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成功上市的快手,能否成功上岸?

时间:2022-4-4 09:29 0 550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SC0000.jpg



2021年2月5日,快手在港交所上市。本文整理自2021年2月8日,老编辑(资深互联网媒体人、老talk消息主理人)与判官(资深产品经理、科技媒体作者)在百度科技频道的直播对话实录。来自微信公众号:判官老司机(ID:panguansays),作者:老编辑、判官,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老编辑:因为判官之前在快手工作过,这期我主要是起到一个提问者的角色,因为我其实对这家公司没有那么了解。虽然我最早在2014年就关注了这家公司,但是当时这家公司和今天的面目,是完全不同的。然后真正意义上短视频变成一种国民级应用的时候,我其实没有怎么在意过这家公司,或者说对这个产品形态没有那么感兴趣。
但是判官在这家公司工作过,也对这个产品形态有研究,所以我们今天聊的话题就围绕快手上市、短视频,甚至也发散开来讲,中国互联网当前以快手为代表的、能够表现出的一些结构性的问题。
判官:因为快手上市(2021年2月5日)已经经历了两个完整的交易日,大家可以看到股价有一些变化。今天主要不是聊它的股市表现,还是聊一聊这个产品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点。
老编辑在快手走向公开的过程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当年写了一篇《铁岭的独角兽,天通苑的张小龙》,“天通苑张小龙”的外号一直到今天还在被媒体引用作为程一笑的称呼,在2016年的6月份(写的),我没记错的话。
老编辑:对,2016年写的。
判官:我觉得老编辑特别大的一个优势是涉猎的领域更广泛,我因为在快手工作过一段时间(比较早期的时候),之后和这家公司,不管是在职、离职员工也好,还是我自己的工作关注领域也好,仍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对快手的很多情况也有所了解,包括一些没有公开披露过的情况。
老编辑:快手上市那天,你是什么心情?我有一个经验,在任何一家公司上市的时候,前员工的心情都是五味杂陈的。一家公司上市的时候,其实内心OS最多的是前员工,而不是现在的员工。

判官:那要看是拿没拿股票、拿了多少股票的前员工。我又没拿股票,所以我心情很平静。
上市这个事情,我可能没有太多感受,但是肯定会有很多的前员工还是很开心的,因为你也知道,快手这家公司如果从2011年开始算的话,经历了10年的时间上市,已经超过了小米这种8年上市的纪录,在晨兴或者说五源(注:最早投资快手的风投机构),它的portfolio里面,这家公司也算是一个超长周期了。
有很多早期的员工确实没有坚持到上市,但他该拿的期权也拿到了,然后再过半年也就解禁了,所以大家应该至少从收益上还是挺开心的,至少我接触的很多老员工或者说骨干员工(都挺开心)。因为不是所有的快手员工都有期权,所以最近媒体报道说平均每个人有多少,其实很不科学。
老编辑:被大佬平均了。
判官:对,据我所知有很多哪怕是2016、2017年加入的员工,一些基层员工,其实也是没有期权的。
老编辑:我觉得从对整个中国互联网心理上的影响,影响力最大的一个IPO至今仍然是阿里巴巴的上市。没有一个影响力可以赶得上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的那一次,对整个社会或者大众,包括科技行业员工心态的影响。
判官:对,在那个时间大家才意识到,原来互联网行业已经成为一个不管是在影响力、还是在造富能力、或者说在员工的数量上,已经不是一个可以被忽视的存在了,那是个转折点。

老编辑:对,但是快手有它独特的意义,它是短视频巨头里目前第一家上市的。它的指标性,其实有点像当年京东,或者抢先在阿里之前上市的电商公司,包括之前还有更早的,像唯品会。这些垂直电商快速地上市了。在一个行业里面,员工可能会跳来跳去,或者互相比着看薪酬待遇什么的。快手上市还是具有一定的指标性,毕竟短视频几家公司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了。

判官:如果用电商横向比的话,好像上得早的,都被上得晚的超过了。

老编辑:哈哈。
判官:最早是聚美,后来是唯品会、京东,然后阿里又上市,拼多多又上上市,一家超一家,所以上得早好像不是个好事情。

老编辑:但是对于快手来说,我觉得员工跑的时间确实比较长了,拼多多可能就4年时间。
2016年之后,互联网公司上市周期越来越短,真的就是3年到5年。陪跑10年这个事情,我觉得对于很多员工来说……你从你自己的角度来讲,你对于快手,毕竟你在这里工作过,你对于这群人怎么去打一个标签?我觉得比如对阿里人,大家内心是有些标签,对于腾讯人内心也是有一些标签。怎么去给快手这群员工、或者快手这家公司内部的员工氛围去打一个标签?
判官:快手早期的内部氛围,我在前段时间(注:2021年1月)那篇《快手往事:得老铁者,失天下》里也写了,我当时在的时候,内部的氛围已经比较沉闷压抑,大家的交流沟通也不是很好。

所以尽管我接触到的大多数员工人还是不错的,但整个公司的氛围就很奇怪,气压很低,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我的描述。这家公司总的来说,大家不是一个很活跃、很积极的状态,就好像我在文章里写的,说抖音这种产品是绝对不可能由(快手)这家公司做出来的。而且据我所知,后面改善也不是很大。

所以,如果要给快手的员工一个画像的话,我觉得更偏咱们刻板印象里的工程师印象多一些,就是比较沉默寡言,低头做事。这是快手的基层员工给我的一个印象。
上市之后,快手会改变吗?
老编辑:从这次上市之后你去看,你觉得快手有可能会改变么?
比如说周五的时候,潘乱他们已经聊了一期快手,一位嘉宾提了一个问题,说上市之后对于快手发展来说,一个很重要的、他观察的点,就在于人能不能流动起来,就是能不能有一些新鲜血液进来。
比如他举了王慧文加入快手董事会的例子,但是我觉得这个事情没那么大,因为毕竟王慧文是一个非执行独立董事对吧?这种可能更多是以顾问形式加入。但是对于一家公司来说,比如说你观察中国过去互联网的大公司,它有一个变调的时刻,这家公司的节奏或这家公司的氛围,在一个时间段里集中有一次大的变化。当然,大变化之后的公司,也有不好的例子。
但是我觉得大部分来说还是好的例子,有了变化之后,这家公司确实业务会更稳定一些,或者说会重新找回早年的成长性,你对这个是怎么看的?
判官:你说到王慧文,首先我说一下我知道的情况。
在王慧文之前,罗道锋,之前美团的CTO,他先加入快手,挂了一个顾问的职位。后来王慧文又作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加入,他们两个人在快手的位置,我们举一个类比,是国师或者太傅。他们是宿华和程一笑的导师,他们不是去参与快手的业务,而是去参与对高层的指导。
之前潘乱在直播的时候也聊过,说宿华、程一笑经常跑去找张小龙(请教),其实他们现在的阶段,有问题是向刚才我说的这两位去请教的。然后有人用了“虚心学习”这几个字,当时我比较刻薄,我说这个是不是应该叫“心虚学习”?

