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菲律宾新闻
›
美国史上最厉害的两个赚钱天才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48984
主题
149001
回复
175157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菲律宾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91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121
陈怀宇履新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
0/112
贺岁快闪,中国黄金“新年有钱花”来了!
0/101
多家银行已超额完成“开门红”!揽储策略、对公投放有何新变化?
0/104
陈怀宇任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
0/105
省政协委员黄仕坤:支持人工智能赋能黄金珠宝产业丨2025广东两会
0/102
陈怀宇任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
0/93
新华保险持续接盘王健林名下资产,已收购11家万达广场
0/99
专访马骏:动员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金融、转型金融
0/110
2024年银行理财存续规模29.95万亿,产品平均收益率2.65%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美国史上最厉害的两个赚钱天才
时间:2023-7-25 11:56
0
572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君临按:
《君临投资史》是一本讲述人类投资智慧的书。
在书中,君临为你讲述人类史上所有知名投资者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成功智慧和失败教训。
全书初步规划有九卷,约80-100万字。
下面是卷五第三章。
美国史上最厉害的两个赚钱天才
在美国两百多年创富史上,亿万富豪如过江之鲫。
而要论富豪之王,赚钱能力最强的人,毫无疑问是摩根财团和洛克菲勒财团的两位奠基者——
J·P·摩根,J·D·洛克菲勒。
他们是富豪圈中的“南乔峰·北慕容”,美国创富史上永恒的传说。
20世纪初,摩根财团控制了全美金融资本的三分之一,总值近200亿美元,另外还有125亿美元的保险资产,占全美保险产业的65%。
更惊人的是,它对实业的控制力,旗下控股的公司包括:美国钢铁、通用电气、通用汽车、AT&T电报电话、西屋电气、全美电缆、联合金属炭化物等数十家行业龙头。
而洛克菲勒财团,创始人是美国史上第一位10亿美元富豪,虽然仅仅控制了石油业,但石油是工业之母,控制了石油就相当于控制了美国经济的命脉。
而且,它对美国石油业的垄断份额,一度达到了让人难以想象的90%,它的旗舰企业标准石油公司,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托拉斯组织。
这两位富豪之王,对美国的影响力之强大,是史无前例的。
也再无后来者可以达到。
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诞生并成长于一个特殊的时代,一个自由市场最后的黄金时代。
先说摩根财团。
有些家族的崛起,伴随着的是几代人的努力,摩根财团便是其中代表。
摩根家族的祖先,最早在17世纪新大陆的淘金浪潮中移居美国,定居在东海岸的麻省和康涅狄格州。
这里是美国金融和保险业的发祥地,投资氛围浓郁。
本来祖辈经营农场的摩根家族,很快就出了第一位投资高手:约瑟夫·摩根。
约瑟夫意识到,农业的回报率太差,于是将钱转向房地产、旅馆、咖啡馆,和其它行业的投资。
在1820-30年代,他买过运河与蒸汽船公司的股票,亲历过那场如火如荼的运河大牛市。
但真正让他赚到大钱的,却是保险业的一场灾难。
1819年,约瑟夫曾经投资了一家安泰保险公司,这是他对外的众多投资之一,占比本来不大。
