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黄陈静音纪念基金捐款一百万比索 助建中国语言文化宫

时间:2023-6-13 11:28 0 316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4461eb207b16eeb4e02ed202ddbd22.jpg

原标题:黄陈静音纪念基金捐款一百万比索 助建中国语言文化宫传播中华文化

中国语言文化宫筹建委员会讯:黄陈静音纪念基金支持菲中两国元首确定深化农业、基建、能源和人文四大重点领域合作的联合声明,响应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关于“促进中菲两国人民相知相亲”的倡议,捐款议一百万比索,积极支持中国语言文化宫的建设。

黄陈静音女士是一名普通的菲律宾华文教育工作者,其子嗣三男两女均曾从事华教工作。黄陈静音女士后裔从华社媒体获悉菲律宾华教中心正在筹建中国语言文化宫,认为此举对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于是慷慨解囊,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973年,菲律宾前总统老马科斯颁布了176号令,规定菲律宾华校从1976学年开始,除了由宗教团体或者慈善组织建立的学校,其他的教育机构必须由菲籍公民占有资本60%以上的公司或联合机构所拥有。这条法令为菲律宾政府菲化侨校铺平了道路,对华校造成了极大影响。从此以后,华校的华文课程大规模减少,并由主要课程变成次要的选修课程,教学内容被删掉到只剩下华语、综合和学习辅导。华校学生学习中文的气氛完全改变,中文程度不断滑坡;华校华语教师的地位也大不如前。

老马科斯政府教育颁布176号令后,随即又颁布了1379号行政令,放宽了华侨入籍条件,许多华侨及其子女转为菲籍,对华校的行政管理与学生人数没有太大的冲击。此举虽然看似解决了当时华校所有权和学生流失的问题,实际上因此导致大家放松了警惕,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华教改革,致使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菲律宾华教陷入困境。菲华青少年儿童在华校学习中文,完全依靠死记硬背,导致即使学了多年的中文,还是不会听不会说中文。菲华社会大众对菲律宾华教大失所望,菲律宾华教工作者因此受到牵连,得不到社会的重视。

虽然形势异常险恶,但是一部分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华教工作者勇敢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任务,于1991年成立“菲律宾华教中心”,开展了以“第二语言教学”为指导思想的教学改革。经过32年的努力,菲律宾华文教育暂时摆脱困境,获得了一套完全按照菲律宾本土情况进行编写、从幼儿园到中学的、成龙配套的华语教材,华语教师开展了长期、短期的专业化培训,华校华语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华校师生在海内外各种大赛屡获佳绩。因此,菲律宾华教工作者再次获得菲华社会的关注。

此次筹建中国语言文化宫,能够获得菲华社会的广泛支持和普遍关注,是全体菲律宾华教工作者长期以来,通过不懈努力和共同奋斗所争取到的良好局面。为了鼓励和表彰菲律宾华教工作者,菲律宾华教中心在祖籍国有关单位及菲华社团和热心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下,目前已经推出三个不同导向的华校华语教师奖励项目:已经举办36届,重在奖励表现优秀校长和老师的“纪念‘宿务无名氏(引叔)’施维鹏优秀华校校长、模范华语教师奖”,老师每隔十年可再次获奖,奖金为优秀华校校长三十万比索、模范华语教师十万比索;已经举办九届,重在奖励教育专业老师的“菲律宾中信慈善基金会华校华语教师专业奖”,每隔三年可再次获奖,奖金为教育博士三万比索、教育硕士两万比索、教育学士一万比索;已经举办五次的“中国国侨办优秀华文教师奖”和举办三次的中国大使教育基金“华校华语教师奖励金”,重在表彰坚守岗位的老师。中国语言文化宫建成以后,这些奖项的颁发仪式将在语言文化宫的大礼堂举办。

中国语言文化宫将肩负起中国国情宣介、菲中人文交流、华语教材编写、华语教师研训、中文语言培训、文化竞赛活动以及华教信息服务等职能,本筹建委希望华社各界能够积极捐资,齐心协力,将“中国语言文化宫”建设成为菲中文化交流的标志性、纪念性建筑,建设成为“菲中文化交融的里程碑,菲中民心相通的彩虹桥”。
接受捐款热线:0917-5767688(洪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