老编辑:哈哈哈。

判官:对,他们现在心里的底气我认为是不足的,我也不怕说得很直接。
因为首先我们从管理的角度看,你会发现快手这家公司是四不像的,他集齐了BAT三家的投资,然后 CEO又去上湖畔大学的课,回来以后言必称“干部”。像这次轮岗你注意没有,他们多次在对外的公关通稿里、或者对内的邮件里,使用“干部”这个词。在中国互联网公司里,你品一下这个味道。
老编辑:很多人去了阿里那边,或者去了湖畔大学,回来都这样了。
判官:对,湖畔大学这个地方,也挺……我听到了一些吐槽,但今天咱们不聊湖畔大学。

我有点怀疑,这种盲目的学习,到处都学一点,不太利于生成自己的这种(风格)。或者说这个东西不是你自己悟到的,是你到处去东一点西一点学的,最后有可能就变成一个“缝合怪”。
快手这家公司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管理确实一度是很缺失的,也没有什么很好的实践。外企动不动爱讲“实践”、“最佳实践”,对互联网公司来说,我觉得你还是要有你自己的东西。快手没有自己的东西。
老编辑:你觉得如果用“缝合怪”去描述快手的这样的一个发展,或者它的管理上的一些问题的话,你觉得它的成长,它的增长性,这么多年是靠什么来支撑着的?
判官: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它的产品定位到底是什么?表面上大家说是短视频,但其实短视频只是一个载体。就好像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微信是一个发消息的东西,对吧?(快手)它成长到现在已经很复杂了,你说它是短视频、还是一个社交社区?或者现在它自己在讲是直播电商。
它自己现在其实也算是一个生态,包括抖音也好,这个体量的产品你已经很难去用一个属性去归纳它。但它自己想成为什么?我认为现在它自己就是想成为抖音。
前段时间我在文章的评论区里写了一条置顶,我说快手做对了很多事情,现在最新的一件事情也正在做,它现在的战略就是全面抄抖音。这不是一个负面评价。
我觉得全面抄抖音是对的,因为抖音就是给了一个“最佳实践”,就说明原来快手的这种模式,不管你是什么,你是短视频也好,或者社交社区也好,按原来的模式,你的天花板就在这里,对吧?
或者说,我认为从产品形态上,快手是一个半代的产品,而不是一个所谓的2.0或者3.0。如果说把原来的图文作为1.0,它走了一半,没有在短视频这件事情上走得很极致。不管是在产品形态,还是在运营、内容分发,还是说在氛围的管控上,它其实做的还是不够的。所以它现在自己想成为什么,很重要。
老编辑:你如果说从半代产品这个角度,我是能理解。无论是宿华这个人,或者程一笑这个人,他们早期,我觉得也确实因为快手的创业时间比较长,跟他们同时期出来创业的人,要么就销声匿迹了,要么做的是更老一代的产品。
比如说跟他们一起在做短视频这个产品,或者做直播,或者做电商也好,无论哪个方向来看,跟他们竞争的,都是比他们低一辈的,就是至少进入这个行业,比他们晚三到五年的人。所以我上次说,快手可能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家,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当中,还采用这种双核结构的,两个合伙人,两个联合创始人,对吧?(注:2021年10月29日,宿华辞去首席执行官一职,由程一笑担任该职务)

这种权力的双峰结构,其实也很罕见,因为在我们理解,比如说我当时举例子,我说我们早年看硅谷,比如苹果、微软、Google这三代的硅谷的科技公司,其实都是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所谓的两个联合创始人,对吧?两个联合创始人的分量都差不多,都很重要,这是一种我们对于互联网公司的古典的一种概念,对科技公司的古典的一种概念。
但是可能到今天的中国互联网,像他们俩这种两个联合创始人,还可以一起工作,公司还在发展壮大的,这样的例子真的是非常少见。所以我觉得这家公司身上,真的是带有很多上一代公司,或者上一代企业、上一代产品的特征。
包括我进入这个产品的时候,我是隔一段时间会看一次快手的,相对于抖音来说,我觉得快手的多样性会好一些,嗯,今天也未必。就是至少在更长一段的时间里,你去感觉它的多样性,会好一点,你会更认可它,至少理念上更容易认可。

但是今天在中国互联网,言必称这种所谓的战略,或者说App工厂、中台,像创始人的价值观,创始人的世界观,以这种形式去看的话,确实他们好像是一个落后半代的东西,从人到产品都是。
判官:对,它的双列的结构,我之前文章里用了一个贴图,它2014年就是这个样子。当然不是说,一个产品非要在形式上有改变,才说明你是先进的是进步的。微信这么多年不也还是这个样子,对吧?
但是这种双列的结构带来的一些问题,一个是制约它算法的进化,这是我认为它在产品容器,我当时提了一个概念,这也是一个产品经理给我讲了这么一个事情,就是产品容器(形态)上,它不太利于算法的进化。
双列它有它的好处。当时有另外一位也是业内人士,说双列有点像拖拉机,它对路况的适应能力很好,四驱的拖拉机可以走烂路。缺点就是速度不够快,然后也不够性感,开起来突突突很吵,还冒黑烟。

单列有点像后驱的赛车,跑直路、跑公路很好,加速性、观感也很好。
双列形式在快手来说,它的这种形式的好处,一个是对所谓的低质量内容,不管是画质还是内容质量的一个兼容性,你提供一次反选。再一个,比较能够适应当时快手的算法不是很精准的情况,兼容性好一些。但也是因为这种兼容性,让它忽略了对算法和产品形态的迭代,还有对运营的重视。快手对运营的重视是相当不够的。
老编辑:说到单列跟双列这个问题,在我印象中,最早的有这种单列跟双列的对比,一个是Instagram,一个是Pinterest,就在2010年前后的时候,那个时候大家讨论瀑布流,像Instagram和Pinterest这两种形式,到底哪一个会更好?
因为很多产品,包括当时的电商,类似于小红书的前代产品(其实小红书是电商一个后来者,就是跟电商业务挂钩的一种社区,这种分享好物的社区,里面一个后来者)。他的前任的那些所谓中国学Pinterest的那些网站,有非常多。
然后中国学图片社交的,都是学Instagram。Pinterest和Instagram代表的单列和双列,这种对比一直延续到今天来看,单列,可能确实是说网络也好,或者说摄像头也好,或者说创作者的能力也好,上升到一定层级之后,才是有可能做成的。
我记得最早的,还没有视频的时候,还靠图文的时候,那种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单列的产品,其实是雅虎做过一个新闻的App叫Digest,是全画幅一个非常漂亮的照片,然后打开之后,里面一个不错的、专业的PGC的新闻内容,就一张图片打开一个新闻内容,当时有很多的包括像好奇心日报,早期都参考他们。但这个其实是有种PGC的感觉。
那个时候的一个讨论点,当你如果UGC(注:用户生产内容)很重的话,你最好把每一个信息单元把它切割的小一点,这样不会影响首页的观感,或者说引起用户的反感。如果你是PGC(注:职业/专业人士生产内容)内容,做得非常精致、非常精美的话,这个时候你尽管用单列把整个内容填充进来。

