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构建普惠金融组织体系 丰富普惠金融产品与业务

时间:2024-1-15 12:51 0 522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SC0000.jpg

DSC0001.jpg

作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之一,普惠金融关系着工商百业与民生福祉,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环节。2023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未来五年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标志着普惠金融正迎来发展新阶段。
广东是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大省,也是全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有着发展普惠金融的广泛需求和必要性。在金融监管部门的系列政策引导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广东银行保险机构将普惠金融视为重要推广与战略支柱业务,积极探索普惠金融服务新路径,不仅金融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可得性亦在持续提升。
为挖掘新发展阶段金融改革创新的“广东亮点”,展望2024新年开局机遇与趋势,南都湾财社推出年度策划《广东金融的五篇大文章》,作为策第二篇,本篇关注的是普惠金融,聚焦展现广东金融机构在助力乡村振兴、支持中小企业、服务民营经济等普惠金融领域的真招实干与创新路径。
增势明显 加大对小微和民营企业贷款力度,增量扩面成银行发力关键词
在前期针对十余家广东地区银行机构的调研中,南都湾财社记者发现,当前银行机构对小微和民营企业普惠贷款的意愿和能力显著增强。多位受访对象也表示,“增量、扩面、降价”成为了各大银行发力普惠金融的三个关键词。
对此,一组数据给出了佐证:截至2023年9月末,辖内(广东省未包含深圳市在内,下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78万亿元,同比增长18.06%;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2万亿元,同比增长25.20%。辖内民营企业贷款余额6.1万亿元,同比增长13.70%,有贷款余额的民营企业户数287.1万户,同比增加33.5万户。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前三季度,辖内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利率3.59%,同比下降0.32个百分点,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03%,同比下降0.44个百分点,累计为民营企业承担或减免的信贷相关费用达到2.75亿元。
普惠贷款高增长态势的背后是监管政策的密集指引。2023年11月,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降低制造业成本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业务。围绕企业无还本续贷需求,银行业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黄海晖表示,该局联合人民银行印发专项通知,督导辖内银行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做好已延期贷款到期后的接续安排,根据企业经营情况采取续贷等方式尽力满足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需求。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辖内小微企业续贷余额超2500亿元,同比增长26.38%。
南都湾财社记者还在调研中了解到,去年人民银行总行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同时,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实施期限从2023年6月末延长至2024年末,并进行优化调整。“我行将按照总行部署,继续推动落实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发挥好再贷款、再贴现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和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统筹发力 银行业与保险业创新联手,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信贷投放
2024年伊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普惠金融司发文指出,“单一信贷服务已无法满足重点群体需要,有必要从综合金融视角统筹发力,进一步丰富普惠金融服务”“要推动构建涵盖信贷、保险、理财的综合普惠金融体系”。事实上,近年来广东持续健全多层次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在构建普惠金融信贷供给格局的同时,亦鼓励保险机构丰富普惠保险产品和业务,并发挥地方金融机构补充作用。
银行业方面,南都湾财社记者调研发现,多家银行机构锚定重点领域和消费热点,加强产品服务创新和推广,通过深化“银税互动”业务、开辟绿色审批通道、配置专项额度等方式,持续加大对制造业、乡村振兴等领域信贷投放,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力度。
以服务中小微企业为例,2023年以来,广东银行业创新银企对接双访模式,开展“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活动和“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对接企业数量居全国前列。记者从监管部门获悉,截至三季度末,辖内机构已累计走访对接企业16.52万户,其中发放贷款3.45万户,贷款金额达635.75亿元。
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也是广东保险机构关注的一大重点。记者在调研中获悉,当前许多中小微企业往往信用水平偏低、缺乏可抵押资产,很容易被排斥在金融服务体系之外,造成普惠金融服务供需不匹配。作为天然的风险承担者,保险可通过信用增级服务,合理分担银行信贷风险,有效带动信贷资源向中小微企业投放,体现普惠金融的深层次内涵。
近年来,广东保险机构积极创新开发个性化、定制化的信用保证保险产品,积极探索以信用保险、贷款保证保险等保险产品为主要载体,“政府+银行+保险”多方参与、风险共担的合作经营模式,扩大服务中小微企业规模。
类似的模式也在涉农领域得到应用。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该局搭建服务乡村振兴“三专”(专项动态报告、专项责任部门、专项联络员)制度,并加大了对“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金融支持,共计推出乡村振兴相关金融产品200余个。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广东辖内涉农贷款余额2.33万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4571.2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11%、30.62%。
“自省委部署‘百千万工程’以来,广东省农信联社结合各地产业发展规划,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入‘县镇村’领域,加强服务乡村振兴。”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委员、副主任吴为民表示,一是出台系列政策,二是明确资金投放,三是落实优惠措施。其中,计划每年投放300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三年累计投放80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渔业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中会面临“金融排斥”问题。围绕这一痛点难点,广东多家保险机构依托农业保险服务“三农”纽带,积极与多家金融主体展开深度合作,打好“保险+”组合拳,精准帮扶,形成了“保险+融资增信”联合支农的局面。
