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记者手记:在贝尔格莱德看“桥”

时间:2024-5-7 10:45 0 236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新社贝尔格莱德5月6日电 题:在贝尔格莱德看“桥”

中新社记者 梁晓辉

巴尔干半岛,多瑙河与萨瓦河交汇处,坐落着欧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对这座拥有丰茂水系的城市而言,“桥”具有特殊意义。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中新社记者来到贝尔格莱德,行走在这个古老城市,通过“桥”,体验和品读其间不少与中国有关的故事。

最显而易见的,是飞跨多瑙河之上,被当地民众亲切称为“中国桥”的泽蒙-博尔察大桥。

这座大桥建成于2014年,全长1.5公里,是塞尔维亚在多瑙河上近70年来首座新建大桥。大桥连接贝尔格莱德泽蒙区和博尔察区,让两地通勤的时间由原来的1个多小时缩短为10分钟。

mdmedia_6435b119217f470986cee057f9c16a9c.jpg
当地时间5月5日拍摄的位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泽蒙-博尔察大桥。这座大桥是中国建筑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座大桥,建成于2014年。大桥横跨多瑙河,从大桥一侧的泽蒙区,到对岸博尔察区的时间,由1个多小时缩短为仅需要10分钟,极大的便利了当地民众的生活。因此,这座大桥也被当地亲切称为“中国桥”“友谊桥”。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今年,这座桥建成10周年。当地时间5日一早,记者在大桥上遇到一位年近六旬的跑者。他的住所位于博尔察区,几乎每天早晨都会在桥上往返跑步一次。

他对记者说,这座桥对他来说是最好不过的健身场所。“在这座桥修建之前,这样的运动方式几乎不敢想象。”

上班族更好通勤、健身者更好运动,对于当地民众来说,这座“中国桥”成为两国友谊的象征。

而对于中塞民众来说,“桥”的故事早已书写,友谊之桥早已架设。

在贝尔格莱德街头,记者看到一家怀旧电影院门口贴着许多老电影的海报,其中一张是当地的经典电影——《桥》。

《桥》曾在上世纪70年代风靡中国,让贝尔格莱德等城市被很多中国人所熟知,其主题曲《啊,朋友再见》至今仍在中国传唱,成为很多人的青春记忆。

在2016年访问塞尔维亚前夕,习近平在塞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还特别提到了这部电影:我们不会忘记,《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等著名影片曾经激发无数中国人的爱国热情……

一部《桥》,让许多中国人知道了贝尔格莱德,想到这个中东欧国家来看看,在两国民众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之桥。而塞尔维亚也用自己的热情,欢迎来自中国的朋友。

2017年起,中塞互免签证协定正式生效,塞尔维亚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对中国免签的欧洲国家。这些年,更多中国游客走进塞尔维亚,触摸这里的历史文化,也感受到塞尔维亚对中国朋友的热情。

5日,记者在贝尔格莱德采访间隙,走进一家名为La Corte的餐厅用餐。在得知记者是“从中国来的朋友”时,老板热情赠送了两杯自酿的、名为“Rakija”的酒。

他介绍说,“Rakija”是塞尔维亚特有的果酒,也是“国酒”,以热烈的辛辣味道著称。他说,在当地,这种热情的酒是人与人之间迅速建立热络情感的桥梁。

记者随即浅尝一口,便似乎懂得了这种“桥梁”的含义。酒中蕴含的直率、热情,正像餐厅老板对中国朋友的待客之道。

巧合的是,在习近平此次即将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也向媒体透露了他的“待客之道”——他将准备一瓶塞尔维亚产的葡萄酒来招待习近平主席。

相信这瓶特殊的酒会热情如“Rakija”一样,架设友谊桥梁,增进宾主情谊。(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