判官:对,所以快手现在主端也并没有改用所谓的真正的单列,快手主端它加了一栏“精选”,在原来的“发现”之外加了一个“精选”,它的“精选”其实是PUGC(注:专业人士生产内容或运营筛选内容),像抖音早期的这种编辑干预,这个不是完全的算法干预。
所以快手现在在算法上的落后,我觉得应该(争议)不大。它的算法在内容分发,在优质内容的发现、内容分发、用户的分层管理等等这些方面,包括冷启动画像,这些方面应该还是有问题的。
极速版是另外一套逻辑。快手的极速版现在如果打开的话,会发现它比抖音更抖音,它甚至有那种沉浸模式,你单击一下屏幕,(界面)里面所有的这些图标按钮什么的,全都尽可能的隐掉,让你看到一个真正的完整的画面,这有点矫枉必须过正的感觉。
当然,极速版更强调的是赚钱,里面很多的现金激励,比如你分享多少,然后解锁红包什么的,就你能想到的、当年被这些网赚的产品用过的套路,它都要搞一把。甚至极速版为了获客,哪怕从(快手)主端拉人,一个CPA,它能给到8块钱。我有个朋友去年从快手薅了70多万羊毛,他们一个小团队,几个人的小团队,薅了很多羊毛。

当然也有个背景,极速版它的ROI是能跑正的。它的用户获客,比如说获取用户的成本是一块,从这个用户身上能赚回1块5,就靠广告。
这是因为极速版,或者说快手这种产品,它搞网赚有一个优势,是因为它的获客成本比较低。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不知名的网赚,它可能要给你比如说20块钱,你才愿意来它搞这些靠时长、或者裂变来挣钱的事。快手这种大家都知道的产品,给你10块钱就可以干。所以ROI是能跑正的,是这样的。
老编辑:我记得上次潘乱他们聊,其中提到一个数据,说到今天快手的增长、获取新客的速度,还能达到3%每天。当时我都怀疑,这个数据是不是听错了?跟它总用户的盘子相比,每天来自于新客的DAU会有3%。

判官:那是意味着它(的用户)流失很快吗?

老编辑:是,因为它总的盘子好像已经不怎么增长,如果说新客占比又高的话,一定是有流失,但它提到留存又很高,有30%多。
判官:它现在数据比较混乱,因为一个是它的这几个端没有去重,哪怕是它上市前两次招股书里面,公布的数据都是没有去重的。
再一个就是它的极速版和主端,现在的产品形态差距还是有点大,用户的留存是针对哪个端,还是双端都有留存?如果它是净增长的话,它的数据不可能跌,因为这两份招股书里面你是能看到的,日活数据是有下跌。当然对于这个体量的产品,几百万的波动,谈不上是下跌,只能说是没有增长,这是肯定的。
考虑到快手它其实有三个优势,比起抖音来说,外部的优势。第一它可以在微信上做社交分享,第二它可以通过微信登录,第三它的直播有腾讯游戏的所有IP,像王者荣耀什么的,都可以在快手播,在抖音是不可以的。有这三大优势的情况下,它还是这样的一个情况,而且去年又花了这么多的钱。

反过来你看抖音,从2018年4月份被微信封了之后,当时它的日活是6000万,封了3年,到去年结果变成6个亿。
所以快手在这种情况下,有这几大优势的加持,还做成这个样子,也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它的问题绝对不只是单独在产品、算法,或者运营、管理的某一方面,它是在多方面都出现了。不能说一定是做错了很多,但至少是没有及时地去迭代。

老编辑:上次我记得我们找李越聊他写的那篇稿子,内网开火那篇稿子(注:《前50号员工内网开火,佛系宿华诊断狼性快手》),他提到一个问题,其实大家也都说,就是快手好像没办法复制自己,这跟我上面一个问题(有关)。

大家觉得快手做错了,很多事情没有做好的情况下,或者做晚了的情况下,它的增长还能做到今天的体量,它一定是有另外一个东西驱动,但驱动它的现有产品的这个力量,好像无法被它自己复制。
判官:我觉得这个事可以分两边说。一个是你刚才说它好像没法复制自己,你可以把好像去掉,它就是不能复制自己。
但这个话的反面,就代表着在某一个时间窗口的情况下,一个人也好,一个企业也好,你只要做对几件事就可以,大多数事情都做错都没关系,做对那么一件两件事情就ok了。

它(快手)在那个时间,我可以说它是无意间突破了下沉市场,或者老铁这个群体,这群用户是它很稳的一个基本盘,所以套用股市的说法,你能见到它的底在哪里,它日活里面,最起码有这1亿的老铁用户给它托底。

但这也造成它的顶可能不是很好,它可能更像一个油田,就像阿拉伯国家,跺一脚就出石油,但它目前不能算是自来水管,它不能证明自己有一个持续的供给的能力,它只能是在吃这些现有的、它得到的这些用户的红利。
这些用户,它的核心用户,确实可能对它来说是死忠的,也很难失去的,就像很多社区产品。你说快手是不是社区,它可能像社区多一些,这些用户对它来说很死忠,但是反过来会造成其他用户的难以进入。所以它当年做对的事情,其中的一件就是把这些用户拉进来,但这种成功,没法横向复制,比如说没办法去国外去搞这一套,搞这套老铁经济,这个东西真的是中国市场一个独特的存在。
它在海外做了这么多产品,目前应该是没有一个能够顺利活下来。不是被TikTok超过了,就是直接死掉了,包括在美国做的那个网赚的东西(Zynn),直接就下架,后来就没有然后了。
另一方面,它没法纵向复制,你在时间线上说我要再做一个成功产品,他们搞了很多内部的,现在他们的新产品部门应该有两个,有不同的人管,他们也尝试做了很多这种所谓的创新,或者说新的产品矩阵。我文章里也写了,你看快手官网主页挂那几个产品,A站是收来的,花了两年时间,只是把原来的技术坑填上了,也不知道收这个产品是为什么。

