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乡村旅游探新意(深度观察)

时间:2024-5-17 15:13 0 238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图①:浙江省玉环市干江镇滨海旅游带,游客体验高空骑车等户外项目。
段俊利摄(人民视觉)
  图②:重庆市北碚区推出乡村旅游系列研学产品,吸引众多学生前来体验农事活动。
秦廷富摄(人民视觉)
  图③: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安县泗顶镇,小朋友在参加捉鱼比赛。
韦荣军摄(人民视觉)


江西省婺源县秋口镇李坑古村如画风景吸引众多游客。
胡敦煌摄(人民视觉)

到田间地头采摘,品农家特色美食,体验户外露营……今年“五一”假期,乡村游成为不少游客的出行首选。

我国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乡村旅游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何推动乡土资源、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旅游需求有机结合?各地进行了有益探索。

——编  者  

河北省临城县西竖村

农味农趣吸引八方游客

王  浩  尹舒羿

太行人家,四方庭院,土灶飘香。一方水塘旁,垂钓、喂鸭、烧烤,游客欢声笑语。

“五一”假期,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西竖村的月霞农家院,迎来一批批客人。“体验农活,吃农家饭,感受田园风光,大人小孩都玩得开心,身心舒畅。”从石家庄来的游客王国立说。

“今年‘五一’接待的游客比去年多了一倍。”月霞农家院负责人刘晓雄忙个不停,打扫院子、洗菜备菜、安排房间……“我们村位于岐山湖景区中心地带,附近还有崆山白云洞、天台山等景点,交通很方便,到景区游览的游客都愿意到村里来。”

看中村里的旅游资源,90后刘晓雄从河北体育学院毕业后,返乡开起农家乐。他说:“我们这儿有竞技垂钓、水果采摘、渔家民宿,能吃能玩能住,不少‘头回客’成了回头客。”

农家乐咋样干?“关键是‘农’味浓。”刘晓雄说起生意经,“我们在农家土菜上下足了功夫,蔬菜水果是自己种的,鸡鸭鹅鱼是自己养的,有机健康。游客想吃啥就摘啥,亲自动手,饭菜更香。”月霞农家院推出十几道农家菜,都是本村的家常菜,粗粮细做,色香味俱佳,深受欢迎。刘晓雄精心布置农家院、开发娱乐项目、拍视频做推广,几年下来,农家乐打出知名度,一年能挣二三十万元。

“城里人买账,还得农趣足。”刘晓雄说,院里有草莓园、桑葚园,游客可以挎着篮子,边采摘边品尝。竞技垂钓池边,钓鱼爱好者抛竿比拼,看谁钓的鱼个头大。住宿能体验“渔家风情”,晚上枕着水浪声,听着虫儿叫,那叫一个舒服惬意。前不久,刘晓雄发布了一则垂钓短视频,3000多人点赞,“农家乐怎么走”“钓鱼咋收费”,不少网友纷纷留言咨询。

如今在西竖村,像刘晓雄这样的农家乐有30多家,户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乡村旅游成为村民增收新路径。这几年,村里不断完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接待能力提高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接下来,我们要继续把‘农’这个特色做足,探索开办村集体合作社,整合资源,做精做优乡村景点,建设康养基地,把好山好水转化为产业优势,让我们村融入全县旅游线路中。”西竖村包村干部何云展望。

目前临城县已发展农家乐、渔家乐230多家,形成融山水风光游、古村落文化游、现代农业游、乡村体验游等为一体的全域旅游格局。临城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刘振华介绍,全县继续依托重点景区,打造美丽乡村,致力农旅融合,把“土特产”和乡村游紧密结合起来,做强绿岭薄皮核桃、西竖中华寿桃、桐花茶叶等品牌,着力打造一批休闲观光、果蔬采摘、采茶品茶、富硒养生等旅游线路,实现“春季赏花、夏季避暑、秋季采摘、冬季观景”,让农事变乐事、农趣变乐趣,把乡村旅游真正发展为农民的致富产业。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众安桥村

多样业态激发乡村活力

本报记者  郁静娴

稻田咖啡、水上皮划艇、林间小火车、大草坪露营、特色民宿里围炉煮茶……“既亲近了大自然,又体验到各种新潮玩法,这几天住得太值了。”这个“五一”,来自江苏南京的兰涛跟好友相约来到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众安桥村游玩,返程时意犹未尽,“住的柴米多民宿天天满房,多亏提前预订。”

北靠长漾、南拥周生荡,众安桥村枕水而居。“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我们将现代元素与田园风光巧妙融合起来,对‘田、水、路、林、村’等风貌要素进行整体打造,形成具备体验、观光、研学、旅游等复合功能的田园综合体。”苏州市众安文旅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麒斌介绍,在项目设计上,特别注重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和新鲜有趣的体验。

在众安桥村趣浪水上俱乐部,游客在专业教练指导下,体验桨板、皮划艇、独木舟、冲浪艇、龙舟等各类水上项目。“我们有500多亩湿地水面资源,又有‘周瑜练兵’的历史典故,让项目很有特色辨识度。”周麒斌说,俱乐部开业不到半年,就成了小有名气的户外打卡地。

新业态为乡村引来新商机。今年4月,村里的长漾音乐民宿前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油菜花田音乐会。“在田野里聆听旋律,太有感觉了!现场好多音乐‘发烧友’都期待明年接着办。”民宿负责人王开慧难掩兴奋。音乐会当天,村里还举办了咖啡市集、手工制作等活动,吸引众多市民来逛集消费。

