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为啥印钱不好使了

时间:2023-3-5 17:41 0 466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SC0000.jpg

作者:九边
来源:九边
已获得转载授权
最近大家都在聊放水的事,我今天再聊一篇吧,咱们不聊经济学,咱们就用生活中最简单的逻辑,帮大家理解下为啥放水这事好像作用越来越小。
首先要讲的是那个反复讲过的道理,银行放水,并不是直接印钱,然后大家排着队去银行领。
而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
首先是让有钱人去贷款。
为啥这里强调有钱人呢?因为银行贷款有个最基本的前提,抵押品,你没有抵押,最多能贷出来几万块的消费贷(消费贷也是要看你工作单位和银行流水的),再大一些的几乎就不可能了。
所以能贷到大钱的,基本都是本身非常有钱的,他们把手里的资产抵押了,然后借到钱,再去做别的投资。
普通人这辈子能背到的最大的一笔贷款,可能就是房贷,其实就是把你刚到手的房子拿去银行抵押,然后贷款给你。富人往往不止一套房子,而且也不是通过个人,而是通过公司,贷出来的就更多了。
可能小伙伴觉得,给有钱人贷款怎么就能刺激经济嘛?事实上以前确实是可以的,毕竟贷了款将来得还回去不是?所以有钱人拿到贷款,第一反应是想想怎么投资,将来赚点钱,过几年把银行的钱连本带利还回去,自己也再赚点。
以前没现在这么卷,首先可以搞外贸嘛,投资建个厂,招一堆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卖出去赚美元,赚到钱给工人们分了,剩下的还了银行还能剩不少。
钱就这样从上边向下流动,富人们贷款,普通人拿工资,大家都得到了放水带来的红利。
工人们有了钱,是不是要去吃饭,是不是要娶媳妇买房?于是大家又从银行贷款,去盖房,去开饭店。老百姓是不是还要有点儿别的需求?于是奶茶,狼人杀,酒吧,外卖也就起来了,慢慢服务业吸收的人力远超制造业。
当然了,不仅仅富人可以去贷款,政府自己也可以,不过比较复杂一些,因为政府不能直接贷款,需要套一个城投的壳。
比如地方政府想搞基建,想修条路,没钱怎么办?成立个城投公司,把地方上的食堂放进这个公司,然后就去银行以食堂为抵押物,借钱去修公路,等将来公路赚了钱再把银行的钱还上。
修公路得雇佣工人吧,得买钢筋水泥吧,钢筋水泥背后又都是工人,基建的资金也转成了普通人的工资,银行出来的水淋到了普通人身上。
大家看出来了吧,银行发贷款,社会上的老百姓有了工作,有了饭店,有了房子,也有了公路。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前些年我们经济狂飙的原因。那时候我们社会机会多,从银行贷出来的款总能赚到更多钱,赚到钱之后再去贷款,再去投资,雇佣更多人,经济一路向好,每年8%以上的增长率。
回溯这四十年经济大发展,最早的原动力,其实就是加入WTO后的外贸,外部注入了购买力。
那现在发生了啥呢?