但在1835年,纽约华尔街发生了一场骇人的火灾,总计烧毁了600多座建筑物,损失估计在1500万美元以上,赔偿更是个天文数字。
由此,保险业进入了一场寒冬,为承担巨额赔付,很多小型保险公司都破产了。
约瑟夫的投资,眼看着也要化为灰烬。
但他做了一个勇敢的决定:筹集10万美元资金,买下了所有那些别人低价抛售的股份。
数年后,保险需求复苏,由于竞争对手的减少+投保费用的上调,安泰保险盈利强劲,逐渐发展为美国最大的财产险与意外险公司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约瑟夫也大赚了一笔,成为远近闻名的富人。
从此,摩根家族开始了在金融业的滚雪球之路。
约瑟夫的儿子,叫朱尼厄斯·斯宾塞·摩根(Junius Spencer Morgan),因此又叫J·S·摩根。
朱尼厄斯青出于蓝,年纪轻轻就去了波士顿闯荡,先后成为两家贸易和期货公司的合伙人,后来又娶了当地金融大亨皮尔庞特的女儿为妻子。
1854年,经皮尔庞特的推荐,他成为了伦敦皮迪博公司的合伙人,由此进入了一个更高层的圈子。
摩根家族在后来巨大的影响力,跟这个圈子有着密切关系。
皮博迪公司的创始人叫乔治·皮博迪,1837年从美国来到伦敦创业,为美国的地方州政府寻求英国银行的贷款。
19世纪的英国伦敦,仍是世界金融中心,丰沛的资金池是当时的美国所渴望的。
靠着个人才干,皮博迪的生意逐渐坐大,成为了美国各州债券在英国的主要代理商,甚至赢得了欧洲最大金融家族罗斯柴尔德财团的青睐,成为其业务合作伙伴。
但皮博迪的一生没有子嗣,于是退休后,朱尼厄斯接管了全部事业,并更名为J·S·摩根公司。
现在,轮到摩根家族的第三代,J·P·摩根(J·Pierpont Morgan)登场了。
J·P·摩根,是家族荣耀的集大成者,这个成就的获得跟家族的支持、个人的才华、独特的平台、美国的国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是精英教育,让他赢在了起跑线上。
朱尼厄斯(老摩根)从小就让J·P·摩根(小摩根)就读于最好的私立学校,让他去瑞士、德国留学,掌握多门跨国语言,拓宽视野。
毕业后,安排他去华尔街的一家贸易公司邓肯商行实习。
在这里,初出茅庐的小摩根,展示了他天赋的商业嗅觉和冒险精神。
一次,他去古巴为商行采购鱼虾等海鲜归来,途经新奥尔良码头,一位陌生人询问他,是否想买咖啡。
接着那人自我介绍,他是往来美国和巴西的货船船长,受托到巴西的咖啡商那里运来一船咖啡。
可是货到了美国,买主却意外破产了。
这艘船只好在此抛锚,船长到处推销,如果谁愿意支付现金,他可以半价出售。
面对这种天上掉下来的陷阱,估计大部分人都会怀疑,并拒绝吧。
小摩根当然也是半信半疑的,但他决定跟随船长先看一下货,确认成色还不错+价格确实便宜后,他果断的就以邓肯商行的名义买下了这船咖啡。
然而,意料不到的是,上级收到电报后,给他的回电是:“不准擅用公司名义!立即撤销交易!”
无奈之下,他只好发电报给伦敦的父亲求助。
老摩根回电表示:他可以用父亲在伦敦公司的户头,偿还挪用邓肯商行的款项。
得到了父亲的支持,小摩根索性放手大干,在巴西船长的引荐下,他又买下了其他船上的咖啡。
这笔赌注,赢得非常漂亮。
后来巴西咖啡因为受寒而大幅减产,国际市场的咖啡价格猛涨2-3倍,再加上半价入手的低成本,年轻的小摩根因而大赚了一笔。
从这件小事上,我们可以看到摩根后来事业成功的几个关键特征——
家族支持+冒险精神+做别人不愿碰的生意。
老摩根也意识到,小摩根并非池中之物,于是出钱帮他创立了J·P·摩根公司。
这是1861年,南北战争正势如烈火的展开,小摩根25岁,年轻的他迅速在乱世中找到了赚钱的机会。
媒体上有很多关于小摩根在这场战争中的传闻,绘声绘色的讲述了他如何通过内幕消息,抢先入局,进而大发横财的故事。
比如,他通过政界朋友的消息,听说某场战役北军打了败仗,由于恐慌,黄金要涨,于是迅速买入大量黄金,果然不久后黄金暴涨,大赚;
又比如,他通过线人的消息,知道北军弹药供给不足,于是设法廉价搞到了一批接近报废的步枪,卖给北军,从中获利数万美元。
这类传闻,其实是相当误导人的。
年轻的小摩根热衷于搞投机,很难判断真假,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绝不是他崛起的关键。
投机生意是高风险,并很难具有持续性的。
况且也没什么门槛,能搞到内幕消息的人多了去了,凭什么小摩根可以脱颖而出呢?