露营文化方兴未艾,前不久众安桥村新开放了汽车营地。“这一带湿地片区生态优美、绿地宽阔,非常适合露营。”震泽湿地文旅总经理周平介绍,节前镇上对片区多个新老业态进行梳理,发布了露营地图,“五一”期间,湿地片区各业态总营业额超300万元。

“人气旺了,挣钱的路子也广了。”村党总支书记谭晓说,目前村民除了可将闲置农房租赁给运营公司,还能在项目区务工就业或开设民宿和农家乐。去年,众安桥村接待游客量约32万人次,收入约2500万元,吸纳5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在月圆农家菜馆,还未到饭点,已有游客拍照打卡。“店里自制的招牌秘制酱鸭吸引了不少回头客,还有一些客人会打包香青菜、笋干等特色菜品带回家。”凭借着一手好厨艺,村民徐月娟把饭馆开在村里。今年,她的女儿还在饭店旁边开了家村咖,全家的“旅游饭”越吃越香。

良好的平台资源,吸引青年回村大显身手。从村里走出去的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生陈磊参与闲置农房改造设计;生态人文摄影师孙晓东从上海搬到谢家路,用镜头记录“震泽故事”;毕业大学生沈婷返乡创业开办农家菜馆,传承家乡味道……说起村里的变化,谭晓如数家珍,“越来越多村民和‘新农人’在这里创新创业,村庄发展活力十足。”

俯瞰环长漾片区,一条“稻米香径”穿珠成链,串联起开弦弓、谢家路、香桐湾、后港等特色田园乡村。近年来,吴江区加快村庄文旅资源整合和统筹开发,江南韵、小镇味和现代风交织共鸣的“新江南空间”“新鱼米之乡”风貌加速呈现。

“乡村农文旅蓬勃发展,有力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吴江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马天琦说,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高标准建设环长漾、环元荡、环澄湖等重点片区,促进全区休闲农业产业全面提档升级,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大茅村

非遗体验增添文化味道

本报记者  常  钦

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大茅村里,乡间绿道干净整洁,座座民房错落有致,老人在树下编织着多彩黎锦,年轻人跳起竹竿舞迎接各方游客。每到节假日,大茅村的村民都格外忙。

大茅村是由17个自然村组成的黎族村落群,这里不仅群山环绕、四季常青,还传承着黎族乐器、歌舞、黎陶、藤编等非遗文化。

“到大茅村来,绝对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村党委书记高正才介绍,“这几年,随着村里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环境更美,远洋生态村田园综合体在村里落地,带动文化体验场馆陆续开业,村里的文化味儿越来越浓,来体验黎族文化的游客越来越多。”

村民董红亮是村里舞蹈队的队长。他喜欢研习黎族歌舞,每天晚上都要组织村民排练。“‘五一’前我们新排了一支黎族插秧舞,假期为游客们表演,很受欢迎。同时收到了不少团队的预订,请我们去教竹竿舞。”董红亮说,村里人气越来越旺,舞蹈队也越来越忙,“游客不只能看我们表演,还能跟我们一起跳,每场演出都场面火爆。”

大茅乡创中心请来非遗传承人,为村民开展黎锦、黎陶、剪纸、草编等传统手工艺培训,游客也能参与其中,这成为大茅村乡村游的新亮点。“常见的椰子叶不一会儿就变成一顶草帽,有的小朋友还做出各式各样的小动物造型。”今年“五一”假期,作为大茅村的自然讲师,毕佳利用村里天然的生态资源,开设自然艺术课程,让不少孩子在体验黎族草编后爱上了大茅村。

为增添乡村游的吸引力,大茅村还策划、打造体育文化节、秋千比赛、公益跑、暑期公益营等特色活动,累计吸引200余所国内外高校和企业团队参与乡村文化共创。今年2月份,60余名艺术设计专业的青年学生驻村1个月,为村里设计和搭建艺术装置,持续培育和打造大茅文化新品牌。

得益于乡村游的火热实践,大茅村道变骑行绿道,一条依山傍水的乡村游环线成为不少户外爱好者的打卡地。“提高路面质量,加宽并进行彩色化,骑行绿道铺设了沥青,路途平坦,路面偏软,不仅适合山地车、休闲自行车等骑行,也非常适合跑步、散步等运动。”高正才说,大茅骑行绿道途经数十个自然村落,激活美丽乡村的旅游资源,推动农家乐、民宿等产业发展。

“骑行、徒步、溯溪、捉鱼、采摘……亲近大自然,特色的山居生活透出浓浓的乡村文化气息。”骑游爱好者孙杰是大茅村的常客,还会带着孩子来体验户外亲子活动。“‘五一’期间丰富的亲子活动课早就被家长们预订一空,寓教于乐的课程让孩子们了解了不少农事文化。”高正才说。

一子落,满盘活。“打好文化特色牌,乡村的自然之趣、乡愁之情,朴素的乡野元素与现代农业交相辉映,激发乡村旅游新动能。”吉阳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吴育俊说,大茅远洋生态村田园综合体项目以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为基础,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出乡村特色文化牌,推动当地从单一农业种植向“农业+旅游”“农业+体育”等多产业融合发展,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搭建产业对接平台促进农产品销售,帮助村民走出一条致富增收的新路子。2023年,大茅村村民人均收入增加至2.35万元。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7日   第 18 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