可以赚钱的项目越来越少了,或者说购买力越来越低了。
首先是外贸。
我国刚加入世贸那会儿,世界市场对中国敞开,叠加中国的人力实在是太便宜,几乎生产多少就能卖多少。那时候的企业主们,从银行拿钱,然后买设备,招人,搞外贸赚钱,再借更多的钱,不断扩产能,中国产能指数级上涨。
但是我们凭借常识也能感觉到,这种状态本身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这不这两年终于出现问题了,如今能占领的市场基本上差不多了,中国外贸出口占到全世界的15%左右,目测这个规模不大可能明显继续扩大,或者说,扩大的空间不太大了。
西方国家以前是很相信全球化的,但是大家目睹了德国人被俄罗斯用油气控制的倒霉样之后,开始刻意降低对中国的依赖。其实“去依赖”这事早就开始了,只是一直摆不到明面上来,俄乌战争之后“不要依赖某国”成了政治正确,西方国家现在都在公开讨论了。
比如现在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墨西哥,欧洲也把大量产能转移到了苏联的东欧故地,那里的人力便宜,还有欧盟内部的税收优惠,土耳其这两年外贸发展也特别快。之前也讲了,印度要求企业尽量去印度建厂,不然就加征重税,我国的很多企业都去了,我刚搜了下,比亚迪也在做计划。这些暂时不明显,长期效果肯定会越来越明显,全球化正在向“区域化”过渡。
大家应该听说今年我们的外贸不太好,我查了下数据,并不是因为产业转移,产业转移需要很久,现在还不明显。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美元加息导致的全世界经济疲软。
美元加息一方面把全世界经济带下来了水,这间接说明美元依旧非常强劲,此外把很多国家也被美元加息搞得外汇耗尽了,那些国家的老百姓就算想向中国购买产品,现在也没美元外汇,没法交易。估计得等到下半年或者明年能好点。
叠加今年突然国内不消费了。
现在我们银行把钱贷给有钱人,但是缺购买力,海外国内都缺,有钱人有钱也不敢投资。
其次是政府自己的投资收益率也越来越小,比如早期投一条北京和上海之间的高铁,一票难求,可能很快就盈利,然后收回投资了。
但是使用率高、盈利能力强的项目早已建得差不多,其他偏远地区的项目可能用的人太稀疏了,根本赚不到啥钱,需要几百年才能收回投资。问题是无论高速还是高铁,都需要大量的钱去维护。可能每年赚的钱还不够维护的,每年政府还得继续拨款或者贷款去维护这些基建。
基建搞到后来,就会越来越谨慎,因为对于很多地方政府来说,再修一条路可能不但增加不了收益,可能还是一个负担。再说现在城投债已经65万亿了,再借真的快要还不上了。
说到这里,就很清楚了,为啥以前放水会刺激消费:
因为以前起点低,市场前景广阔,国外和国内的老百姓都愿意消费,总有可投资可盈利的项目,所以发钱会变成实体项目,进一步吸收劳动力。
这两年国内外购买力都在减弱,国外是因为美元加息导致的萧条,国内是因为突然消费乏力,大家都不花钱。
所以银行发钱之后钱淤积在上层,下不来,没法转换成那种会雇佣很多人的产业资金,开始反复炒作资产,所以放水也就没啥效果。不仅如此,还导致“富人通胀,穷人通缩”。
有钱人去银行拿钱,拿到钱也没啥可投的,毕竟外贸不振,开个饭店吧,一片红海,能干啥?
思来想去,啥也干不了,要不买个房看看?有钱人都是这么想的,于是都去买一线城市比较稀缺的那种大平层豪宅。所以很搞笑的是,经济不太好,一线豪宅涨幅却非常大。这两天问了下,西城区很多豪宅不到两年涨了一千多万,要知道,这可是在疫情期间,匪夷所思。
但是问题是,有钱人不投资,工厂不开工,工人们赚啥钱?答案是确实最近不好赚钱。
大家看出来了吧,缺乏购买力,是现在所有问题的根源。
现在还没啥,最可怕的是日本那种情况,老百姓死活不花钱。
也就是老百姓有钱,可都存在银行死活不花,购买力上不去,整个市场一片萧条,日本老百姓就是不花钱,能省就省,导致房价一塌糊涂,经济也一塌糊涂。
日本政府这三十年一直扬言开动印钞机,稀释老百姓的财富,看你们花不花钱,甚至把利率干到零(其实不是真的零利率,不过非常非常低,我查了下,存款年利率0.003%),看你们还存钱。而且利率这么低,多少贷点款去花呗,要不买个房?刁民们油盐不进,就是不花,死都不贷款,爱咋在地。
美国给老百姓发钱,老百姓花钱太猛,通胀高的一批,日本政府都快馋死那个通胀了,也给老百姓发钱,老百姓把钱都存银行,就是不花。
日本现在尴尬的地方就在于:
基建已经完成了,再建也没啥可建的,大批边缘地区被荒废,那里的基建也被荒废。
老龄化、少子化导致社会欲望极低,大家不消费,内需不振。
外贸也一直不太行,被中韩的崛起彻底打垮了。
日本的跨国资本在海外做得倒不错,不过那些钱跟日本老百姓也没啥关系。
我们接下来最重要的事,就是避免成了日本那样。
那有啥办法没?
