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韩星:“和平性”为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6 人收听 TA
55278
主题
55729
回复
74759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22
中国驻菲大使馆杨国良公参视察鼎泰双星座大厦项目
0/21
锦马联乡会侯世练受邀并致辞 林连胜担任大会主席慨捐福利
0/17
武六干省菲华厂商总会欢庆2024年末会员联欢会
0/17
菲律宾永春同乡总会欢迎泉州市苏耿聪副市长一行访菲
0/21
计顺菲华中学杰出校友苏世伟荣获菲律宾旅游业学术卓越奖
0/89
司机驾驶印有市长头像的面包车向他人竖中指
0/68
截至 9 月,菲律宾外债达到创纪录的 1396 亿美元
0/69
部分高速公路在圣诞节、新年特定时间段不收取通行费
0/36
央行:消费者信心改善,企业在第四季度更加乐观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韩星:“和平性”为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时间:2023-8-7 10:24
0
542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中新社北京8月6日电 题:
“和平性”为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作者 韩星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编者按:
今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8月2日起,中新社“东西问”专栏特别推出“五性”系列策划,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深入解读阐释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该系列共五篇,一天一篇。敬请垂注。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形成了诸多有别于世界上其他文明的基本特征,其中最突出的是和平性。这种和平性如何形成?基本内涵有哪些?
中华文明至少有五千年历史,和平性的形成源远流长。黄帝是中华文明“人文初祖”,其宽厚仁慈,以德服人,尽量不用武力。从黄帝大臣仓颉造字就可看出。《汉书·武五子传》赞曰:“是以仓颉作书,‘止’‘戈’为‘武’。圣人以武禁暴整乱,止息兵戈,非以为残而兴纵之也。”仓颉造“武”字,本意为禁暴整乱,止息兵戈。黄帝与炎帝和蚩尤的战争是在不得已情况下以战止战。史载蚩尤作乱,黄帝曾用仁义去感化蚩尤。“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太平御览》卷七九引《龙鱼河图》)黄帝不得已用武力与蚩尤战,使得炎帝、黄帝与蚩尤三大部落联盟得以融合,黄帝“施惠承天,一道修德,惟仁是行,宇内和平”(《韩诗外传》卷八),天下大治。
仓颉造字,“止”“戈”为“武”。视觉中国 供图
尧舜之治是中华文明的理想之治。尧“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尧典》)。舜在平治天下的过程中也尽量修德行教,不用武力。《韩非子·五蠹》载:“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尧舜造就了后世向往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治世。
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主要是以儒家的和平观为价值理念,以“和合”为核心价值,追求天下“太平”的理想目标,基本内涵有以下几点:
在宇宙观上,儒家以“保合太和”为最高境界。《周易·乾卦·彖传》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天道的大化流行,使万物各得其所,各随其性,保持这种完满的和谐,万物就能顺利地发展。北宋张载在此基础上提出“太和所谓道”,把宇宙本源的、最高的和谐状态称为“太和”,并把“太和”提高到宇宙间最高的“道”。
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儒家讲“天人合一”“民胞物与”“万物一体”。“天人合一”是“天地人一体”的简化,认为人类与天地及万物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即天地万物不是自然地堆积在一起,不是机械地组合在一体,而是无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生命体连接共生、感应贯通的有机整体。《孟子·公孙丑下》有句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立元神》说:“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意即天地人是一个相互联系、共生共养、和谐一体的生命系统,任何一部分都不可或缺。张载《西铭》提出了“民胞物与”,宋儒提出了“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游客在武汉黄鹤楼景区游玩。张畅 摄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儒家讲“和为贵”“和以处众”“仇必和而解”。孔子学生有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礼是儒家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基本规范,应用时以实现和谐为最高境界。宋代诗人林逋在《省心录》中说:“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为人处世贵在“和、宽、恕”三字,而宽、恕都取决于和,以和为归宿。北宋张载在《正蒙·太和篇》提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世间万事万物包括人都会有对、有仇,如何化解?他提出了“和而解”的主张。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儒家提出群己和谐,强调人的社会性,而社会则靠伦理维持。《论语·微子》载孔子听了子路复述隐士长沮、桀溺的说话后感叹道:“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他批评隐士逃离人类社会,与鸟兽同群,掩没了人的社会性。孟子认为作为社会的人要讲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这五个方面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伦理关系,以维持人类社会生活和谐,是人与动物界的本质差异。
