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搜索
搜索
首页
Portal
论坛
同城
人才网
工具
菲龙网工具
个人中心
关于我们
每日签到
本地新闻
时事评论
华人世界
中国新闻
新闻视频
国际新闻
娱乐新闻
科技新闻
菲龙广场
房产网
菲龙速聘
二手交易
便民电话
美食餐厅
旅游签证
物流速运
商品买卖
二手车市场
严选
话费充值
便民电话
贺词页面
瀑布流页
汇率查询
APP下载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每日签到
我的任务
道具商店
更改用户名
关于菲龙网
About US
联系菲龙网
活动回顾
加入我们
本版
用户
菲龙网
»
论坛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中国信用卡的战国时代
菲龙网编辑部7
有 744 人收听 TA
149044
主题
149061
回复
175219
积分
收听TA
发消息
加好友
本文来自
中国新闻
订阅
|
收藏
(
2955
)
菲龙网编辑部7发布过的帖子
0/39
2025金融监管工作新提法,有何深意?
0/42
“数字越大风险越大”,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落地!S级不得参与评级
0/40
小贷新规正式发布:严禁出租出借牌照等违规“通道”行为
0/40
A股上市险企去年保费同比增5.27%,成本有望继续下降
0/38
平均降幅0.85个百分点,深圳银行完成去年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工作
0/37
收益率平均上浮10个基点,“春节档”理财开门红抢客
0/34
黄金大消息! 我国多地发现大型金矿 新增金资源量168吨!
0/39
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落地,处于重组、被接管的直接列为S级
0/39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 助力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发展
查看TA的全部帖子>>
中国信用卡的战国时代
时间:2024-5-9 11:21
0
259
|
复制链接
|
互动交流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直达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站在银行整体利润增长的角度,如果信用卡业务线亏损,其作为独立部门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将会存疑,“关停并转”就很顺理成章。
作者:包小林
编辑:董云峰
作者系某股份行信用卡中心资深从业者。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信用卡行业,开始分化了。
2023年10月,上海农商银行董事会以18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表决通过了零售条线组织架构调整,信用卡部被撤销合并了。
2023年12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广东监管局批复了《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广州分中心终止营业的请示》,同意其终止营业。
2024年3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天津监管局批复了《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天津分中心终止营业的请示》,同意其终止营业。
这一定不是信用卡行业摘的最后一张牌,相反,可能只是一个序幕。
分化,是信用卡行业在这个阶段的必然,会愈演愈烈。
肉眼可见的未来,整个中国信用卡将出现3种分化:战略分化、业务分化、组织分化。
01
何以分化
分化有底层逻辑吗?有。先讲讲为什么会分化。
生产率、利率、收入、消费、风险、成本、房地产、结构、存量……,这一组关键词,构成了信用卡行业分化的大逻辑。
生产率
,进入了新常态,以GDP的5时代为标志。当以信贷规模推动的经济增长到达拐点,增长会乏力,资金价格自然会走低,进入低利率通道。同时,由于资金没有更多的使用出口,社会对信贷的需求也会疲软,贷款发放规模下降。银行进入价量齐跌阶段,表现为营收开始负增长,各大银行23年的报表已经验证了。
