一次的飞行频率,公司可能面临破产风险。
但这次,马斯克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发Twitter说明这件事,而是在感恩节给Space X的员工发了一封内部信,号召员工回来上班:
“不幸的是,猛禽的生产危机比几周前看起来要严重得多。随着我们对前任高级管理人员离职后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问题比报道的严重得多。没有任何方法可以粉饰这一切。”
“我本打算这个周末休息,这是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第一次休息,但现在不行了,本周我将整夜和整个周末都在猛禽生产线上。”
“坦白讲,我们需要所有人一起从这场灾难中恢复过来,除非你有重要的家庭事务。
对SpaceX来说,如果我们不能制造足够的猛禽,我们就无法发射星舰,也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发射星链(Starlink)卫星V2(此前的猎鹰发动机无法支持发射V2所需的体积和质量)。
此外,我们正在将星链终端生产速度提高到每年几百万台,这将消耗大量资金。除非星链V2将在轨道上运行以满足带宽需求,否则这些终端将毫无用处。”
此前据外媒报道,由于猛禽发动机生产进展缓慢,Space X已经有三位高管离职。
SpaceX已经多次被传出要破产,但每一次都安稳度过。这一次的破产危机从和而来?是确有其事,还是马斯克在夸大其词?
为何猛禽发动机如此重要?
在内部信中,马斯克明确指出,导致spaceX破产危机的是猛禽发动机产量不足。
发动机是所有火箭的心脏,每一家火箭公司都需掌握独立的发动机技术,而猛禽发动机可以说是Space X创新的集大成者。其选择比冲高、成本低、积炭低、适于重复使用的液氧甲烷作为发动机推进剂,是世界上推力第四大的现役液体火箭发动机。
对于SpaceX来说,先进的猛禽发动机无异于“赚钱机器”,承载了SpaceX盈利的所有希望。
猛禽发动机主要用于星际飞船“星舰”,其主要任务是前往月球或火星,需要运输大量设备、食物和高达100人的团队。此外,星舰承担的更现实和更紧迫的任务是发射SpaceX的2型(V2)“星链”互联网卫星。
发射星链互联网卫星,也就是SpaceX的“星链计划”(starlink),该计划打算于2024年前后在三个轨道上部署接近12000颗卫星,通过近地轨道卫星群提供覆盖全球的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以解决远距离互联延时和偏远地区、航海、航空网络覆盖问题。
星链计划一直被认为是SpaceX未来最主要的盈利来源,马斯克预测星链未来每年将产生高达300亿美元的收入,是火箭业务年收入的10倍左右。SpaceX的高达1000亿美元的估值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星链形成的通讯和服务能力。
但是,现阶段星链还处于烧钱的阶段。SpaceX已经利用其“猎鹰”9火箭发射了超过1600颗1型(V1)“星链”卫星和约100颗更加先进的1.5型(V1.5)卫星。但目前发射的卫星功能性较弱,没有卫星之间的通信能力,所有的通信还是需要把信号传给地面才能完成互联。
在终端用户层面,“星链”服务的beta版价格为每月99美元,客户连接卫星所需的设备价格为499美元,但每个终端硬件的成本接近1300美元。这意味着每拓展一个用户,SpaceX就要亏损约800美元。
所以,SpaceX将希望寄托在了需要用星舰发射的2型卫星上。星舰的运载能力比猎鹰9更大,且可让一级、二级卫星都回收回来,发射成本会进一步降低,这样才具备盈利条件。
星链目前已经拥有超过7万名活跃用户,根据马斯克今年6月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发表的规划,希望未来12个月用户数能超过50万。另外,上述提到的内部信表示,明年星舰发射频度要达到每两周一次。
星舰重量达到5000吨,想要让这种飞船成功起飞,就必须配备39台猛禽发动机。也就是说,要实现马斯克的愿望,意味着SpaceX每月需要交付78台猛禽发动机。
发动机不量产就会破产?业内人士:夸大其词
现实情况似乎并不足以支撑马斯克的野心。
且不说星舰飞船尚未研发完成,已经经历了多次爆炸,最关键的猛禽发动机在技术成熟度和量产方面也并不尽如人意。
航天技术专家黄志澄对时代财经表示,目前Space X还没有猛禽发动机生产线,无法批量生产,据传年产量近千台的火箭发动机工厂还在规划当中。今年7月,SpaceX才宣布完成第100枚猛禽发动机的生产。