小摩根的主业,其实是债券承销。
战争期间,联邦政府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于是大量发债,1862年一年就发行了4亿美元的国债。
如此旺盛的需求,但是有能力承揽的投行却不多。
摩根财团正是在这个时候,展现了他们举世无双的承销能力,一口气吃下了50%的市场份额。
秘密武器有两个:
第一,独特的平台。
老摩根和小摩根,一个坐镇伦敦,一个驻守纽约,彼此紧密配合,联合发行,因此拥有了比别人更强的销售渠道。
在那个时代,技术仍然落后,只能依靠电报传达简单的信息,乘坐轮船横跨大西洋还要十几天。
因此,跨国金融企业是很罕见的。
而摩根财团,可以认为是现代投行中第一个跨国运作的组织。
第二,创新精神。
老摩根是经验丰富、专业严谨的银行家,他将小摩根从投机事业中拽了出来,领回正道上。
小摩根则是个充满冒险精神+创新精神,愿意挑战那些最棘手项目的人。
在美国国债的发行中,摩根财团首次尝试了依靠新闻广告炒作来卖债券的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1871年的2.5亿法郎法国国债承销项目中,摩根财团又首次尝试了“联合承销”模式,将部分业务分包给合作伙伴去发行,完成了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正是因为摩根财团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横跨英美两地的销售平台+强大的创新力——
别人卖不掉的债券,它能卖出去;
别人不敢接的项目,它敢接。
渐渐的,“摩根公司”就成了一块金字招牌,那些最难卖出去,利润率最丰厚的项目,都会率先向摩根公司招手。
比如美西战争后濒临破产的墨西哥政府,多次陷入经济危机的阿根廷政府,布尔战争后债务缠身的英国政府,都各自将数亿美元的国债项目交到了摩根手中。
摩根,就这样成了19世纪末声誉最响的世界头号“债主”。
这种需求庞大、可持续性强、竞争门槛极高、利润率丰厚的生意,才是小摩根能在往后拥有呼风唤雨能力的根基。
相对于摩根家族代代传承,不断接力做大的历史相比,洛克菲勒家族的爆发显得更加耀眼而夺目。
约翰·洛克菲勒的父亲,是一个失败的小商贩,经常跑路消失几个月,并早早的患病去世了。
这就迫使洛克菲勒不得不退学找工作,承担起一家人的生计。
他16岁去干货店当小职员,19岁下海倒卖杂货,可以说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代表。
他的起点虽然低到尘埃,但20岁后,他的运气却又好到爆炸——
他竟然踩在了一个超级赛道从0-1的起点上!
1859年,南北战争前夕,洛克菲勒的家乡克利夫兰附近发现了一个大油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的油田。
几年前,石油刚刚被发现可以提炼为煤油,提供照明的用途,这被视为一个革命性的新产业。
在电灯出现之前,煤油灯是能够照亮黑夜性价比最高的商品。
由于所有人都需要它,前景极其广阔,因而价格疯涨,投资者就像淘金潮一样大量涌入。
所有人都希望赶上这波赚钱机会,洛克菲勒和他的合作伙伴们也一样。
洛克菲勒决定亲自去调研一下,当他来到产油区,被眼前的一切惊到了——
到处是高耸的井架、凌乱简陋的小木屋、横七竖八的挖井设备和储油罐……很繁荣,也很混乱。
洛克菲勒从这繁荣中嗅出了风险,没错,这是泡沫的味道。
他决定摁下冲动,耐心等待。
等待泡沫的破裂。
投资,永远都有机会,即使是长坡厚雪的百年赛道,也会有一系列的暴跌机会让你上车。
不用着急。
果然,两年后,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需求大幅萎缩,而大量的投资又导致了产能极度过剩。
于是价格开始暴跌,即使期间有些商家试图联合抬价,但依然挡不住大趋势的向下。
洛克菲勒一直按兵不动,耐心等待了三年,直到每桶原油的价格从高点20美元跌到0.1美元,跌幅高达99.5%时,才大举杀入。