快影是2016年就开始有PC端,现在是作为快手的拍摄工具,它日活我觉得千万级应该是有,但也只能是给快手自己用。像一甜相机这种产品可能DAU有个百万级?我身边反正没有人用,这种同质化的工具产品也很多,所以它没有办法去证明它有复制成功的能力。
当然这个也不重要,真的。历史上有很多产品就抄上这一波,然后活个10年8年甚至更久的也很多,不是说你一定要有这个能力,你有更好,没有的话,其实也超过了99.9%的、完全死得连灰都不剩的、没有护城河的产品。这是我对他的产品的看法。
短视频领域的悖论
老编辑:我有一个问题。我们离开快手这家具体的公司,进入讨论整个短视频行业,有一个我觉得短视频领域的悖论:当我使用短视频产品的时候,我会进入某种沉浸式的体验当中,我觉得这个产品挺好,它可以占用我大量的时间,我大量时间可以被这个产品所填充。
但是我真的下定决心不用这个产品,我可以很长时间不打开短视频App,就好像离开这一类的产品,我的生活不但没有受影响,反而可能更好。我觉得这是其他中国前几代互联网产品都没有的一个特点。
比如说电商,你不用阿里你必须得用京东,你总是得用一个电商。外卖也是,你可以不用饿了么,但是必须用美团。包括像社交产品,哪怕你非常古典地使用一些其他的IM,或者只是用邮件短信和大家沟通,大部分人还是用微信这个产品,一定是离不开的,无论你怎么骂或者怎么觉得它不好。

但是我觉得短视频这个产品,好像对我来说,真的就是你可以轻易地离开它,但是你又可以轻易地上瘾。所以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我,就是短视频这个东西,它到底在整个互联网的版图里面,是一个连接器,润滑剂,还是真正意义上的所谓的高地、山峰?
判官:首先大家应该都能认可“视频化表达”这个时代已经到了,短视频它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娱乐,或者说哪怕是一个单纯的娱乐也没关系。咱们这么想,咱们这群人看不上看不惯用不住的东西,一定说明大多数人大概率是可以看得上用得惯,对吧?
就是从娱乐这个角度上,你不刷短视频,就去玩游戏,不然还能干什么?从娱乐角度上,它至少是已经跟游戏相比之下,它已经是变成一个2选1,或者3选1之类的,这种不多的选择之一。

把它放大到整个社会的,或者说整个的互联网产品的一个角度,我觉得视频时代的、视频化的表达既然已经来了,它渗透的更多的,在娱乐之外,还可以在教育、知识、社交,或者说资讯的分发,新闻。
视频它只是一个盒子,你往里面装任何的内容,它可以承载很多东西,所以其实我现在在抖音上打开看的,更多的是一些新闻类的,或某一个知识。
比如说我前段时间车子出点问题,我去搜一个车子相关的,很冷门的,想找一下维修的信息什么的,你也会发现很多商家现在他也在上面做宣传,他也是个营销平台,对吧?他也可以是点评对吧?咱们现在经常刷着短视频也被种草了,它已经是一个容器了,可以装很多东西的。

说到你个人的问题,比如对你来说,有可能写作或者录播客也是娱乐对吧?我们(这群人)可选的娱乐,能够取悦我们自己的方式,更多一些。有些方式在别人看来可能是在工作或者是很枯燥的事情,但对我们不是。

老编辑:我最近也发现头条系的产品,包括今日头条、抖音,它的搜索系统非常好用,就像你刚才说你那小众的需求,搜一下真的还有人录这个视频。

我觉得从这个角度上理解,我认为短视频这个东西,看似从我们专业角度来讲,文字工作者会认为视频是比文字更复杂一级的内容形态。但实际上,从业余的内容生产者来说,或者说从更年轻一代人,没有经过文字训练的这群人来说,他们录视频的门槛其实比我们写文字要低,实际上是更低的。
比如说提供服务的,不管是店家,还是比如说卖车的销售、中介,他们制作一个视频可能真的很简单,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个介绍他自己服务的东西,也可能就是跳个舞,像小姐姐跳舞唱歌,然后录下来让你认识她,认识到这个人就行。

所以我是觉得它降低了内容生产门槛,同时为什么还没有进入一个所谓的社交的这样一个状态?因为他已经能够让人表达出自己比文字这个东西更低的门槛,但是好像目前看起来,我进入两个产品,我觉得更多的是一个内容创作者,向观看者的一个单向的灌输。

快手还稍微有一点社区氛围,抖音的社区氛围可能更小,比如在抖音的一条视频下面所看到的这些人,他发言表现出来的东西,其实跟整个互联网的平均画像是非常一致的。但是快手不同的视频你点进去,你会发现人还是不一样。
比如说你在快手上点开一个介绍德国、介绍日本、介绍台湾生活怎么样的这样一个视频,下面这些人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理性一点的。但如果你点开一个比如央视军事、人民网军事,你点开下面,那个人群画像就感觉完全不同了。

快手还是有一点点社区的那种感觉,抖音我觉得更多就是像一个单向灌输的新闻客户端。而且我觉得抖音上面现在的新闻类的、社会资讯类的东西,我不知道为什么,感觉是非常多的,而且还越来越多。
判官:咱们倒着说。先说你觉得抖音资讯类的东西越来越多,这是正常的,因为大量的媒体机构,从上到下,所谓的体制内机构都在进驻,而且他们有KPI。

不只是媒体,各个单位的,各地的,你经常会在抖音的热门视频的评论区,看到有一些这种官方机构、官方背景机构过来蹭粉,什么“最惨官方求关注”之类。你如果你在抖音上刷过这些热门视频,你会看到。
据我所知他们是有KPI的,好像当年官方必须开微博开账号要涨粉一样,他们也要求,有的是委托**运营,有的是自己搞一个,比如年轻的员工,懂这些的、玩的多的,来运营。总之都是有这个要求的。

快手上这种官方介入的力度没有那么大,因为快手的覆盖不管从用户数还是从区域上,它不像抖音覆盖面那么广,影响力相对有限一点,所以快手可能就像你说的,保留这种社区氛围多一点,但不代表说抖音就没有。

很简单,很多东西咱们比较,比如快手说它更普惠更下沉,然后说它社区氛围更强。我觉得很简单,大家看数字。一个3亿DAU的产品说它比6亿DAU的产品更普惠、覆盖更广,社区氛围更强,这不是很奇怪吗?从数字上,谁覆盖更广,谁更能代表真正的中国网民的画像?从渗透从数据上差别这么大的两个产品。我觉得还是要看整体,因为个人印象,咱们看到的东西,都是一个很小的切片。

我觉得两个产品从内容和评论区的所谓的玩梗抖机灵这些方面,同质化已经很接近了,至少在北京刷到的内容是这样的,在地方上可能会有区别,我最近没有漫游到地方上去看,是可以漫游的,可以手动切位置,但我最近没有去切。
现在快手在个别省份,可能确实会被更广泛地使用,又或者有可能会成为一个社交的场合。至于抖音上的社交关系,你刚才说到社交的事情,社交也很简单,你双向关注,我不管你是不是好友,只要你双向关注,那我认为你可能会对对方个人拍的一些不那么有吸引力的内容,会多看一眼。
抖音对社交的理解是这样,据我所知,他们认为,比如抖音DAU是6个亿,微信是10个亿,这6个亿和10个亿之间差距在哪?抖音认为是差在UGC上。因为天然的来说,短视频生产消费的场景,比社交的场景肯定是要小的,你要往社交走,UGC怎么去拉动?让有社交关系的人在这,让他们有社交关系的人能够互相拉动。

