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手机展开“折叠世界” 只差苹果

时间:2022-3-5 08:36 0 439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SC0000.jpg



经济观察报记者 钱玉娟 广州报道 “苹果做不做折叠屏手机,什么时候推出折叠屏手机?”在手机制造产业链上游已经深耕了20余年的杨舒,一直在跟踪,身为屏幕制造企业的管理中层,杨舒还是多年来的“果粉”。
2021年,安卓系主流手机厂商均推出了折叠屏手机后,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遐曾发布报告,预测苹果可能在2023年推出折叠款iPhone。
上述消息一度让杨舒兴奋不已,她甚至跟身边人吹牛,“2023年苹果出折叠,我就肯定会换手机。”
然而,这个期许面临延期。今年2月末,屏幕供应链咨询公司DSCC分析师预计,苹果折叠屏iPhone将较原计划推迟两年出货,如此推算,苹果的折叠屏手机或于2025年面市。
苹果暂缺席
杨舒向记者回溯称,苹果在采用AMOLED屏方面,较安卓阵营的手机厂商们也晚一些。
2016年,三星、华为、OPPO、vivo和小米都已经推出了搭载AMOLED显示屏的手机,苹果直到2017年,才宣布会推出搭载AMOLED屏的i-Phone8。
尽管推迟,但在上述信息发出后,杨舒记得这曾给整个AMOLED屏幕出货带来不小的促动。
有此先例,“苹果不用这个屏自有它的道理。”杨舒觉得,苹果要在柔性AMOLED方面“把屏吃透,用到极致”。
杨舒日常会与下游手机厂商频繁打交道,她的感受是,苹果早自乔布斯时代起,产品面市前不会对外主动释放任何信息,“保密工作做得非常严格”。
苹果公司对产品在体验及技术成熟度上,“属于高标准、严要求”,不会允许未见产品先炫技式的营销。不只杨舒有此感知,“这在产业内几乎是有共识的。”
同在手机零部件产业链上游深耕多年的刘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了“极致完美”一词来形容苹果公司对产品的追求。“态度可以说是苛刻的。”从技术维度上,刘鑫将苹果视为手机行业的风向标。他将时间点拉回至苹果第一代产品推出时,相较此前占据手机市场霸主地位多年的诺基亚而言,“完全是给大家打开了一个崭新的手机世界。”
什么是真正的智能手机?苹果用3.5英寸全触控的iPhone一代给出了答案,当时,不论是极客爱好者还是手机用户们,甚至是整个手机零部件产业链,都记住了这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标志。自此,智能手机产业的标杆出现。
被安卓手机厂商喊得最多的“黑科技”,在苹果早期的多款iPhone上都有所体现。果粉陈先生向记者介绍到,像电容式指纹解锁、3D结构光的面部解锁,以及将使用了10年的经典Home键彻底取消⋯⋯陈先生所理解的是,“根据以往表现,苹果在技术开发还未成熟时,不会搭载到旗舰产品上。”
陈先生还记得,在2008年时苹果就曾申请了前置指纹识别(TouchID)的专利,但直至2013年才在i-Phone的第7代产品iPhone5s上搭载使用。“苹果并不是所有技术都会走在安卓前面。”他提及,自2019年后,整个安卓手机阵营几乎每个厂商的旗舰手机,都采用了120Hz的高刷新率、高采样率,但苹果始终采用60Hz的刷新率,这曾让不少网友评价其“固步自封”。
其实,苹果早在其平板电脑中采用了高刷新率,也给用户带来了不错的体验感,“技术已经成熟”,但在当时的iPhone12上依然规避应用。陈先生告诉记者,苹果直到iPhone13时“高刷”才姗姗来迟。苹果对产品打磨的精细程度,也让杨舒觉得,“苹果相对谨慎,不愿意冒进。”
折叠是方向?
