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科技新闻
›
专访|刘永谋:文科学术博士可考虑规模减招,看能否减员 ...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48864
主题
148881
回复
175033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科技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3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82
低利率时代,零售银行如何穿越周期?
0/84
银行理财“纠偏”:年内273只银行理财产品调整业绩比较基准
0/76
专访中创碳投董事长唐人虎:商业银行要设立稳妥可行的碳中和目标,建立目标追踪与披露常态化机制
0/86
去年不良贷款转让超两千亿元,同比增八成!股份行转让额占半
0/87
违规收费,严重违规经营,惠州这家农商行被罚95万元
0/82
理财资金违规用于限制领域!一国有行私人银行部被罚950万
0/86
严重违反经营规则!惠州这家银行被罚120万元
0/96
罚款95万元!平安银行惠州分行因违规被处罚
0/84
工信部:鼓励银行积极开展跨境融资产品创新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专访|刘永谋:文科学术博士可考虑规模减招,看能否减员增效
时间:2022-1-21 09:54
0
438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不久前,清华大学召开文科工作会议,校长邱勇在会议中提到要控制学科规模、压缩博士生规模、提高培养质量等10点要求。该消息在人文社科学术界一度引发广泛热议。
事实上,伴随着高校的文科教职岗位越来越少、门槛越来越高,抱着学术理想的文科博士竞争愈加白热化,“文科博士就业难”、“文科博士到中小学当老师”、“文科博士太多了”等话题屡议不绝。和所学专业实用性较强的理科博士相比,文科博士显然在毕业、就业等方面面临更大压力。
“为什么招这么多文科博士加剧大家的内卷呢?少招一点,大家不会好过一点吗?”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永谋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直言。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永谋 受访者 供图
刘永谋近日曾撰文表示,文科学术博士可考虑规模减招,看看能否减员增效。
在他看来,由于文科博士数量太多,且在培养方面存在不足,现在文科博士生学术氛围下滑明显,而通过适量压缩文科学术博士规模,精品化培养,不乏为一种解决之道。
“我所谈的减招是针对文科学术博士,主要逻辑就是没有那么多文科学术研究岗位,现在的规模超过了社会需求。我也没有认为减招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减员要加上增效,才能达到目的。”刘永谋强调。
以下为采访实录:
“我担心文科博士生学术能力下滑,最后结果是整个学界学术水平的下滑。”
澎湃新闻:现在国内文科博士生普遍存在哪些问题?您忧虑的方面是什么?
刘永谋:
近年来,文科博士生学术氛围下滑,已经成为学界普遍忧虑的问题,具体表现大概就是学习风气淡薄以及学术能力下滑。在我看来,这与文科博士大规模扩招有关:招得太多,总体水平必然下降。
我观察到的普遍性问题包括:第一,基础差。不少学生硕士阶段受到的专业训练不够,基本功弱;写东西写不明白,说话说不清楚;读完硕士,根本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研究。第二,计划性差。很多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读博,主要因为没有找好工作,就来读博,并不喜欢也不打算做科研。每天都很懵懂,不知道要做什么,除了上课,等着老师安排,和本科生差不多。第三,创造性差。博士生是准独立的研究者,要能够创造性地完成科研任务。以往博导指导学生,说个方向,定个题目,再大致谈谈想法,剩下的工作博士生就完成了,碰到问题再和博导交流。现在学生很少有这样的能力,写个小论文都要一步一步给安排得明明白白,格式、字词这些事情都要帮助修改。第四,缺乏学术热情。不光博士生,现在很多年轻老师,对于学术都没有什么热情。把做学术等同于按照规定“升级打怪”,很少追求真理的理想因素,更不要说为了学术做出牺牲之类。
博士生是学术的后备军,我担心文科博士生学术能力下滑,最后结果是整个学界学术水平的下滑。
澎湃新闻:您曾在文章中提到,目前不少高校在文科博士培养方面太散烂,具体是指什么?