比如咱们俩认识,我拍一个自己的大脸,正常情况下发抖音没人看,但你在的话可能你会点个赞。用这种方式拉动UGC,然后尽可能去缩小短视频、或者说短视频娱乐和社交的场景的差异,也就是6个亿和10个亿之间的距离在这。

但社交也不是万能的,或者如果我们认为社交是有用的,反过来快手说自己社交社区的氛围更强,岂不是成为一个伪命题了?既然快手社交氛围强,你怎么数据不如抖音?正常的情况下,短视频的娱乐消费场景应该是弱于社交,对不对?要么是你快手没有社交,要么是社交不管用。
现在从抖音的举措来看,它既然要增强社交,增强UGC,说明社交是管用的,所以你刚才说的快手的社交社区氛围更强,我认为这事是要打个问号的。
老编辑:今年我去广州参加微信之夜,我第一次听张小龙说视频号相当于过去一个企业的官网。我一开始不太理解这个事情,我觉得为什么视频号(是官网),因为你第一印象的感觉,视频这个事情更适合年轻人,唱歌跳舞、表达自我,对吧?不像是一个企业官网这么正经的事。
后来我仔细想了想,这里面有一个逻辑确实是存在的。比如说微信他自己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是沉淀在他的IM上,他想沉淀的另外一个关系其实是企业或者商户和人之间的关系,他觉得这个关系过去有公众号,但是公众号做得不够好。如果视频号来的话,可以做得更好更有效率,或者说会降低这个事情的成本,他从一个所谓机构运营的事,可能变成一个,这个机构只要有一个创作者可以表达,把成本降低下来就可以了。

所以你刚才说社交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想,可能对于抖音来说,关注关系其实还是一个所谓的放射状的关系,比如头部的这么多创作机构下面的这么多创作的号,它在横向的网是比较弱的。虽然从视频的角度来讲,视频号想做的跟抖音做的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但是因为微信它自己天然的有这张横向的网,而抖音就没有横向网。
上周五我听潘乱他们那期节目也提到了一点,至今为止,如果抖音把这种所谓的关系链,这应该是金叶宸讲的,把所有的关系链能都给抖音,然后你同样只看关系链内拍的视频,这个量还是不够,还是看不到什么东西。

判官:老金当时的话好像是说,他在抖音上面看到的双向关注的人不太够,还是互动不太多,好像是这个意思。但是这只是他个人看到的数据,没有太大的意义。
刚才你说到视频号,张小龙认为是企业官网。你放心好了,视频号会像公众号一样,被媒体老师和这些做营销的玩坏的,最后结果一定和公众号一样,这事都是看得到的。
而且它的氛围、它的内容分布也会和视频号差不多,头部肯定是这些鸡汤、假新闻、一惊一乍的这种营销类内容,然后腰部是一些相对有些技术含量,但可能更多也会像一些煽动情绪的什么东西。视频号现在这个趋势已经出现了,我不认为它会变成什么企业官网之类的方向。
一般来说官方尤其是微信这种生态,你是负责搭架子。这个产品长成什么样,你自己说了不算,要看用户怎么用。微信它又是一个全网覆盖,它就是中国的这些所有网民的一个共同体,你最后能孵化出什么,它一定是由大家的最大公约数来决定。

再说老金的问题。我也看到了有身边朋友说,他父母在抖音上面,在朋友里面是双向关注的关系,他发内容得到的赞,比在朋友圈发,得到的赞要多,他就很开心。
社交关系它是起到一个激励(创作)作用,但是反过来,社交关系太重的情况下,是会带来社交压力的,基本做社交的产品经理对这点都会赞同。
大家动不动就说社交压力,其实2017年那时业内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了。过强的社交压力,就像现在大家朋友圈设个三天可见,有什么内容不轻易往朋友圈发,或者群里面说话很谨慎等等,这些就是过强的关系(带来的影响),而且微信它是什么关系都在里边了。
至少对于我来说,我是不愿意在微信里面娱乐的,因为你工作对着这个东西,娱乐又对这个东西,相当于你没有一个场景的切换,让你觉得放松一下。当然还是那句话,咱们这些人一定代表不了大多数人,抖音是这样的情况(偏娱乐场景)。
快手它现在和抖音是同质化的,快手的这种关注关系之前是比较强,它的流量分配在关注、发现和同城里面,关注关系的流量一度能够占到3成到4成。因为用户是经过一次(双列)反选,对于关注的主播,认同感会更强一点。单列直接推进来的时候,你点关注相当于是喜欢这个内容,还没有对这个人有那么强的一个认知。
但现在一方面抖音会把关注(的人发的内容)推到你的推荐流,一方面快手用户关注的这些人,你之前选出来的很多人,不管是他更新频率低也好,还是因为这些人的表演越来越精致化也好,就可能他和你当时关注的时候,你想要的那个样子不一样了。
无非两种情况,你创作越多,这就是职业玩家和业余玩家的区别,你干这个事干的越多,甚至以此为生,或者你的流量来源在这,那你就是个职业玩家,就不再是UGC,其实就是PGC。
就像当年开滴滴的这些人,到最后一定会变成职业司机居多,那些玩票的比如开着特斯拉去跑滴滴的,一定玩一阵就没了。淘宝也一样,最后职业卖家一定打败业余卖家,咸鱼也一样,现在大量的职业卖家进驻。
所有的存在职业分工的领域,最后不要指望玩票的人能够玩过以此为生的人,或者主要以此为生的人。所以现在快手上也是这样一个情况,持续更新内容的人他一定会有所图,或者他从里面能够得到什么,不然更新的动力在哪?靠爱发电吗?不存在的。
老编辑:我现在觉得,短视频平台已经到了生命周期的中段甚至中段之后了,已经是个非常成熟的东西了,从上下游来看或者从商业模式来看。

之前我们一直有印象,抖音可能广告更强,快手可能带货更强,至少他们都找到一些属于自己的商业形态,而且这个商业形态已经很稳固,也做得很大,包括抖音,比如我看数字说,今年说GMV已经达到了4000亿,然后其中可能有1000亿是直接卖货,这个事情已经很大了。
你觉得站在2021年这个角度,我们去看一下,下一个东西有没有可能像短视频一样再跑出来?比如你本来希望这次节目的直播也能跟Clubhouse同步。
判官:你是说今年会不会有什么新的东西跑出来是吗?
声音媒介,会有新产品吗?

老编辑:比如声音这种媒介会不会像短视频一样,在接下来的几年跑出来?
判官:我觉得很难,Clubhouse这个东西太特殊了,我想你懂我的意思,像这种以声音为媒介的东西向来是比较小众。我记得你也说过,你做播客其实是不希望太多的人听到?