我倒觉得不是啥大事,咱们的国人,只要环境好起来还是愿意花钱的,应该成不了日本那样。现在还在恢复期,过了应该能好起来,毕竟去年的经历对于太多人影响太大了,一时半会消除不了影响。
不过长期来看,想持续繁荣,离不开“让富人投资,让普通人花钱”。
或者说反过来说,普通人敢花钱,社会才有希望,毕竟你的支出就是别人的收入,大家都不花,别人没钱,迟早传导到你身上,最后恶果沿着最外圈向内扩散,首先影响个体户,私企工作的那些,然后是国企,最后是公务员。
但是怎样让大家花钱呢?
这不用我多说吧,主要是安全感。社会上现在有个很不好的地方,成天在渲染一种“未来会有大麻烦等着大家”的气氛,我也不知道哪来这么一股思潮,一开始预料的新冠余波没咋出现,反而出现了这么一个奇怪东西。
几乎所有的文章和视频,都劝你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准备过冬,不投资,不消费,不跳槽,进体制。你们说,这种氛围下,谁敢消费?可是大家都不消费经济怎么能好?
你可能问我,那你说怎么办?
我也没招,只能劝你不投资,不消费,不跳槽,进体制。因为社会观念一旦成型,就跟一列火车似的,调头非常难,大家都觉得经济寒冬要来了,可能真的要来了,大家都这样,作为个体只能是保守一些,多存钱,苟住,不然还能咋样?贸然出头弄不好就是死路一条。
说到这里,可能读者小伙伴问,那有啥办法解决吗?
我也不知道,只是觉得如果能重新回到稳定发展的道路上,信心应该会回来,消费也会上来。近期最麻烦的事,就是美元加息,大家的外汇都被抽到美国去了,谁也别想好。等下半年或者明年美元加完息,外贸应该都可以喘口气。
此外最近突然领悟到一个问题,西方发达国家搞福利,给底层发钱这操作,可能咱们也避免不了。
简单的道理,没有完善的保障制度,可能大家到了一定时候都开始攒钱防老,你也不知道你会活多久,所以攒钱也没上限,那消费能好有了鬼了。内需不振,就得一直依赖欧美,欧美不买咱们的东西,咱们立刻出问题。
此外传统的“银行贷款给富人”刺激效果越来越差,钱都堆积在富人那里传导不到下边,下边没钱消费,经济转不起来。所以可能直接给基层老百姓发钱不是个坏主意,政府向银行贷款给老百姓发钱补充购买力,等经济好起来再用税收还,可以避免通胀。
此外还有大家一直在说的分配问题,上文说的给老百姓发钱,就可以通过向富裕阶层加税,现在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也认识到,对于克服未来的危机,关键是对富人征税。不过还是想说一句,二次三次分配一点问题都没,全世界都在搞,但是一定要在法制范畴内,不要学印度,不然容易出大乱子。
文末总结一句吧:
疫情放开后GDP反弹5%应该没啥问题,不过麻烦依旧很明显,国内国外的购买力依旧太差。短期最大的影响是美元加息,等它啥时候加完息,咱们的外贸应该能好起来。 长期关键还是内需,内需的关键是老百姓心里的安全感,觉得未来不会有大风浪,觉得老有所养,才会放心花钱,有购买力才有一切,这可能是未来我们需要重点要做的事。
(免责声明:文章版权归属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叶檀财经立场。 )
叶檀财经微信矩阵号
声明:由叶檀财经运营并管理的微信公众号有且仅有叶檀财经、叶檀股市、叶檀楼市、叶檀股市学院、叶檀财富、叶檀放心保,上述六个账号,请用户认准上述微信账号。 但凡与上述微信账号不一致的公众号均非叶檀财经注册,也并非由叶檀财经负责运营管理,叶檀财经对其任何行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檀香 们小心识别,谢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