刘永谋:
20年前,文科博士还非常金贵,门槛非常高,读出来好处很多。进入新世纪,各种大学合并之后要大发展,各个大学你追我赶地建设研究型大学、综合性大学、世界一流大学,都导致文科博士急速扩招,但其实目前文科方面的科研能力支撑大规模的博士教育还非常吃力。尤其是过大的学术博士培养规模,看起来正在给文科学术共同体造成较大的困扰。
科研的本质是创造性或创新性,这一点在当前文科研究领域却非常令人担忧,原创性可以说基本没有,更何谈原始创新?多数文科学者的思想源头似乎可以追溯到学界之外:第一个源头是国外,搞点翻译介绍,炒炒、抄抄别人的想法。第二个源头是上头,阐释阐释文件精神、政策精神。近年来第三个源头崛起:科学界、产业界。比如最近扎克伯格把公司改名为“元宇宙”,好多人开始讨论宇宙。
总之,我们很多学者自己的想法少,别人说什么跟着说什么,而且说得还没有别人好。至于引领思潮、移风易俗,或者答疑解惑、研究咨政,或者满足人们高级的文化需要,完全都是奢望。在这种情况下,招这么多文科博士,怎么可能有实质性的创新呢?如果老师糊里糊涂,学生更是浑浑噩噩。
有意思的是,没有创新,没有创造,每年的文科学位论文、发表论文却在大规模增长,各种自称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很重大的科研项目也在大规模增长。
我还观察到一些现象,比如,一些文科博士点对学位论文的要求不断降低,主要靠强制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把关培养质量,核心期刊因此异常火爆,编辑俨然成了学术水平高于博导的“神级”存在。
还有一些文科博导和博士点为了学生发表论文,教学生如何跟风追热,如何投其所好,如何搞一些对工整仗、四六句之类的八股形式,就是教不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科研和真正的创新。目测某题要火,安排让学生赶紧“整”。也不管自己研究领域是什么、学位论文取题是什么,有没有什么研究战略,有没有足够知识积累。
如此培养博士,还谈什么创新呢,谈什么知识生产呢?长此以往,会不会成为“文凭工厂”呢?
澎湃新闻:所以您建议文科学术博士可考虑规模减招,来减员增效?
刘永谋:
是的,想招得多,又想个个是精品,这是不现实的想法。只能在数量与质量之间求得平衡。所以我认为目前在文科博士培养上可以考虑缩编,文科学术博士可以考虑规模减招,看看能不能实现减员增效的目的。
其实教育部门已经开始采取某些措施,虽然没有明确说减招,但对于控制博士规模是有一些作用的。比如退休前一个博士培养周期博导停招博士,进行专业博士与学术博士的区分,已经授予学位的学位论文质量抽查等。
澎湃新闻:减员就一定能增效吗?如何增效?
刘永谋:
我没有认为减员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减员要加上增效,才能达到目的。
首先,减员不能同时“减资”,这就意味着培养单位文科学术博士的投入要增加。其次,单位投入增加给增效提供了重要的前提保障,在此前提下可以考虑采取系列的增效措施。比如,调整招生的结构,根据社会需要严格招收学生;严格文科学术博士的出口,提高培养质量;严格遴选博导,提高博导待遇;严格执行培养环节,全面培养博士生能力等。
文科学术博士毕业从事与学术无关的“低配”岗位,属于浪费社会资源
澎湃新闻:有网友表示我国文科教育本来质量就不强,现在招的博士少了,能出精品的概率就更低,而且这种趋势可能导致“文科无用论”和文科“遇冷”在后续发生,您怎么看?