提及折叠屏手机,“果粉圈也分两极,有的认为苹果在挤牙膏。”陈先生说,不过他对苹果当下的选择有个人理解,“不是不能做,时机未到。”
记者查询资料获悉,苹果公司早在2020年7月就申请折叠屏专利,该专利于当年11月被审核通过后,在其说明中显示其设备为“可折叠设备”,再无其他介绍信息。
在DSCC分析师发出苹果折叠屏iPhone再推迟两年面市的消息后,其也同步释放出了一个信号——苹果正在研发折叠屏iPad。
刘鑫从技术研发层面看,苹果足够有能力做一款折叠屏手机,只是,落后于安卓阵营久了,让等待着的果粉们愈发焦急。
不过,时间表虽有更改,接受记者采访的几位人士仍乐观表示,“苹果并没有放弃折叠屏产品。”
对下游各个终端厂商的一举一动进行跟踪、监控时,杨舒发现,厂商虽各有规划,却在折叠屏手机的大方向上“一致且明确”。
回忆起2019年的MWC,来自全球各界的参展和观展人士,都涌向三星和华为的展台,目的便是一睹折叠屏手机的“芳容”。
那之后,折叠屏手机从概念走入了大众视野,杨舒将那一年视为,对屏体和终端厂商具有纪念意义的元年。不过,在对颠覆性产品予以肯定的同时,她始终记得,“当时只能隔着玻璃罩子看。”
这意味着什么?“很多东西还没有准备好。”杨舒还看到,没有实际产品的厂商,争先展示出自家的折叠屏demo(演示),她认为这些都是在通过秀肌肉以提升品牌力。
从只可远观到如今直接上手、体验,三年时间里,包括小米、OPPO甚至是重新出发的荣耀,都接连推出了各自的折叠屏手机产品,既表明着折叠屏技术的发展之快,更意味着,“不上折叠就谈不上高端化。”杨舒说。
一直对国产手机品牌进行深入观察的IDC中国研究经理王希,也看到近几年各家在上探高端价位市场上做出的努力,提及主流手机厂商对折叠屏手机的布局,他从产品形态的角度分析,“安卓阵营走出了不同于Apple的差异化路线。”
为了持续挑战高端市场、树立未来高端品牌的形象,国产品牌纷纷对折叠屏手机产品进行主动探索。采访中,王希也从市场角度分析,折叠屏产品对手机厂商的品牌高端化形象建立有帮助,不止于此,“从需求上讲,可以刺激消费者的换机需求,从技术的角度可以促进厂商的研发实力积累。”
因初始定价在万元以上,折叠屏手机被划分在高端小众类目下,如今却因越来越多厂商的入局,而有了冲击主流市场的趋势。
OPPO的折叠屏手机FindX面市三个月后,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便公开表示,其成为“中国市场有史以来销售速度最快的折叠屏手机”。在2022年初,带来了折叠屏手机MagicV的荣耀方面也释放出利好消息。
“2022年折叠屏手机市场可以增长10倍。”荣耀CEO赵明在2022年MWC期间预判,他不但认为折叠屏会成为手机厂商们一个新的增长领域,甚至同普通手机一样,“折叠屏会成为智能手机的主流。”
产业研究机构也大多看好。CINNOResearch发布的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销量有望达1569万部,同比增长107%。
杨舒并不否认折叠屏手机的增速快,她援引市场研究公司UBIResearch发布的预测数据,可折叠手机市场预计到2026年累计或超过1亿部,占总数的9.7%。但是她觉得折叠屏手机想要成为市场主流产品,还存有不小的差距。
消费现实
大势所趋,厂商拥趸,可现实是,各厂商在折叠屏产品上并未起量。
一位西南区域的通讯设备渠道商向记者讲述,旗下包括华为、小米、OPPO及荣耀的多个门店,虽对各品牌的折叠屏手机都有备货,却无法保证相应品牌门店都可以展出折叠屏手机的实体机。“米粉”余先生来自杭州,他曾专门去家附近的小米之家,想体验下MIXFOLD这款折叠屏手机,“光看介绍,在线上查看了参数,还得实际摸一摸,看一看。”可让他失望的是,只有模型机。
浏览各手机品牌在天猫以及京东等电商渠道开设的官方旗舰店,记者看到不少折叠屏产品销量都有“1000+”,产品相关评论更是多到超万条,但在向包括小米、荣耀等在内的手机厂商询问,折叠屏手机面市以来的出货量及备货情况时,各方均表示没有可披露的数据。
谈及折叠屏手机当下的产能问题,杨舒分析,要从两方面来看厂商做折叠屏手机的目的,“它是作为提升自己品牌的一种手段,另一种则是市场上的需求量本身就不大。”她更愿意将前者视作手机厂商目前的主要考量。
如此,“厂商不会主动产出太多”,杨舒告诉记者,委婉地理解是,厂商会把控广告费用的支出,毕竟这一目的下投入生产折叠屏手机,不过是“赔钱赚吆喝”。
