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明明是王炸节目,却遭遇停播,这些消失的综艺,一个比一个荒唐

时间:2023-2-2 12:14 0 505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
蓦然回首,你会发现:有很多当初我们追过的、喜欢过的综艺节目,都已经化作了历史的尘埃。
可有些王牌综艺的消失,并不值得同情和惋惜。它们的停播,完全是咎由自取。
更离谱和荒唐的是,当初“王炸”一样的节目,后来为了收视和流量,背离初心、放弃底线。即便是过往的荣耀,也拯救不了溃烂的口碑。
1、《快乐大本营》
DSC0000.jpg

陪伴大家20多年的《快乐大本营》,终究没能逃脱黯然退场的结局。
当这档国民级的王牌综艺停播的时候,甚至都没来得及跟观众好好道别。
1997年,横空出世的《快乐大本营》刚开播就创下了综艺神话,引领起了电视综艺的新潮流,引得各大电视台纷纷效仿。
DSC0001.jpg

虽然被效仿,却并未被超越,这也是《快乐大本营》能在那些年称霸电视综艺的底气。
经历过几次改版和调整之后,最终形成了由何炅、维嘉、谢娜、吴昕和杜海涛组成的“快乐家族”主持天团,节目收视也屡创新高。
DSC0002.jpg

《快乐大本营》最风光、也是影响力最大的时候,甚至因为观看人数接近五千万,而荣获了“收看人数最多的电视综艺节目单集”吉尼斯世界纪录。
DSC0003.jpg

盛极而衰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快乐大本营》同样也面临这个难题。
“快乐家族”作为这档节目的灵魂,主持团队不仅没能带领节目走出困境,反而因为各种“花式作死”,加速了“快本”的消亡。
DSC0004.jpg

因为何炅在节目中吐槽粉丝送的应援礼物不称心,被嗅觉灵敏的网友抽丝剥茧,从而掀起了声势滔天的快乐家族“收礼风波”。
收粉丝昂贵的奢侈品礼物,这个行为本身就是错的。主持团队中,有人居然还把粉丝送的昂贵礼物挂到二手网站出售,这就是错上加错。
这场风波让喜爱他们的观众,产生了抵触和质疑,也被权威媒体点名批评。
DSC0005.jpg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何炅、谢娜、维嘉、吴昕、杜海涛,这5个国民度颇高的主持人,都不同程度地深陷口碑泥淖。
更重要的是,《快乐大本营》从拥抱流量到依附流量的过程中,渐渐迷失了自我,彻底沦为一档“追星节目”。
DSC0006.jpg

势利眼、谁火谁上、看人下菜碟、向饭圈低头,这是大家最直观的批评。
从“娱乐至上”演变成“娱乐至死”,积重难返的《快乐大本营》,不辞而别、匆匆谢幕。
2、《歌手》(我是歌手)
DSC0007.jpg

《歌手》作为国内开先河的音乐竞技真人秀节目,在华晨宇拿下最后一季“歌王”桂冠之后,也难以为继,宣告停播。
DSC0008.jpg

当年《我是歌手》横空出世,点燃了大家对歌坛压抑已久的期许和希望。
事实也确实如此,节目以“真人生,真音乐,真歌手”为口号,这个舞台让许多实力歌手梅开二度、重新翻红,也涌现出了诸多让人拍案叫绝的惊艳舞台。
DSC0009.jpg

但在不知不觉间,一切又都变了。
这个认真做音乐的舞台,后来泥沙俱下,渐渐沦为比嗓门高、比炫技、比帮唱、比谁更疯狂的舞台。
DSC00010.jpg

参赛歌手多次演唱未经授权的歌曲,而且是明知故犯,屡教不改。
对于找上门来的维权歌手,则是避重就轻,多是以轻飘飘的道歉声明结束。
DSC00011.jpg

从真诚到浮夸,节目质量下滑,越来越套路化、模式化。
看了开头,就能猜出结尾,看了歌手名单就能猜出谁会是最终的“歌王”。
DSC00012.jpg

最终,华晨宇夺冠之后,在一片争议声中,《歌手》“寿终正寝”。
3、《爸爸去哪儿》
作为首档热门的亲子互动类综艺节目,无数观众被明星的萌娃圈粉,《爸爸去哪》当年可谓走到哪、火到哪。
DSC00013.jpg

