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看待中国,不应非黑即白” ...
菲龙网管理员10
有 1 人收听 TA
80
主题
81
回复
3001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管理员10发布过的帖子
0/476
移民律师:美不会大规模驱逐菲侨
0/436
国安会:不让美军参与运补无比正确
0/350
小马批准赠送军警 每人廿五公斤大米
0/605
总统府:CEZA须遵守POGO禁令
0/403
GCash部分账户遭非法转账
0/405
海关局大举查仓库 缴19亿商品
0/330
下週油价将大幅上涨
0/304
干拉旺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
0/363
强风暴今登陆北吕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看待中国,不应非黑即白”
时间:2023-8-28 14:11
0
479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连接东西方文明的古丝绸之路,是一个被广为传颂的历史传奇。新时代,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弘扬丝路精神、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显得更为重要。
围绕丝路文化、文明交流和传承等话题,剑桥大学东亚系教授高亦睿(Imre Galambos),英国李约瑟研究所研究员、剑桥大学东亚系附属研究员程思丽(Sally K. Church),山东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英国李约瑟研究所访问学者孙继成近日做客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展开对话。
高亦睿认为,丝绸之路并不简单指一条实际意义上的路,而是一种互联互通的现象。我们要再现丝绸之路,并不想要战争、冲突或宗教斗争,而是要打通商品流通和思想交流的渠道。程思丽表示,丝绸之路是一座“桥梁”。丝绸之路的精神,意味着开放地看待新事物,倡导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孙继成认为,古丝绸之路是中国早期全球化的一种尝试。如今,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使沿途各国重新得到了连接。
对话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社记者:古丝绸之路对沿线国家繁荣和世界发展有何意义?
高亦睿:丝绸之路并不是简单地指一条实际意义上的路,而是一种互联互通的现象。不同国家间的商品流通,显然会促进所涉及国家的发展和繁荣,不同文化间的互动交流,也推动了文化交流发展和创意的产生。
中国是古丝绸之路的一端,丝路上的信息和技术传播是双向的。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推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实际上,沿线国家和地区已经受益、或将要受益于这一倡议。
中新社记者:史称“华戎所交一都会”的敦煌,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高教授,您认为不同民族、宗教是如何在那里持续交流交往的?
高亦睿:敦煌地理位置特殊,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该位置得天独厚,既是一个分界线,又是文化交流、交融之地。
几个世纪以来,河西走廊一直作为西方元素进入中国中原地区,乃至向东部地区传播的入口。同时,中国科技等元素也经此向西方传播。中西交流是双向的。
中新社记者:有文化交流就会有碰撞,更何况是存在巨大差异的东西方文化。该怎样看待东西方文明间的差异与共生?
程思丽:人类发生冲突是很正常的。冲突出现然后消失,生活回归正常。我更想关注的是人们之间的关系。
中国明朝使者陈诚行至中亚遇到了穆罕默德·汗(东察合台汗国的统治者 1408-1415)。穆罕默德·汗是一个强大的、尚武好战的人,但他友好地接待了陈诚,为陈诚和其随从队伍提供了食物和酒。他们在帐篷里共度了愉快的时光。
我认为,在人与人交流的层面,即使存在冲突,个体也仍然可以对彼此友好,可以向对方传递友谊。只要冲突没有达到最严重的程度,我们就可以互相帮助,帮助的形式也许不拘一格。在交流中,互助比冲突更常见。
孙继成:冲突是一种常态。在物质极端缺乏的时候,由于生存压力,可能会出现冲突的状态。随着文明的发展,文明在冲突中可能会走向并存、交流。冲突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对待冲突的态度。
中新社记者:有研究称,中国丝绸传到古罗马时,也曾遭遇一些保守人士的抵制。该怎样看待丝绸之路上这些反对声?
高亦睿:这些反对的思潮是经济因素导致的,也可能受政治因素影响。同时,欧亚大陆上的东西方(国家)都有厚重的文化,有时冲突难以避免。
但是,丝路之所以成为今日我们所知道的丝路,是因为即使可能存在反对意见,但双方都存在需求,且这种需求足够大,所以才产生了某种持续的动力。如果没有这些交流,东西方冲突情况会更加严重,可能发生激烈的战争或停止交流。
程思丽:丝绸之路是一座“桥梁”,因为进行贸易的人可以借机游览沿线各地,顺便带回思想和科学知识。丝绸之路的精神意味着开放地看待新事物,倡导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只要这种接触是和平友好的,是能造福众生的。
中新社记者:在亚欧大陆局势多变,全球环境日趋复杂的时代,昔日沿丝绸之路展开的友好交流与合作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发?如何推动丝路精神的传承和丝路的繁荣?
高亦睿:当我们说要再现丝绸之路时,我们并不想要战争、冲突或宗教斗争,而是要打通商品流通和思想交流的渠道。目前,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现代贸易正在进行,且正在改变世界经济的格局。
程思丽:我们可以从友好交流与合作中学到东西。作为个体,我们需要尊重彼此,也要尊重其他国家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同时,想要传承丝绸之路的精神,我们不仅要坚守人道,还要守护自然世界。大自然对我们的生存和幸福至关重要。
孙继成:一方面,技术的进步使丝绸之路上原有的困难被解决。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越来越多不同行业的中国人开始重走丝绸之路,不仅使沿途各国重新加强了与中国的联系,也让当地人重新看到了中国人的身影,把中国重新拉入他们的生活圈里。
另一方面,我认为,古丝绸之路是中国早期全球化的一种尝试。它蹚出了一条“小路”,如今我们沿着这条“小路”再重新走一遍,经过古今对比、内外对比,汲取更多值得关注的人文信息,使事物原来的样子得到新的解读,这就是文化传承的推陈出新。
中新社记者:发扬丝路文化,离不开学者的研究和努力。李约瑟、费正清等汉学家为促进中西方文明相互理解作出了杰出贡献,如何理解汉学家这一职业在当今世界的意义?
高亦睿:李约瑟想告诉人们,不仅在中世纪时期,而是在整个历史上,中国都在技术发明和使用方面成就斐然。我认为他的研究非常重要,因为他是最早开始大规模研究技术或文化元素如何跨越遥远距离的人。
程思丽:我认为,今天汉学家的责任是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的过去,并将获得的知识教给其他人,这样人们会对中国有更细致的了解,而不是用非黑即白的方式看待事情,不要因为肤浅的原因将某些和平伙伴当作敌人。
我们应该试着不将别人看作是“他者”,而应该试着把他们看作和我们相似的人。我们需要认识到我们共同的人性和共同的弱点。孔子也告诉我们,人们应该善待彼此,遵循“仁义道德”的美德。
孙继成:汉学家,有时终其一生,就专门研究中国很专业的一个领域,并成为专家。在我看来,他们“比中国人还中国人”,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华文化征服了他们。比如美国汉学家李克,他用了60年的时间翻译《管子》。
中新社记者:当前,中国强调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什么中国如此重视文化传承?
高亦睿:从本质上说,在任何一种文化里,过去都是现在的一部分。我们现在的身份实际上不是由过去定义,而是由我们对过去的认知定义。无论什么时候,我们传承的都是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以及一个民族和国家希望一直保持下去的东西。
程思丽: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全球范围内并不多见。让全世界了解和发展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价值,非常重要。
孙继成:中国有厚重的历史,这是我们强调文化传承的必要性,也是可能性。传承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是人为选择的过程。因此,现在学界、政府倡导文化传承,是非常好的现象。
【编辑:王祎】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