另外,猛禽发动机使用的液氧甲烷在技术上也没有完全成熟。“技术成熟度是发动机可靠性的重要指标,发动机很容易因为气候、震动等外在条件的影响发生故障,理论上来说,发动机使用次数越多越成熟。”黄志澄说。
面对一个尚未完全成熟的发动机,比较稳妥的做法是先小规模使用,造一些小火箭测试,但马斯克非常激进,“步子迈得太大”。
猛禽发动机之外,美国和欧洲政府也在阻止SpaceX星链项目的过度扩张。星链准备发射的卫星已经超过了人类历史上发射的所有卫星数量。这意味着马斯克有可能垄断航天产业,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近日欧洲航天局(ESA)新任总干事·阿施巴赫尔(Josef Aschbacher)表示,马斯克的星链项目规模已经很大,监管和竞争对手很难追赶,如果欧洲帮助马斯克的星链卫星服务扩张,很有可能阻碍欧洲自己公司实现空间商业服务的潜力,“马斯克正在制定规则,而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其他地区,还没有反应过来。”
美国方面,根据CNBC电视台7月15日消息,美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未批准SpaceX在得克萨斯州博卡奇发射综合体塔楼的项目,可能会根据环保鉴定结果,做出予以拆除的决定。
即便有种种困难,航天从业者沐南(化名)仍觉得,马斯克关于破产的说法是夸大其词,更多是为激励员工,增加员工的危机意识。如果以星链目前越扩张、亏损越大的情况,SpaceX的确会破产。但如果放弃星链,只靠发射别人的卫星和载荷,SpaceX依然能赚钱。
“如果生产猛禽的工厂生产速度跟不上,火箭数量和卫星发射数量不够的话,星链确实就组不了网形成不了运营服务能力,这样会对SpaceX造成一些损失。但是以他目前的发射能力,成为一个发射服务商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沐南说。
黄志澄认为,如果马斯克在成本无法降低的情况下坚持星链计划,其团队也会进行干涉。以格温·肖特韦尔为代表的SpaceX的商业化团队以谨慎、镇定著称,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将马斯克的疯狂想法落地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只不过,以马斯克“梦想家”的个性,放弃星链在他看来或许无异于破产,“不然之前说出去的大话怎么办?还要上火星呢。”沐南说。
国内商业航天的艰难起步
SpaceX的迅速发展也激励着国内民营航天商业化的进程。
深蓝航天创始人在接受时代财经专访时曾表示,其从2015年开始接触民营火箭行业,当时SpaceX第一次在海上实现可回收火箭,对于业内是很大的冲击和震动。
当时正逢国家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星际荣耀、蓝箭航天、星河动力、深蓝航天等一批民营火箭企业开始萌芽。发展到如今,虽然民营航天技术与国外仍有较大差别,但已经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
目前,星际荣耀和星河动力已经分别在2019年和2020年将自营火箭双曲线一号和谷神星一号(遥一)简阳号两个商业固体火箭送上太空。在液体火箭研发方面,今年星际荣耀液氧甲烷发动机顺利完成500秒飞行模拟试车,星河动力自主研制的“苍穹”液氧/煤油发动机大范围变工况涡轮泵水力试验也取得成功。
航天商业化前提是火箭可回收,因为可回收才能实现重复利用,降低成本。在这一方面,民营火箭也实现了突破,今年深蓝航天自研液体火箭已经成功完成百米级垂直回收试验,奠定了国内航天商业化的基础。
随着关注度的提升,资本也逐渐注入商业航天领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投入到中国民营商业航天领域的总资金已经接近百亿元,星际荣耀已经计划冲击科创板,冲击民营火箭第一股。
不过,沐南对时代财经表示,资本对商业航天的态度已经逐渐谨慎,投资人对这个领域懂得更多,对公司要求也更高,不像2015年前后“有个发动机就能拿到融资”。
今年8月,行业“领头羊”星际荣耀二次发射火箭失败,在此情况下,也有投资人公开对商业航天领域提出质疑,包括商业需求是否真实存在、民营商业航天是否真的能有利润、民营火箭是否有竞争优势等。
在商业航天刚刚起步的当下,这些问题或许还要交给时间来回答。或许前路艰难,但不可否认的是,民航商业航天行业正在持续壮大、发展。
正如星际荣耀公布发射失败原因时所说:进入太空的道路没有坦途,迈向星辰大海的脚步永不停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