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左侧
发新帖

用画笔倾情讲述郑和故事(侨界关注)

时间:2024-5-29 07:58 0 269 | 复制链接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画展现场,钟开天(左二)与观众交流。本报记者 严瑜摄


画展现场,观众在欣赏画作。本报记者 彭训文摄

1405年至1433年,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历经28载,七下西洋,遍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走向海洋、走向世界,也在中国移民史上写下重要一笔。
5月18日至6月18日,“长风万里——钟开天《郑和下西洋》500米长卷中国画北京首展”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举行。著名画家、侨眷钟开天历时13年,于耄耋之年创作完成这幅长卷,再现600多年前郑和船队的航海壮举以及亚非多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带领观众通过画卷经历一段长风万里的壮阔航程。
全景再现历史场景
“妈妈,这幅画中为什么既有中国古代的人,又有非洲人?”
“画中描绘的是600多年前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率船队下西洋时的场景,他们当时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和当地民众成了朋友。”
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展厅内,一对母女站在《郑和下西洋》500米长卷中国画前,一边欣赏画作,一边轻声交流。
这位名叫钟见华的母亲告诉本报记者,她是来自广东的华侨,之前在法国生活了10多年。这次,她带10岁的女儿来北京游玩,专程到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打卡”,希望让在法国出生长大的女儿多了解有关华侨华人的历史。
“刚才我们在参观博物馆的常设展时得知,郑和下西洋促成大批中国人移居南洋。我们很幸运,赶上了这次画展,可以通过500米长卷更直观地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我和女儿都觉得非常震撼。”钟见华说。
“这幅500米长卷中国画由著名画家钟开天历时13年创作完成,全画共3卷18章,重360斤,展现了与郑和下西洋相关的300余个场景、1.7万余个人物、1000余车船舟楫以及各类飞禽、走兽1500余个。画作既采用中国元素,又融合西方透视学、色彩学,在长度、体量、时间、场景、人物等方面都实现了突破。”“长风万里——钟开天《郑和下西洋》500米长卷中国画北京首展”策展人张燕说。
在展厅现场,记者遇到许多慕名前来观展的观众。其中,有在东南亚地区工作过多年的外交官,有曾在“郑和号”训练舰上长期服役的退伍老兵,还有对郑和下西洋这段传奇故事充满兴趣的外国观众。
从郑和船队扬帆出海,抵达占城国(今越南中南部),船队技工教授当地民众制作豆腐,传习冶炼、浇铸之术,到船队在暹罗(今泰国)受到暹罗国王父子热情相迎,并传授当地民众如何烧陶制瓷、凿井开田;从船队在印度将中国瓷器、丝绸、茶叶就地交易,并收购当地盛产的胡椒、豆蔻、香料,到船队远至非洲木骨都束(今索马里的摩加迪沙一带),水手、技师、医师全力帮助当地居民掘井饮水,并分享中国的针灸之术、烹茶技艺……跟随画家精湛的笔触,观众沿着铺展开来的画卷,穿越时空隧道,一步步走近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600多年前,郑和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扩大对外交流、增进中外友谊作出贡献。如今,艺术家潜心创作,用鸿篇画卷还原世界航海史上的这一光辉印记。作为曾在‘郑和号’训练舰上服役的老舰员,我和几名老战友特意前来看展,深感不虚此行!”退伍老兵张树国对记者说。
为研究提供丰富信息
为什么决定用长达13年的时间,创作一幅有关郑和下西洋的长卷中国画?
面对记者的疑问,钟开天充满感慨:“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我出生于云南昆明,这里也是郑和的故乡。我希望用充满中国元素的绘画向更多人讲述郑和的故事。”
2010年,钟开天开启了这场漫长的创作过程。在动笔画草稿小样之前,他先用4年时间研究国内外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大量著作和文献资料,并沿着历史上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实地探访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沙特阿拉伯、埃及、肯尼亚等多个国家。
“每到一个国家,我都会去参观当地博物馆,拜访专家学者,并且一路照相、写生,记录当地的风土人情。最终,整理、打印的文字、图片材料堆起来,比我还高。”钟开天说。之后,他用了2年绘制草稿小样,又用了7年完成画作,其间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比如,画中一段有关郑和船队抵达锡兰山国(今斯里兰卡)的场景,画面中的一块石碑,钟开天就画了整整一周。“这块名为‘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的明代石碑实物,现藏于斯里兰卡科伦坡国立博物馆,上面用中文、泰米尔语和波斯语三种语言,记录了郑和下西洋的缘由。我想尽可能真实地在画作中还原这块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石碑。”钟开天说。
细看钟开天的长卷中国画,其中还包含不少与华侨华人相关的元素。
在描绘郑和船队停靠马六甲港口并在当地建设官厂、航海基地以储备贸易物资的一段画面中,钟开天特意画了一条充满“中国味”的街道。街上店铺林立,有酒肆、茶楼、绸布锻庄、瓷器铺、中医馆,还有当地民众观看中国传统舞狮舞龙表演的热闹场面。“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华人中有一部分是当年郑和船队在马六甲驻扎时留下人员的后裔。马六甲至今还有郑和纪念馆、三保庙、郑和井、三保山。我希望通过画作记录下这段与华侨华人有关的历史。”钟开天说。
“这次展览既是视觉艺术盛宴,也给大家提供了一次关于历史和现实的沉思。”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宁一表示,《郑和下西洋》长卷中国画,多角度、全景式再现了郑和下西洋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以及所到国家民众的生活状态和地理景观,为研究、传播、展示中国人移民海外的历史与文化提供了丰富信息。
讲述中国历史与当下的故事
本次展览由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主办,昆明市侨联、中国诗书画研究会等单位支持。
钟开天介绍,继北京首展之后,《郑和下西洋》长卷中国画还筹划沿着当年郑和船队足迹,举办国内、国际巡回画展。
“郑和下西洋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如今,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国际合作的崭新篇章,续写着文明交融、共同繁荣的佳话。我希望让更多人知道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了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和平的文化基因,向世界更好地讲述关于中国历史和当下发展的故事。”
“郑和出生于云南昆阳州,也就是今天的昆明市晋宁区。如今,在晋宁城区的月山上有一座郑和公园,里面矗立着郑和的雕像,郑和纪念馆(晋宁博物馆)内也展示着郑和的生平事迹。接下来,我们计划在郑和纪念馆内展出《郑和下西洋》长卷中国画的部分内容。”云南省侨联副主席,昆明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尹朝晖告诉记者,昆明市侨联还将积极向海外侨团推荐,协助《郑和下西洋》长卷中国画在东南亚以及更多国家和地区展出。
“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走深走实,海外华侨华人积极参与其中,发挥独特作用。我们将努力通过各种形式,向海外华侨华人以及国际友人继续讲好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鼓励更多华侨华人投身共建‘一带一路’。”尹朝晖介绍,2023年底,郑和纪念馆(晋宁博物馆)入选第十一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进一步丰富了郑和精神的传承载体。今后,郑和纪念馆(晋宁博物馆)将接待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参观访问,在增强海外华侨华人对祖(籍)国的文化认同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本报记者 严瑜)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05月29日 第06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扫码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