声音它有很多特殊场景。比如拿我来说,我只会在洗漱或者开车的时候会考虑一下,使用声音作为一个消费,陪伴式的消耗时间。因为声音这个东西你看起来,好像它比视频少占了一个视力的因素,但其实它对你的注意力占用是一样的,它和视频相比并没有少太多,你必须要集中注意力,不然的话你是很难去保证你收听的质量,或者说你很难让你的时间花的有意义,他又不是音乐,你真的放在那你可以不用听,他就有一个声音似有似无的在这边就好了。
你也做过很长时间播客,当然播客和Clubhouse这种实时的东西还不太一样,博客它是它是异步的,Clubhouse这种实时的更偏社交多一点。但总的来说,我觉得声音是个倒退。
然后国内的这些类Clubhouse的产品,在国内不太可能完全营造这个氛围,大家聊天的社交压力更重,Clubhouse上其实已经出现这种社交压力了,有一些人的粉丝涨上来以后就不敢到处乱跑了,比如去各种直播间(room),包括我身边一些高管朋友,也被企业的公关暗示或明示,说你不要再去一些奇奇怪怪的直播间,被人截了屏拿出来很难看的。都一样的,这种公众身份,或者说他的社交压力始终会存在的,这个产品越是国内的越是这样。
音频总的来说,我目前没有看好的理由。Clubhouse太独特了,它成功不是在于它的音频,是在于它的冷启动的一些头部效应,明星效应,它的连通性,它具备了一周时间的(国内外)连通性。
我不是特别看好音频的东西会冒出来,至于有没有其他的,今年(2021年)会有什么其他的好玩的东西会出来,目前还看不到苗头。今年大家主要的压力不是在创新和增长,而是在商业化上,都急着去赚钱,去证明自己,或者说把以前的流量变现。
像快手今年很重要的就是商业化,把股价稳住,让这些不管是老员工还是老股东,在解禁期之后可以顺利上岸,像咱们今天聊的主题,快手要上岸,首先快手这些老的投资人、股东、员工要上岸对吧?不然的话,没有办法完成你刚才说的换血。

因为可以想象,有一批老员工在上岸之后会离开,新的人会进来,然后这个公司有新的血液,才有可能去有它的一个迭代、更新。既然现在这个情况大家看不到变化的可能,那你整个的换一换,整个的换换血,没准会出现一些想象不到的变化,我觉得这个才是今年的一个重点工作。
短视频会有新玩家吗?
老编辑:你觉得短视频会有新玩家吗?

比如电商,拼多多出来的时候,大家很多人以为电商已经刀枪入库、马放归山了,所以阿里也基于一个乐观的情绪,把主要精力放在消费升级、中国的新零售上,而没有想到在自己的自留地里面,一个东西,用跟自己当年做淘宝一样的方式跑出来了,而且做得很大,到现在已经完全堵不住了,有这种可能性吗,在短视频领域?
判官:目前我看不到。
这次我为了写文章,也和很多从业人员,不管是PM还是技术的人交流过。大家普遍认为现在抖音已经是,或者说抖音这种模式,不管是它的产品形态、流量分配、运营,还有变现,已经是短视频这个领域的一个终极解法。就是你已经上下划这么简单了,你还想怎样?
它的产品形态,还有它的流量分配,比如这种高热算法什么的方面,在短视频这个方向上,就好像在社交或者叫dating上面,做到最后大家就是左右划,这么多年也没有比左右划更极致的解法。
任何事情它还是会存在一个最极致的解法,到最后你变成这种0/1模式之后,是很难(继续发展)的,所以短视频目前我是看不到有什么新的可能性。
然而这种简单模式的背后,又蕴含着很强的壁垒,内容供给、内容消费、流量分配、内容运营审核,包括很高的带宽之类的这些成本,所以我觉得表面看起来特别简单,和背后的这种高门槛,导致短视频这块很难进新的玩家。

而且老的玩家也还在继续厮杀。百度也进来了,百度的“好看”把宋健弄过去,这就是想搞一把大的。宋健也是这行业的老玩家了。现在视频号也出来了,微视也没死。所以老兵不死,他们只是“转世”了,现在是这种感觉。

所以这些大家伙已经够多了,你再冒出几只蚂蚁,还没等你长大,已经被大象踩死了,给我是这样的一种感觉。
老编辑:像字节这两年也没有什么(新)产品,对他来说,复制自己过去的成功的路径,好像也很难。

判官:这种大的机会,抓住两个已经很厉害了。当绝大多数大厂只抓住一个的时候,你看腾讯抓了一个QQ,一个微信,成为它基础的流量池和商业化的引擎。
字节抓了一个头条,抓了一个抖音,其实也是够本了。在这个情况下它有足够的流量、商业化,还有人才、技术的储备,可以去找更多的可能性。能不能找到先不说,但至少他比别人的可能性多一些吧。

你年富力强又能挣钱的时候,你应该做的事是什么?就是使劲的生孩子。这些孩子哪怕有一个成器,你老了以后也有人管你。年轻力壮的时候,就应该使劲生孩子,你有钱赚,你养得起,就使劲生。
我觉得先不说字跳有没有可能做出新的有竞争力的产品,但他现在已经是两条腿走路了,总比单腿蹦的要强一些。单腿蹦的哪天这条腿出问题了,比如蹦到坑里了,或者这条腿磨坏了之类的,就比较麻烦。
当然不代表说(单腿蹦)那么容易就死掉,那种几千万DAU的都没那么容易死掉,10年8年的产品都有很多。(快手这种)3亿DAU的产品也不会这么容易死掉,至少你还有1亿老铁给你兜底。
只是从可能性上,我认为那些做出过两个成功产品的企业,有更大的可能去继续复制,或者说去孵化新的成功的产品,至少你证明你是具备这种可复制成功的能力,或者说你成功是具有方法论的,不是碰上的,对吧?
只有一个产品的企业,你很难去证明你当年不是因为运气好狗屎运,你真的是有能力的,你是因为看到了,所以做到了。很多人是因为做到了才看到了,我觉得这个差别就很大。可复制的成功才是能力,不然只是一个运气,虽然说运气也很重要,但是差别很大。史玉柱说过,什么是人才?你交给他一件事他办成了,又交给他一件事,他又办成了,这就是人才。
那什么是好企业?做了一个产品已经很成功,然后又做了一个,就可以了,好事成双。如果能做出第三个,我现在想了一下,中国互联网,当然这些企业的周期还比较短,谁真正做了三个,在同一端的?不是说你做了一个流量型产品,做了个流量变现产品,这个不叫同一端。你说腾讯做了个微信,做了个王者荣耀,不太能类比,因为王者荣耀是用来流量变现的。

