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聆听文物千年心声,《万物友灵》探寻传统文化之美

时间:2023-12-19 12:09 0 381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今年夏天,一部《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系列短片火爆网络,该片讲述了文物玉壶旅行回家背后隐藏的一段段跨越时空的故事,三集在抖音累计获赞超2000万,B站每集视频播放量超500万……
DSC0000.jpg

沉浮千年,文物的心声期待被听见;物换星移,文物的夙愿念念不变。近期湖南卫视播出的《万物友灵》,就是一档聚焦文物的原创文化类剧情综艺节目。
该节目共六集,围绕国内知名博物院馆的珍稀藏品展开,邀请演员郭柯宇饰演性格孤僻却才华横溢的文物修复师,原新生代青春男子组合RTA的四位成员成员刘俊麟、徐浩、左溢、朱元冰,和叶子淳一起饰演五个性格迥异的博物院实习生。每期节目都有不同的剧情演绎,师生们在一个个难题中探秘,解开文物背后的神秘故事。
DSC0001.jpg

巧妙编排让文物火起来
让知识活起来
《万物友灵》每期聚焦一种文物类型,结合新颖有趣的剧情演绎,深入浅出地输出知识,带领观众走进文物的“内心世界”,为文化节目注入崭新表达。
制作团队有意避免把节目做成枯燥的说教风格,决定另辟蹊径创新节目编排方式。首期内容就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拉开帷幕,几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到一座博物馆实习,每个实习生都有着鲜明的性格和目标,这为故事发展注入了戏剧冲突。
DSC0002.jpg

夜幕降临,实习生们意外发现博物馆中有一名神秘女性,引发了一连串神秘事件,这个巧妙的情节设计吸引了观众的兴趣。生动故事情节的引入,为观众打开了认知之门,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文物知识。巧妙的编排方式既考虑了文化节目的深度,又顾及了观众的多样需求,颇为走心。
DSC0003.jpg

接着,节目进入核心环节——文物展示,这是《万物友灵》要传递的核心知识内容。
《豕尊之愿》一集中,一位博物馆工作人员兼文物专家针对青铜器文物,和观众探讨“青铜器为什么重要”“我国和西方青铜器的差异及原因”“中国古代北方和南方青铜器为什么不一样”等问题,为观众科普青铜器的古代地位等知识。
DSC0004.jpg

面对实习生们抛出的问题:中国的青铜器为什么看着比西方的青铜器更精致呢?专家在做东西方文物对比时,没有妄自菲薄,也没有盲目自大,而是从专业角度进行讲解。
在东西方文物的对比中,展示了我国文物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专家们的深入讲解,实习生们也产生了不同的见解和争论。这种呈现方式既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又让观众了解了文物的历史和价值。观众纷纷表示,“原来一件青铜器里,竟然隐藏着文明的密码”。
DSC0005.jpg

历史冗长复杂,节目里把国学内容、历史典故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有助于普及相关知识。信息碎片化时代,大众普遍缺乏时间去进行深度阅读,去上国学课,但该节目把剧情扮演和历史知识进行有机融合,通过人物对话和专家讲解,将剧情层层推进,是真正地寓教于乐。
以文物寄情
传承千年中华文化
中国历史如漫漫长河,文物更如天上繁星,每一件文物身上都寄托着不一样的故事,这些故事里又蕴含着我们中华民族神秘古老且又鲜活亲切的魅力。
DSC0006.jpg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唤醒沉睡的文物,有助于对中华五千年文明追根溯源。
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个世代接力的宏伟事业,以往谈到文化传承这一议题时,惯常的切入视角往往是聚焦于“传承人”这个数量稀少罕见的群体上。
然而,文化传承人固然可敬,但如果要唤起更广大群体的文化自觉意识,那么文化综艺所聚焦的人群,就需要从“传承人”转移到普通人身上。
对此,《万物友灵》选择以个体人物的切身真实体验,来作为唤起观众文化传承使命的切入口。
DSC0007.jpg