收入
,银行的收入,社会个体的收入,都在下降。银行是社会平均生产力的综合反映,银行营收下降,社会个体的收入也会下降,相信大家有真实的体感。全社会收入的下降,必然传导到信用卡消费能力和还款能力。消费起不来,影响信用卡行业收入;还款能力下降,信用卡风险开始抬头,蚕食利润。信用卡行业,收入成本两头承压。
房地产
,被称为经济周期之母。中国人70%的财富,在房子里。房价下跌,个体资产负债表受损;财富缩水叠加收入下降,消费能力和还款能力遭遇双重考验,也直接反映在信用卡的收入端和成本端,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如果信心的修复是中长期的,那么信用卡行业的景气恢复,也将是中长期的。
结构
,一是各大卡中心的资产组合结构;二是消费者的债务结构;三是银行存款结构。你过往吃进去什么,现在你的体质就是什么,短期难改变。
各大卡中心的资产组合结构,即客群结构,由过去10多年销售渠道结构决定,祸福依伏,注定往不同方向演进分化。
个人债务结构,不用多说,70%的财富在房子里,也意味着七成的债务也在房子里。当房价跌幅大于30%,个人负债大于资产,负资产出现,还有多少消费空间?共债客户资金链会不会断裂?是一个很大的问号。银行的存款中,定期存款正在快速大幅上升,付息成本在增加。
存量
,信用卡太成熟了,渗透率太高了,这是共识,不多说。
把这些关键词捋一下,得出的结论是:银行资产端价量齐跌,营收下降是大概率事件;负债端(指存款)结构变化,资金成本上升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个人收入和还款能力短期缺乏改善,风险成本在上升。
当信用卡行业收入成本被挤压变形,分化就开始了;被挤压的程度,就是分化本身。
有的卡中心只是收入少了,但风险可控,利润收缩程度在可控范围;有的卡中心,被挤压成一条线,在盈亏平衡线上下挣扎;而有一部分卡中心,被挤爆了,确定性地出现了大幅亏损。因此出现了应对这种局面的战略分化、业务分化、组织分化。
02
战国时代
进入2024年,我们看到各家银行卡中心的战略或策略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形成了“群雄割据”不同格局和阵营。
(1)“按部就班”的国有银行信用卡战队:中、农、工、建
这一波调整,国有行信用卡很稳,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2023年还有不少利润,它们形成了一个阵营。2024年,它们的基本经营策略是按部就班,不收不放,延续向前。这里,国有行,主要指中农工建四大银行。
为什么他们可以这样?因为“结构”。
国有行的信用卡获客,历来以银行网点为主阵地,这是他们的优势。他们很少自建直销队伍和其他渠道。银行网点进来的客户,基本上是借记卡业务渗透转化而来,持有银行两个以上产品,账户里多少有点钱,抗风险能力天然比其他渠道要强。
这是属于国有银行信用卡战队的“结构”,以银行网点渠道为底色。
十多年的渠道结构,造就了存量客群的结构,进而决定了资产结构。虽然,黄金十年他们的增长速度不如股份行那么迅猛,但在下行阶段,他们反而因祸得福,风险暴露也不如股份行那么迅猛。
家里有粮,心里不慌。他们是最有底气“按部就班”的一个阵营。
(2)“元气大伤”的股份行信用卡第1阵营:被动收缩,深陷泥沼
有几家股份行卡中心(不便明讲),由于在上行周期用力过猛,出现亏损甚至较大亏损,元气大伤,客观上分化为一个阵营。
当务之急,是堵窟窿、减亏损。压降风险,提升催收是它们工作的重心,毕竟活过当下是最紧迫的选择。获客要砍,经营要砍,队伍要砍,甚至机构也要砍,而且是被动的砍。
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元气大伤”的阵营?还是因为“结构”。
与国银行的渠道结构不同,很多股份行的江山,主要靠直销队伍打下来。很多股份行卡中心,高峰时期直销队伍人数超过1万人。彼时,得直销者得信用卡天下。
但是,通过直销进来的客户,相对较杂;在账单厚度、损益表现上不如其他渠道。由于客群下沉,抗风险能力,是所有渠道中最差的。顺周期看不出明显的差别,但是逆周期,差别异常明显,整个渠道的新进客户出现了终身亏损。
因此,越是直销渠道占比大的卡中心,现在亏损越严重;越是在黄金十年规模增速快的卡中心,现在越煎熬。当年赚取的营收利润,现在如数回吐,甚至还要贴上老本。
(3)“调优结构、主动收缩”的股份行第2阵营