但是在明星效应的光环下,参加节目的孩子们就像被卷入浪涛中的小树苗,过度的关注和窥伺,让孩子承受了本不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压力。
综艺节目本来就是图个乐呵,可架不住有人拿着放大镜一帧一帧“找茬”。
有的孩子被指责不够童真,有的被骂不会考虑别人感受,有的被喷没有团队合作精神。
DSC00014.jpg

节目中,孩子的追逐打闹被指没教养、有心机。
李湘女儿王诗龄的一句无心之言,经过解读放大后,甚至发酵成了热议事件,引发轩然大波。
DSC00015.jpg

吴镇宇的儿子吴费曼在节目中受伤,因伤口愈合状况不好而对视力造成了永久性伤害。
吴镇宇跟节目组一度要对簿公堂。
DSC00016.jpg

DSC00017.jpg

在名和利的诱惑下,过度消费孩子的风气,终于被一纸娱乐圈“限娃令”终结,《爸爸去哪儿》也随之停播。
4、《追我吧》
《追我吧》出名,不是因为节目有看点、有深度,而是一个令人悲痛的意外,给业界敲响了警钟。
DSC00018.jpg

这档节目的所谓立意特别好:通过力量和智慧的双重考验,定义热血青春。
但即使是永远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竞技项目,那也得根据运动员自身的运动阈值,循序渐进、量力而为。
结果这档节目只播出了三期,就被紧急叫停。
DSC00019.jpg

录制节目期间,艺人高以翔因体力不支倒地不起,送到医院也没能挽救他的生命。
录制节目到凌晨,没有配置完善的医护措施,出现问题也未能抓住黄金抢救时间及时采取救护措施。
DSC00020.jpg

这档节目的下场只有一个:永久停播。
5、《花儿与少年》
《爸爸去哪儿》火了之后,制作方嗅到了旅行类节目的商机,《花儿与少年》应运而生。
《花儿与少年》也曾引爆收视,创下过辉煌。
DSC00021.jpg

但前车之鉴《爸爸去哪儿》的滥觞,它也一样没少地继承了下来,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三个女人一台戏,女明星越多,话题效果自然越足。
DSC00022.jpg

第一季节目的画风还正常,贴近旅游主题,温暖、接地气。
第二季“战火升级”,许晴、宁静,没一个省油的灯,长期霸占热搜。
DSC00023.jpg

在这个过程中,节目组的后期剪辑也功不可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引爆热点而故意制造摩擦、通过节目流程的设置更改计划矛盾、再通过剪辑手段放大问题制造看点就不太好了。
DSC00024.jpg

制造矛盾、扩大冲突,这种做法虽然带来了流量和收视,但并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节目停播之后,引得大家拍手叫好,也可以看出这档综艺的不得人心。
6、《星跳水立方》/《中国星跳跃》
这两档节目打着“跳水竞技真人秀”的旗号,博眼球、博出位,实则没有什么真正的营养价值。
DSC00025.jpg

明星嘉宾的阵容很豪华,看得出来,这两档节目当初也都铆足了劲儿的砸钱请明星。
但明星不是专业运动员,他们没有出色的技术可以吸引观众,作为一档专业体育运动的竞技综艺,想要收视率就另辟蹊径。
当然,这条蹊径根本就不用费脑子想,就是拿女明星的身材做文章。
DSC00026.jpg

DSC00027.jpg

节目组为了更好地展示泳姿,还“贴心”地在水下安了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摄像机。
为了收视,放弃下限。
节目性质再加上刻意剪辑,最后这类节目就变成了颜值身材评赏大会。
DSC00028.jpg

由于节目防护不到位,释小龙的助理彭佳璇不幸溺水,不仅没有,专业性也没有。
底限
在一片讨伐声中,跳水节目淡出人们的视线。
7、《中国达人秀》
《中国达人秀》曾经也是风头无两的热门综艺,最终也没有逃脱尴尬落幕的结局。
DSC00029.jpg

本是一个草根节目,给心怀梦想和怀揣的达人,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
奇技
前两季的达人真的很厉害,他们有独臂钢琴师、机械舞男孩,钢管舞王子,杂技艺术家。
DSC00030.jpg

