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潘鲁生:从过去到未来,中国民间文艺如何传承应变? ...
菲龙网管理员8
有 236 人收听 TA
57464
主题
57916
回复
77066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管理员8发布过的帖子
0/1
(经济观察)中国跨境电商走红全球
0/1
(经济观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涨
0/2
哪些国际人物在蛇年过本命年?
0/17
别了,拜登 | 国际人物
0/18
关税“炸弹”倒计时 加拿大与美国贸易战如箭在弦
0/17
特朗普上台掀“政策风暴”
0/17
针对特朗普的这项行政令美国22州提起诉讼!白宫回应
0/17
中国代表:加沙停火一旦实现,绝对不能再启战端
0/18
31省份2025年GDP目标出炉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潘鲁生:从过去到未来,中国民间文艺如何传承应变?
时间:2023-9-28 10:43
0
470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中新社北京9月27日电 题:
从过去到未来,中国民间文艺如何传承应变?
——专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
中新社记者 高凯
民间艺术是生活的艺术,蕴藏丰富文化内涵,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智慧和财富。潘鲁生担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已至第7个年头,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和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传播工程自全面启动以来始终稳步推进,颇有收获。在他看来,民间文艺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而言,是土壤,广阔而深沉;是血脉,带着民族的生活记忆、精神气节和审美追求,浸润着民族的心灵。
中国民间文艺如何面对国际舞台?民间文艺应如何保护传承?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应对哪些挑战?中新社“东西问”日前专访潘鲁生,探讨中国民间文艺在传承中如何应变。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认为民间文艺对一个民族的文化而言有着怎样的价值和意义?
潘鲁生:民间文艺是一个民族最广大群体共同参与创造和传承的文艺,通俗易懂、分布广泛,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最为紧密,因而被视作民族最为基础的、根性的、本元的文艺。在漫长的历史演进、文化传承中,民间文艺抒发情感、装点生活,成为劳动人民生活的史诗,以丰富、热烈、素朴的形态书写演绎民族的心灵史,滋养和孕育了民族不同形态、层次的文学艺术和文化思想、精神生活,发挥着根基、泉源的作用。
中新社记者:您任民协主席已至第7个年头。近年来,中国民间文艺的保护传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潘鲁生:整体上看,民间文艺事业从抢救保护到传承传播,从研究整理到创造性转化,从守护培养到创新性发展均实现了提升。民间文学方面,相关研究进一步服务于推动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歌谣、史诗、谚语、神话传说等融入新的传播空间,以更多元的表达方式创新发展。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民间文学的刻板印象正在被改变,微电影、短视频、网络文学、手机游戏、文创设计等新的内容体验和互动形式正被激活。
民间工艺在视觉形态、工艺经验、风格特色上的阐释与发掘进一步转化为国货国潮设计的形态语言、风格韵味,成为时尚潮牌、生活潮流的文化表达,不少具有标识意义的民间工艺资源经过充分发掘整理、研究阐释,带动了一方产业带,或形成品牌的跨界联合,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IP”。
近年来,民间文艺事业进一步消除专业研究与现实实践的隔膜,打破保护与发展踟蹰不前的困局,破解传统民间文艺赋能当代生活的瓶颈,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中新社记者:您曾经说过,民间文艺保护要存真,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同时一定要有创新和衍生,能否谈谈这方面的思考?
潘鲁生:民间文艺是人民群众的智慧创造,其人民属性、生活属性决定了要植根乡土、紧随时代。同时,民间文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也一直在探索变化的道路上。
我们要做好保护,知所从来;也要创新发展,明所将往,在传承中汲取精神文化动力,不断提升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二者关系在于,在立足原汁原味保护以及尊重、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民间文艺融入时代生活、联系发展与现实,做到有创新和衍生、有丰富和发展。只有这样,民间文艺创造才会充满动力和生命力,不是封存在历史的博物馆里,而是活跃在中国人的生活和心灵中,面向更广阔的未来。
中新社记者:能否请您介绍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和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传播工程的进程和规划?
潘鲁生:作为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的主要工作,《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甄选出版中国民间文学的原创文献,为中华民族文化留存可代代共享的民间文学大系。《大系》主要分为12个门类,包括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说唱、民间小戏、谚语、谜语、俗语和民间文学理论,计划出版800卷至1000卷,目前已启动355卷。最近一次发布的成果共有62卷本,来自国内19个省份。在推进编纂出版工作的同时,我们将在抢救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传承与传播,使专业的文献成果全面进入公众视野。
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传播工程的主要内容是《中国民间工艺集成》,其编纂工程正稳步推进,以省为卷,包括港澳台地区,计划出版33卷,目前已完成10卷。这项工作旨在系统梳理民间工艺经验,把握民间工艺的生活价值,关注历史发展过程中民间工艺创新演化的节点、条件和转化机制,剖析民间工艺创新转化的动因、路径和规律,为民间工艺经验建档存录。
中新社记者:您曾指出,中国民间文艺在国际舞台上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能否谈谈中国民间文艺如何面对国际舞台?
潘鲁生:文化走出去,让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艺术是一个重要载体。艺术往往能够激起情感共鸣,促进人们思想精神的某种联系与认同。从近几年民艺丛书的出版经历看,我的体会格外深刻。《中国民艺馆》丛书在2019年首次出版后,立即受到海外图书出版界和读者的关注,截至2020年已输出韩语、波兰语、英语的出版版权。这套以民艺为蓝本的丛书引发了国际友人的热情关注,促进了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可见,民间艺术承载的生活之美以及人们对于美的生活追求是共通的。
民间文艺的国际传播有助于各国人民进一步认识中国民间造物艺术和生活图景,感受中国民间工匠的智慧创造和精神世界,理解中国民艺的生活美学价值,也思考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传承传统、建构生活。与此同时,全球化交流带来民间文艺的版权保护问题,具有生产属性的民间文艺如果缺乏相关版权保护,民间文艺的持有者、生产者往往处于相关产业链的末端,有沦为贴牌代工工具的风险,个体的经济权益有时无法得到有效维护。因此,我建议加强民间文艺的版权立法保护。
中新社记者:未来的民间文艺传承中,您认为有哪些新挑战?
潘鲁生:中国民间文艺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深刻的农耕文明印记,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农耕文明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群体联系而存续发展,因此在社会的工业化、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容易受到冲击。但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民间文艺必须从生活中汲取新鲜养分,从万千生活主体的创造中实现活态发展,这是社会革新发展过程中一个持续存在的命题。传统民间文艺如何适应生活之变,实现既有根脉、又有创新,是一个永恒的挑战。
我们要以积极开放的视野面对挑战,寻找新的发展契机。比如,科技进步为传统民间文艺的传承发展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助于民间文艺走出过去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人亡艺绝”“人走歌息”等困境。神经传感器、算法分析等将最大限度保存技艺等在生命经验上的存在状态,方便后来者去学习研究、传承和发展。此外,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随时发现和记录成为可能,这极大丰富了民间口头文学的创作、记录和传播,这一领域正呈现丰富发展的新局面。相信民间文艺将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发挥积极作用。(完)
受访者简介:潘鲁生,1962年生,艺术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课题,推进《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等重大工程,出版《民艺学论纲》等专著,创办中国民艺博物馆,主编《中国民艺馆》丛书,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举办“手艺农村——农村文化产生调研成果展览”“记住乡愁”“到民间去”等专题展览。
荣获首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一等奖等。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