2019年巴展采访归来后,记者曾就“柔性屏”对话深圳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首席顾问孙政民,彼时看到中国显示集群已经打破了三星在OLED技术及规模量产上的壁垒,他曾期待,“不出5年,大有领先全球的可能。”
3年时间过去,京东方、维信诺、天马等显示企业动辄百亿级规模,投资建设的柔性显示生产线,如今在屏幕量产上早已不是问题,但聚焦产业链下游,孙政民发现身边用折叠屏手机的人寥寥无几。
“我不看好折叠屏手机。”记者于3月3日晚采访孙政民时他说,他曾提出拿150000元给十八九岁的外孙,让其在“折叠屏手机”和“任意款手机+一个i-Pad”之间做选择,“价钱差不多”,他没想到年轻人的最终选择依然是后者。
从折叠屏手机诞生至今,价格昂贵一直是其不可规避的话题。除此之外,大屏的特点之于普通用户孙政民而言,对比移动终端设备的使用场景,他觉得,真正需要折叠屏手机的时刻并不多,“也就商务办公时,折叠屏手机展开变成大屏,会让一部分人免于携带多个终端设备。”
孙政民曾看到一位海归人士在用折叠屏手机,上前一问,“没用几个月,就已经有折痕了。”另外让他并不意外的是,上述人士的关注点在于“时髦”。
杨舒今年春节时也看到一位朋友在用三星的折叠屏手机,她出于好奇询问起对方使用感受,只听朋友答到,“买回来一共打开过三次,几乎都是合着,当作一个正常的直板手机在用。”
出于机身炫酷、设计时髦等理由,一些用户购买了折叠屏手机,孙政民觉得,在真正解决用户对手机产品的基础需求上,各家厂商都有面临的问题。
未来可能
据了解,目前折叠屏手机中,因前盖材质而分为CPI(无色聚酰亚胺)与UTG(超薄玻璃)两种类型。动辄破万元的华为折叠屏手机,就曾因屏幕前盖采用了CPI而被吐槽“塑料感”。“我们都会认为塑料是很便宜的东西。”杨舒解释,材质问题往往为这样一个价高且定位高端的产品增添了“廉价感”,不免让用户觉得“不值,不高端”。
基于观察,王希觉得,折叠屏手机产业链下一步应围绕硬件可靠性,如超薄玻璃UTG、铰链的强度、抗跌落方面再优化。
刘鑫也曾上手体验过某厂商的折叠屏手机,在展开变大屏后,App的体验不过是简单粗暴的拉大显示,没有专门的优化,体验并不是很好。
倒退两三年,折叠屏手机在技术、产品体验上存在硬伤,在刘鑫看来,即便屏幕、铰链等关键元器件层面,已能更好地满足产品的柔性显示、闭合与悬停等功能,但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依然会面临着一些App适配、内容适配等关键问题。
“比如横向折叠,手机打开以后不应该是对内容简单的拉伸放大。”王希也直指折叠屏手机在软件适配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他建议厂商充分利用大屏多出一些别的功能,或让用户在视野内获取更多的信息。
针对目前尤其安卓软件生态比较分散的现实,王希提及,各家厂商的折叠屏产品,想达成与软件方的适配,对于软件内容方是一个额外的工作量,“并且没有统一标准”,这样一来,短期内各手机厂商比拼的是,“各自软件与内容方的生态协作”。
依据目前折叠屏手机的使用情况看,“显示屏的寿命,确实在快速进步。”但王希分析,现在此类产品的使用群体样本少,部分极端使用场景、环境还没有被大量涉及到,对屏商而言依然存有考验。
“屏体已经准备好了。”杨舒明白,折叠屏手机的未来绝不能依靠单点突破,目光还得投向全产业链。例如,终端如何提升技术自研能力,甚至更好地整合关键部件,屏体、铰链、芯片、电池等上游供应更好解决后,终端厂商是否形成一个更好的软硬一体化方案,让折叠屏手机更轻一点,或在形态之外,能让用户在交互体验上直接被打动。
在杨舒看来,即便安卓阵营的厂商们在折叠屏战术上具有先发优势,但在创新技术研发以及核心部件的供应整合能力上,更具优势的苹果并没有放弃折叠屏手机,未来,苹果能否让柔性屏技术和产品呈现新的可能,杨舒颇为期待。
(应采访对象要求,杨舒、刘鑫为化名)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DSC0001.jpg



钱玉娟经济观察报记者
TMT新闻部记者
长期关注并报道TMT领域的重大事件,时刻保持新闻敏感,发现前沿趋势。擅长企业模式、人物专访及行业深度报道。
重要新闻线索可联系[email protected]
微信号:EstherQ13827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