他与合作伙伴投资了4000美元,一部分以低廉的价格买入原油,一部分用来成立炼油厂,从此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
这一年是1863年,南北战争进入决胜局的一年。
铁路大王范德比尔特就是在这一年抄底买入第一条铁路的,洛克菲勒也是在这一年抄底进入了石油行业。
范德比尔特在这一年已经70岁了,而洛克菲勒才仅仅25岁,他的天下才刚刚开始。
1864-1871年,南北战争结束了,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出现了,石油需求进入新一轮的牛市。
洛克菲勒想了许多办法来扩张他的业务:
1864年,与当地州议员的女儿完婚,结识政界要人,由此获得充沛的银行贷款,为扩张准备好弹药;
1865年,当合作伙伴希望落袋为安的时候,洛克菲勒毅然将所有的股份买了下来,实现完全控股;
1866年,洛克菲勒公司的日产油量增至500桶,在当地55家炼油厂中高居第一,是第二大炼油厂产量的两倍。
1867年,他和范德比尔特达成了协议,一个排他性的运输协议。
洛克菲勒将每天运输超过六十节火车厢的油,而范德比尔特将给予他折扣率大于三分之一的运输价格。
从此,洛克菲勒的煤油将以远远低于同行的成本,运送到全国各地。
1868年,他投资研发,改进炼油技术,将生产一加仑煤油的成本降低到50美分。
现在,他的上游采购具有规模优势,中游生产技术具有成本优势,下游运输同样有独家协议的低价,跟全行业的竞争对手都拉开了很大差距。
1869年,洛克菲勒的工厂已成为全美最大的炼油厂,日产量高达1500桶。
1870年,煤油质量危机出现,劣质煤油导致爆炸和起火的事件不断出现在各地报纸。
洛克菲勒将公司改名为“标准石油”,意味着“只提供统一高标准的煤油”,通过营销战进一步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1871年,利用规模优势,要求铁路行业提供比同行高达40%折扣的运输优惠。
这一年,新一轮的危机又悄悄袭来了。
由于普法战争的影响,欧洲市场油价暴跌,紧接着被传导到美国,形成了一波石油行业的萧条。
另一方面,范德比尔特不甘心铁路定价权的丧失,密谋跟同行联手,取消洛克菲勒的运输价格优惠。
但洛克菲勒又岂是甘受命运摆布的人?
这可是一个“遇强则强”的男人啊!
他将这次危机,看作是一个实现完全垄断的机会。
越是危机,越是机会。
一方面,他买通了克利夫兰的各大银行,要求他们不要向困境中的石油公司提供贷款。
于是到1872年,克利夫兰仅剩的其余20多家炼油厂,由于资金链危机纷纷陷入绝境,一年之内全部被洛克菲勒低价收购了。
至此,洛克菲勒控制了北美90%的石油供应,这一年他才33岁。
接下来,他要向铁路行业开火了。
他通过研究发现,石油在炼油厂内是通过管道来运输的,这种运输方式低成本、高效率。
既然如此,完全可以通过建设一张全国性的管道网络,来绕开铁路行业的掣肘。
说干就干,他大举投资,沿着农村四处开炸,每天铺设超过1.5英里的管道,数年时间就建起了一张4000英里长的管道网络。
每建成一条管道,就撤销一条铁路线的运输协议。
要知道,当时洛克菲勒的油,可是占据了美国铁路运输40%货运量的。
这一战,釜底抽薪,对铁路行业的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1873年,铁路行业的末日危机到来了,美股出现恐慌性崩盘,纽交所宣布无限期休市,这是其历史上的第一次。
大恐慌过后,全美360家铁路公司,有三分之一宣告了破产。
1877年,萧条最盛的时候,第一代铁路大王范德比尔特逝世了,享年82岁。
他将价值超过一亿美元的铁路王国,留给了儿子。
可是他的儿子无心经营铁路,1879年悄悄的接洽了小摩根,委托摩根财团将他的铁路股份尽数出售。
小摩根的新时代,开始了。
一直以来,小摩根都活在老摩根的阴影之下。
老摩根是个传统的银行家,专注于债券发行,就像欧洲的银行家族罗斯柴尔德、巴林家族一样,一心一意只为各国政府提供服务。