竭泽而渔之后,参赛选手的水平越来越差,节目也就变成了尬笑尬夸现场,既没亮点也没新意。
第一季节目组打出的口号是:拒走畸形路线,结果后面就变成精神努力最重要、悲惨故事是“金钥匙”了。
DSC00031.jpg

DSC00032.jpg

这种既不能给观众带来欢乐、又做不到公平竞争的节目,确实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8、《爱笑会议室》
《爱笑会议室》算是电视综艺情景喜剧中的一个丰碑级节目。
它曾让无数人在繁忙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余,有一个喘息的机会、一个哈哈大笑的理由。
DSC00033.jpg

但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光鲜亮丽的外表下通常住着疲惫的灵魂。
节目中的嘉宾虽然给观众带来了欢笑,给节目组带去了名和利,却给自己留下了一地鸡毛。
节目中的嘉宾为了制造笑料,有人患上了抑郁症,有人甚至累到视网膜脱落。
DSC00034.jpg

而最让这些演员难以接受的是,许多已经做好的段子、节目都无法播出。
DSC00035.jpg

节目组不仅把他们的工资模式改为竞争结算的方式,还把嘉宾们分两队比喻成“争肉骨头吃”。
在变相的压榨和盘剥之下,结果确实是节目组喜闻乐见的,团队内部开始了竞争,但这种竞争却是恶性的,团队松散、离心离德?
DSC00036.jpg

成员们纷纷离巢、自谋生路,节目失去支柱演员之后,收视直接降到冰点,再也无法支撑下去。
9、《创造营》《青春有你》
《创造营》和《青春有你》的背后,是已经告一段落的偶像选秀。
其实从2005年火爆大江南北的《超级女声》开始,内地的选秀大潮已经汹涌澎湃了十多个年头。
DSC00037.jpg

初代选秀的开山鼻祖,正是芒果台选出来的超女快男;蓝台的《中国好声音》成了第二代选秀的主力;第三代则是以网综为主战场的养成式偶像。
当年第一代第二代的选秀翘楚,很多人在爆红之后,都选择了继续学习。
李宇春时隔一年才发专辑,张杰去伯克利进修音乐,梁博完成学业之后再出国镀金,正是长期学习的积累,才能成就后期高密度的输出。
DSC00038.jpg

养成式偶像,最后演变成了“只挖坑不填坑”的养成模式,选出来的只能是昙花一现的流星偶像。
既然选出来的偶像们身无长物、唱跳双废,那就疯狂给他们制造话题和噱头,流量滥觞愈演愈烈。
DSC00039.jpg

而割韭菜式的运营模式,更是加剧了恶性循环。
选手互撕、拉踩不断、剪辑激化矛盾、通过时长分配等手段虐粉固粉成为日常。
《青春有你》的粉丝为了给自己喜欢的选手打投,集资买奶然后倒掉,问题曝光后引发轩然大波,节目被腰斩。
DSC00040.jpg

DSC00041.jpg

与此同时,这种类型的偶像选秀节目也被扫进了历史的尘埃。
10、《变形计》
《变形计》的初衷确实很好,秉承着“换位思考”的理念,让城市和乡村的孩子去过对方的生活,从而解决矛盾,收获教益。
DSC00042.jpg

可惜,事实远不如想象中美好。
有些农村孩子,见识过繁华城市后,回到家后不再适应乡村生活。
跟村里其他孩子也产生了隔阂,但城市毕竟不是孩子真正的家,两边都遭受冷落。
DSC00043.jpg

也有些孩子只不过是在节目中说了一句,想用沐浴露洗脚,不想用香皂,就被拿来大肆炒作、恶意解读。
城市里的孩子,同样面临不可调和的问题,许多孩子在镜头中表现的暴躁易怒、摔摔打打,节目组为了制造话题和矛盾,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DSC00044.jpg

更有网友指出,真人秀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消费别人的爱恨悲伤,无非是为了制造“一出好戏”,着实可恶。
总结:
综艺节目是娱乐大众,而非愚弄大众。
很多节目打着综艺的旗号,它们不向上探索,追求高度、深度、品质和内涵。
反而为了收视和流量不择手段,不比上限比下限,它们也变得越来越没有底限。
这样的综艺,我们宁愿不要,它们的停播,也不值得同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