“新户获取规模有所下降”、“信用卡交易同比下降0.44%”、“利息收入同比下降0.72%”、“非利息收入同比下降3.02%”,这是招商银行2023年年报信用卡部分的陈述。
作为股份行优等生,招行信用卡业务也受到一些影响。其2024年的策略,在年报中可见一斑:“持续推进房地产、信用卡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聚焦价值客群获取,优化资产结构,稳健发展信用卡业务”。虽然底子很厚,“平稳、低波动”的招行信用卡也在调优结构,主动作为。
处在舆论风口之上的平安信用卡,被人谈及最多的是交易、贷款、流通户等规模指标的大幅下滑。平安信用卡的渠道结构,是保险、直销、银行三分天下,独具一格。
在“危机、周期、企划、风险、客户经营”五大思维的启迪下,平安信用卡在十字路口提前行动,做出了一系列调优结构、主动收缩的行动,提出并落地了包括“放弃销售规模情结”、“提升健康交易压降套现交易”、“压降高风险客群”、“清理长期睡眠户”、“主动收缩下蹲”等一套组合举措。
套现少了,交易和贷款规模自然会大幅度下滑;销售收紧叠加睡眠户清理,流通户也会少。2023年,平安信用卡还有利润,没亏。2024年,主动收缩还将继续,以此应对行业的衰退。
在亏损来临之前,主动收缩、调优结构的股份行,还有光大信用卡、广发信用卡等。它们分化成了股份行第2阵营。
(3)“带伤前行、逆势扩张”的股份行第3阵营
带伤,即亏损。我们在股份行第1阵营里,发现了即使亏损,还要继续扩张的少数两三家股份行,即为第3阵营。
这几家股份行信用卡中心,2023年亏损在几亿到几十亿不等。但2024年,它们基于自身的战略定位和对未来的判断,没有收缩迹象。发卡目标仍然是大几百万,依靠新户驱动客户规模指标继续增长,并希望通过以新换旧的方式,缓解冲淡存量风险和客群结构。
在存量行业,以新换旧的本质可能是“以旧换旧”,更有可能是行业接盘侠。效果到底如何,时间会给一个答案。
(4)“没有未来”的区域性银行
关于区域性银行,在这个阶段,我有个武断的结论:无论怎么折腾,红海行业不会给还没有上岸的后进者机会。
10年前,信用卡行业有一个说法:一家机构信用卡客户达到400万,才能实现盈亏平衡。10年后,这个标准要翻2.5倍,大概要1000万客户。为什么要乘以2.5倍?因为10年前后单客账单厚度相差很大,客户风险水平相差也很大,单客利润保守估计差了2.5倍。
所以,如果一家区域性银行现在池子里没有800万、1000万存量客户,靠现在持续扩张获客来突破这个临界,基本没有可能。环境变了,道理和前面一样,进来的是你家的新客户,但却是行业的老客户,用卡表现、盈利表现大不如前了。
无论怎么划分,中国信用卡玩家们基于各自不同的战略选择,客观上出现了分化,实实在在的分化。
03
业务分化
一个过度供给、充分竞争、滞胀的行业,总成本领先,是竞争的实质。各家信用卡中心开始比拼资金价格、比拼资金成本,由此形成了业务侧的不同和分化。
利率分化
。当社会对信贷有极大需求的时候,信用卡是甲方市场,18.25%的分期利率能打天下,行业不约而同,齐刷刷都是这个价格。可是,现在情况变了,大家对资金的需求迅速萎缩了,高价缺乏支撑,各家银行的信用卡分期价格也跟着降。
降价的程度和降价的能力不同,形成了行业在利率上的分化。
我们看到,国有行的生息资产收益率(即分期价格),最低能到4.6%,最高6.2%。大家熟悉的工行、建行的家装分期和汽车分期等专项分期,利率大致在这个水平。
股份行的分期价格,在10%~14%区间出现了不同的选择,有一家卡中心生息资产毛收益率甚至只有8.8%。其余8家股份行信用卡,有两家分期价格在10.7%左右,有两家在11.5%左右,有三家在13.5%左右,有一家超过14%。
定价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能力。各家行在利率定价上的不同,本质是业务策略和能力的不同。
国有行资金成本低,在分期市场有定价权。通过低利率在市场中筛选优质客户,低收益低风险,稳健经营,利润也不会差。
股份行受限于自身负债端的成本结构,定价能力显然比国有行弱一些。但在需求疲软的大环境中,或主动或被动要下调贷款价格。
主动降价的股份行,有两个目的:一是希望用低价获取优质客户,改善调优自身资产结构,抵御风险;二是通过低价在信贷规模萎缩的市场中抢占份额,抑价换量,以量补价。
被动降价的股份行,还存在“高收益高风险”经营的惯性,管理层犹豫未决,或者还没有找到降价的路径。因为,“以量补价”稍不留神,就会变成“价量齐跌”。价格下去了,成交上不来;价格下去了,客群没改善。
资金成本,在分化
。国有行的资金成本,都是2字头。股份行,最低有2.17%,最高3.74%,两者差了1.57个百分点。