但年轻的小摩根不一样。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他眼见着范德比尔特、洛克菲勒、卡耐基等人物在新兴产业革命的舞台上纵横驰骋,心痒的要命。
1879年,老摩根年迈退休,42岁的小摩根接过了家族事业的权力杖。
现在,他要带领着这个金融帝国走出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就从铁路行业开始吧。
当时的铁路行业,一潭死水,经过多年的重复建设+煤油运输需求的萎缩,已被人们判定是“夕阳行业”,投资者纷纷撤离。
范德比尔特的儿子,也不例外,他决定将铁路股票全部出售,转战其它行业。
第一单交易,就是行业龙头纽约中央铁路的股票,当时他持有该股87%的股份,要在短时间内将这些股票都卖出去,还不能对股价造成冲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小摩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不仅在欧洲悄无声息地把股票卖掉了,赚了300万美元的佣金。
他还通过“股权信托”的方式,把纽约中央铁路的控股权悄悄拿到了手里。
所谓“股权信托”,是这么一回事:
在欧洲的投资者买了纽约中央铁路的股票,但他们鞭长莫及+力量分散,无法干预公司的经营,为了业绩回报着想,便跟摩根签署了一份投票权委托协议。
就这样,摩根将那些分散的投票权都集中到了自己的手中,成为了企业的实际控制人。
摩根财团往往也会花点钱,拥有一小部分持股,但更多的是客户的钱,借助“股权信托”的力量去花小钱办大事,实现对更多企业的接管。
除了用投行客户的钱(股权信托)来放大杠杆,摩根财团还会用保险公司的钱。
要知道,保险公司有着大量客户预先留存的保险费,这种钱的成本是极其低廉的,并且必须通过投资来赚取收益,这是保险公司的基本生存之道。
后世股神巴菲特,就是善于利用险资做大的代表,而该模式的祖师爷就是摩根财团。
毕竟,摩根家族的第一代约瑟夫·摩根,就是靠投资老牌财产险龙头安泰保险起家的。
到后来,摩根财团甚至一度掌控了全美保险业65%的资产。
当投行+保险行业的资金都被撬动起来,摩根对铁路行业的整合便如虎添翼。
小摩根不断寻找那些陷入破产困境的铁路,伊利铁路、北方太平洋铁路、大北方铁路、泽西中央铁路、南方铁路、巴尔的摩铁路、俄亥俄铁路、切萨皮克铁路……
他抄底买入,获得控制权,撤换管理层,改善经营,随着网络的完善,提升运价,最终实现盈利。
1901年,小摩根主导组建了一个超级托拉斯“北方证券公司”,直接管理着全美铁路总长的六分之一。
除此之外,摩根财团通过间接方式控制的铁路长度长达10.8万公里,占当时全美铁路的三分之二。
这标志着,他对美国铁路行业实现了前无古人式的整合。
从此,那无序建设,价格战频繁,动不动就抄家伙斗殴的美国铁路竞争史,终于成为了往事。
小摩根证明了一件事,即使是再夕阳的行业,通过在熊市低谷收破烂的方式,将全行业整合起来,也是能赚到大钱的。
随着对铁路行业整合的深入,小摩根的手也开始伸向了更多的行业。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钢铁业。
铁路网的建设需要铁轨的支撑,铁路带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扩张,城市建设的热潮又带动了更多钢铁需求的繁荣。
在1878年,纽交所的核心资产主要还是铁路股。
当时全部54家上市公司中,有36家铁路公司、5家煤矿公司、4家电报公司、4家邮递公司、3家矿业公司、1家蒸汽船公司和1家地产公司。
你看,当时还没有一家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公司在纽交所上市。
但是在接下来的20年,美国的工业化浪潮如惊涛拍岸,到1900年时,工业股已上升为第一大板块。
钢铁股又是其中占比最大的,1900年美国的钢产量已经超过了欧洲的总和,仅卡耐基钢铁公司一家的钢铁产量就超过了英国整个国家的钢铁产量。
可以说,在这个时候,钢铁股是当之无愧的成长赛道代表。
既然是成长股,估值必然是昂贵的,小摩根又是如何实现对它们的整合呢?