每一集的末尾,节目会突出个体的成长,或是观念的改变,或是透彻的领悟。比如,郭小宇望着豕尊不禁发出感慨:“我今天突然理解你的心情了,不管这个世界变得如何残酷,你一直都在履行为我们祈福的使命,对吗?”
《执壶之执》一集中,刘俊麟最先发现刻有波斯文字的瓷片,在知晓了隐藏在瓷片背后的跨国之恋后,这个对各类文玩如数家珍的“玩二代”彻夜未眠,他一早来到陶瓷修复室,把每一片瓷器郑重地包好,安放进了木盒。看似玩世不恭的他,彼时看待文物的眼神变得更加严肃和深沉。
DSC0008.jpg

当文物背后承载的情绪被揭开后,观众的体验感也变得异常丰富。它可以是对知识的渴求、好奇心的驱使,也可以是对相关故事产生强烈的共鸣。让文物活起来的《万物友灵》,不仅让文化认知的过程变得更加趣味化,也让文化体验所蕴含的同理心被激活。
了解文物的过程,亦是一个相互治愈的旅途。透过实习生们一点一滴的认知与感触,观众能够体会到自身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份事业上的责任。
DSC0009.jpg

文物只是物体,却承载着人的情感,我们大致可以从这些古朴的文物中窥见从前的故事,古人的千愁万绪经过历史的传承,寄托于豕尊、执壶、帛书……这是另一种形式上的天涯共此时。人会变,物会旧,只有感情永远鲜活明亮,永远存续。
与文物对话
用剧情创新文化综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个体对文化的认知由浅入深,从起初对文化产生兴趣,受兴趣驱动开始系统性学习,到最后萌发传承文化的使命感,大致遵循“兴趣-理解-传承”的路径。
DSC00010.jpg

当审视弘扬中国优秀文化面临的痛点时,可以发现“兴趣-理解-传承”三点均是痛点。就文化综艺而言,“小而美”的标签禁锢着它的内容或照本宣科,或过于阳春白雪……这让文化综艺成为最难突破创新的内容类型之一。因此文化综艺只有以破釜沉舟的勇气才能实现自我焕新。
看过《万物友灵》的观众很多都会被节目天马行空的剧情所吸引,但抛开该形式外壳,其之所以能为文化综艺吹来新风,是因为整个节目将破解“兴趣-理解-传承”这三个文化传播与传承所面临的实际痛点,作为创作的初衷。
DSC00011.jpg

“友灵”作为节目的核心理念,聚焦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的第一个难点——兴趣。《万物友灵》通过剧情化、拟人化的创意表达和更具网感的解读,去激活年轻观众对古老文物与传统文化的兴趣。
文物修复师郭小宇告诉年轻的实习生们:“其实文物和人一样,都是有灵魂和情绪的”。因此,我们面对的不是冰冷的物件,而是与我们一样有着复杂情绪、期望他人听到自我心声的“人”。
DSC00012.jpg

创作者把文物放在与人平等的位置,这是一种高级的拟人手法。于是,便有了第一期节目里的经典一幕:郭小宇对着三千多年前用青铜铸造的“豕”说出“最近天气有点反常,改天把你挪出来,晚安”。
这个富有想象力的情节背后,暗藏了节目组的用心。《万物友灵》试图向大众传递一个关于文物与传统文化的认知:每一件文物及其背后的传统文化,都值得我们认真倾听与理解。这是一种将历史演绎剧情化的努力。
DSC00013.jpg

该节目在实现历史理解通俗化方面,做了很多功课。郭小宇谈到青铜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时说商周时期,它是“明贵贱、辨等列”的阶层标志物,实习生朱元冰立马风趣地说道:“那不就是奢侈品嘛”。
“唐朝外销第一窑”长沙窑的瓷器是平民用得起的瓷器,这被解读为“主打下沉市场”;镌刻在瓷器身上的诗文都是当年的“草根民间段子手”所写,所以才未被收录于《全唐诗》中。这些紧贴当下社会生活的类比,瞬间消解了文物与观众间的疏离感。
DSC00014.jpg

《万物友灵》突破节目形式的限制,在每集30分钟的体量里将微短剧、科普访谈、纪录片等不同形式,精心融合在一起,为观众打开了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的窗口,一步步揭开千年文物的故事。让创新始终立足当下,这或许是《万物友灵》带给综艺行业的最大启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