老编辑:他最核心的流量池,发生变化,也就能变一次,变两次的还没见过。
判官:对,目前看起来是这样的,目前看起来只有大公司有这个能力。咱们一般(开玩笑)说穷人靠变异,但是现在看起来,穷人是连变异的机会都没有了,直接就挂掉了。
抖音跟快手之间的竞争,结局可能怎样?
老编辑:如果用未来三年的这样一个尺度去看,最后抖音跟快手之间的竞争,结局可能是什么样,你觉得最有可能的?
判官:三年看不到,看一年吧。
快手未来怎么样,我觉得未来这一年很关键。如果这一年下来没有一个实质性的变化,不管是运营能力、商业化能力、组织能力,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你的盖子就算是加上了。

不过像我刚才说的,没有那么容易(挂掉)。周星驰(大话西游)有句台词:了不起重伤,要死哪那么容易?但是你想再增长,对不起,我觉得机会没有了。所以今年对快手是很重要的。
至于抖音,它在体量上应该说已经过了安全线,他再往上看就是微信,但他也没有必要,或者没有可能,去跟微信去对打,他只能无限去靠社交,去缩小他和社交的用户场景的差距。但是他毕竟不是社交,他也没有想做社交。

像我刚才解释,(抖音)说到底还是想扩大他用户的生产率,就是活跃用户里面生产内容的(比例)。他要提高生产率,他认为答案是UGC。怎么提高UGC?做社交,但它的目的不是社交。社交是手段,不是目的。所以我觉得未来一年抖音在这件事情上的探索也会有一个结果,你结界能突破,你就有机会往上再走走,到8个亿,甚至9个亿,对吧?

突破不了的话,有可能你就在这个级别上晃,但暂时他甩后面的竞争对手甩的还很大。再后面的对手,别的不说,你先把快手超过了再说。你要超抖音,目前看是没有可能。

老编辑:你讲了一个上限之后,我们再讲下限。快手可不可能出现黑天鹅事件?比如说毕竟刚刚上市前还遇到辛巴这个事。在过去几年当中,几乎每年快手所谓发酵出来的一个舆论,可能都有一个非常强烈的负面事件,当快手一哥可能都没有啥好下场。

判官:快手现在最大的问题不在于你已经炸了几个雷,是你还有几个雷没有炸。

老编辑:就想问一下,你觉得潜在还有哪些雷?所谓的黑天鹅事件可能会有哪些?

判官:你像辛巴属于它的头部,我文章里写的,快手这种号称普惠的社区,结果冒出一堆头部。不管是官方怎么去拿数据来说,但快手存在头部这个事,存在家族,没有什么争议。

家族的存在,我觉得是快手的早期运营能力缺失,家族其实是起到对它的内容生产,还有头部主播的组织、生产供给这块的一个补充。就好像《古惑仔》里边说的,一个社会总要有秩序,如果官方没有能力,或者说没有意愿维持这个秩序,它一定会有民间秩序(做补充)。快手的头部家族其实就是一个民间秩序。
老编辑:这个观点特别好。

判官:民间秩序的好处是,你官方不做运营,ok,有人在替你做运营,有人在批量的做。
快手早些年一直不做MCN,后来是不签MCN,到最近一年多终于开始做了,说明他开始向所谓的正规化迈进。正规化的机构是MCN,那这个所谓的民间解决方案,就是家族。

家族好不好用?好用,土法治大病,但是你过了这个阶段,你就不能再用土法、赤脚医生,来替你解决问题。你已经是个上市企业了,你的头部主播天天在搞这些有的没的,也说不过去,对不对?你需要对股民有交代。所以现在要把家族去掉,但是去掉的过程也是很痛苦的。在这个过程中,会出什么样的事情?
包括现在,前两天知识产权,音乐著作权这个事儿,(快手)就被音集协追着打,然后(音集协)给各个应用市场发下架的函。这个事到现在没结果。没意外的话,春节前应该会有一个结果:要么被下架,要么这个事达成一个初步的解决方案。

这些以前由于它在发展过程中忽视的问题,迟早会来找上你的。以前你没有做的功课,这些欠下的账一样会出来。

如果说有哪些雷还没炸,我现在认为最大的雷可能有两个。
一个是商业化。快手的商业化能力这一块,我这次的文章里没太写它商业化内部的问题,其实问题还是挺多的。模式、组织架构、销售,各个方面。包括快手自己的品牌,品牌比起抖音肯定还是差点意思。

你别看你有多少的老铁,这部分用户,他的消费能力,或者对品牌主的吸引力什么的,可能是不太行,你要做一些别的方式的商业化,这是一个潜在的问题。
他现在发展它的商业化,在发展过程中,有可能会踩到一些雷,比如说内容、广告的合规性,或者说跟投放方这边的一些数据、对账等等吧。
还有一个雷,就是管理。

快手的管理,我这次文章里边,整个篇幅9000多字近1万字,全拿来写管理也没问题。但那样的话这个文章就比较单调,管理只是它其中一个问题,但是目前在我看来,制约它继续扩大、继续去发展,或者说守住它现在的阵地,最大问题还是管理问题。
然后管理这个问题,你会发现跟所有的这些员工,不管在职还是前员工聊完,聊到最后,所有的管理问题都指向这两个老板的时候,那这个天就聊不下去了,是不是?他怎么聊?最后发现这两个老板自己手把手搭的团队,然后形成了现在的企业文化,这事怎么办?
你是不是要像b站一样请职业经理人?还是说,哪怕对标谷歌,谷歌那两个大哥,布林和佩奇,人家也退了,请了印度人(Pichai)过来,请了职业经理人过来。宿华程一笑,现在企业也上市了,你们是不是也可以往后让一让,请马老师(马宏彬)出来,还是别的谁,对吧?
我不认为双核架构是一个稳定的架构,尤其在中国这种地方。对中国环境,老编辑比我……你的阅读面也好,还是你的知识面,对历史这些方面的了解来说,你可能会赞同我的观点。

老编辑:但是我觉得刚才你讲的问题,包括他们双核的问题,包括他们埋雷,就是从业务层面,他们的电商变现,各种各样的操作方式,形成这么多的管理债务,它其实需要一个解决的契机。比如当年京东,老刘管的比较多对吧?然后……
判官:不,你等一下……老刘这可不是一个契机,你是说那个事儿?