仍然是从经营不善的小公司买起,但由于行业的繁荣,即使是小公司,价格也不会太便宜。
更何况,小摩根还面临着卡耐基的强大竞争压力。
在钢铁行业,卡耐基=洛克菲勒,他们是各自行业中的巨人,是技术战、营销战、价格战……各种手段玩得炉火纯青的人物。
由于卡耐基钢铁公司巨大的规模效应,使得其钢铁生产成本可以做到全行业最低。
小摩根即使整合了一堆钢铁资产,依然和卡耐基公司有很大差距,导致盈利表现不佳,难以推进下去。
他只能耐心等待机会。
终于,1892年,卡耐基公司出事了。
钢铁行业是个同质化竞争的行业,降成本是非常重要的生存之道。
对于卡耐基公司来说,降成本更是扣到了极致,什么降低工薪、延长工时,都是常见操作了,996之风便是从这里刮起来的。
但卡耐基本人爱惜名声,于是招了一个心狠手辣的总经理弗里克来操作。
1890年代,卡耐基本人表面上已隐退,整日云游四方,不问俗世。
实际上,那些他不好出面去办的事,都交由弗里克去办了。
弗里克大刀阔斧的推行了工作制度的改革,让工人每天工作12小时、一周工作6天,用最极致的方式去提升利润率。
炼钢厂的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危险性又高,过度劳累之下意外事故频繁发生。
终于,一名工人死亡了。
卡耐基钢铁旗下的霍姆斯特德炼钢厂,两千多名工人集体罢工,随后演变为暴动,围堵工厂。
弗里克聘请了私人武装力量来镇压,导致九名工人身亡,数百名工人受重伤。
接着,弗里克被工人行刺,大难不死,后被解雇。
事件不断升级,卡耐基公司的声誉一落千丈,卡耐基本人也成了“邪恶资本家”的代表天天被媒体抨击。
这让卡耐基感到身心俱疲。
还没完,1900年,又一次经济危机来袭,这次从俄国开始。
危机从俄国、德国、法国、英国、美国,一路传导过来,连亚洲的日本也受到了冲击。
那一年,美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出口国,钢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海外市场的萎缩对本土钢铁业造成了巨大压力。
多少次经济危机,卡耐基都挺过来了。
但现在,身心俱疲+年纪渐迈的他,已经不想再挺下去了。
于是当小摩根通过中间人找到卡耐基,表达收购意向的时候,他终于点了头。
就这样,1901年,小摩根完成了对卡耐基钢铁帝国的接管,在此基础上组建了美国钢铁公司。
在接下来的十多年,美国钢铁公司加速收购战略,控制了全美65%的钢铁产能,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家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工业企业。
这件事证明了,小摩根不仅有能力完成夕阳行业的整合,成长赛道也是可以的。
关键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机会的来临。
19世纪的最后20年,小摩根的手伸向了越来越多的行业,这个过程被人们称之为“摩根化”。
另一个值得细说的,是电气行业。
早在1879年的时候,小摩根已经成了发明家爱迪生的天使投资人。
爱迪生从19岁开始搞发明创造,一生拥有一千多项专利,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发明家。
代表发明包括:股票自动报价机、留声机、电影摄像机、电灯、发电站、碱性蓄电池等等。
这些产品,改变了无数行业的历史,其中商业价值最大的则是电灯。
31岁这年,爱迪生研发出来的电灯,引起了小摩根强烈的兴趣——
他相信这是一项可以颠覆煤油灯产业,财富前景足以超越首富洛克菲勒的超级赛道!
而且,现在还是从0-1的阶段,第一个投资者,必将吃到最大的市场蛋糕。
富于冒险精神的小摩根,很快就投了折合到现在约8300万美元的钱,成立了爱迪生电灯公司。
天使投资注定充满了风险,尤其是一个从未被证明过的新行业。
小摩根很会看人,爱迪生确实伟大,他也会看产品,电灯也确实是个伟大的发明。
他仅仅看错了一点。
电灯本身不贵,而且很耐用,这个行业真正值钱的是电灯背后源源不断需要的电能。
当时的电灯和电能是配套的,就像剃须刀+刀片,打印机+墨盒等商业模式一样,重点都是赚耗材的钱。
爱迪生的问题在于,他的电灯配套的是直流电。
很快,市场上就冒出来了另一个竞争对手,由他曾经的学徒尼古拉·特斯拉发明的交流电。
特斯拉曾经跟爱迪生提及他的交流电设想,而爱迪生坚持认为——
交流电虽然输电效率更高,却有致命弱点:不安全。
直流电相比之下,安全性更好,因此将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得到大范围推广。
特斯拉得不到爱迪生的支持,于是跳槽去了西屋电气公司,在后者的支持下大力推广交流电。
两家公司展开了长达十多年的较量,在成本和效率决定一切的商业市场上,交流电很快就占据了上风。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选择用交流电来点亮整个夜晚的璀璨天空,紧接着世界最大的尼亚加拉大瀑布水电站也将订单交给了西屋电气。
西屋电气和交流电,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而爱迪生电灯公司却每况愈下,尤其是在1890-1893年经济危机的叠加打击下,债务压顶。
这就是风险投资的巨大不确定性啊。
但小摩根又怎么可能坦然接受失败的结局呢,这是不可能的。
趁着经济危机,市场抛售剧烈,小摩根不但买下了爱迪生电灯公司的控股权,将创始人爱迪生一脚踢走。
他还买下了其余一批遇到危机的电气企业,包括汤姆森·休斯顿电气等,整合成为通用电气公司。
通用电气人才济济,在新管理层的带领下迅速转向交流电,很快就获得了成功,再次成为西屋电气的强大对手。
但小摩根依然在惦记着西屋电气,耐心等待一个更好的机会。
当时的西屋电气,可是电气行业的龙头啊,估值那么贵,小摩根又怎么下得了手呢?