刘永谋:
当然是招得少,精品培养,质量高。怎么会想到先招很多,再看看矮子里面能不能出个将军呢?网友的这种想法是没有道理的,不符合教育规律。最重要的问题是:社会不需要这么多文科学术博士,招那么多干什么?文科学术博士是专攻学术的,有多少学术岗位,就培养多少文科学术博士。招太多文科学术博士,然后毕业了让他们从事与学术无关的“低配”岗位,完全就是浪费社会资源,还影响培养质量。现在很多人读文科学术博士,没有什么学术兴趣,就想多一次就业机会。本科、硕士就可以就业了,完全没有必要读博。众所周知,现在整个社会不合理的文凭“过度消费”和“学历歧视”严重,结果导致“过度教育”,加剧就业市场竞争,认为导致不必要的就业“内卷”。
而且缩减文科学术博士招生,与“文科无用论”没有什么关系。我专门写文章反对过“文科无用论”。并不是招得多,就重视。也不是招得少,就不重视。重视与否,要从国家和学校的投入、取得的成效等多方面衡量。我讲规模压缩文科学术博士,是根据目前的情况做出的判断。而且,并不是规模压缩一条,质量问题就解决了,还要采取包括调整结构在内的各种措施。
我所提到的规模压缩文科学术博士,因为我对文科的情况比较了解,不知道理工科、社会科学的情况,不发表意见。他们是否需要减规模、调结构,我并不了解。但是,我估计质量问题同样存在。
澎湃新闻:您认为文科博士的教育趋势是什么?比较好的状态是什么?怎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文科博士?
刘永谋:
趋势需要统计分析,才能得出结论。我个人直观感受,有几个不好的趋势很明显:第一是数量增加,第二是质量下滑,第三是迅速贬值。这些趋势恰恰是要扭转的。也有一些明显的好趋势,比如招生越来越规范,培养越来越规范,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等。这些趋势要继续下去。
当然,今天专访着眼点是分析问题,而不是表扬成绩。文科博士教育是整个文科教育的“王冠”,它的问题从根本上反映出当前文科教育的问题。目前,全世界的文科教育都呈现出萎缩的征兆。各国学者都在谈论文科教育的问题,比如与社会现实和社会需要脱节,落后于时代发展,创造力枯竭(有人称之为“精致平庸”),过于因循守旧而导致思想保守,学术共同体日益涣散等。
从我所从事的科学技术哲学视角看,既有文科教育不太适应技术时代,尤其落后于智能革命和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面对AI时代的来临,我认为文科工作者至少需要思考如下问题:
第一,博学转向慎思。AI时代强大的搜索引擎,炫耀博学的旧文人习气,已经彻底过时。文科老师要向苏格拉底学习,放弃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引导和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尤其是创新性地思考。
第二,专学转向通学。现在总在批评文理隔阂,实际上文科内部如今也是相当隔膜的。大家“领地”意识过强,画地为牢,相互轻视。“分科之学”现在已经成为大问题:知识越分越细、越分越窄,专业之外一无所知。文科本来就应该是通学、问题学,学着自然科学成为“分科之学”,恰恰丢掉了自身的优势。
第三,关注科技发展。生活在技术时代,缺乏对科技的必要了解,常识都谈不上健全,如何能追寻意义世界呢?文科工作者努力学习科技知识,了解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和冲击,才能面向真实的世界思考。固守于旧书堆中,教的东西别人难以信服。
第四,学习技术新工具。既有文科工作者都是在文理分科背景下培养起来的,需要进行“自我革命”,才能适应AI时代的新情况。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要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努力运用新的技术工具。尤其是大数据技术,它正在“数字人文”的方向上给文科注入新的内容。文科生应该学习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方法,反过来理工科工作者也应该努力学习人文知识和方法。总之,AI时代大家都要走向文理交融。
这些问题要在文科博士教育中率先解决,然后这样培养出来的博士当了老师,文科教育的整体局面才会慢慢转变。
总的来说,好的文科博士教育要围绕学术传承和学术创新展开。学术博士生的培养,是学术共同体集体培养接班人的最重要手段,目标应该是努力培养出有创造力、有创新性思想、有学术潜力的博士生。博士学位是某人专业知识生产贡献的资质证明。也就是说,对专业知识生产的贡献达到学术共同体的要求,学术共同体授予博士学位以示承认。达不到要求,就得退出。惟其如此,学术才能一代一代传承,不断向前发展,不断服务社会。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