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叩问现实,《小日子》里潜藏着大故事丨对话伊北

时间:2024-4-7 11:21 0 279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SC0000.gif

文|布菲‍‍‍‍‍‍‍‍‍‍‍‍‍‍‍‍‍‍
刚刚过去的3月剧集市场中,《小日子》是存在感异常强烈的一部。
凭借夫妻睡上下铺、为爱离婚、江浙独生女媳妇儿智斗公婆等drama情节,深谙短视频时代营销逻辑的《小日子》爆火出圈,收视率成绩也十分喜人。而在鸡飞狗跳的吸睛片段之下,剧作也不忘在当代背景下探讨了亲子、夫妻关系等现实议题,试图展现当代家庭生活的多面性。
《小日子》原作来自豆瓣阅读。近年来改编自豆瓣阅读的影视剧作品不断面世,豆瓣阅读主打现实、熟龄,聚焦女性、悬疑等题材,较之其他网文平台有更强的严肃性和文学性。小说《小日子》便是这样一部非常吻合上述特点的典型豆瓣阅读小说,与剧集相比,它的内容气质更为凛冽锋利,对情感关系、时代变迁的刻画更为写实。
《小日子》也是继《小敏家》《熟年》后,作家伊北第三部被改编为影视剧的作品。我们与这位在家庭题材领域深耕的作家聊了聊,看他如何解剖当代都市家庭,观照时代和人性的变化,也试图了解在不断的写作中,伊北对于文学影视创作的新看法。
《小日子》的小与大
《小日子》笔墨很节省,全书仅有十几万字,写的是一对三十出头小夫妻的家庭生活,故事也只从女主角顾茉莉的折叠视角展开,试图探讨和洞见的问题却远不止家庭和夫妻的方寸之地,而是触达了更深广的城际和代际领域。

DSC0001.jpg

顾茉莉和朱劲草这对夫妻,并非文学影视作品中更为常见的本地孔雀女×外地凤凰男的组合,两人均是外地人,独生子女,靠着父母的帮衬在上海买房定居,站稳了脚跟。“他们俩都是在新一轮的都市化进程中迁徙到上海的新上海人,这个过程又必然少不了他们父母的全力相助,这也是当下的一个独特现实。”
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从父母那里获得了全部的爱与资源,也因此和父母更深度的绑定。“我想讲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和父母的关系介入到了夫妻关系之中,甚至可以说和父母的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它会带来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书中的顾茉莉和朱劲草,一方面靠着父母的爱与支持,在上海拥有了能过上舒心小日子的物质基础。但另一方面在经济和心理上均无法独立的他们,实际上仍是巨婴,所谓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的地基并不安稳。两人的父母们也深谙此点,他们可以随时入侵顾茉莉和朱劲草的生活,撕破两人和美小日子的表象。

DSC0002.jpg

搅扰的生活不得安宁的更深层原因还是信任危机,所以一条匿名短信就能让他们平静的小日子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气氛骤然从安宁和美变成悬疑紧张。“我想通过这个故事也可以折射出当代人际之间的一个普遍难题,就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是何等的艰难,究竟怎样才能达成信任。”
关于信任问题的讨论,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伊北对《小敏家》文本内核的一种延续。《小敏家》是围绕几对中年男女的再次婚恋来探讨都市人的信任感建立,《小日子》则又引入了深度依赖父母的独生子女小夫妻的信任危机。
《小日子》看似写的是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小家小事,映照的社会现实、折射的情感关系却很广大深微。顾茉莉、朱劲草这对夫妻,也不仅是两个个体,而是一类人的时代缩影。“小日子”里,潜藏着的其实是大故事。
创作的流动与不变
回顾伊北的创作经历,“流动性”是很难被忽略的一个特征。
这种流动性体现在其文学发表平台的变迁、创作内容的风格偏好,以及创作手法的更新等等方面。但流动中又有一些一以贯之、未经改变的地方,比如创作态度,比如对书写当下和叩问现实的坚持。
伊北最初发表作品的阵地是报纸期刊,也直接出版过书籍,之后与网络文学平台豆瓣阅读一拍即合,在豆瓣阅读连载多部作品。发表平台的迁徙,在他看来是自身根据时代变化顺势而为的调整。
伊北的创作态度一直是严肃的,并不会因为在网文平台上发表作品就消解作品中的文学性,只是用更具可读性的方式输出。“发表载体肯定也会反过来影响内容的生成,创作者要适应不同的环境,但我觉得无论在哪里写,我的创作初衷都是没有变的。”
“当下性”是他反复提及的创作坚持之一。伊北很注重对时代情绪的捕捉。“我的故事都是从当代的土壤中生发出来的,自然而然有一层时代的色彩。”
书写当下的新现实,需要作家对生活有相当敏锐的感知力和洞察力,要有从生活的四面八方攫取素材的能力。对于伊北来说,生活里不断涌现的新现象,都会成为他作品生发的种子。
不断变革着的生活现实,映射在伊北作品中的表现之一是他似乎总是在书写带有强烈流动性质的人群。《小日子》的顾茉莉朱劲草是沪漂,《小敏家》写北漂,《六姊妹》的故事也是一对儿江苏夫妇带着一家老小来到淮河边开始“徽漂”生活。