西屋电气1895年推出水轮发电机,1900年推出汽轮发电机,1905年推出电力火车,在电力赛道上一路高歌猛进。
这一等,十几年又过去了。
直到1907年经济危机期间,西屋电气由于过度激进的扩张,忽然掉进了债务陷阱。
这一刻,小摩根才终于出手,笑纳入怀。
1919年,摩根财团旗下的通用电气、西屋电气、AT&T电报电话联合出资创建RCA美国无线电公司。
这家公司在1920年代几乎完全垄断了当时最热门的无线电行业,是电视机、显像管、录放影机、音响等产品的最大厂商。
通过对电灯、电力、无线电等行业的整合,小摩根证明了——
即使是在未来不确定性最高的科技行业,耐心+抄底的投资策略也是完全可行的。
小摩根,这位摩根家族的第三代金融家,在19-20世纪之交的风云舞台,用他卓越的投资技巧,一步步蚕食、整合了美国的数十个行业,成为美国经济规模化、垄断化之路上最大的推动者。
由此,他也成为了投资史上影响力空前绝后的人物。
小摩根的崛起,不仅吃掉了卡耐基的帝国,现在也要威胁到洛克菲勒的生存了。
在电灯普及化的20世纪初,还有谁是比洛克菲勒更恐慌的吗?
标准石油公司虽然控制了美国90%的炼油市场和油管生意,但如果煤油灯消亡了,还有人会买石油吗?
当然,洛克菲勒也是经历过惊涛骇浪的人物,绝不会坦然认输。
他选择了兵分三路——
第一条路:打入海外市场,尤其是拥有4亿人口的中国和其它亚洲市场。
虽然电灯在美国率先普及了,但在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普及速度会相对较慢,煤油灯在20世纪上半叶仍然存在了几十年,这为标准石油公司的转型争取到了时间。
第二条路:将盈利和股息大部分投资于其它行业,分散风险。
洛克菲勒财团的投资分布在各行各业,金融、铁路、电力照明、天然气、铜矿、铁矿,一个都不少。
美国钢铁和北方证券公司,这些摩根系的旗舰,洛克菲勒都买了它们的股票。
第三条路:投资研发,寻找一种新的爆款产品。
1908年福特T型车问世后,迅速风靡,洛克菲勒很快意识到这是一种革命性的产品,配套的汽油将大有前途。
但早期的汽油,主要利用“蒸馏法”从石油中提炼,产出率只有20%,并且纯度不高。
经过五年的重点攻关,1913年,标准石油公司发明了“热裂解”工艺,使汽油的提取效率增加了一倍,出油率高达40%。
从此,美国进入汽车普及化的时代,洛克菲勒也迎来了新生,成为第一个10亿美元级别的世界首富。
J·P·摩根和J·D·洛克菲勒,两位美国史上最厉害的赚钱天才,在1910年代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此后,随着美国反垄断运动轰轰烈烈的兴起,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镣铐渐多,自由市场的时代逐渐消逝。
世上已再无能企及他们的人物了。
虽然斯人已逝,但他们的投资远见和思想,却永远流传了下来。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