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菲律宾新闻
›
从硅谷银行危机,预测美国金融体系崩坏时间 ...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48521
主题
148538
回复
174678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菲律宾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91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86
闲钱去哪儿了?上市公司热衷理财,2024年累计投资约9000亿元
0/81
金融机构盯上年终奖:含权类理财产品增多
0/76
人事|富滇银行迎新:“建行系”曾晓松或将出任新行长
0/77
李奇获批担任中国人寿再保险公司总经理
0/71
确保业务不断档 多家银行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驰援西藏抗震
0/71
“买到了理财刺客”,部分理财收益率不及预期,多家理财公司下调产品业绩比较基准
0/77
春节前买金合适吗?专家:一季度金价可能阶段性承压|宅男财经
0/73
累计罚款177万元,2024年惠州这些金融机构被罚
0/64
太平洋安信农险总经理石践卸任,副总经理郑凯出任临时负责人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从硅谷银行危机,预测美国金融体系崩坏时间
时间:2023-3-14 15:07
0
554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这是美国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银行倒闭事件,这可能会再度引发金融市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就在硅谷银行因资不抵债倒闭的48小时后,3月10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宣布接管了硅谷银行。
3月13日,拜登承诺将追究“对这场混乱负责的人”的全部责任。
就像2008年的雷曼兄弟一样,硅谷银行的破产其实也有迹可循,回头来看,这个原因也不复杂。
[ol]新冠疫情三年,有太多太多的钱涌向硅谷银行,硅谷疫情期间一共收到了2000亿美元的现金投资。更微妙的情况是,硅谷银行从来没有管理这么多钱的经验,用大部分存款买了一类看似非常安全的金融产品。因为美联储的加息,导致了利率上升,原本安全的产品发生了亏损,也因为加息,导致硅谷公司融资减少,存款减少;加上硅谷银行自身留的现金不多,这引发了客户的恐慌性取现挤兑,一天取走420亿美元。硅谷银行“资不抵债”,宣告破产。[/ol]
正如此前的雷曼兄弟破产一样,这次硅谷银行突如其来的倒闭,也几乎没有任何人能够预见,一直到这它冲击硅谷,最后波及全球。
硅谷银行在1983年成立,一直到倒闭前,都是美国的第16大商业银行;截止2022年12月31日,该行拥有2090亿美元资产,旗下存款规模达1754亿美元,同样也是硅谷本地存款最多的银行。
回顾硅谷银行成立的初衷,其实也非常具有戏剧性,几个科技企业的大佬,在一家咖啡店里聊天,突然有了这么一个念头,然后,他们就把这个念头变成了现实。
顾名思义,在美国科技中心的硅谷成立银行,自然就是为了科技初创企业融资,硅谷银行与美国近半初创公司及去年44%在美上市的技术和医疗公司都有业务往来。
而硅谷银行之所以能够拥有今天的“辉煌”,关键就在于深深嵌入了初创公司的结构中,对于大部分科技初创公司来说,一旦加入硅谷银行的生态系统,就可以参与大量的商业活动,结识其他投资者和创始人,这让硅谷越做越大,但危机也越来越大。
表面来看,硅谷银行之所以倒闭,是因为遭遇了挤兑潮,本质上银行的商业模式就是这样,吸收大量的存款,然后再以更高的利率贷给客户,从中赚取差值。
但银行的现金存款是有限的,一旦遭遇客户的大规模提现,任何一家商业银行都难以承受,硅谷银行也不例外。
3月8日,硅谷银行宣布筹集22.5亿美元资金,以弥补硅谷银行早先债券投资亏损,结果这则消息,反而被投资者看到了提现的可能性,于是硅谷银行客户纷纷提取存款。
3月9日,硅谷银行母企股价暴跌六成,创下二十多年最大跌幅,投资者和存户总计提取了420亿美元存款,这让硅谷银行的现金余额跌至负9.58亿美元。
3月10日,硅谷银行股价在盘前再跌六成后停牌了;美国政府介入,加州金融保护与创新部宣布关闭硅谷银行,并移交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
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是如此之快,但如果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会发现,硅谷银行其实并非没有钱,严格来说,硅谷银行把大量客户的钱买了长期债券,结果却导致自身的现金流不足,最终引发了倒闭。
而债券为什么会亏损呢?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美联储的不断加息。
得益于新冠疫情期间的科技热潮,硅谷银行吸纳了数十亿存款,并将其中的大部分资金投资了长期债券。
当时美联储利率接近零,即使债券只支付数个百分点利息,硅谷银行仍有利可图。
但由于新冠疫情期间的“大撒币”,随后而来的通胀成为了困扰许多人的心病,再然后为了对抗通胀,美联储展开激进的加息行动,利息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上调至4.75厘,较高的借贷成本削弱了科技股势头,依赖科技业的硅谷银行也深受影响。
与此同时,在美联储加息的环境下,债券收益率下降,回报率下降,这让持有大量长期债券的硅谷银行亏损惨重。