DSC0003.jpg

“漂,是变化,也是不确定。漂泊的人群很像一条跃出水面的鱼,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就必然会有一番碰撞和故事,这是其一;第二点,我觉得漂又何尝不是中国近些年来的一个巨大的现实,一轮轮城市化的进程中的常态,在人口流动的过程中,滋生出无数故事。”
伊北会为这些不同气质的故事选择不同的呈现方式,变更故事的视角和语言风格,调整故事结构,让它们更好的体现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或者写作手法,都是因地制宜的、个性化的,根据故事量身打造。”
但这些作品里也有共通的、不变的地方。“我在生活中看到了这些故事,相当于我和这些题材相遇,我只有对它们有所触动,我才会去将其生发、完形为一个新故事。”
伊北习惯借取生活的逻辑来搭建小说的逻辑,来保证创作的真实感。“创作只是赋予了这个故事作家一个人的逻辑,但生活的逻辑是世界的逻辑,它的逻辑是更结实的。像画画一样,在这个基础上去点染去勾画,作品才会立得住。”
对人物痛苦的关注也是伊北一直以来极其注重的。“我希望呈现的角色们的苦闷与烦恼都是极度真实的,让读者思考他为何苦闷。很多时候创作就是另外一种对于人心、对于社会,甚至对于世界的发问,可能最终也不会找到答案,但是必须发问,这是我一直以来不变的书写愿望。”
从文学到影视,从 作家到编剧
伊北的小说颇具影视运,除了已经影视化的《小敏家》《熟年》《小日子》外,他还有多部作品的影视版权已经售出,其中《六姊妹》由他自己担任编剧。
关于小说和影视改编的关系,伊北打了一个比方。“影视方是拿小说这个他们眼中的原材料去炒自己的一盘菜。所以,他们可能会摘掉一些叶子,去掉一些杆子,用他们自己的做饭方式端出一盘代表自己审美喜好和制作水平的菜。”
《小日子》的原著精简,改编空间较大,剧集淡化了原作中的悬疑感,放大了代际、夫妻、亲子关系的冲突,也扩充了许多情节,伊北对这点接受良好。“制片方此前就和我打过招呼,会做一些比较大的改动,但是故事的大方向还是保留。”
“《小日子》是一个当下性很强的故事,它聚焦的是当代90后小夫妻面临的困境。此前市场上的此类作品可能多数是面向70后、80后的,当下这个节点,这个90夫妻的故事就是言之有物的,也占了市场先机。而且这个故事的制片人也是30出头的年轻人,他们刚好和故事的主人公也有重叠,在开发的过程中增加自己的感悟,给了这个故事一些新的空间,在故事原有的大结构下不断增添。”
提及目前正在淮南拍摄的年代大戏《六姊妹》,伊北说道,“这部戏是制片方说服我来做编剧的,因为《六姊妹》写的是我家乡的事情,涉及到许多风土人情等家乡细节的展现,可能很难再找到那么熟悉的人来写。而且我也觉得我有责任把和家乡有关的电视剧做好。”

DSC0004.jpg

《六姊妹》的编剧工作陆陆续续进行了两年多,在此期间,伊北对影视工业制作流程也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小说和剧本的写作方式完全不同,写小说是对自己负责,自己说了算,但剧本更多的是一种协商,中间有许多需要多方沟通磨合的地方,最终达成一个多方都满意的结果。”
对伊北来说,改编自己的剧本最幸福的体验,就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自己的台词从演员嘴里说出来的时候。
“去探班《六姊妹》的时候,正好看到一场戏,邬君梅老师有句台词:‘其实你可以早点退休的,然后你也能过几天安泰日子。’在场外听到‘安泰日子’这个我文本中的词的时候,我打了一个激灵,因为这是一个很有地方色彩、在过往剧集里不太常见的词,用它也是我作为一个作家对自己语言风格上的一些要求。当听到它从演员嘴里说出来,就相当于我写作时想象的场景从二维变成三维,那一瞬间真的非常激动也非常欣慰。”
对伊北来说,作家、编剧都是他创作身份的一种,小说、剧本是不同的创作体裁,会为他带来不同的创作感悟和经验,但都是让他迈向更好作品的必经之路。“创作是一个不断在实践中增加自己修为的过程。”伊北说道。

DSC000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