这个差距是巨大的,要知道信用卡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ROA)在1%~2%之间,资金成本的差距,直接决定了盈利能力和定价能力业务分化。
3.74%的资金成本,是无法涉足5%以下的贷款生意的,你没有这个低价的底气和能力。中间还要预留风险成本、运营成本,风险管理和运营水平,也是实打实的能力。
如果大家留意,会发现银行的资金成本,在变高。比如招商银行,其2023年年报显示,存款的平均存款率1.62%,比2022年的1.52%增加了10个BP。因为,它的存款结构在变,公司定期存款和零售定期存款,分别以21%、48%的增速迅猛增长。
数据来源:招商银行2023年年报
信贷低利率化是趋势,但是,降价是一种能力。各家信用卡中心,基于自身资金成本、风控水平、运营能力的资产价格区间选择,禀赋是不同的,差别是巨大的,分化是必然的。
有些卡中心,降价空间有限,在“总成本领先”的行业竞争策略中,将越来越处于劣势,甚至被挤出市场。
04
组织分化
信用卡行业的组织形态,大致分两类:
一类是独立持牌,独立事业部(卡中心),人财物五脏俱全;是银行总行的一级部门,全国分支机构(分中心)独立持牌,人财物独立于当地分行,归卡中心垂直统一管理。
另一类,无论是总部还是分支机构,都不是单独的存在。信用卡不是总行一个单独存在的一级部门,要么和借记卡合并为一个部门,要么是零售的二级部门。各地没有独立存在的分支机构,而是直接归属当地分行的一个职能模块。
组织分化,主要指第一类独立存在的信用卡中心,也指信用卡中心内部组织的分化。
根据前面讲的“分化的底层逻辑”,结合下面这张利润表,我们先来推导一下银行业未来会有哪些动作,以及和组织分化的关系。
数据来源:招商银行2023年年报
我们以行业标杆招行2023年年报为例。收入在下降,利润在增长,代表了银行业普遍现象。“增利不增收”,会是常态吗?会不会出现“收入利润双降”的局面呢?
首先,低利率是常态,贷款价格上不来;同时资金需求疲软,贷款规模下降也是大概率事件。价量齐跌,银行净利息收入持续下降也是大概率事件。招行2023年贷款规模是增加的,但“以量补价”也未能使净利息收入增加。其次,代理基金、保险、信托、证券交易及代销理财等财富管理收入,以及各类资管、托管收入,是负增长的。
银行的收入端,增长是困难的,负增是大概率的。
成本端,看两个大头,一是业务及管理费,二是信用减值损失。招行23年利润的增加,核心是信用减值损失比22年少了约155亿,从而在营收减少的情况下,保证了87亿利润增长。其信用减值损失的减少,主要是金融投资、应收同业、表外预期信用卡减值损失的冲回。
也就是说,以前年度计提坏账多了,在23年转回来,作为利润的增项。很显然,在风险上升的大背景下,靠信用减值损失转回,增加利润的方法,不可持续,空间有限。
显然,各家银行要确保净利润持续增长,只有从“业务及管理费”中挤水分了。“业务及管理费”,指员工费用、其他一般及行政费用等。
数据来源:招商银行2023年年报
你应该明白了,各家银行说的过紧日子、过苦日子,并不是喊口号,而是非常认真的。你也应该可以有个预判:像上海农商银行对信用卡部的裁撤,华夏银行对广州、天津分中心的撤牌(可能不是因为业务收缩,但对行业有启示意义),将不会是个案的结束。
站在银行整体利润增长的角度,如果信用卡业务线亏损,其作为独立部门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将会存疑,“关停并转”就很顺理成章。站在一个独立信用卡中心的角度,全国几十上百家分支机构,那些处于亏损且难以扭转的分中心,其存在性也将受到挑战。
信用卡业务是必要的,但亏损的信用卡中心及分中心,独立存在不是必须的。
信用卡行业,将在银行业“增利不增收”或“收入利润双降”整体背景下,出现组织分化。要么是瘦身,要么是砍掉亏损机构,要么是并入银行其他部门,以此来止住利润表的亏损。
05
与时迁移,应物变化。
信用卡行业,甚至是大部分行业,都会在调整期出现战略分化、业务分化、组织分化。行业从业者、机构掌舵人需要顺势而为,正确决策,不断破局。
银行信用卡机构各自的历史,决定了它们的现状;而现在的选择,又决定了它们的未来,如此循环轮回。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点我进行验证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站长推荐
/1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
【点击免费下载】菲龙网移动APP客户端,新闻/娱乐/生活资讯生活通,带你了解菲律宾多一点!
查看 »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