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上海要建全国第一个氢交易所?专家: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发展

时间:2022-8-29 07:16 0 497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SC0000.jpg




中国第一个氢交易所就要来了。
近日,上海发改委印发《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第12条明确提出,探索建设全国性氢交易所。
为什么上海要建设全国性氢交易所?氢交易到底要怎么交易?中国氢能发展现状究竟如何?网易新闻《直呼内行》邀请了知名能源专家、南方科技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曾连续三届担任美国氢能与燃料电池峰会主席的刘科院士进行了专门分析。
刘科院士认为,氢交易所的探索有值得鼓励的地方,但中间存在很多绕不过的技术细节,短期内可能并不会有太大发展。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上海探索建设全国性氢交易所,有什么意义?为什么是上海?
刘科:任何新生事物开始都是小的,万事开头难。你现在开始研究氢交易所,可能10年后就可以开始交易了,你10年后再开始,可能20年后才开始交易,有人愿意去做,我觉得这也是应该值得鼓励的事。氢交易未来有可能是很重要的事情,但在短期之内我不认为它会发展很大。(上海氢交易所)我估计只是在策划阶段,能不能搞成也不知道。
因为氢交易所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容易,中间有很多的技术细节。你这个氢是绿氢还是煤制氢?交易按每公斤氢来交易,还是按每立方米?不同的氢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不同的压力,价格可能会差10倍。你到化肥厂来拉常压的氢,一公斤15块钱可以给你,你到冬奥会张家口(把氢)加到你的汽车里350大气压的高压储罐里,一公斤可能100 块钱还没利润,你交易是拿15块交易,你还是拿100块交易?
而且目前所谓的碳交易市场,其实现在也没多大,交易量非常有限(编者注:8月26日全国碳市场成交量668吨)。去年碳交易所上市媒体热热闹闹,现在欧洲每吨二氧化碳最高都到九十多欧元了,我们大概很长一段时间就是五六十人民币(编者注:8月26日为58.5元/吨),而且有时候就成交个几万吨,用中文讲叫雷声大雨点小。碳交易市场交易额都这样,目前氢交易还不会比碳交易更大,对吧?当然碳交易市场未来有可能做得很大。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现在氢能很热,为什么要发展氢能?
刘科:氢能很多人认为是个大趋势,因为现在传统能源主要以碳为主,石油、煤炭、天然气都是碳氢化合物,有碳有氢。低碳能源(的话)就是转到含氢高的能源如天然气乃至不含碳的纯粹氢了,只有氢没有碳。
发展氢的第一个动力,就是氢燃料电池是个好东西,它是氢气在80度下和空气中的氧通过电化学的原理发电。到目前为止,人类产生动力主要是靠燃烧,燃烧温度达到1000多度,不管烧煤、烧天然气、烧油、烧汽油、烧柴油;温度在80多度产生动力总比燃烧1000多度产生动力效率要高,氢能燃料电池比内燃机效率高2~3倍,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
第二个动力就是氢的来源比较广泛,它不像石油或者天然气,它是二次能源,目前既可以通过煤来制,天然气来制,石油来制,也可以通过绿电电解水来制取。这样可以把不能上网弃光弃风的绿电制成绿氢来使用。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有什么比较迫切的问题吗?
刘科:现在核心就是氢的储运问题。
很多氢能公司搞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技术这些年进步很大,但燃料电池搞得再好,如果氢供应和储藏运输你解决不了的话,也是无源之水,最后也不能够产业化。西部的氢气,靠卡车你是拉不到东部去的,除非拿管线来运输。
现在远距离的氢气运输,比如从西部输到东部的氢气管线,规划还没开始。前段时间我请教了中石油的管网方面的专家,他说现在大家并没有开始认真规划,你规划都没开始,到底建成是哪一年还不知道,你没有管网的时候,如果要靠卡车来拉,那是劳民伤财,因为高压氢气钢瓶太重;一个49吨重的大卡车只能拉不道400公斤的氢;但只能卸载不到300公斤氢,因此无法远距离输送。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我国氢的来源大部分是灰氢,会不会有违减碳初衷?
刘科:大家现在都在喊绿电制氢,但事实上目前(中国)绿电制氢不到氢总产量的1%,大部分还是煤或天然气制的氢。
目前中国大概年产3400多万吨氢,基本都是炼油厂,煤化工厂、化肥厂这些制造的,大部分都是用煤气化制氢,当然也有少量是用天然气制氢的。其实国际上现在也是这样,国外的天然气比较便宜,大部分是天然气制氢,中国因为煤多天然气少,天然气也靠进口,所以大部分就靠煤制氢 因为在国内煤制氢最便宜。
经济决定一切,现在电解水制氢还是太贵。煤制氢会排放二氧化碳,但是煤制氢的二氧化碳如果集中埋藏的话,就好一点,但是目前埋藏的二氧化碳也不多,因为埋藏的成本太高。从减碳上来讲,反正煤如果烧掉了,你不制氢也要排放二氧化碳。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中国氢能发展还有什么问题吗?如何看待氢能的发展和未来?
刘科:目前举国上下都在推动碳中和,各大电力企业都规划了超大无比的风能、太阳能装机容量,电网的输送能力是有限的,意味着要不搞绿电制氢的话,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大量的弃光弃风,电都发出来了,你弃掉多可惜,把它制成氢是能源的另外一种储存方式,这样就可以解决太阳能风能的弃光弃风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氢能还是大有前景的。好多年轻人可能不知道这回事,总以为氢能是这两年才开始热。
其实国际上氢能不是这两年才热起来,美国在2003年的时候,小布什总统在国情咨询大会上,就对着全世界的媒体、电视机讲过,宣布能源部花多少亿美金开发氢燃料电池汽车,说是15年以后,也就是2018年,美国开的汽车就全部可能是氢燃料电池汽车,(排)放的就是水蒸气(可现在2018年已经过了4年了,那个事没有发生。
所以很多媒体炒作的东西,不一定最后就会成功,它是个方向;但何时变为现实,不太容易准确预测。
当然现在它有很多变化,近年最大的好消息就是绿电便宜了。10年前没人会想到太阳能,风能会这么便宜,有了这么便宜的风能、太阳能,可能过几年氢能成本还真有可能降下,还真有可能把氢能带起来;而且近年燃料电池自身的技术进步也可喜可贺;因此只要把氢的储运问题解决,氢能大有前景。本人已发表文章提出可以用绿色甲醇和绿氨作为氢的液体载体解决氢的储运问题;在露天,人口稀少对气味不敏感的地方如露天矿山,港口等可以用绿氨作为储运氢的载体;在城市中心,人口密集,需要进地下车库的地方用绿色甲醇作为储运氢的载体,具体参考本人有关绿色甲醇的文章。
网易新闻《直呼内行》:如何看待媒体对氢能的报道?
刘科:我不赞同媒体写太多关于氢能的东西,写一篇文章也写不清楚,写不清楚以后就容易误导大家。它是很专业的东西,大众有时候没那么多的基础背景知识,能源问题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个体的知识都是有限的包括我自己。专业的问题留给专业的人去解决。我觉得现在好多投资界搞的各种有关氢能及能源问题的报道,很容易引起混乱,反而会引起资本的炒作。
DSC000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