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云中锦书丨他偶然发现的老胶片,给中国人的记忆涂上色彩

时间:2024-5-19 14:07 0 280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5月11日,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历史频道总监、纪录片导演阿列克谢·杰尼索夫向总台“云中锦书:我和中国的故事”全球征集活动发来视频寄语。他是纪录片《重生——苏联摄影师眼中的中国》的导演,开国大典的彩色影像第一次呈现在这部片子里。


“地球的心脏在欧亚大陆跳动”

杰尼索夫与中国的缘分始于2014年秋天。那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北京宽阔、动感的街道,让他想起了家乡莫斯科;孩子们胸前的红领巾,让他想到了童年。

那时的杰尼索夫正在筹备一部有关中俄关系历史的纪录片。在构思脚本时,他请教了俄罗斯知名的汉学家米哈伊尔·列昂季耶维奇·季塔连科。季塔连科赠予了杰尼索夫几卷书,包括多卷本的《中国精神文化大典》和《论语》。

季塔连科告诉杰尼索夫:“21世纪的俄罗斯和中国,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两国的人口相加,占到了地球人口的70%。如果说,我们的星球是一个有机生命体,那么它的心脏在欧亚大陆跳动!”

这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俄语频道合作的影片,最后被命名为《欧亚之心——俄罗斯与中国》。而季塔连科的这番话,杰尼索夫后来常常想起。


△年轻时的杰尼索夫(图源:фома журнал网站)

对北京“一见钟情”

杰尼索夫将中国描述为“声音、色彩、气味,热情好客的人群,令人难以置信的美味佳肴,以及古老文化与近几十年辉煌成就的惊人交织。”而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天安门广场,就是个例证。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每天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那是1949年10月1日这一历史节点的生动象征。在红色的天安门广场的映衬下,他们庄严肃穆的面容透露出自信和自豪的神情——在中国取得最新成就的背景下,这种情感充满了这个伟大祖国14亿多人民的心。”这位导演说。

命运给了他多次走访中国的机会,哈尔滨、西安、长春、上海、南京、广州、深圳、福州、曲阜……但是,探索中国的第一步是杰尼索夫从北京踏出的。

“我对北京一见钟情。”杰尼索夫说。在北京度过的最初的几天,一直在他的心里留存。“那个激动人心的甜蜜时刻,就像初恋,伴随着一个人的余生。”


△2023年杰尼索夫在中国拍摄(图源:采访对象提供)

“开国大典”是彩色的

在大多数国人的记忆里,开国大典的画面是黑白的。直到大约五年前,中国观众才在一部名为《重生——苏联摄影师眼中的中国》的纪录片里,发现了开国大典的彩色画面。这部影片的导演就是杰尼索夫。

2018年初,为新片搜集素材的杰尼索夫,在俄罗斯国立电影照片资料档案馆发现了大约200盘60多年来无人问津的彩色胶片。胶片的记录单上只写了摄影师的姓名和拍摄地点;储存胶片的铁盒需要用工具撬开。据说这是上世纪50年代在苏联播出的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和《解放了的中国》留下的素材。没有人知道这些胶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949年,苏联摄影师们在斯大林的指示下来到中国,拍摄关于中国共产党取得国内战争胜利的影片。这次拍摄全部采用了彩色胶片,在当时堪称史无前例。遗憾的是,它们在斯大林逝世后被封存了起来,直到被杰尼索夫发现。

2018年5月,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达成联合开发这批影像的合作。又一个月后,俄方告知,俄总统府获悉后,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由总统出面,将这批影像作为国礼赠给中国。2019年9月30日,经过近一年半的深入研究,由杰尼索夫操刀、基于这些彩色胶片整理的纪录片《重生——苏联摄影师眼中的中国》的中文版,正式与中国观众见面。


△200盘彩色胶片中的影像(图源:纪录片《重生——苏联摄影师眼中的中国》)

杰尼索夫在为“云中锦书:我和中国的故事”录制的视频最后表示,“我们和我们的中国同事也将不断挖掘新的故事,为我们伟大的国家和人民的繁荣和发展服务。”(总台记者 王斌 郝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