老编辑:对……不是,他就一定要有一个比较大的事情,对吧?让他上下迅速形成共识。如果说没有一个比较大的事作为一个契机的话,我觉得其实很难。
如果企业四平八稳的还是这样发展,包括你说,快手它上面有个盖,盖着三亿多的DAU,但是他一直就这么稳定的发展,好像也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推动他去改变。

这个问题,就像你说的,他已经上升到公司最高权力结构的问题,这是很难改的。他必须得有一个什么事情,一个契机,才能导致这个事情能改得下去。但是相对来说,我对快手会稍微乐观一点的,它企业已经这么大了,或者说赛道已经这么长了,在这赛道足够长的过程当中,他有足够多的时间换挡或者换胎。
如果说他是一个比较短的赛道,或者这个事儿可能三五年之后就过去了,可能真的就像我们之前提的,电商早上市的那几家,因为这赛道很短,很快这个赛道就到头了,你如果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你没有时间解决。

我是觉得短视频这个赛道可能够长,像快手这样的企业已经10年了,我认为它也就在整个生命周期的中段。

判官:也不年轻了,你看10年的企业……做企业最怕的就是未老先衰,就是没有变强之前就已经变老了。像快手现在25000人的规模,说实话,现在业务不需要这么多人。他早些年是缺人,我在那会儿是缺人,后来又变成了矫枉过正,使劲地招人。他现在的业务,就一个产品,要这么多人干嘛?
2万人都有点夸张,要这么多人,我也不知道干什么。大家还要非要996,你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么多人去996?所以他还是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就好像今年又搞春晚的战役,员工就有点再而衰的感觉。
去年A1(快手2020年春晚战役)忙活半天,弄完以后,数据是这样一个情况(日活回落至3亿之下),今年大家对这个事儿就有点动力不足,跑到脉脉上吐槽。
虽然短视频这条赛道很长,但作为一个企业、和作为一个产品来说,可能他年龄有点偏大,这个时候你再去说我一把年纪,我突然想锻炼身体,我想练出6块腹肌,或者说想变成马拉松冠军,有点难了。
你锻炼一下肯定没坏处,或者你原来的机体出问题了,腰椎间盘突出了,膝关节磨损了,你做一下置换,然后打个什么钢钉什么的。你刚才说的契机,我首先想到上市,但现在看起来,这个市上的有点不咸不淡的,好像也不足以对他带来一个(契机)。
老编辑:我觉得太顺了,比如说跟小米2018年上市不同。小米2018年上市遇到冷空气了,结果这公司市值又很低,接着华为给的压力就过来了。

我觉得快手遇到了一个资本市场的非常疯狂的阶段,它上市也很快比发行价涨了100%多,最最多时涨到200%。它这个时间窗口也很好,实际上我觉得真的,上市很难对它内部外部的心理造成很多的撞击。而且因为上市之后造富盛宴,反而会让很多外部的批评的声音,或者说一些内部抱怨的声音被稀释掉了,大家都至少拿到钱了,对不对?
有时候抱怨打不赢仗,很多时候大家首先是经济原因,诱发大家出来吐槽,吐槽然后就上升到这个公司结构战略什么的问题。但是现在大家都拿到钱了,这个时候你好我好大家好,可能这个事就过去了。

判官:你说的这种事件,我认为它应该是个坏事,而且是一个特别大的坏事,得是个负面的事件,真正能够促使企业做变化。

你看上市带来的一些变化,是让企业的一些老员工可能该走的走了,活水,就是所谓的人员流动,不管你换部门还是干脆你就走掉算了,就可以退休了。
但这个还不够,只是换血还不够,必须有一个足够大、足够负面、足够有冲击力的事情,然后去……
老编辑:刺痛他对吧?

判官:对,刺痛他,甚至对这个企业造成相当程度的一个损伤之后,有可能……
人也是一样的,人也经常会遭遇特别大的变故之后,然后突然换了一个人,就好像被重置了一下,没准你又走出另一条轨迹,比原来的好一些或者更有活力了,或者这个人突然一下变得特别的激进,企业也可能也需要一个重创的时刻。
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有的企业,你看字节跳动始终就跟打了鸡血一样,这么多年一直这个节奏。
快手他早些年其实是搞疲劳战术的,因为人也不够。我在那会儿是早10晚10大小周。然后从2017年5月份开始速度才慢下来,(后来)慢慢地又把油加上来。
当时2017年下半年我跟在职的同事聊天,他们很焦虑,他们那时候知道抖音数据起来了,然后看一看(快手)这边歌舞升平的,早上9:30上班,晚上7点下班,中午午休时间比原来压缩了一个小时。他们就觉得抖音的数据眼看着在起,但当时内部也没有认为说抖音会是个威胁,只是觉得它是一个高配版的快手。
大家觉得不是同一个市场,相当于你走的是上层路线,然后我这边专注我的下沉市场,等我弄好了以后,我农村包围城市。但内容产品真的是不能这样,内容产品从下往上走是走不动的。
或者可以这么说,任何产品从下往上走都是有困难,像拼多多现在进一二线还是很困难。真的没有什么场景,让我非要用拼多多不可。我在京东无脑买,现在下单第二天到。我相信京东的市场份额绝对没有拼多多大,但我这种用户可能也是拼多多得不到的用户。
但从上往下就不一样了,电商方面还没那么明显,内容我相信一定这样。我们都会去看日剧、美剧、英剧、韩剧,为什么?他们的文化的、经济的状况比我们好一些。我们不会去看一些什么非剧,如果有的话,南美、印度也不太会去看,现在会看看泰国,偶尔看看泰国的电影,剧也很少。

文化消费一定是大家都向上看,或者看你的同级的,用前几天Thomas(品玩创始人骆轶航)的话说,同温层。你去看下面干吗?
老编辑:我觉得讲到这儿,应该是说我们有一定的共识,都觉得快手之前积累的问题比较多,可能会有一些定时炸弹爆掉。但是如果真的爆掉了,可能未必对这家公司是个坏事,可能对他们反而也是个好事。
判官:这个雷不知道炸在哪,但是我相信一定有没炸的雷。如果雷一直没炸,一直是个哑炮的话,我反而觉得可能……
老编辑:有问题,我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了,带病比赛就这么一直就跑下去了。
判官:对,等于大家就凑合了,最怕的就是一个企业开始凑合了。所以现在我说一年之后看不到,一年内能看得到的,是你变现这块把原来的流量价值好好地榨一下,然后在数据上、在营收上做的好看,把股价稳住。他现在300我觉得是稳不住的,就没有任何道理能稳在300,春节前后往下挤一挤泡沫这样。
但是光是去做利润不够,你还要在结构上,流量结构、内容结构、营收结构、人员结构,还是要做一些比较大的调整。因为事实证明,你不管原来问题出在哪,总之原来这个结果就是你头上有个盖子,这个盖子眼看着是没有办法顶破的,事实证明是顶不破的,对不对?
因为不是只有你一家对吧?没有竞争对手或者竞争对手都不够看、都不存在,啥也不干,等着你在这边慢慢的来对吧?以前他这么多年一直是一个很被动的企业,很消极、很抗拒去改变的企业。这么一个状态,本身就是问题。

老编辑:好,我觉得我们今天聊的基本上三个层次都覆盖到,也算是最后向我们的观众输出了一个结论性的东西。
判官:对。也就是说这家企业现在谈不上上岸。能不能上岸不好说,有可能会需要一个比较大的事件,去促使他真正的上岸,也就是站稳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