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时事点评] 浅谈菲华文学的本土精神与国际视野

时间:2016-5-23 16:54 0 2490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雨柔
稿件来源:菲律宾商报

  任何一种文学的诞生都有其历史渊源;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有其历史轨迹。

  菲华文学有着特殊的历史社会背景。早在宋元时期,菲华商贸活动正处繁荣期,商贸活动推动文化活动,此时期的菲华文化活动还局限于为商贸活动服务。 19世纪未期,西班牙殖民当局开放马尼拉港口为各国通商口岸,菲​​华社团在此时期开始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菲华文化开始从商贸领域的服务,转为菲华社会的核心文化,在这阶段的转化过程中,菲华文化以独立的形式发展,报刊的出现,促使菲华文学的诞生,华文学校的创立,是菲华文学发展的主要途径。受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影响,菲华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的萌生、发展,菲华文学有着独立的发展目标,此时期,菲华文学界出了一批新文学作家,五四时期的新文学思潮影响了海内外华文文学的创作思想,菲华文学在新文学创作思潮的影响中逐步走向本土化。如果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版的《商报小说集》还具有浓厚的民族思想,但本土情怀已成了此时期的创作基调,虽然题材围绕着整个华侨社会的人生百态,而在民族思想贯穿其中的同时,本土意识也掺透其内。受五四新文学的影响,菲华文学从形式上体现新文学的创作之风,而在创作的核心情调上及风格上还是趋于本土化。

     二十世纪初,由于华文报刊与华文学校的发展,华文教育培养出一批文学爱好者,他们作为菲华文学的发展源流,而华文报刊则作为一个传播菲华文化的平台,激励了创作者的创作热情,推动了菲华文学的发展。菲华文学的创作团队中有从祖国大陆及台湾赴菲从教的博学人士,也有接受华文教育的华裔以及华校侨生,这些文学创作者尽管创作风格各异,但具有共同的本土意识,或许可以说他们从思想理念经受本土风俗人情的同化,因此从创作的语言特色上及情景的描述上都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比如菲华作家柯清淡的《暑天风情画》中的一段语言:“‘干道角’那间叫 Kapit ​​Bahay 的菜仔店门口,一群着纱衫短裤的华侨在‘讲天说皇帝’”。 “这地方的菲人,除了几个像仙道示这类被环境逼成'臭番'的,言行比较粗鲁外,其他的多是善良劳苦的民众”“尽管上一代的华菲人画痕限界,然而他们的第二代,不管是华菲混血儿的或是纯华人血统的,都已经较易于与菲人相处”。 “明天是这地方一年一度Ffiesta ,这时候一群菲人和几个华菲混血儿,把一张张印着Fiesta sa nayon 的三角纸,卷贴在麻绳上,从街左的屋檐系住,牵到街右的屋……,街道挂满了纸旗,风一吹,沙沙有声。”这种能使读者直观感受地域文化特色的菲华文学作品,体现了菲华文学浓厚的本土情怀。菲华文学创作者受居住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自然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创作中本土意识自然流露于笔端,而民族思想则蕴含其中。菲华作家施柳莺的《掌中汉字》根据菲律宾在一次地震来临时,一位小学生在感到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时,在手掌心中用中文写下自己的名字的真实事件来创作,文中充分体现了特殊的本土情怀与民族情结的交融。而在菲华作家庄垂明、施文志的诗文里,更是散发着浓郁的本土文化气息。而菲华南瀛吟社的诗人们,则以旧体诗词的形式表现现代本土化的内容,以旧瓶装新酒的新形态振兴新诗词,传播传统民族文化,诗人们的创作不仅展示了诗词律韵之美,又体现了诗词新形态的本土精神,这也是菲华文学的本土特色。

     菲华诗人王勇的现代诗歌所表现的意识流固有的主观随意性,以闪小诗的诗歌形式,来赋予诗作更为广阔的表现国际视野的特质,这是诗人利用诗歌形式来表现对现实的反思、追求诗歌独特的审美价值观。国际视野须以本土情怀为前提,菲华著名诗人云鹤的《野生植物》这首优秀的咏物诗,将菲华诗歌推到国际视野中。本土化的文学思潮是历时性的生成,在全球化的时代,文学创作面临一个共时性融入的问题。面对世界多元化文化融合的日益扩大与加深的现实,我们应该选择什么路径,构建国际视野与菲华文学思想,提升国际视野下的本土化创作思潮,以实现本土化与全球化的交融。菲华文学怎么向世界讲述本土故事,这是当今菲华文学最迫切思考的问题。菲华文学融合两种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形成了融合后的统一,这是菲华文学的最大特色。文学是有民族与国家的,这是文学的核心思想。互联网时代,使东西方文学进入了同步时代,菲华文学怎么以本土化特色进入世界文学之窗,还需要全体菲华文学创作者的共同努力。

  2016年5月14日完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