人保财险广州市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为了缓解农企农户融资难题,该公司联合银行开展“保农振兴贷”,实现了“农业保险+银行融资”综合金融创新模式与风险分担两大创新,切实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经营资金及保险保障“双引擎”,累计提供了超600万元的贷款。除此之外,该公司还打造了“科技+保险+信贷”创新业务模式,截至2023年9月,已累计为157户农户提供农业贷款。
  数字赋能 银行业“线上+线下”融合,为普惠金融服务提供更多平台
近年来,在中央及地方多项有关普惠金融的政策文件中,“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成为高频表述之一。不仅如此,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数字技术引领也是补齐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服务质量、效率等方面短板的有效方式。
南都湾财社记者从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了解到,广东银行业通过利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与金融科技手段,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提供更广泛的融资渠道。目前,辖内已建立起“中小融”“信易贷”“粤信融”和“中征应收账款”信用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评级、融资对接等智能服务。
“我行大力推进普惠金融数字化,通过数字增信用、数字强效能、数字提便利,开发出网贷通、技改贷、粤科E贷、粤农E贷、自动化审批等数字化产品。”广东工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称,这些举措有效扩展了服务触达,提升了服务的便捷性。
2023年以来,广东创造性地提出了坚持“制造业当家”的决策部署,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新兴产业发展能级。在这之中,“专精特新”企业被认为是激发创新活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力量。
从“融资”到“融信”再到“融智”,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有可为。以广东中行为例,该行聚焦科创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轻资产、缺担保”的融资困境,创新知识产权融资质押模式,搭建知识产权评估合作机构库,建立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针对性打造了“中银广知贷”“中银知惠贷”等知识产权融资质押产品服务,助力科创企业“无形资产”变“有形资产”。
建行广东省分行相关负责人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该行打造并升级小微企业信贷专属平台“建行惠懂你”APP,通过连接政府机构、专业服务商等外部平台,在核心信贷服务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账户管理、电子对账、我要收款、我要代发、理财等金融服务,在平台推广数字人民币业务,并推出小微企业云课堂,普及金融信贷知识和企业经营管理类知识。
普惠春风之下,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风控水平也在数字化发展中得到了有力支撑。
据招行广州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数据持续优化完善评分模型、决策引擎策略等量化分析工具,招商银行创建了一套以数据驱动为主导的小微贷款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并不断优化小企业数据中台,通过多维度综合评价客户信用风险,实现一套组合模型满足贷前授信审批、贷中提款、贷后预警等不同阶段的风控需求,全方位保障小企业在线融资业务高质量发展。
普惠保险 拓宽农业保险服务新路径,新增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产品194个
根据《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建设农业保险高质量服务体系,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同样是完善高质量普惠保险体系的一大重点。南都湾财社记者调研获悉,广东保险业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功能,因地制宜发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发挥农业保险在防灾减灾、灾后理赔中的作用。
在创新农险上,广东推动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提供风险保障657.27亿元,新增备案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产品194个,如落地全省首单魔芋种植险,助力魔芋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保障种植经营主体稳产增收。人保财险广州市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大力推动广州特色农产品保险增品,探索开展保险产品创新,成功落地生猪期货价格保险、能繁母猪完全成本保险、竹笋风力指数保险、水产低温指数保险、水产风灾气象指数保险、虾蟹气象指数保险、水产种苗保险、花卉苗木病虫害综合气象指数保险等多个创新产品。
此外,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广东多家保险机构立足广东省各地特色产业,以专业的服务持续探索创新保障形式,形成了一套“保险+”助力特色产业发展的组合拳。以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为例,该公司在梅州创新推出“保险+农业托管”模式、在全省推出“保险+碳汇”模式,拓宽农业保险服务领域,为农业生产提供全面风险保障。
同时,作为全国首创的广东巨灾指数保险模式,为广东经济提质增效做出了有力贡献。经过多年发展,广东巨灾指数保险逐步成为政府灾害救助体系的重要一环,在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实现广东辖内20个地市全覆盖,2023年前三季度支付保险赔款3.38亿元。
在加大防灾减损支持力度方面,广东农业保险机构围绕“减”字做加法,加强风险减量管理,着力构筑社会安全网,累计投入防灾减损资金2.81亿元、人力5.2万人次,引入**合作机构近2000家次,为农业生产降本增效近10亿元。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负责人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司自研气象平台“鹰眼统DRS2.0”可实时追踪台风动态,用于指导农业保险的灾前排查工作;“台风防控实验室”制定保单筛选规则,对客户精准做出台风、暴雨、内涝等预警动作。“以2023年7月台风‘杜苏芮’为例,在其登陆前24小时,线上渠道已累计发送预警信息841.3万条,线下走访农户3050户次,100%覆盖客户,通过‘保险+科技’赋能,做好大灾应对。”该负责人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
  数据
截至2023年9月末,广东辖内涉农贷款余额2.33万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4571.2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11%、30.62%。
策划:王莹
统筹:任先博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文妍 罗曼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