市场担忧硅谷银行倒闭犹如2008年的“雷曼事件”,恐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这话其实并非空穴来风。
3月12日,美国财政部以存在系统性风险为由关闭了总部设在纽约州的“标志银行”,这是自硅谷银行后,美国倒闭的第二家商业银行。
对冲基金名宿阿克曼说,这次事件会引发更多银行倒闭,他呼吁美国政府为所有银行的存款提供保障,避免引发经济下挫。
不过也有不同的声音,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明说,硅谷银行只是一家“闲聊及有气氛的银行”,和雷曼完全不同,他认为这次事件可能影响创投圈的生态系统,但仅限于相关行业,不会导致银行倒闭潮。
而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示,美国银行体系仍旧坚韧,硅谷银行倒闭不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当局也不考虑大规模纾困计划。
她说:“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政府已经救了许多投资者和大型银行系统,实施了改革,这意味着我们不会再做一次。”
这话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似乎又和人性背道而驰。
人类天生就追求增长,追求更多的钱带来更多钱的回报,只要我们还在追去增长、追求财富,就必然会面对金融危机的周期性困难,大繁荣后必然带来大萧条,同样的道理,只要人类还在追求增长,只要金融市场还在追求回报率,就必然会有风险。
在现代金融市场的“系统性”来看,硅谷银行的倒闭,必然会带来更多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只是可能还需要时间。
就像今天当我们在说硅谷银行的倒闭时,我们很难说,这是否是疫情时代留下的后遗症。
硅谷银行倒闭牵连甚广,危机也已经外溢到全球多个市场。加拿大金融监管机构宣布,已经接管硅谷银行在当地的分行。
在英国,也有近200家科技公司负责人周末致函财政大臣,请求政府出手干预;一家科技公司的员工也说,这次事件,可能会导致英国三四成初创企业、多达5万名员工,都会受到该事件影响。
在这样的时刻,其实即便是英国能做的也不多;英国首相苏纳克和财政大臣、英国央行和监管机构紧急开会,苏纳克强调英国金融体系稳健。
向金融市场传达信心,向投资者强调安全和稳健,这可能是欧美唯一能够做的事情,否则一旦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恐慌性提现,那么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能够吃得消。
其实从这次硅谷银行的倒闭,我们也足以看出来美国金融体系的问题,尽管美国金融体系历经数次经济萧条,不断进行完善和修改,甚至增设各种监管机构,但危机其实很难避免,有的仅仅只是延长危机爆发的时间。
很多人担心硅谷银行客户的资金能否取得出来,拜登说:“纳税人不会承担任何损失。这些银行的管理者将被解雇,这些银行的投资者将不会得到保护。
尽管拜登各种向市场保证,传递市场信心,但受到硅谷银行的波及,周一美国银行股的市场依然蒸发了约900亿美元,最大的损失就是像硅谷银行一样规模的中型银行。
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大型银行的监管,并严格设立了一系列“红线”,这让美国大型银行爆发金融危机的概率变得更小了,与此同时,大型银行也变得更谨慎了。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金融监管机构起草《巴塞尔协议三》,决定以多项指标强迫银行持有足够的流动资产,不允许商业银行将过高比例的存款拿来买无法短期变现的金融产品。
而硅谷银行,恰好在这个体系之下,不受到此类监管,而危机也应运而生。
拥有约2000亿美元资产的硅谷银行倒闭事件,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规模的银行倒闭事件,仅次于雷曼兄弟,在科技行业、在相同体系下的其他中型银行,都会造成一系列不可预测的危机。
尽管硅谷银行对金融市场造成的损失不会像次贷危机那么大,2008年,金融机构手里的地产关联投资一文不值,再贷款风险过大,因此即使利率为零,它们也不被允许借款。
但硅谷银行主要资产是美国国债和MBS等相对低风险的抵押债券,它们只是暂时贬值,并没有蒸发,只要价格合适,都能够卖掉。
硅谷银行所引发的一系列反应,对整个美国金融体系造成的冲击在今天相对可控,但问题在于,硅谷银行的倒闭并非结束,所有的关于金融体系的风险,依然会重复上演,只要人类还在追求增长和回报,就一定会有风险和危机。
美国金融体系不会因为硅谷银行而倒下,也不会停下;因为驱使这个体系的不是银行家这些少数群体,银行家的背后,是更多的散户、机构,这是一个永远追求增长的世界。
即便全球经济放缓,人们依然有需求把钱变成更多的钱,任何事只要追求回报,追求增长,也就一定会有风险。
一旦金融回报率变得越来越高的时候,不管是房地产还是科技股,都意味着,这背后可能是一场新的灾难,至于它何时发生,只等下一个黑天鹅。
我们总是习惯天然寻求完美的“市场”,但自从现代金融体系建立的这数百年来,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风险和危机,我们可能需要的不是一个“完美市场”,而是在承认市场不完美的同时,不断修复和监管它,而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正如这个世界上,本身就没有完美的东西,这仅仅取决于我们如何看,以及如何相信。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