2023年7月12日晚,福建省2023年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决赛在泉州晋江英林镇东埔赛区举行,大批民众前来观看。王东明 摄
在国家、民族关系上,儒家讲“协和万邦”“亲仁善邻”,追求“万国咸宁”的理想。《尚书·尧典》中说尧能够“协和万邦”,使众多邦国和谐相处。《论语·里仁》载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以德为邻,而不是以邻为壑。《左传·隐公六年》载“亲仁善邻,国之宝也”,提出相邻国家之间和平相处之道。《周易·乾卦·彖传》提出“万国咸宁”,天下所有国家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在人的修养上,儒家讲心平气和,仁者寿。《论语·雍也》中孔子提出“仁者寿”。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循天之道》中解释说:“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是其且多且治。”“能以中和理天下者,其德大盛;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仁者没有贪欲,内心清净平和而中正,因而多寿,强调以中和之道养生,就能够长寿。
在家庭上,讲“家和万事兴”,在商业上讲“和气生财”。中华文明重视家庭,家庭主要由父子、夫妇、兄弟三重伦理关系组成,夫义妇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家庭伦理规范,目的是实现家庭和睦。《礼记·礼运》云:“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父子相互笃爱,兄弟和睦相处,夫妇琴瑟和好,才能实现家庭美满幸福。《增广贤文》载“一家之计在于和”,家庭和睦,万事兴旺发达,这个家庭才会充满幸福感,才会是一个温暖的港湾。中国人经商讲究“和气待人,童叟无欺”,这样做生意才能不断赢得顾客,财源广进,发展壮大。
沈阳市铁西景兴不夜城夜市灯火通明。黄金昆 摄
除了儒家,其他各家各派也有类似的和平观,如道家认为“兵者不祥之器”(《道德经》第31章),倡导卑下不争,以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为“三宝”;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反对战争,主张“非攻”;兵家提出“慎战”,指出“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孙子兵法》),“国虽大,好战必亡”(《司马法·仁本》);佛教反对杀生,主张净化人的心灵,从人心的和平做起,强调无我、慈悲、尊重、和平的教义。
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孔子不主张对外侵略和征服,尚德不尚兵,主张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提出“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远方的人若不归服,就可以发扬文治教化吸引他们过来。在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善于“化干戈为玉帛”,对外国多采取守势而不是攻势,修建万里长城就是最好的证明。历代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往往都采取偃武修文的国策,“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尚书·武成》),有的朝代就会出现天下太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盛世。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河戏在江西赣州赣县区一老祠堂内演出。刘力鑫 摄
中华文明的和平性赢得了外国学者的赞誉。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说:“与其说中国人是有对外推行征服主义野心的民族,不如说是在本质上希望本国和平与安泰的稳健主义者。实际上,只要不首先侵犯中国,中国是从不先发制人的。近代以来,鸦片战争、中日战争、朝鲜战争以及迄今和中国有关的战争,无论哪一次都可以叫做自卫战争。”英国哲学家罗素也说过:“中华帝国延续至今,并非依靠军事,而靠的是其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如果在世界上有‘骄傲到不屑打仗’的民族,那就是中国。中国人天生宽容而友爱、以礼待人,希望别人也投桃报李。只要中国人愿意,他们可以成为天下最强大的国家。但是,他们所追求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和平发展是中华文明五千年一脉相承,没有断裂,没有转移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天,在中华民族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和平性是一份珍贵的文明遗产,越来越凸显其普遍意义和现代价值,需要我们传承发展,发扬光大。(完)
受访者简介:韩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国际儒联理事,中华孔子学会常务理事兼董仲舒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实学研究会副会长。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