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去年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约2000亿元,经营贷款和中长期消费贷款保持多增

时间:2024-1-14 11:27 0 349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SC0000.jpg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佳 北京报道
随着央行1月12日发布的年度金融统计数据出炉,也为2023年全年的货币金融环境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据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92.27万亿元,同比增长9.7%。狭义货币(M1)余额68.05万亿元,同比增长1.3%。
从全年看,人民币贷款增加22.75万亿元,同比多增1.31万亿元。其中,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17万亿元,同比少增2401亿元。
1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169亿元。
市场人士表示,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在政策有力支持、稳信贷和宽财政叠加作用下,2023年金融支持力度加大,有效巩固了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12月人民币贷款继续超万亿元
在宽信用政策基调延续,以及央行等部门要求银行在2023年底和2024年初“信贷均衡投放”的背景下,12月新增贷款仍偏弱。
统计数据显示,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7万亿元,环比仅多增800亿元,同比少增2401亿元,拖累月末贷款余额增速较上月末放缓0.2个百分点至10.6%。
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王青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12月贷款同比少增,主要原因是当月特殊再融资债券资金用于置换城投平台存量贷款持续推进,对新增贷款规模有一定影响;另外,年末经济运行仍稳中放缓,房地产市场持续低位徘徊,导致实体经济内生融资需求不足,整体信贷需求仍然较弱。
从全年看,人民币贷款增加22.75万亿元,同比多增1.31万亿元。
王青分析,这主要源于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约2.5万亿元,背后是稳增长政策发力带动基建贷款增速加快,以及政策面持续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保持30%以上的高增。
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4.3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55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7.9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92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57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41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928亿元。
2023年企业和居民短期贷款也有一定幅度多增,体现出后疫情阶段企业经营活动及居民消费逐步修复。
同时2023年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约2000亿,王青认为,在居民经营贷款和中长期消费贷款保持多增的背景下,主要源于楼市低迷造成居民按揭贷款大幅少增。
纵观2023年信贷数据最大减项则是票据融资同比大幅少增约2.6万亿元,王青表示,背后是伴随疫情结束,银行风险偏好回升,票据冲量偏好下降,更愿意向企业发放贷款。“这也是信贷结构改善的主要标志。”
M2-M1剪刀差维持高位
在社会融资规模方面,12月新增社融1.94万亿元,环比少增5147亿元,同比多增6169亿元,提振月末社融存量增速较上月末加快0.1个百分点至9.5%。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12月社融平稳增长符合预期。
“主要是实体经济信贷平稳增长同时,政府债券净融资增加提振。” 周茂华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
全年来看,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5.59万亿元,比上年多3.41万亿元,这是货币政策在总量方面发力的集中体现。
“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和通胀目标基本匹配,反映出国内金融环境保持适度宽松,继续为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同时2023年市场利率中枢整体下移,围绕政策利率附近波动,市场流动性也保持合理充裕。” 周茂华补充到。
展望2024年,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预计,新增贷款同比小幅少增,政府债券净融资有所下降,社融增量34.2万亿元左右,社融增速下行至8.3%左右。
此外,12月末M2增速下行,但继续保持接近两位数的较高增长水平。
统计数据显示,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92.27万亿元,同比增长9.7%,较上月末回落0.3个百分点。
王青分析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受隐债置换等因素影响,当月新增贷款规模偏低,影响存款派生;另外2023年底增发1万亿国债,其中5000亿要留待2024年使用,这会在短期内推高财政存款规模,形成货币回笼,压低M2增速。
而12月末M1增速为1.3%,与上月末持平,继续处于明显偏低状态,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阶段。
不过12月末M2和M1增速的“剪刀差”升至8.4个百分点,继续处于年内高点附近。
周茂华表示,M1同比低于常年水平,M2-M1“剪刀差”维持高位,反映定期存款占比偏高,这与我国经济所处的阶段有关。2023年我国经济处于疫后恢复第一年,经济活动在逐步修复当中,实体投资和消费仍不够活跃影响货币派生机制;同时,房地产市场低迷表现也对M1方面构成影响。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